功能主治 : 傷寒過經(jīng)不解,人弱脈虛,不可下者。汗下后,虛微少氣,發(fā)熱,口燥。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心煩不安者,加麥冬、五味;渴,加天花粉、知母;陰火動,加黃柏、知母;走精者,加牡蠣;心煩口苦,痞滿,加枳實、黃連;不眠,加遠(yuǎn)志、竹茹、辰砂。
各家論述 : 《古今名醫(yī)方論》:此熱是少陽之虛,不得仍作火治,故于柴胡方中去黃芩;口燥而不嘔,故去半夏;少氣而反去甘草者,欲其下達少陰也。于真武湯中不取附子,欲其上通少陽也;所藉惟人參,故用為君;佐白術(shù),以培大陰之母;白芍滋厥明之血,茯苓清少陰之水,生姜助柴胡散表邪,大棗助人參補元氣。信為大病后調(diào)理之圣劑,至當(dāng)而可法者也。
摘錄 : 《傷寒全生集》卷四
制法 :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 霍亂吐瀉止后,發(fā)熱頭疼身痛,口干脈數(shù)者?;魜y虛煩。
用法用量 : 加大棗1個,燈草1團,水煎,溫服。
摘錄 : 《回春》卷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68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參耆麻黃根湯
下一篇: 參胡溫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