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川椒(去合口的)4.5克 烏梅2只
功能主治 : 主蟲擾腹痛,其痛有時者。
用法用量 : 上藥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 : 《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有好處
保護消化系統(tǒng)、消除便秘、增進食欲、防老化。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經(jīng)煙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曬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烏梅中國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烏梅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烏梅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吃烏梅能軟化骨刺
一能安蛔止腹痛?;紫x得酸則伏,用烏梅配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可治療膽道或腸道蛔蟲引發(fā)的腹痛、嘔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烏梅可軟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而療足跟痛。
還可以做烏梅湯
黑金散--《博濟》卷三
【處方】麻(米凡)2斤(細杵,不用羅),地黃3斤(揀擇勻停好者,然后曬干),皂角6挺(不蛀、肥好者,每挺截作3段),青鹽3兩(杵碎,不用羅),東引桃枝15截(如大指大長1握),柳枝15截(如大指大長1握),桑枝15截(如大指大長1握),墻頭豆(生者)、馬齒1斤(及盛時采,采到即于凈室陰乾,拘數(shù)收用)。
【制法】用1斗3升瓦罐新好者,將前件藥物逐味分作三處,逐一味一重重下于罐子內(nèi),藥絕,用一新瓦片,可罐子口蓋覆,仍于蓋于中心開一竅于,出煙,罐子周圍以好黃土紙筋泥固濟,候干,于凈房內(nèi)用炭火四向慢慢燒之,須是用火得所,煙盡,撥卻火,塞眼子,卻黃土焙1-2宿,候冷,取出藥,其色如鴉羽,于瓷器內(nèi)研細,切勿犯鐵;更入升麻、白芷各1兩為細末,入于末內(nèi)令勻,以瓷器內(nèi)收,密封閉,逐漸取出一匙頭許,亦以小瓷器內(nèi)收。
【功能主治】烏髭鬢。主治髭鬢斑白,兼治牙齒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每日不以旦暮或食后揩齒,表里精細耐煩揩之,悉令周回,即合口須臾。若不倦,久長用之,髭鬢自然黑潤異常,牙齒堅白無脫落,口氣香潔。
【摘錄】《博濟》卷三
黑金散--《普濟方》卷三二九
【處方】香附子1兩,香白芷3錢,蓮蓬殼10個,糊刷2個(敗棕亦可,上4味通要炒焦黑留性)。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氣虛損,經(jīng)事不調(diào),多因氣滯不散,月水過多,崩中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米飲調(diào)下,或霹靂酒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九
黑金散--《古今醫(yī)鑒》卷十五引毛東園方
【處方】當歸4兩,川椒(去目)4兩,甘草4兩,細辛4兩,黑鉛4兩。
【制法】上銼,分作10劑。
【功能主治】曾服輕粉,致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蚝笕膑晗?分。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五引毛東園方
黑金散--《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血竭3兩,松墨3兩,血余3兩(炒灰),百草霜3兩,當歸3兩(醋炒),肉桂1兩半(去皮,炒黑),赤芍1兩半(醋炒黑),延胡2兩(醋浸,炒黑),鯉魚鱗1兩半(炒黑)。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孕婦產(chǎn)后敗血淋瀝,脈澀滯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烏梅湯煎下,去滓。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黑金散--《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豬蹄合子(黑者)49枚(水浸洗凈),天南星1枚(大者,銼),款冬花(帶蕊者,末)半兩。
【制法】用瓶子1枚,鋪豬蹄合子在內(nèi),上以天南星勻蓋之,合了鹽泥、赤石脂固濟,火鍛白煙出為度,候冷取出,入款冬花末并麝香1分,龍腦少許(為末)。
【功能主治】久咳嗽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后煎桑根白皮湯調(diào)下;若年少即用生犀角,中年即用羚羊角未各半兩代豬蹄合子。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黑金散--《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豬懸蹄甲半兩,蛇蛻皮3條,鯪鯉甲1分,猬皮1枚,鴉翅1對,蛤粉1分。
【制法】上藥都入在藏瓶內(nèi),用鹽泥固濟,燒1宿,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瘡子黑陷不出。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半錢匕,豬尾血溫湯調(diào)下。不出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黑金散--《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處方】鯉魚皮1兩,黃牛角腮1兩,棕櫚皮1兩,破故紙1兩,亂發(fā)1兩,烏賊魚骨半兩,熟干地黃半兩,干姜(炮)半兩,當歸(洗,焙)半兩,木賊半兩。
