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白茯苓(去皮)4兩,天門冬(去心)4兩,山藥(姜汁炒)4兩,懷熟地黃4兩,何首烏(忌鐵,照前蒸曬9次)4兩,枸杞子(甘州者,去梗)凈4兩,干姜(煨)2兩,小茴香(炒)1兩,青鹽少許,蓮肉(去皮心)半斤,麥門冬(去心)4兩,鹿角膠4兩,鹿角霜4兩,破故紙4兩(麻油1兩炒),大核桃(去殼并皮)半斤,沒食子10個,旱蓮草(曬干,凈末)1斤,新粟米1升(為末,用牛乳2斤,拌米粉煮作糊丸藥)。
制法 : 上為細末,以前米糊為丸,如彈子大,每丸濕重5錢,干約3錢。
功能主治 : 補諸虛,填精益髓,滋潤皮膚,充壯神氣,身體輕健,開胃進食,返老還童,發(fā)白再黑,齒落更生,顏貌如童。主諸虛百損,五癆七傷,四肢無力,手足頑麻,血氣虛耗,面黃肌瘦,陽事不舉,眩暈惡心,飲食少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滾白湯調(diào)化服,1日2次。不拘在家在外,少者1服,老者2服,男女皆同。
摘錄 : 《醫(yī)便》卷一
道教,教義“雜而多端”,大略如劉勰《滅惑論》所總結(jié):“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綜合了華夏民族傳統(tǒng)巫教的符籙咒術(shù)、“中華仙學(xué)”的神仙煉養(yǎng)之道和多神崇拜等信仰,在道家以道為本、清靜無為的哲學(xué)思想旗號下,組建起一家之學(xué)。道教承道家兼容并蓄之長,有博采諸家之風格,受惠于佛教者最多。自教團成立不久,道教從教義到教制,便不斷吸收、效仿佛教,其生死觀更是深受佛家生死觀影響,越到后來,越接近于佛教。道教生死觀的內(nèi)容及其與佛教生死觀的關(guān)系,大略有以下三個重要方面。
從肉體長生到超出生死
長生不死,乃道教諸派共同的理想。這種信仰,旱在道教教團成立以前很久,便流傳于華夏民族中。長命不老乃至不死、永生,稱“成仙”,從字義看,仙(古字“仙”),指遷居山中修煉而達長生不死或?qū)崿F(xiàn)了生命自我變革的特殊人物。早期道教所信仰的成仙,主要指肉體長生,如傳說彭祖壽八百歲、安期生壽三千歲等,被作為上古成仙的范例。《抱樸子·論仙》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yǎng)身,以術(shù)數(shù)延命,使內(nèi)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焙髞黼m然說仙有飛升天界的天仙、游于名山海島的地仙及死后蛻變的尸解仙三類之分,或天仙、神仙、地仙、鬼仙、人仙五種仙,但為世所重者,在早期實在“舊身不改”而仍舊生活于人間的人仙、地仙。《抱樸子·對俗》說得很明白:“求長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虛,以飛騰為勝于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誠如釋道安《二教論》所言;“道求不死”,“道法以吾我為真實”。這種舊身不改而長生于人間的憧憬,完全是物質(zhì)性的、自我為中心的,與佛家的精神解脫及諸法無我說頗為不同。
肉體長生的成仙信仰,出于對人生、人間的摯愛,植根于華夏民族摯愛人生的現(xiàn)世主義人生態(tài)度。希求長期地、無限期地活于人間,飽享人世間的各種幸福,當然是出于對人生、人間的肯定與貪戀。因人生幸福美滿,意味著幸福之結(jié)束的死亡,在道教徒看來便成為最可悲、最可怕的事?!吧上б玻揽晌芬病保ā侗阕印さ卣妗罚?,人生太值得珍惜眷戀了,只是過于短暫,“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張伯端《悟真篇》),百年匆匆,如白駒過隙,還來不及嚼透人生的甘甜,衰老、死亡便接踵而至,催人與草木同朽,秋蟲共盡,這種無情的現(xiàn)實激發(fā)起道教徒戰(zhàn)勝死亡威脅的強韌意志。他們不像儒家、道家的哲人們那樣只是以自然主義的達觀哲學(xué)自我安慰,以沖淡死亡焦慮,而對以長生現(xiàn)實戰(zhàn)勝死亡充滿自信?!拔颐晌?,不在于天”,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戰(zhàn)的口號,他們確信,人可以憑智慧通達造化之理,盜取陰陽之機,作自己生命的主人,逆轉(zhuǎn)生命衰亡的趨向。
早期道教除了嘆惜人生短暫外,對人生的缺陷無多指摘,也不大談?wù)撍笫?,以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中的死后做鬼為不幸,其“貴生”、“重生”,以人生為本,肯定人生價值的態(tài)度很明顯,與佛家著力揭露世間諸苦交攻、輪回可畏的人生態(tài)度,很是不同。關(guān)于生死,佛家重在窺破生之空、無生(無實體出生)的本性,道教則追求現(xiàn)前的肉體長生不死,“佛倡無生,道求不死”,是當時人們對佛道二教宗旨的概括。長生不死,雖然是出自人樂生畏死本性的憧憬,但樹為宗教教旨,容易被從邏輯和經(jīng)驗兩大方面證偽:從邏輯上講,既然有生,便無不死之理;從經(jīng)驗事實看,千古無不死之人。道教的長生不死尤肉體不死說,歷來便被主要屬儒家的反對派駁難指責。
