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人參、桑白皮、橘皮、白茯苓、半夏、紫蘇、五味子、木香、甘草、白術(shù)、肉桂、生姜。
功能主治 : 形寒飲冷傷肺,喘嗽胸滿,氣不通暢。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水2鐘,煎取1鐘,食遠溫服。
摘錄 : 《杏苑》卷五
吃杏仁幫肺做清潔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常年被空氣污染所困擾,加上工作壓力大,因而肺炎等肺病患病率很高。
中醫(yī)一向講究藥食同源,很重視通過調(diào)節(jié)飲食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事實證明,通過進食養(yǎng)肺氣的食物是可以提高免疫功能的。
人們的日常飲食中,杏仁、山藥、白蘿卜、百合、綠豆等都是不錯的潤肺食物。尤其是杏仁,自古就被認為是能夠止咳潤肺、降氣清火的健康食品。
專家提醒:食用這些食物前,首先應(yīng)了解清楚它們分別具有什么藥效。中醫(yī)講究對癥治療,只有遵循適應(yīng)理論,才能更大地發(fā)揮食療的效果。
此外,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最近發(fā)表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也顯示,如果經(jīng)常進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以使吸煙者的肺癌發(fā)病率大大降低。
該研究所在報告中指出,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包括杏仁、榛子以及各種各樣的全麥食品等。
美國加州杏仁商會的一項研究證明,杏仁是一種維生素含量很高的天然食物,每天只要吃40粒杏仁,就可以滿足人體每日對維生素E的需求。
冰糖燉梨,最經(jīng)典的方子
回答者:斗斗蟲 - 秀才 二級 4-10 18:58
1、蘿卜蔥白風寒咳嗽,蘿卜1個、蔥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將蘿卜煮熟,再放蔥白、姜、煮剩一碗湯.連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紅糖姜棗湯治傷風咳嗽
紅糖30克、鮮姜15克、紅棗30克。以水三碗煎至過半,頓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驅(qū)風散寒;治傷風咳嗽;胃寒刺痛;產(chǎn)后受寒腹瀉;惡陰等。
3、蕪荽湯平傷風咳嗽
芫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洗凈,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蕪荽,飴糖攪拌后蒸10分鐘,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發(fā)汗透表,治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蘿卜蜂蜜治風寒咳嗽
大白蘿卜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碗內(nèi),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發(fā)汗散寒、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虛勞咳嗽肺痿
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黃汁500毫升。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黃,生姜汁,不住手攪,微火熬數(shù)沸成膏。每日空腹溫酒調(diào)1匙,或做姜湯或做粥食亦可。補虛潤肺、祛風化毒、治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虛勞瘦弱、咳嗽肺痿、還有潤肺潤膚的功效。
6、鮮梨貝母治咳嗽肺癰
鮮梨500克、貝母末6克、白糖30克。將梨去皮剖開,去核,把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內(nèi)蒸熟。早晚分食,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癰、癥見胸痛、寒戰(zhàn)、咳嗽、發(fā)熱、口干、咽燥、痰黃腥臭或膿血痰等。
7、飲馬乳清熱止嗽
鮮馬乳300毫升、白糖適量。將馬乳煮沸,飲時加白糖。據(jù)<<唐本草>>介紹,馬乳"止渴療熱",有補血生津,潤燥止嗽的功效,肺結(jié)核的咳嗽,潮熱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8、冰糖燕窩粥治肺虛久咳
燕窩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將燕窩放溫水中浸軟,摘去絨毛污物,再放入開水碗中繼續(xù)漲發(fā);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凈后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燒開,改用文火熬煮;將發(fā)好純凈的燕窩放入鍋中與大米同熬約1小時,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治肺虛久咳及咳喘傷陰。