【制法】上銼,拌勻,入在藏瓶內(nèi),鹽泥固濟,候干,以炭火5斤,鍛令通赤煙盡,土內(nèi)埋令冷,取出,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氣虛損,經(jīng)候不調(diào),月水過多,崩中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食前麝香、米飲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黑金散--《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赤龍鱗(燒灰,研)2分,亂發(fā)(燒灰,研)2分,當歸(切,焙)2分,人參2分,白茯苓(去黑皮)2分,硇砂(去砂石,研)1分,麝香(別研)1錢,犀角(鎊)1分,芍藥1分,枳殼(去瓤,麩炒)1分,大黃(銼,炒)1分。
【制法】上藥除發(fā)灰、麝香外,為細散,合研勻。
【功能主治】孕婦產(chǎn)后血氣沖心,煩悶,腹痛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熱水調(diào)下,空心、日午、臨臥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黑金散--《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處方】好細墨(燒)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卒淋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溫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黑金散--《普濟方》卷三九九引《醫(yī)方妙選》
【處方】干漆2兩,肉桂1兩,草豆蔻半兩,石榴根半兩,精明雄黃半兩(水磨者)。
【制法】上藥于瓦器中燒存性,為末,乳缽內(nèi)研極細。
【功能主治】小兒蟲煩。
【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錢,研入麝香少許,煎粟米調(diào)下。預先服之,得眠睡為驗。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九引《醫(yī)方妙選》
黑金散--《醫(yī)方類聚》卷九十三引《澹寮方》
【處方】香附子半斤,高良姜5兩(2味以好醋煮干,就以石灰炒),五靈脂3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氣心痛。
【用法用量】霹靂酒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九十三引《澹寮方》頁首
原腔動物門,線蟲綱,蛔目,蛔科。是人體腸道內(nèi)最大的寄生線蟲,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體表有橫紋,雄蟲尾部常卷曲。蟲卵隨糞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前者金黃色,內(nèi)有球形卵細胞,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后者窄長,內(nèi)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fā)育。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fā)育成桿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nèi)逸出。然后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jīng)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jīng)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次皮,再經(jīng)1月余就發(fā)育為成蟲?;紫x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nóng)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fā)性疼痛、營養(yǎng)不良、失眠、磨牙等癥狀,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鉆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對人體危害很大。預防蛔蟲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wèi)生,防止蟲卵人口。
/3179522.html
似蚓蛔線蟲(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簡稱蛔蟲,是人體內(nèi)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成蟲寄生于小腸,可引起蛔蟲?。ˋ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線蟲(Toxocara canis,簡稱犬蛔蟲)是犬類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其幼蟲能在人體內(nèi)移行,引起內(nèi)臟幼蟲移行癥(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病原學】
似蚓蛔線蟲(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簡稱蛔蟲,人體經(jīng)口誤食感染期蛔蟲卵。
【病理改變】
幼蟲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線檢查,可見浸潤性病變,病灶常有游走現(xiàn)象;成蟲致病期可損傷腸粘膜、蕁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結(jié)膜炎、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炎、甚至發(fā)生膽管壞死、穿孔、以及腸扭轉(zhuǎn)和腸壞死。
【流行病學】
蛔蟲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溫暖、潮濕和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區(qū),人群感染較為普遍?;紫x感染率,農(nóng)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農(nóng)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達60%~90%。
1.幼蟲期致病: 可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等臨床癥象.