從東晉起,隨佛教之盛傳,道教開始大幅度地融攝佛家之說,以組建自家教義體系。佛家的三界、五道、輪回、因果、天堂地獄、劫災(zāi)等說,或被原封不動搬進道經(jīng),或略加改造而成為道教的東西。和佛家一樣,道教經(jīng)典也說眾生由自作善惡業(yè)的因緣,輪回于三界五道中。如《洞玄靈寶諸天世界造化經(jīng)》說:“眾生死時,形滅而神移,皆緣其生時所作罪福,至彼五道之處。何謂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地獄之道,四者餓鬼之道,五者畜生之道?!庇终f:“天地敗而復(fù)成,眾生死而復(fù)生,無有窮已?!笔澜绯梢?,其后有七日并出,焚盡一切,然后再成,無有休止。佛家說眾生有胎卵濕化四生,道經(jīng)則說有花、化、胎三種生;佛家說三界有二十八天,道經(jīng)則說有三十六天;佛家說有八大地獄,道經(jīng)則說有九幽地獄。道經(jīng)說善惡報應(yīng),亦略同佛經(jīng),如《太上洞玄靈寶業(yè)報因緣經(jīng)》說,今世作帝王國主者,系因累劫修齋奉戒、廣種福田、不瞋不恨、設(shè)大齋醮濟度有情,命終生天,受天福盡,下降人間;“若作帝子王孫公主王妃者,從歷劫修善、多種因果中來”;“破齋飲酒食肉者,后生饑寒作餓身”;“毀壞經(jīng)像及輕慢,后生蟲癩膿爛形”;“誹謗三寶并訾毀,后生無告豬羊狗”。偈云:“罪福如影響,吉兇若車輪,為善得善報,為惡受惡緣,皆自蒙其福,莫不由本身”。顯系效仿佛經(jīng)。
不過道教說生死輪回、善惡報應(yīng),與其本有多神崇拜的信仰結(jié)合,說眾生生死壽夭、貧富禍福,皆有眾神司掌?!短隙瓷裉旃ёo國經(jīng)》說,凡人受胎,即天降司命司錄常來擁護,“籍系三元,名書上帝”,在神那里上了戶口。《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jīng)》曰:“受生之時,五斗星君、九天圣眾注生注祿,注長注短,注吉注兇,皆由眾生自作自受?!彪m然吉兇禍福壽夭等終歸是自作自受,但也有神明在冥冥中監(jiān)察,管理、裁決、職掌眾生生死禍福的神祗,由玉皇大帝、紫微帝君、五斗、三元(天官、地官、水官)泰山府君等組成嚴密的機構(gòu),各有職掌,如“東斗主算,西斗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太上說中斗大魁保命妙經(jīng)》);“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保ā短闲`北斗本命長生妙經(jīng)》);天官掌山岳城隍社祗及君臣人物,地官掌妖魔魍魎及有情無情生成化育,水官掌江河湖海諸龍神魚鱉等精怪(《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jīng)》),東岳泰山府君主治死生,為百鬼之主帥;青城丈人為五岳之上司,專主地仙。又有深入每戶的北斗七元使者灶君及每人身中的三尸神等,錄人善惡,按時上報天曹裁決。行大善者增添壽算,作大惡者降殃減命。至于死亡,也由神明判定。《太上靈寶業(yè)報因緣經(jīng)》說:“人欲終亡之時,皆是地司上奏諸天,諸天按察,依其部籍定其死名,勅下三界官屬、四司五帝收其魂魄,絕其生氣矣。凡人有疾病、刑厄、兇禍、官災(zāi)、牢獄、水火、刀兵種種苦惱,皆是冥司考罰?!?br>吸收了輪回說的道教,其信仰宗旨也從注重肉體長生不死上升到超出生死、“與道合真”,接近了佛家所倡的解脫、涅盤。此所謂超出生死,指永不墮于三界五道的輪回。傳為鐘離權(quán)授呂洞賓的《鐘呂傳道集》,在縷述眾生輪回墮落的可悲情狀后,指出:“人生欲免輪回,不入于異類軀殼,常使其身無病老死苦,頂天立地、負陰抱陽而為人,勿使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矣?!崩^承鐘呂道統(tǒng)的全真道,更是極力渲染做人之苦,說功名富貴如同幻夢,妻妾兒女實為怨家債主,地獄懲罰可畏,輪回之途險惡,“氣不來身臥荒郊,改頭換面,輪回販骨幾千遭。世華非堅,如石火,火宅難逃”(劉處玄《仙樂集》卷四),有似佛家說一切皆苦、三界火宅。全真道像佛家一樣,斥肉體四大假合、無常不凈,以體證“本來真性”而超出三界生死為大道,斥肉體長生為“小術(shù)”。全真道祖王喆《立教十五論》說:“今之人欲永不死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丘長春說:“吾宗所不言長生者,非不長生,超之也。此無上大道,非區(qū)區(qū)延年小術(shù)也?!保ā堕L春祖師語錄》)明葆真子《真詮》說:“上仙不以長生為事”。清初中興全真龍門派的王常月更鄙視肉體長生,謂“人之色身,修也要死,不修也要死,縱活得千年,終歸于土”(《碧苑壇經(jīng)》),強調(diào)唯精神超出生死,與道合一是真。道教在宗旨上便這樣一步步向佛家涅盤說靠攏。
形魂、魂魄、精氣神與道即是心
道教繼承發(fā)揮華夏傳統(tǒng)思想,綜合道家哲學(xué)、中醫(yī)、巫術(shù)、氣功內(nèi)觀等以觀察自身,對形神關(guān)系、身心結(jié)構(gòu)、生命本原,有自家獨特的解釋。
道教認識人自身的基本思路,是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論為基點,類比宇宙學(xué)而建立生命學(xué)。認為人身與天地,同一本原,同一生成程序,同一運轉(zhuǎn)規(guī)律,同一構(gòu)造,人體小天地與宇宙大天地在各方面有對應(yīng)、協(xié)同關(guān)系。就生命形成程序而言,如同道或元氣造化天地萬物,人之生,也是由道(虛無)生神,神生炁,炁生精(父母交媾),精生形;或無極而太極→陰陽→五行。就構(gòu)造而言,人身亦同天地,具陰陽、五行、四氣、八卦,而且其形相亦像天地,如《太上洞神天公消摩魔護國經(jīng)》所說:“夫人者,皆稟妙道天地之氣而生,故頭圓象天,足方象地,肉象土,骨象石,氣象風,血象水,眼象日月,發(fā)象草木,聽象原洞,言象雷叫,寤象晝,寐象夜,行象云,坐象山,喜象睛,怒象雨,五藏象五行,四肢象四氣,九竅象洞穴”。人身中氣液的運行法度,也與天地日月一致,一日十二時當一年十二月,身中三百六十脈當一年三百六十日,心腎相距八寸四分為天地定位之比,一晝間氣液在身中的運轉(zhuǎn),與一年間天地之氣的運轉(zhuǎn)同度。“氣液升降如天地之陰陽,肝肺傳導(dǎo)若日月之往復(fù)?!保ā剁妳蝹鞯兰罚┛傊?,人“法天象地”,為天地之縮影,而天地,也可看作人身之放大,所謂“天法象我,我法象天”(《真氣還元銘》)。天地有神明主宰,人身中各部位也皆有神居住職掌?!饵S庭經(jīng)》等列舉人身中諸神的名諱、形貌、膚色,謂居于腦中泥丸宮的太一帝君,為身中諸神的統(tǒng)帥,人身諸神,為天地諸神的縮影。這種天人合一論,可謂一種獨具特色的生命全息論。