9、燕窩梨大養(yǎng)肺陰
燕窩5克(水浸泡)、白梨2個、川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將其他三味同放梨內(nèi),蓋好扎緊放碗中,隔水燉熟;服食,養(yǎng)陰潤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氣短乏力。
10、蘿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蘿卜1個、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陳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鐘,日飲湯2次;下氣消痰,治咳嗽痰多。
11、豆?jié){飲潤肺寧嗽化痰
黃豆、冰糖。黃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飲用,每日清晨空腹飲1碗;健脾寬中,潤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積瘦弱、肺熱咳嗽等。
12、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紅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當中挖一窩,納入紅,白糖,放入碗內(nèi)隔水煮30分鐘;一次吃完,連服4次;清熱、生津、潤燥、治咳嗽痰喘。
13、玉米須橘皮治咳嗽
玉米須、橘皮各適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風寒咳嗽、痰多。
14、蘿卜豬肺止咳湯
蘿卜1個、 豬肺1個、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時,吃肉飲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氣促。
15、糖水沖雞蛋補虛止咳
白糖50克、雞蛋1個、鮮姜適量。先將雞蛋打入碗中,攪勻,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熱沖蛋,攪和,再倒入已絞取的姜汁,調(diào)勻,每日早晚各服1次;補虛損、治久咳不愈。
16、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芝麻與冰糖共放碗中,開水沖飲;潤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無痰。
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搗爛煮汁服、亦有上述療效。
17、香油炒羊肝治久嗽
羊肝60克、香油30克、鹽少許。將羊肝切片,鍋內(nèi)放入香油至八成熱,下羊肝及鹽翻炒即成;潤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18、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
大白梨1個、蜂蜜50克。先把白梨挖去核,將蜂蜜填入,加熱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個,連吃數(shù)日,生津潤燥,止咳化痰、治陰虛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熱等。
19、燕窩銀耳治干咳盜汗
燕窩10克、銀耳15克、冰糖適量。將燕窩先用清水測一遍,再放入熱水中浸泡3-4小時,然后擇去毛絨,再放入熱水中泡1小時即成;用瓷罐或蓋碗盛入燕窩、銀耳、冰糖、隔水燉熟、服食;補虛損,養(yǎng)肺陰,退虛熱、治干咳、盜汗或肺陰虛等。
20、薯蕷粥健脾益肺
生懷山藥30克、白糖少許、將山藥軋細篩、調(diào)入涼水、邊煮邊攪、兩三沸即成、加少許白糖調(diào)味、服食;補脾止瀉,補腎收攝,治勞傷咳喘、脾虛泄瀉,以及一切贏弱虛損之病。
21、蜜棗扒山藥治肺虛久咳
山藥1000克、蜜棗10個、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濕淀粉、熟豬油少許;1>、山藥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淹沒山藥為度,用旺火煮;待山藥較爛時撈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長、3厘米寬的長方形、拍扁;蜜棗一刻兩半去核待用;2>、將大湯碗內(nèi)涂抹上熟豬油,碗底排上蜜棗再排上一層山藥,夾一層糖、板油丁、逐層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蓋盤,上籠蒸1小時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盤;3>、炒鍋上火,濾入盤內(nèi)湯汁,放清水100克,白糖150克和少許桂花汁燒沸,用水淀粉勾欠,起鍋澆上山藥上即成;補腎潤肺、治肺虛久咳、脾虛腹瀉、神疲體倦、四肢無力、久食補腎強身。
22、豬肉杏仁湯治咽癢咳嗽
瘦豬肉50克、杏仁10克、北沙參15克。共煎煮湯飲,日服2次;清肺、化痰、生津;治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咽癢等。