2.成蟲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間歇性臍周疼痛等表現(xiàn)。b.可出現(xiàn)蕁麻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以及結(jié)膜炎等癥狀。c.突發(fā)性右上腹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間歇性加劇,伴有惡心、嘔吐等。
自患者糞便中檢查出蟲卵,即可確診。對糞便中查不到蟲卵,而臨床表現(xiàn)疑似蛔蟲病者,可用驅(qū)蟲治療性診斷,根據(jù)患者排出蟲體的形態(tài)進行鑒別。疑為肺蛔癥或蛔蟲幼蟲引起的過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檢查痰中蛔蚴確診。
【并發(fā)癥】
膽道蛔蟲癥、蛔蟲性胰腺炎,闌尾炎或蛔蟲性肉芽腫等。
【輔助檢查】
由于蛔蟲產(chǎn)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張涂片的檢出率為80%左右,查3張涂片可達95%。對直接涂片陰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飽和鹽水浮聚法,檢出效果更好。
對蛔蟲病的防治,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帶蟲者,處理糞便、管好水源和預防感染幾個方面。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衛(wèi)生知識,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凈的蔬菜及瓜果,不飲生水,防止食入蛔蟲卵,減少感染機會。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防止糞便污染環(huán)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糞做肥料的地區(qū),可采用五格三池貯糞法,使糞便中蟲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糞水中游離氨的作用和厭氧發(fā)酵,蟲卵可被殺滅,同時也會增加肥效。利用沼氣池發(fā)酵,既可解決農(nóng)戶照明、煮飯;又有利糞便無害化處理??砂肽曜笥仪宄淮渭S渣。此時,絕大部分蟲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糞做肥料的地區(qū),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糞堆內(nèi)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殺死蛔蟲卵。
對病人和帶蟲者進行驅(qū)蟲治療,是控制傳染源的重要措施。驅(qū)蟲治療既可降低感染率,減少傳染源,又可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驅(qū)蟲時間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節(jié),學齡兒童可采用集體服藥。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個月驅(qū)蟲一次。對有并發(fā)癥的患者,應及時送醫(yī)院診治,不要自行用藥,以免貽誤病情。
常用的驅(qū)蟲藥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構(gòu)櫞酸哌嗪(商品名為驅(qū)蛔靈)等,驅(qū)蟲效果都較好,并且副作用少。
【預防】
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衛(wèi)生知識,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凈的蔬菜及瓜果,不飲生水,防止食入蛔蟲卵,減少感染機會。
使用無害化人糞做肥料,防止糞便污染環(huán)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糞做肥料的地區(qū),可采用五格三池貯糞法,使糞便中蟲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糞水中游離氨的作用和厭氧發(fā)酵,蟲卵可被殺滅,同時也會增加肥效。利用沼氣池發(fā)酵,既可解決農(nóng)戶照明、煮飯;又有利糞便無害化處理??砂肽曜笥仪宄淮渭S渣。此時,絕大部分蟲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糞做肥料的地區(qū),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糞堆內(nèi)溫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殺死蛔蟲卵。