道教對形神關(guān)系頗有研討,一般認為形神相互依存,而神為主宰,功用殊勝?!短浇?jīng)》曰:“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則兇。”強調(diào)精神為生命的主要因素?!侗阕印ぶ晾怼氛f:“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就像無形的道、“一”居住于有形的世界,無形的精神居住于人身中,為人生命之本原?!短浇?jīng)》還以神、氣、形以命三大要素,比喻說:“故形體為家也,以氣為輿馬,精神為長吏”,若形體家宅中缺了精神,就像田宅城郭沒有官吏主宰治理,便會亂了套。道教還指出精神在人身中的居止之處是腦,與一身之精的主宰太一帝君所居處一致。也有神在于心之說。
形神從另一角度或深一層次,稱為魂魄?!短逭嫒私j(luò)命訣》承華夏傳統(tǒng)的魂為神、魄為形之說,謂“人死魂去,魄獨在,形魄歸土中,魂上天去?!被隇殛柧?,魄為陰精,如天上的日月,“在天為日月,在人為魂魄”?;甑木犹幨歉?,魄的居處是肺?;昶牵斒且环N能產(chǎn)生精神與形體生命活動的本原、實體,分為三魂七魄。《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說人在胎中時,“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zhèn)形也?!比昶咂沁€被說成是一種具外在性、有如鬼神的東西?!对企牌吆灐肪砦逅妮d張陵言:人身三魂,一名胎光,為太清陽和之氣,屬之于天,令人心清靜,絕穢亂之想,為人延壽添算,主命;二名爽靈,乃陰氣之變,屬于五行,使人機謀思慮,多生禍福災(zāi)衰刑害之事,主財?shù)摚蝗木?,陰氣之雜,屬于地,使人好色嗜欲,穢亂貪睡,主災(zāi)衰。三魂又稱三命,胎光常居本屬宮宿,爽靈居地府五岳,幽精居水府。三魂中,爽靈、幽精二魂孳生機心與貪欲,令人勞神耗氣,精氣枯竭,“名生黑簿,鬼錄罪著,死將至矣。”七魄則為身中陰氣、濁鬼,其名為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主生理功能。三魂七說是對人精神、心理、生理活動的一種獨特的分析體系,其旨歸在說明清靜寡欲乃養(yǎng)生延壽之要。
形神關(guān)系從更深層次觀察,為精氣神、性命關(guān)系。原始道經(jīng)《太平經(jīng)》即以精、氣、神為人生命的三大要素,謂三者本天、地、人之氣,“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氣者受之于中和”,三者“共一位”,“相與共為一道”,結(jié)合為一體,互不能離,“相助為治”,以“愛氣尊神重精”為養(yǎng)生延壽之要。精氣神又稱“三一”、“三寶”,內(nèi)丹學(xué)稱為能煉就金丹、令人超生脫死的上藥,《心印妙經(jīng)》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神的功用是主宰智照,氣的作用是運動流行,精的作用是生長化育。唐宋以來的內(nèi)丹學(xué)更分精氣神為后天與先天,強調(diào)唯先天精氣神—名元精、元氣(炁)、元神,方可作煉成內(nèi)丹的大藥。先天精氣神中,元精元氣合稱為“命”(生命之本),元神稱為“性”(精神本原、本體)。先天精氣神,主要根據(jù)氣功靜定中的主觀體驗而建立,當心念寂定不動,返歸先天,離雜念的干擾,超越陰陽五行時,斯際一念不生、寂照不動的心為元神,充溢身中的為元氣,氣的運動為元精。元神的居處在腦,元氣、元精的根本在腎,所謂“頂為性根,臍為命蒂”。(丘處機《大丹直指》)
內(nèi)丹學(xué)認為,先天精氣神與后天精(交感精)、氣(呼吸氣)、神(思慮神、識神)為體用關(guān)系,先天精氣神為本為體,后天精氣神為用,“非先天不能生后天,非后天不能成先天”(《還真集》)。先天精氣神又相互依存,共為一體,互不能離,而神,特具主宰功用,最為重要,張伯端《青華秘文》說神為主、炁為用、精從氣;王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說性為根,命為蒂,性為主,命為客。
內(nèi)丹學(xué)還將人的生命之本分為精、神、魂、意五種東西、為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氣,分別藏于腎、心、肝、脾五藏。五行為陰陽交變的形態(tài)。陰陽交變的形態(tài)和數(shù)量,又常用八卦來表示。用坎離二卦表真陰真陽,離中生火(神)為真陰,乃性根;坎中生水(精)為真陽,乃命本。性根命本,即先天精氣神在后天形體中的潛藏,喻為青龍白虎。
從神為主宰、其用神妙的傳統(tǒng)立場出發(fā),道教不斷受佛家萬法唯心說的影響,越來越重視心、神。南北朝所出道書中,便像佛教一樣,將眾生生死輪回的原因歸諸于自心。《濟眾經(jīng)》說:“五種絪熅(五行),聚而成體,會其宿業(yè),因而受識,輪轉(zhuǎn)其神,有其生也。因識受染,流入惡緣?!敝^因宿世心識受污染,才因宿業(yè)而投胎受生。《太上老君內(nèi)觀經(jīng)》說:“人以難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凈,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痹摻?jīng)甚至把心等同于出生、主宰萬物,本不生滅的最高存在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钡澜虒Φ赖恼J識,也是從人身小天地有無形的主宰,類推出宇宙大天地有無形的宇宙精神為主宰。后來內(nèi)丹學(xué)對心、神作了進一步分析,從本體論、體用論再度分開后天的識神與先天的元神,或妄心與真心,只以元神、真心為“本來真性”,此物本不生滅,超出生死,為道、金丹的同義語。其說與禪宗的心性論甚為相近,道教中人亦常和會釋道二教乃至儒釋道三教的心性說,說人的元神、真性,道教稱為道、金丹,釋氏稱為圓覺,儒家名為太極,本是一物,“天下無二道,圣人無二心”。其受佛家尤禪宗影響之跡,灼然可見。