23、花生棗蜜湯止咳化痰
花生米、大棗、蜂蜜各30克。用水共煎極爛、飲湯,日服2次;止嗽化痰、用治咳嗽、痰飲(形體消瘦、腸鳴、胸肋支滿、目眩氣短)。
24、花生沙參湯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參各25克、冰糖適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劑;潤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氣短咽干。
25、黃精冰糖止咳平喘
黃精(中草藥)30克、冰糖50克。將黃精洗凈,用冷水發(fā)泡,置砂鍋內(nèi),再放入冰糖,加水適量,將鍋置爐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黃精爛熟為止,每日2次,吃黃精飲湯;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虛之咳嗽、干咳無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腎虛精虧等。
26、合雪梨湯滋陰潤肺
百合25克、大雪梨1個、冰糖20克。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將百合連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鍋內(nèi),再加半碗多清水,煮1個半小時,待百合已爛時,加去皮切作塊的雪梨和冰糖,再煮30分鐘即成。滋陰潤肺、寧心止嗽、肺虛久咳者食用,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27、銀耳鴨蛋湯滋陰清肺
銀耳15、冰糖25克、鴨蛋1只。銀耳與冰糖共煮,水沸后打入鴨蛋,每日服2次;滋陰清肺、止渴生津、治陰虛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口渴等癥。
28、竹瀝粥功在清熱化痰
竹瀝30克、粳米100克。先煮粳米作粥,臨熟入竹瀝,攪勻,任意食用;清熱、豁痰、鎮(zhèn)驚;治風熱痰火、肺熱咳嗽、痰多色黃。
29、羅漢果柿餅湯清肺熱
羅漢果半個、柿餅3個、冰糖30克。加清水兩碗半共煮至一碗半。再下冰糖,去渣,1天分3次飲完;清肺熱、、去痰火、止咳嗽、治小兒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癥。
30、無花果冰糖水治肺熱咳嗽
無花果30克、冰糖適量。將無花果洗凈,加水與冰糖共煮,每日1次,連服3-5天可收顯效;祛痰理氣、潤肺止咳、解毒潤腸;治肺熱咳嗽、聲音嘶啞、咽干喉痛、便秘、痔瘡出血等。
31、甘蔗汁治肺虛熱咳嗽
甘蔗汁、蘿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爛百合,再和入兩汁,睡前服食,每日1次;潤肺止咳、生津潤燥、寧心安神、治虛熱咳嗽、虛弱者病后氣管炎最宜。
32、奶湯鍋子魚止咳消腫
活鯉魚1尾、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蔥、姜、料酒、鹽、醋、 "奶湯"(即雞、鴨肘子和骨頭燉的湯)各適量。將鯉魚去鱗開膛、除去內(nèi)臟、漂洗干凈、切成瓦塊形狀,與蔥、姜一起投入油炒勺顛翻幾下,加入料酒、鹽等調(diào)料;然后加入 "奶湯",待沸再加適量的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等;燉約3分鐘盛入火鍋內(nèi)上桌,上桌后將鍋下的白酒點燃燒開,佐以姜、醋汁食用;止咳消腫、滋補強身、適于咳嗽、氣喘、胸部脹滿之患者服食。
33、久食花生米止咳化痰
花生米60炒或煮熟、每日吃、不間斷、痊愈后停用。潤肺、化痰、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注:有虛火實熱癥者勿食。
34、蕎面蛋清治咳嗽不安
蕎麥面、雞蛋清各適量、用雞蛋清和蕎麥面成團。每日幾次用力涂擦胸部;清熱下氣、用治胸滿腹脹、咳嗽不安。
35、百合蜜治肺熱煩咳
新百合200克、蜂蜜適量,用蜜攔百合蒸軟,時時含1片,吞液服食;清肺寧神、用治肺臟壅熱、煩悶咳嗽。
36、松明火焦糯米糖治久咳痰盛
糯米糖、松明火焦(即用多脂老松、劈成細條點燃成焦灰)各適量。松明火燒得愈焦愈好,連焦帶糖盡量食之,連吃3-4天即愈;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治久咳不愈、痰多氣促等。
37、劍花湯化痰止氣痛
劍花2個煮湯或當茶飲,行氣止痛、止咳化痰,用治咳嗽、痰多等;
注:劍花,是仙人掌類攀緣植物霸王花的花,多產(chǎn)于南方,每年5-10月間,開乳白色大花朵,每朵花長一柞多,采下切開曬干,是一種極好的干菜,煮湯香甜可口。
38、秋梨膏止咳化痰
秋梨20個、紅棗1000克、鮮藕1500克、鮮姜300克、冰糖400克、蜂蜜400克、蜂蜜適量;先將梨、棗、藕、姜砸爛取汁,加熱熬膏,下冰糖溶化后,再以蜜收之。可早晚隨意服用,清肺降火、止咳化痰、潤燥生津、除煩解渴、消散酒毒、祛病養(yǎng)身;用治虛勞咳嗽、口干津虧、虛煩口渴及酒精中毒等。
39、燕窩參湯益肺止咳
燕窩5克、西洋參5克,先將燕窩用清水浸透,摘去羽毛雜物,洗凈,晾去水氣,同西洋參一起放進燭盅內(nèi),注入八成滿的開水,加蓋,隔水燉3小時以上,飲用,養(yǎng)陰潤燥、降火益氣;用治肺胃陰虛而致的干咳、咳血、潮熱、盜汗等、對心血管病咳喘患者更宜。
40、糖漬橘皮止咳化痰