【治愈標準】
經(jīng)過治療,經(jīng)3~4個月后檢查糞便無蟲卵即為治愈。
【預后】
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個月驅(qū)蟲一次。
/JiBing/Index/149/154149/148151154155.htm
烏梅是咱們十分喜愛的一種生果,它的滋味偏酸微苦。它里邊富含豐厚的養(yǎng)分元素,常常食用對身體是十分有利的,一起吃法也是多種多樣。那么它到底有哪些養(yǎng)分價值呢?它能夠起到哪些成效與效果呢?通過下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烏梅的養(yǎng)分價值
烏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富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糖類、谷甾醇、維生素C等成份,具有抱負的抗菌效果。烏梅汁,氣味芳香,口感酸甜可人,煩躁時可多喝,還有生津去火之成效。是夏日必備飲品。由于烏梅富含留醇、維生素E、維生素B族、維生素C、蘋果酸,檸檬酸、鐵、磷等。其味酸、性混,有健脾和胃,滋養(yǎng)肝腎之成效。
1、烏梅能夠起到解毒的成效,將紫蘇葉參加到烏梅中能夠起到對比強的滅菌和解毒的效果,另外烏梅里邊也富含解毒物質(zhì)苦味酸,它能夠影響膽囊,推動膽汁的排泄,起到抗蛋白過敏的效果。
2、當人劇烈運動或勞作后,人體肌肉內(nèi)堆積了很多的乳酸等代謝廢物,而使人感到疲憊、乏力,烏梅能夠有用地分化肌肉安排中的乳酸、焦性葡萄糖酸等,然后消除疲憊、振奮精力、康復膂力。
3、烏梅中富含較多的纖維成分,具有通便效果。另外,烏梅中的茶酸類也有推動胃腸活動的效果,然后確保糞便的曉暢,避免便秘的發(fā)作。
4、烏梅能夠用來醫(yī)治白叟多見的膀子酸痛的表現(xiàn),這是由于呈現(xiàn)膀子酸痛通常是身體中檸檬酸的缺少,所以身體中排泄的乳酸會致使身體酸痛,因而通過食用烏梅,白叟就可避革除膀子酸痛的困惑了,由于烏梅中富含對比豐厚的檸檬酸。
烏梅的成效與效果
(一)烏梅的成效
烏梅是藥食同源的成品,是青梅通過加工后的中藥材之一。味酸、微澀,性平。歸肝、脾、肺、胃、大腸經(jīng)。質(zhì)潤斂澀。 收斂生津,安蛔驅(qū)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吐逆,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1、斂肺止咳。用于肺氣虛所構(gòu)成的的久咳、干咳。
2、澀腸止瀉。醫(yī)治脾氣衰弱、久瀉久痢。
3、生津止渴。烏梅能夠起到生津止渴的成效,關(guān)于由于虛熱而致使的消渴和熱病傷津呈現(xiàn)的口干舌燥的狀況都能夠起到十分好的減輕效果。
4、安蛔止痛。醫(yī)治蛔蟲致使的膽痛苦。
5、《隨息居飲食譜》中講:“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媽媽多嗜之?!薄侗静菪戮帯诽峒啊盀趺分沽喁懀坑兴傩А薄?br>6、《本經(jīng)》:“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br>7、《別錄》:“止下痢,好唾口干?!薄袄蠲},去痹?!?br>(二)烏梅的效果
維護腸胃
烏梅有消毒的功用,也避免食物在腸胃里墮落。
止血
烏梅炒炭可療便血、崩漏屬虛證者。醫(yī)治功用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可重用炒烏梅至30克配人參、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糧等煎服;醫(yī)治緩慢腎小球腎炎所構(gòu)成的血尿、蛋白尿經(jīng)久不用者,在辨證方中參加烏梅炭、蟬蛻各6——10克成效顯著,這與實驗證實烏梅可助腎小管上皮細胞增生,增強腎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質(zhì)的才干等功用有關(guān)。
止渴,止咳
烏梅的酸味可影響唾液排泄,生津止渴。常用來醫(yī)治口渴多飲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熱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烏梅煎湯作飲品,能去暑解渴。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而用于肺虛久咳少痰或干咳無痰之癥,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對實證要慎用。
防老化
若要真實的享用長命,就不應當受老化病的摧殘。吃烏梅會影響腮腺荷爾蒙的排泄,而這種荷爾蒙能避免老化。所以從今日開端就每天吃一個烏梅吧。
清血