從養(yǎng)氣煉形到性命雙修、以性兼命
早期道教從道為元氣的哲學(xué)立場出發(fā),在宗教實踐上注重養(yǎng)氣煉形,追求肉體長生的顯效。其修煉方法,綜合了華夏傳統(tǒng)的仙道、養(yǎng)生術(shù),有服餌、服氣、辟谷、行氣(閉息)、導(dǎo)引、按摩、叩齒、咽津、存思等多種花樣,主要從調(diào)制身體和呼吸及外服丹藥入手,當然也重視心意的調(diào)攝,強調(diào)清靜離欲。大概因養(yǎng)氣煉形一類方法長生實驗的失敗和不理想,促使道教漸重修心,從先秦道家老莊守靜、守心、坐忘、心齋等煉神之道出發(fā),融攝吸收佛家擅長的修心之道?!段魃?jīng)》即重養(yǎng)神而輕養(yǎng)形,有云:“偽道養(yǎng)形,真道養(yǎng)神,真神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飛形,并能移山,形為灰土,其何識焉!”該經(jīng)所倡“守一”之道,以調(diào)心令合于道,以調(diào)心令合于道之虛無體性為要。后來道書中所述坐忘、心齋、定觀等,皆強調(diào)離絕妄念,以智慧觀察身、心、物之空無虛幻,令心寂定不動,乃至“寂無所寂”,與道合一。受佛家真如三昧、實相禪、止觀的影響非常明顯。
修心煉神與傳統(tǒng)的養(yǎng)氣修命之術(shù)的結(jié)合,是唐宋以來以“性命雙修”為綱宗的內(nèi)丹之道。所謂性命雙修,實際是道教內(nèi)丹命術(shù)與禪宗之禪的雙修、合修,是禪宗影響于道教的產(chǎn)物。性命雙修的丹法,依修煉次第,分先命后性后命二途。先命后性,為鐘呂內(nèi)丹派南宗張伯端一系的路線,其修煉先從道教調(diào)息閉氣等方法入手,煉精化炁,煉炁化神,至煉神還虛階段,參究禪宗,了徹心性,以歸于佛家所謂究意空寂之本源為究竟。先性后命,為鐘呂內(nèi)丹派北宗全真道王喆一系所主,其修煉先參酌禪法,收心煉已,識心見性,然后依所見元性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兩種丹法,實際上都以修性為主,張伯端強調(diào)先須“以性引命”,丘處機謂全真內(nèi)丹“七分性學(xué),三分命術(shù)”(《長春祖師語錄》)。關(guān)于識心見性,皆效法禪宗,以“一念不生”、“對境無心”為訣,還采用了禪宗的打坐、參究、圓相、機鋒等方式方法。還有一種極端之說,是參照禪宗以深化老莊心齋坐忘之道,認為命在性中,只要逕直做了性或煉神還虛的功夫,則以性兼命,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這種類似禪法的內(nèi)丹,被奉為“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頓”法。
早期道教宣揚:修道學(xué)仙,得上等成就,可肉體飛升天界,甚至如晉代許遜,舉家撥宅飛升,留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俗話;次等者延壽數(shù)百千歲而不死;下等者尸體如生,爪發(fā)潛長,默煉于地下,謂之“太陰煉形”,久之得道,尸解者或先為“地下主(地府冥官),久久積功而得道成仙。尸解又有棺解(于棺中失其尸體,唯留爪發(fā))、水解、火解、兵解、杖解等多種方式,還有未入殮而夫尸者。內(nèi)丹學(xué)說依丹法修煉,煉精化炁,可成“人仙”,百病不生,延年益壽;“大藥過關(guān)”,可成“地仙”,長生住世,寒暑不侵;煉炁化神,可成“神仙”,具諸神通,出有入無;神仙傳道度人,濟世功圓,上帝詔赴,煉就的“陽神”棄殼升天為天官,稱“天仙”。后來受禪宗影響,說煉神還虛,粉碎虛空,了徹性源,與道合真,則永遠超出生死,為自己生命的主宰乃至自然界萬有的主宰。粉碎虛空者,獲證法身,散則為炁,聚則為形,可分身無數(shù),傳道度人,謂之“形神俱妙”。形神俱妙,頗類藏密大圓滿心髓法的最高成就“大遷轉(zhuǎn)身”。
道教內(nèi)丹還有調(diào)神出殼(“出神”)、分身、投胎、奪舍、移居等密法?!墩纨埢⒕畔山?jīng)》說元神離體后,“或歸住本體,或離入他身,或別從初起,或奪他安已,或令他離體”,與藏密的幻身、頓哇等密法相類。明初道士赴宜真述《靈寶歸空訣》,說人臨終時識破幻相、解脫輪回之法,略謂先是“頂門天鼓若雷轟”,次見鬼神、佛菩薩、仙人、曠野、殿宇、豬羊貓犬、花街柳巷等,皆應(yīng)識為自心變現(xiàn),“堅持心印休貪著”;若見雷火電光、白光毫光,應(yīng)“將身猛去不動心,即證人天歸凈土”;若識自性法身本無生滅,則能永超輪回,成“無生大法王”。訣稱此法傳為達摩禪師作,實則蓋出藏傳密法。另外,道教也有其度亡濟幽之法稱“煉度”,意謂以法師自己煉就的陽氣,煉化亡魂之陰氣,令其陽全升天。其法事儀式亦與佛家之法事相類。
道教的辟谷、煉氣、導(dǎo)引等術(shù)及多神崇拜,對佛教也有影響。內(nèi)丹煉化精氣、男女雙修及服食丹藥、辟谷服石、以符籙驅(qū)役鬼神之術(shù)等,大概還曾傳入印度,影響于印度教及佛教密乘。佛家密法中,諸如服藥成仙、崇祀北斗等諸天鬼神、修氣脈明點、辟谷服氣、男女雙運等,實多與道教之術(shù)相近者,蓋為兩家交流、互相攝取之證據(jù)。中國道教雖多融攝佛教,越來越近似于佛法,但尚保留自家傳統(tǒng)的特點,在哲學(xué)尤對自心的認識上,其說始終較佛學(xué)為粗淺。中國佛門中正統(tǒng)人士,對道教歷來持批判態(tài)度,以《楞嚴經(jīng)》十仙之說為據(jù),批評道教執(zhí)著于肉體或虛無,落于有、無二邊見,雖精勤苦修,而不得真出生死,僅可成仙生天,終不出三界,斥為“守尸鬼”、“落空亡的外道。”道教中人,自晚唐以來率多出入于佛、道間,融會道、禪,由道歸佛,成為普遍的趨勢。
正月
