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濕是由體內(nèi)水液運行障礙所致,與脾虛、腎虛和肺氣不宣有關(guān),中醫(yī)常用健脾、補腎、宣肺的方法。在一些祛濕氣的食療方中,常常會用到山藥、蓮子、茯苓、芡實、薏米、白扁豆、百合等中藥。
如果濕氣重是脾虛所致,建議吃蓮子芡實茯苓湯,或山藥白扁豆薏米湯;如果濕氣重是腎虛所致,推薦用山藥蓮子芡實湯;如果濕氣重是肺虛所致,建議吃山藥百合薏米湯。
各成分的功效與作用:
1、山藥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具有健脾補肺、補腎固精、益氣生津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泄瀉、肺虛久咳、氣虛、體倦乏力、腎虛遺精、尿頻等問題。
2、蓮子性平,歸脾、腎、心經(jīng),具有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yǎng)心安神等功效,適用于脾虛泄瀉、遺精、滑精、心悸失眠、帶下等問題。
3、茯苓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適用于水腫、泄瀉、小便不利、痰飲、心悸失眠等問題。
4、芡實性平,歸脾、腎經(jīng),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等功效,適用于脾虛泄瀉、腎虛遺精、遺尿、尿頻、帶下等問題。
5、薏米性微寒、歸脾、肺、胃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祛濕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脾虛泄瀉、風濕痹痛等問題。
6、百合性微寒,歸肺、心經(jīng),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利濕消積的功效,適用于陰虛燥咳、失眠多夢等問題。
7、白扁豆性微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泄瀉、帶、暑濕吐瀉等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6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便秘怎么調(diào)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