橘皮、白糖各適量,鮮梧皮或泡軟的干搞皮適量,洗凈,切成絲,放入鋁鍋,加大約桶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添水沒過桶皮為度,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余液將干時,將桶皮盛出放在盤內(nèi),待冷,再撤入大約桶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拌勻,食用,潤肺、燥濕、化痰、生津;治咳嗽多痰等。
42、蜜餞雙仁補腎益肺
甜杏仁250克,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先將甜杏仁炒至黃色(勿焦),放在鋁鍋中加水煮1小時,再下核桃仁,收汁將干鍋時,加入蜂蜜,拌勻,再沸即成,每服3克,日服2次;潤肺補腎,經(jīng)常食用,可治肺腎兩虛性久咳、久喘等。
43、豬油蜜膏補虛潤肺
豬油100克、蜂蜜100克。將上述兩味分別用小火煎煮至沸,停火晾溫,共混合調(diào)勻即成,每次1湯匙,日服2次,潤肺止咳、補虛、治肺燥咳嗽
49、白蘿卜子治痰飲凝結(jié)
白蘿卜子(菜蔽子)生熟各15克、生赫石末9克。先將白蘿卜子搗碎煮湯一大碗,送服生赫石細末,半小時后,再用此方1次,消積化痰,用治痰飲凝結(jié)癥,據(jù)<<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介紹,一青年素多痰飲,受外感后痰涎凝結(jié)于上脘,阻膈飲食不下,用此方后,即覺上脘頓開,可進飲食。
注:據(jù)<<時氏處方學>>介紹,單用菜菔子煎湯化停痰宿飲,大有功效,將菜菔子研末開水沖服,多飲熱水,以指探吐,痰濁宿飲亦能吐出,與煎湯功效相同。
50、蒸貝母甲魚滋陰補肺
川貝母5克、甲魚1只(約500克)、雞清湯1公斤、蔥、姜、花椒、料酒、鹽各適量。將甲魚宰殺,去頭及內(nèi)臟,切塊備用,將甲魚塊放蒸盆內(nèi),加入貝母、鹽、料酒、花椒、蔥、姜、上籠蒸1小時許,趁熱服食;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退熱除蒸,治陰虛咳喘、低熱、盜汗等。
51、芥菜姜湯祛痰止咳
鮮芥菜80克、鮮姜10克、鹽少許。將芥菜洗凈后切成小塊,生姜切片,加清水四碗煎至兩碗,以食鹽調(diào)味, 每日分2次服,連用3日見效,宣肺止咳、疏風散寒、治風寒咳嗽、伴頭痛鼻塞、四肢酸痛等。
52、大蒜可治咳
取大蒜十幾瓣,搗成泥狀放入杯中,加冰糖適量,用開水沖泡,溫服當茶飲,每日1次,咳嗽嚴重者每日2次,止方具有快速化痰的特效,但胃病患者忌用。
吃白色食物有利于肺的功能,比如百合、銀耳、白蘿卜等,都有滋陰潤肺作用。秋冬季節(jié)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AD、維生素C、微量元素鋅和適量的蛋白質(zhì)。飲食宜清淡,忌油炸、香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清淡、爽口為宜。x0dx0a1:雪梨:常見水果,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C、胡蘿卜素等微量元素。雪梨水份大,性略寒,可以生津潤燥、清熱化痰。x0dx0a2:銀耳: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性平,味甘、淡、無毒。既是名貴的營養(yǎng)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同為白色食物,銀耳性更溫潤,比雪梨更適合體寒或腸胃不好的人,同時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x0dx0a3:蜂蜜: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種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氨基酸。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人體最易吸收,還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多種無機鹽、有機酸和微量元素,有滋養(yǎng)、潤燥、解毒之功效。x0dx0a4:銀耳:可做菜肴或燉煮食用,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潤肺化痰、養(yǎng)陰生津,可治療陰虛肺燥、咽干口渴等癥。x0dx0a5:蘿卜: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具有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x0dx0a6:柿子:鮮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等。柿子所具有的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的功效。x0dx0a7:百合:熟食或煎湯,對治療肺癆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各種秋燥病癥有一定效果。x0dx0a8:荸薺:可配以蓮藕榨汁共飲。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等。x0dx0a此外,涼爽的氣候使人胃口大開,進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隨意,應(yīng)以潤燥為前提。x0dx0a像鴨肉、海參等食品為此時席上佳品,雞肉、牛肉、鴿肉等較為平和之品也可適當食用。但對于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除非陽虛體質(zhì)者,應(yīng)盡量少吃。x0dx0a