初一:天臘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五帝會于東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現(xiàn)、昊天上帝統(tǒng)天神地祇朝三清、東方七宿星君下降、徐來勒真人於會稽上虞山傳經(jīng)于葛玄真人。
初二:天曹下降
初三:孫真人(孫登)圣誕、全真華山派開宗祖師廣寧真人郝祖圣誕、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五:趙公元帥巡查接財神,全真清靜派開宗祖師清靜元君孫祖圣誕,鄧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飛升
初七:三官大帝檢校日舉遷賞會、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甘真人飛升
初八:南斗下降、東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五殿閻羅王圣誕、普天星斗下降
初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圣誕、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蟲王爺劉猛將軍圣誕、關(guān)圣帝君飛升日
十四:三官下降
十五:上元天官賜福紫微大帝圣誕 、祖天師張道陵圣誕、佑圣司命真君圣誕、正一靜應(yīng)真君圣誕、迎廁神紫姑、臨水夫人陳靖姑圣誕、混元上德皇帝降現(xiàn)、西斗帝君下降、翊圣保德真君降、金精山張靈源真人飛升
十六:開臺圣王鄭成功圣誕
十八:醫(yī)圣張仲景圣誕
十九:全真龍門派開宗祖師邱處機圣誕、北陰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招財童子圣誕、人皇圣誕、南斗星君下降
廿一:天猷副元帥下降
廿二:嗣天師張真人飛升、三尸神奏罪福
廿四:雷都光耀大帝圣誕
廿五: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廿六: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廿七: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忠孝神仙許旌陽天師圣誕
廿九:北陰下降
二月
初一:東方玉寶皇上天尊一殿秦廣王圣誕、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圣誕、長春派開宗祖師劉淵然真人圣誕、翊圣保德真君下降、沖應(yīng)太虛王真君、誠應(yīng)妙遠郭真君同飛升
初二: 地公正神張福德圣誕、天曹下降
初三:文昌帝君圣誕、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北極天蓬都元帥下降
初六:東華帝君圣誕
初七: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八:西方太妙至極天尊三殿宋帝王圣誕、真武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若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尹虔子、張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飛升
十三:度人無量葛真君圣誕
十四:閭丘方遠真人飛升
十五: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誕、精忠岳元帥圣誕、西斗下降
十六:開漳圣王(陳元光)圣誕、天曹下降
十八:北方玄上玉高天尊四殿五官王圣誕
十九:慈航道人圣誕、北陰下降
廿三: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廿五:新羅金真人飛升
廿六:虛靜沖素徐真人圣誕、北斗出游
廿七:北極北斗下
廿九:北陰圣母下降
三十:大慈大悲大慧真人降現(xiàn)
三月:
初一:長真譚祖(譚處端)圣誕、南方玄真萬福天尊二殿楚江王圣誕
初二:陸靜修真人圣誕、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真武大帝圣誕、王母娘娘蟠桃會、黃帝圣誕、葛仙翁飛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極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五:南斗下降、天蓬元帥下降
初六:玄洲上卿蘇仙君升仙
初七:西斗帝君下降
初八: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六殿卞城王圣誕、元始天尊降元陽上宮(集會太羅太梵天帝演說靈寶要法,度三界五道一切含靈)
初九:真武下降、東斗下降、北陰下降、蓬萊都水使者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趙公明元帥圣誕、保生大帝吳真人(吳夲)圣誕、驅(qū)魔雷元帥圣誕、元始天尊游玉京元陽上觀(集會三界神仙真圣演說道妙)、西斗下降
十六:三茅真君得道之辰、天曹掠剩下降
十八:后土皇地祇圣誕、中岳大帝圣誕、玉陽王真人圣誕、雷霆廖天君圣誕、太上老君下降,太清宮先天元后降現(xiàn)
十九:太陽星君圣誕、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子孫娘娘圣誕
廿三:天后娘娘(媽祖)圣誕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鬼谷仙師圣誕、翊圣真君出游、北斗出游、杜炳真人升仙
廿七: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七殿泰山王圣誕、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東岳大帝圣誕、制字先師(倉頡)圣誕、太乙月孛星君降現(xiàn)