現(xiàn)代人喜愛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物如精白谷類、精白面包、精白面條、精白糖、化學調(diào)味料及動物性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會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劇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環(huán)惡化而發(fā)作酸素。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協(xié)助打掃血液,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掃除過量的酸素。
孕媽媽止吐
很多孕媽媽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膩食物及甜食,這是一個天然的反響。婦人懷孕時,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臟功用及能量也削減了。當身體偏酸時,鈣質(zhì)會丟失,所以有些孕媽媽的牙齒會變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媽媽的心情會上下動搖不已,主張孕媽媽每日吃一個烏梅來諧和。
解酒
烏梅對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極好,在興致勃勃歡慶佳節(jié)時,難免會喝多幾杯,睡醒時頭痛欲裂時,可測驗喝一杯烏梅番茶。做法是這樣的:用一個烏梅,泡在一杯溫水里約5分鐘,然后參加一茶匙番茶葉,漸漸地喝完。
添加能量,消除疲憊
當血液凈化時,推陳出新就增強,身體天然會康復能量。烏梅里的檸檬酸酸協(xié)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還有能避免疾病及消除疲憊。當你覺得疲倦時,在身理上僅僅由于身體里過多的酸素致使。所以當你下班被困在車陣里,好不簡略回到家里時,覺得累斃了,主張你吃一個烏梅,倦意很快就會消除。
維護消化體系
烏梅有消毒的功用,也避免食物在腸胃里墮落。
消除便秘
烏梅里的蘋果酸把恰當?shù)乃謱б酱竽c,構(gòu)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增進胃口
長時刻性的無胃口是身體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欠好,胃口由于壓力,吃過量,也由于肝臟,胃及大腸的功用欠好,生病后胃口也差了。若要康復得快,需求吃東西,能協(xié)助康復胃口的即是每天吃一個烏梅。
止瀉
烏梅能澀腸止瀉痢,可用于脾虛久瀉、久痢或大腸滑瀉不止乃至脫肛不收。近年有人用《傷寒論》中的烏梅丸作根本方加減醫(yī)治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獲得了顯著的效果。
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蟲得酸則伏,用烏梅配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可醫(yī)治膽道或腸道蛔蟲引發(fā)的腹痛、吐逆乃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烏梅可軟化骨刺,改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而療足跟痛。取烏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鐘,過濾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藥液溫度合適時,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時擺布(藥液可重復加熱運用。
對蛔蟲的效果
烏梅對蛔蟲具有振奮和影響蛔蟲撤退的效果。如將烏梅煎劑參加置有蛔蟲的1%鹽水和0.1%碳酸氫鈉溶液內(nèi)可見蛔蟲活動增強。給狗通過胃管給予烏梅煎劑50g并搜集其的膽汁,在厭氧條件下,將蛔蟲放入一直徑0.3-0.5cm的膠管內(nèi),將膠管放入38℃的水盆內(nèi),從蛔蟲頭端入管內(nèi)滴入搜集的膽汁,成果可見大有些蛔蟲從管內(nèi)撤退,有的蛔蟲頭從管內(nèi)退出。也有報導從223種中藥熱水提取液體外實驗,挑選具有殺腸蟲效果的藥物,發(fā)現(xiàn)烏梅有用。
抗病原生物效果
體外挑選發(fā)現(xiàn),烏梅對多種致病菌有按捺造用,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百日咳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對結(jié)核桿菌也有按捺性效果,這一效果或許與所含枸櫞酸和蘋果酸有關(guān)。對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須瘡癬、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胞菌等也有按捺造用。