溫里祛寒中藥稱為溫里藥,藥物性質(zhì)溫熱,以 溫里散寒 為主要功效,可治療 寒邪 所致的各種 里寒 病證,如 寒凝氣滯,或脾胃虛寒, 或亡陽欲脫等。一起來認識5種常見的溫里藥的應(yīng)用。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腎、脾經(jīng)。本品為 “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壯腎陽,治亡陽及陽虛諸證每用;可 散寒止痛 ,用于脾腎陽虛之脘腹冷痛、泄瀉、水腫,寒濕痹痛,陽虛外感,心陽虛衰之心悸、胸痹。
注意事項: 附子辛熱有毒,尤其是心臟毒性,宜先煎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一般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水解后形成的烏頭堿毒性大大降低。生品外用,內(nèi)服須炮制。若內(nèi)服過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附子還與多種藥物存在配伍禁忌,如酚妥拉明、六烴季銨、普萘洛爾、利舍平、嘌呤類藥物等;不宜與半夏、貝母、白蘞、瓜蔞、白及同用。孕婦忌用。
說說附子常見的配伍和中成藥應(yīng)用
附子配伍白芍:可加強溫陽散寒、養(yǎng)陰和營功效,對于血虛寒凝之四肢麻木、關(guān)節(jié)疼痛;寒滯肝脈之脅痛;寒凝胞宮之痛經(jīng)等癥適用。
附子配伍白術(shù)、茯苓:可溫腎健脾、利水消腫,適用于治療脾腎陽虛、濕濁聚集之水腫、小便不利、慢性泄瀉等。
附子配伍干姜:附子走而不守,助腎陽而破陰寒;干姜守而不走,暖脾胃而散寒邪;兩者相須為用,可濕補脾腎、助陽散寒,對于脾腎陽虛之畏寒肢冷、下利清谷、脘腹冷痛、五更泄瀉,或陽虛欲脫之四肢厥逆、汗出濕冷、脈微欲絕者適用。
附子配伍細辛、麻黃:可用于陽虛外感風寒。
相關(guān)常用的中成藥有 附子理中丸、參桂理中丸、濟生腎氣丸、固腎定喘丸、益心丸 。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本品可溫中、回陽、溫肺化飲, 為溫中祛寒之要藥,實寒虛寒證皆適用 。主治脾胃受寒或虛寒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亡陽欲脫,寒飲咳喘癥見咳嗽氣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
注意事項:陰虛內(nèi)熱、血熱妄行者禁服。
干姜的臨床配伍應(yīng)用:
干姜配半夏,以溫中和胃、降逆止嘔,如半夏干姜散,治干嘔吐逆、吐涎沫;
干姜配黨參、白術(shù)、炙甘草等,可健脾益氣,溫中散寒,如理中丸,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吐逆下利;
干姜與附子相須為用,可輔助附子增強回陽救逆功效,減低毒性,如干姜附子湯,治亡陽欲脫所致四肢厥逆,脈微欲絕;
干姜與蒼術(shù)、獨活、烏頭等同用,可增強散寒除濕之效,可用于寒濕痹痛。
區(qū)別干姜、生姜、高良姜:
三者 相同點 是均可散寒溫中,止痛止嘔; 區(qū)別在于 : 干姜 長于溫脾陽,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生姜 善發(fā)汗解表、溫肺止咳; 高良姜 長于散胃寒, 為治中寒腹痛吐瀉之要藥。
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本品緩補腎陽而 補火助陽或引火歸元; 消沉寒痼冷而 散寒止痛 ;溫通經(jīng)脈而 活血化瘀。
可應(yīng)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畏寒肢冷;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上熱下寒證;陽虛中寒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經(jīng)寒血滯之痛經(jīng)、閉經(jīng),寒疝腹痛,寒濕痹痛,腰痛等;陰疽,癰腫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慢性腎炎、糖尿病、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等屬 腎陽不足證者; 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屬 寒凝血瘀證者 等。
注意事項:肉桂能助陽動血,凡陰虛陽盛,有出血傾向者忌用。孕婦慎用。
肉桂的配伍應(yīng)用
肉桂配黃芪:可溫陽益氣、通暢血脈,適用于氣虛、陽虛及氣血不足、陰疽等;
肉桂配熟地黃:可滋陰助陽、溫補肝腎,適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者;
肉桂配獨活:可增強祛風除濕,溫補肝腎的功效,適用于風寒濕痹、腰腿疼痛者;
肉桂配當歸:增強溫陽散寒,活血調(diào)經(jīng),行瘀止痛的作用,適應(yīng)用沖任虛寒,經(jīng)寒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