廿九:北陰下降
四月
初一:靈通廣濟顯應(yīng)真人水神蕭公(蕭伯軒)圣誕、長真譚祖(譚處端)成道日、南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太乙虛無真君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四:真武下降、太乙救苦天尊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太素三元君朝真、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南斗下降、北斗下降、西斗下降
初八: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九殿平等王圣誕、尹喜真人圣誕,太極左仙公葛玄真人圣誕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何仙姑圣誕、長生保命天尊下降、北斗出游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玄中大法師下降
十三:三皇帝君下降
十四:呂純陽祖師(呂洞賓)圣誕
十五: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鐘離祖師圣誕、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十殿輪轉(zhuǎn)王圣誕、金花夫人(送子娘娘)圣誕、翊圣真君下降
十八:碧霞元君圣誕、華佗神醫(yī)先師圣誕
十九:北陰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北斗出游,玉陽王真人飛升(金蓮正宗記為四月廿二,七真年譜為四月廿三)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神農(nóng)先帝圣誕、翊圣下降
廿七: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藥王爺孫思邈圣誕、太上老君集會三界十極群仙
廿九:北極圣母下降
五月
初一:南極長生大帝圣誕、南極沖虛妙道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
初五:地臘之辰(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掛鐘馗像、天師像,以驅(qū)鬼崇)、地祇上將溫元帥圣誕、南方雷祖鄧元帥圣誕、端午節(jié)、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蓬翊圣真君下降、真武下降
初九:東斗下降,北斗下降。
十一:天下都城隍圣誕、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東岳炳靈公圣誕、天真上圣示現(xiàn)之辰
十三:關(guān)帝圣神君降臨日、關(guān)帝磨刀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崇寧真君降現(xiàn)
十五:太上老君降現(xiàn)鶴嗚山、南極老人星下降、西斗下降
十六:三元采訪下降
十七:北斗下降
二十:丹陽馬真人(馬鈺)圣誕,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五:太平真君升仙、天蓬元帥下降
廿八:上元星君下降、北陰圣母下降
廿九:許威顯王誕
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一:清靈真人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翊圣真君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游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崔判官圣誕、崇寧真君降生
初七:西斗下降、真武下降
初八: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九:東斗下降、南斗下降、北陰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十:劉海蟾帝君圣誕、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田都元帥圣誕、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太乙朝元日、井泉龍王圣誕、太乙真君下降
十五:王靈官圣誕、西斗下降、沖素真人飛升
十六:南斗下降,潘子真真人飛升
十七:趙廣信真人飛升
十九:慈航道人成道日、北陰下降
二十:天猷下降
二十二:張元化真人上升
廿三:火德星君(火神爺)圣誕
廿四:關(guān)圣帝君圣誕、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現(xiàn)示之日、南斗下降
廿五:天蓬下降
廿七:北斗下降
廿八:十方救苦天尊下降
廿九:桐柏真人九華真妃降現(xiàn)、北陰下降
七月
初一:開鬼門(閻王爺打開鬼門關(guān)的日子)、西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長春真人邱祖飛升
初五:天蓬下降
初七:道德臘之辰(五帝校生人善惡,道教常住設(shè)壇慶賀,廚房“混元菜”供眾)、魁星圣誕、七夕節(jié)、周靈王子喬飛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現(xiàn)於漢武帝、九天應(yīng)元保運真君降現(xiàn)、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應(yīng)真君上升、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驪山老母圣誕,長生劉真人(劉處玄)圣誕