其它效果
烏梅具有鈣離子拮抗效果,有較強的拮抗由鉀離子致使的豚鼠結(jié)腸帶縮短的活性,已別離出其活性成分是5-羥甲基-2-糠醛。對膽囊烏梅煎劑口服有細微縮短效果。體外實驗,烏梅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有按捺造用,按捺率在90%以上。小鼠玫瑰花環(huán)實驗標明,烏梅對免疫功用有增強效果。
烏梅的副效果
1、孟詵:"多食損齒,"《日華子本草》:"多啖傷骨,蝕脾胃,令人發(fā)熱。"
2、菌痢、腸炎的前期忌食。
3、婦人正常例假期以及懷孕媽媽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忌食之。
4、表邪未解者禁服;內(nèi)有實邪者慎服。
5、傷風發(fā)熱,咳嗽多痰,胸膈痞悶之人忌食。
6、《得配本草》:"瘧痢初起者禁用。"
烏梅的忌諱
表邪未解者禁服,內(nèi)有實邪者慎用。不宜多食。
烏梅的食用辦法
夏日天氣炎熱,人體代謝旺盛,簡略缺水,因而及時補水是暑天攝生的一件大事。除白開水外,用綠豆、烏梅、山楂等質(zhì)料熬制的避暑飲品也頗受歡迎。
烏梅湯
資料:烏梅3顆,甘草5片,玫瑰茄5個,山楂片,6片,陳皮,1小把,桂花1小把,冰糖恰當。
做法
(1)主料放入冷水中浸泡一瞬間,洗凈后濾網(wǎng)濾干。
(2)將湯鍋注滿水,放入主料。
(3)大火煮沸后,轉(zhuǎn)小火,持續(xù)煮2小時。
(4)參加桂花煮一瞬間,關(guān)火,加冰糖。
(5)晾涼后過濾網(wǎng),倒入容器內(nèi),入冰箱。
烏梅茶
資料:玫瑰5g,烏梅3顆,蜂蜜2湯匙。
做法
(1)烏梅先用冷水沖刷一下,然后和玫瑰一起放入茶壺中。
(2)在茶壺中沖入開水,加蓋悶5分鐘。待水溫降至50℃以下,調(diào)入蜂蜜拌和均勻即可。
烏梅汁
資料:烏梅。
做法
(1)將10顆擺布烏梅過水沖刷潔凈,放入湯鍋中加3/4水量,大火煮開。
(2)歡騰后轉(zhuǎn)用小火漸漸燉煮,直至湯色成為深棕色通明、梅肉化開停止。[水量不行的時分能夠重復加水]
(3)將湯汁煮干成1升擺布的濃縮汁,加少數(shù)冰糖調(diào)味,留意滋味應以酸為主。
(4)關(guān)火,靜置冷卻。
(5)將濃縮汁過濾裝瓶,放入冷藏室冷藏。[能夠運用濾紙和漏斗完結(jié),假設不考究的話也能夠不過濾。]
(6)喝的時分,能夠依照濃縮汁:冰水=1:4或1:3的份額稀釋,然后加蜂蜜調(diào)味后飲用。
姜茶烏梅粥
資料:生姜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5克,粳米50克,紅糖恰當。
做法:將前三味煎煮,取汁去渣,加粳米煮粥,粥將熟時調(diào)入紅糖即可。
冰鎮(zhèn)銀耳酸梅湯
資料:烏梅100克,銀耳30克,山楂片40克,陳皮80克,冰糖5克。
做法
(1)全部資料預備好。
(2)水發(fā)銀耳撕成小朵,清潔潔凈3把烏梅、山楂片、陳皮用水浸泡。
(3)分鐘洗凈。
(4)先把洗凈的烏梅、山楂片、陳皮放入湯煲中。
(5)再放入冰糖。
(6)湯煲中參加充足的水。
(7)再放入銀耳。
(8)大火加熱湯煲使煲中的水歡騰,加蓋轉(zhuǎn)小火煮2小時,撈出山楂片、烏梅、陳皮,靜置晾涼,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以上即可飲用。
烏梅糖醋小排
資料:肋排250g,烏梅10個,白糖30g,醋20ml,生抽20ml,料酒20ml,紅曲米50g,桂皮1塊,八角2個,肉蔻1個,香葉3片,花椒1g,冰糖30g,蔥姜恰當,清水恰當。
做法
(1)烏梅請?zhí)嵩缬脽崴莅胄r泡開。
(2)紅曲米用來上色,可多可少。紅曲米放在一個大碗中,浸泡恰當?shù)那逅?,水量用來燉排骨的量即可?br>(3)浸泡20-30分鐘,只需湯色變紅,即可用濾網(wǎng)過一下,去掉固體,留下液體。
(4)鍋中加充足的冷水,放入排骨、蔥姜、香葉、料酒一起煮開。
(5)煮開的排骨,去掉浮沫,撈出瀝干備用。
(6)鍋燒熱,放入少數(shù)油,參加白糖,小火熬制焦糖色。
(7)放入排骨翻炒均勻,調(diào)入10ml料酒、生抽、白醋。放入香葉、八角、桂皮、肉蔻和蔥姜。
(8)參加恰當?shù)募t曲米浸泡的水,輕輕沒過排骨即可。
(9)放入冰糖。
(10)放入浸泡過的烏梅。
(11)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燜煮40分鐘。
(12)翻開鍋蓋,見湯汁削減,大火收汁即可。
結(jié)語:看完這篇文章,咱們關(guān)于烏梅的養(yǎng)分價值和成效與效果都現(xiàn)已十分了解了吧,常常食用對身體也是十分有優(yōu)點的呢。它不光能夠彌補身體所需養(yǎng)分,并且還能夠醫(yī)治一些生理疾病,進步身體的機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17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川椒丸
下一篇: 川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