相關(guān)應(yīng)用代表的中成藥有 桂附地黃丸(膠囊、濃縮丸)、痛經(jīng)寶顆粒、桂附理中丸 等。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歸肝、脾、胃、腎經(jīng);本品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降逆止嘔,兼能制酸止痛,燥濕止瀉的功效, 善治肝寒氣逆氣滯夾濕兼陽虛諸證。 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主入肝經(jīng), 為治肝寒氣滯諸痛之主藥 ;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瀉,治脾腎陽虛,為五更泄瀉之常用藥。
注意事項:吳茱萸有小毒,辛熱燥烈,易耗津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服用本品忌食寒涼留濕之物。惡牡蠣肉,忌豬心。
臨床應(yīng)用舉例:
治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可配伍生姜、人參等,如吳茱萸湯;
治寒疝腹痛,可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如導氣湯;
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jīng),可配伍桂枝、當歸、川芎等,如溫經(jīng)湯;
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脅痛口苦,嘔吐吞酸,可配伍黃連,半夏、生姜等,如左金丸;
治脾腎陽虛久瀉,五更泄瀉,可配伍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如四神丸。
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本品 善溫中散寒而止痛 ,并兼燥濕,治中寒腹痛吐瀉;能殺蟲,治蟲積腹痛尤其是蛔蟲、蟯蟲;及濕疹瘙癢,婦人陰癢等。臨床應(yīng)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膽道蛔蟲癥、腸道蛔蟲癥、慢性菌痢屬 寒濕內(nèi)蘊者 ,真菌性陰道炎屬 寒濕下注者 。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禁服。孕婦慎服??刂苾?nèi)服劑量,一般可預(yù)防中毒
臨床配伍應(yīng)用舉例:
治外寒內(nèi)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癥,可配合生姜、白豆蔻等;
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等,可配伍干姜、人參等,如大建中湯;
治蟲積腹痛,煩悶吐蛔等,可配伍烏梅、干姜、黃柏等,如烏梅丸
治婦人陰癢不可忍,可配伍吳茱萸、蛇床子、藜蘆、陳茶、燒鹽等水煎外熏用,如椒茱湯;
治濕疹瘙癢,可單用或配伍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煎湯外洗。
相關(guān)應(yīng)用代表的中成有 癬濕藥水(鵝掌風藥水)、紫花燒傷膏、康婦軟膏 等。
以上就是常見的5種溫里中藥,這類單藥性溫熱燥烈,易耗陰助火,對熱證、陰虛證、陰津虧虛者及孕婦忌用或慎用。部分藥物有毒, 應(yīng)掌握炮制、劑量及用法 。辯證論治,按需用藥,請在專業(yè)醫(yī)師或藥師指導下合理安全用藥。
1.辨證要點
(1)肺脹的本質(zhì)是標實本虛,要分清標本主次,虛實輕重。一般感邪發(fā)作時偏于標實,平時偏于本虛。標實為痰濁、瘀血,早期痰濁為主,漸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見氣滯、水飲錯雜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氣虛衰,本虛與標實并重。
(2)辨臟腑陰陽肺脹的早期以氣虛或氣陰兩虛為主,病位在肺脾腎,后期氣虛及陽,以肺、腎、心為主,或陰陽兩虛。
2.治療原則
根據(jù)標本虛實,分別選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療原則。一般感邪時偏于邪實,側(cè)重祛邪為主,根據(jù)病邪的性質(zhì),分別采取祛邪宣肺(辛溫、辛涼),降氣化痰(溫化、清化),溫陽利水(通陽、淡滲),活血化瘀,甚或開竅、熄風、止血等法。平時偏于正虛,側(cè)重以扶正為主,根據(jù)臟腑陰陽的不同,分別以補養(yǎng)心肺,益腎健脾,或氣陰兼調(diào),或陰陽兼顧。正氣欲脫時則應(yīng)扶正固脫,救陰回陽。祛邪與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輔為用。
3.分證論治
(1)風寒內(nèi)飲①證候咳逆喘滿不得臥,氣短氣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狀,胸部膨滿,惡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飲,面色青黯,舌體胖大,舌質(zhì)暗淡,舌苔白滑,脈浮緊。②治則溫肺散寒,降逆滌痰。③主方小青龍湯。④方藥麻黃、桂枝、干姜、細辛、半夏、甘草、白芍、五味子。