十五: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圣誕(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十六:張元崇仙官升仙、天曹下降
十八:王母娘娘圣誕、韋處元真人升仙
十九:天猷下降
二十二:增福財神成道日
二十三:諸葛武侯圣誕、虞翁生真人飛升
二十四: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五:采和藍祖師圣誕、天蓬下降
二十六:張三豐祖師圣誕
二十七:天帝游東井、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西洛劉真人升仙
二十九:天真皇人受軒轅黃帝六王式圖六甲三元遁甲造式秘經(jīng)、北陰下降
八月
初一:許真君圣誕(另有版本為十月二十五)
初二:太素三元君朝真、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爺)圣誕、北極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五:北方雷祖圣誕、雷聲天帝下降、朱孺子真人上升
初七:西斗下降
初八: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元成節(jié)、青華帝君下降、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北岳大帝圣誕、鐵拐李祖師圣誕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太斗出游
十三:真武下降。
十五:太陰星君(月娘)圣誕、月下老人圣誕、 曹國舅祖師圣誕、太極玉皇太姥武夷顯道真君下降、軒轅黃帝乘龍上升、神功妙濟許真君同四十二日拔宅飛升、張諶真人拔宅飛升
十六: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太白星君下降、南斗下降
十八:酒仙劉伶圣誕
十九:北斗出游、翊圣下降、田仕文真人及申天師升仙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廣澤王圣誕、南斗下降
廿四:潛惠彭真人舉宅飛升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南極老人壽星現(xiàn)。
廿七:北斗下降之辰、翊圣下降
九月
初一到初九:北斗九星降世辰
初一:南斗星君圣誕、飛天大圣圣誕、南斗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栩圣下降
初四: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西斗下降
初九:中壇元帥(太子爺)圣誕、酆都大帝圣誕、斗姆元君圣誕、九皇大帝圣誕、玄天上帝飛升、東斗下降、北極下降、東華帝君降現(xiàn)、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飛升、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正一靜應(yīng)真君漢朝第一代天師、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趙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超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諸司簿錄生死名姓、天曹掠剩下降
十九:日月宮陰陽宮合通之辰、諸天星曜上清元始分地分各照宮位、北斗天帝下降人間紀算人生命錄善惡事、北陰圣母下降
二十:天帝游東井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增福財神圣誕
廿三:一元無上薩翁真君圣誕
廿五:南斗下降,天蓬下降
廿六:五顯靈官圣誕
廿七: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華光大帝馬元帥圣誕
廿九:北陰圣母下降
十月
初一:民歲臘之辰(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寒衣節(jié)(宜祭奠先亡之人)、東皇大帝圣誕、王長真人降現(xiàn)、北方七宿星君下降、馬元約天師上升
初三:大茅真君茅盈祖師圣誕、北斗下降、四海九江水府諸龍王聚奏水洞
初四:霞卿真人、桂卿真人、湛然真人、蓬萊真人、妙然真人降現(xiàn)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天曹諸司五岳五帝注生籍
初七:西斗下降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果老張祖圣誕、太乙救苦天尊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長生保命天尊下降、神霄玉清真王下降
十五: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陰大帝圣誕(宜祭祀亡靈,祈求水官大帝排憂解難)
十八:地母娘娘圣誕、三天奏錄之辰
十九:長春真人飛升、北陰下降
二十:虛靖天師圣誕、玄靈通化真人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真武下降
廿三:周倉將軍圣誕
廿四:圣母保生天尊降現(xiàn)
廿五:感天大帝許遜真君圣誕(另有版本為八月初一)南極長生大帝降現(xiàn)、天蓬下降
廿六:南斗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七:紫微北極大帝圣誕、北斗下降
廿九:北陰下降
十一月
初一:金闕監(jiān)生高元帥圣誕、王洪范真人升仙