若咳而上氣,喉中如有水雞聲,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黃湯。若飲郁化熱,煩躁而喘,脈浮,用小青龍加石膏湯兼清郁熱。
(2)痰熱郁肺①證候咳逆喘息氣粗,痰黃或白,黏稠難咯,胸滿煩躁,目脹睛突,或發(fā)熱汗出,或微惡寒,溲黃便干,口渴欲飲,舌質(zhì)暗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shù)。②治則清肺泄熱,降逆平喘。③主方越婢加半夏湯。④方藥麻黃、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棗。
若痰熱內(nèi)盛,痰膠黏不易咯出,加魚腥草、黃芩、瓜蔞皮、貝母、海蛤粉;痰熱內(nèi)盛亦可用桑白皮湯。痰熱壅結(jié),便秘腹?jié)M者,加大黃、風化硝。痰鳴喘息,不能平臥者,加射干、葶藶子。若痰熱傷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麥冬。
(3)痰瘀阻肺①證候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間痰鳴,喘息不能平臥,胸部膨滿,憋悶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發(fā)紺,舌質(zhì)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膩或濁膩,脈弦滑。②治則滌痰祛瘀,瀉肺平喘。③主方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桂枝茯苓丸。④方藥葶藶子、大棗、桂枝、茯苓、丹皮、赤芍。
痰多可加三子養(yǎng)親湯化痰下氣平喘。本證亦可用蘇子降氣湯加紅花、丹參等。若腑氣不利,大便不暢者,加大黃、厚樸。
(4)痰蒙神竅①證候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識蒙眬,譫妄,煩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線,或肢體困動,抽搐,舌質(zhì)暗紅或淡紫,或紫絳,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數(shù)。②治則滌痰開竅。③主方滌痰湯合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④方藥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膽南星、橘紅、枳實、菖蒲、人參。加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清心開竅。
若舌苔白膩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膽南星,開竅可用蘇合香丸。若痰熱內(nèi)盛,身熱,煩躁,譫語,神昏,舌紅苔黃者,加黃芩、桑白皮、葶藶子、天竺黃、竹瀝。熱結(jié)大腸,腑氣不通者,加大黃、風化硝,或用涼膈散或增液承氣湯。若痰熱引動肝風而有抽搐者,加鉤藤、全蝎、羚羊角粉。唇甲發(fā)紺,瘀血明者,加紅花、桃仁、水蛭。如熱傷血絡(luò),見皮膚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鮮者,配清熱涼血止血藥,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黃等;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脈沉微,為陽虛不統(tǒng),氣不攝血者,配溫經(jīng)攝血藥,如炮姜、側(cè)柏炭、童便或黃土湯、柏葉湯。
(5)肺腎氣虛①證候呼吸淺短難續(xù),咳聲低怯,胸滿短氣,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潤,脈沉細無力。②治則補肺納腎,降氣平喘。③主方補虛湯合參蛤散。④方藥人參、黃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樸、陳皮。還可加桃仁、川芎、水蛭。
若肺虛有寒,怕冷,舌質(zhì)淡,加桂枝、細辛。兼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知母;如見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壓下降,脈微欲絕等喘脫危象者,急加參附湯送服蛤蚧粉或黑錫丹。另參附、生脈、參麥、參附青注射液也可酌情選用。
(6)陽虛水泛①證候面浮,下肢腫,甚或一身悉腫,脘痞腹脹,或腹?jié)M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臥,咳痰清?。号吕?,面唇青紫,舌胖質(zhì)黯,苔白滑,脈沉虛數(shù)或結(jié)代。②治則溫陽化飲利水。③主方真武湯合五苓散。④方藥附子、桂枝、茯苓、白術(shù)、豬苓、澤瀉、生姜、白芍。還可加紅花、赤芍、澤蘭、益母草、北五加皮。水腫勢劇,上漬心肺,心悸喘滿,倚息不得臥,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藶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1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參香湯
下一篇: 參香勝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