初二:天曹下降
初三:北極下降、南斗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西岳大帝圣誕
初七:真武下降
初九:湘子韓祖圣誕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誕、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四:五帝下降
十五: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天曹下降照管人間惡事、北斗下降
十九:三天大法師收降蜀川二十四洞鬼神
二十一:天猷下降
二十三:南斗六司星君奏錄主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四:南斗下降之辰
二十五:北斗出游、天蓬翊圣下降
二十六:高真妙果天尊降現(xiàn)
二十七: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勇悟施真人上升
二十九:北陰下降
十二月
初一:群仙會蓬萊
初二:茅真君茅衷祖師圣誕
初三:東廚司命府君同總玉京太極真人、東海青童君降現(xiàn)、天曹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七:西斗下降
初八:侯王臘之辰
初九:東斗下降、翊圣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六:南岳大帝圣誕
十八:三教宗師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降現(xiàn)
十九:北陰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一:天猷真君圣誕、五猷下降
二十二:重陽祖師圣誕、丹陽馬真人(馬鈺)成道日、太平護國天尊降
二十三:九天采訪使、三元考校天官、五方雷部判官、五岳靈官、酆都觀王下降考劾人間一年罪福(大孝大忠者增三紀,昌三世,有功行陰隱者,論功增算昌世)
二十四:三界集會之辰、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惡、北極下降
二十五:玉帝巡天、天神下降、天蓬下降
二十七:北極北斗下降、真武下降、南極沖處妙道真君受道於普度真君。
二十八:太上老君化三十六種外道邪魔胡神降伏之日、北斗出游。
二十九:清靜孫真君(孫不二)成道
三十:紫姑(廁神)圣誕、司命下界
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誕
夏至日靈寶天尊圣誕
我看了六月十八 沒有跟道教有聯(lián)系的 道教神仙誕辰、降現(xiàn)日大全完整版-道教之音整理
?
來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蓬萊外史 時間:2014-05-24繁體中文版 手機訪問道教之音
關(guān)于道教神仙圣誕的資料,網(wǎng)上很多,但是都不統(tǒng)一。道教之音網(wǎng)站編輯根據(jù)《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朝修吉辰》、《玉匣記》以及網(wǎng)上資料,和現(xiàn)實中各地主要祭祀日為參考,重新整理出來,供各位道友、網(wǎng)友參考,如有不準確的地方,請指正。
正月
初一:天臘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五帝會于束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現(xiàn)、昊天上帝統(tǒng)天神地祇朝三清、東方七宿星君下降、徐來勒真人於會稽上虞山傳經(jīng)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曹下降
初三:孫真人(孫登)誕辰、廣寧郝真人(郝大通)圣誕、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五:趙公元帥巡查接財神、清凈孫元君(孫不二)圣誕、鄧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飛升
初七:三官大帝檢校日、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甘真人飛升
初八:南斗下降、東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五殿閻羅王誕辰、
初九:昊天金闕玉皇大帝誕辰、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劉猛將軍(蟲王爺)誕辰、關(guān)圣帝君飛升日
十四:三官下降
十五:上元天官賜福紫薇大帝誕辰 、佑圣司命真君誕辰,正一靜應(yīng)真君誕辰、迎廁神紫姑、臨水夫人(陳靖姑)誕辰、混元上德皇帝降現(xiàn)、西斗帝君下降、翊圣保德真君降、金精山張靈源真人飛升
十六:開臺圣王(鄭成功)誕辰
十九:長春邱真人(邱處機)誕辰 、北陰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招財童子誕辰、人皇誕辰、南斗星君下降
廿一:天猷副元帥下降
廿二:嗣天師張真人飛升、三尸神奏罪福
廿四:雷都光耀大帝誕辰
廿五: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廿六: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廿七: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許真君誕辰
廿九:北陰下降
二月
初一:東方玉寶皇上天尊一殿秦廣王誕辰、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圣誕、劉淵然真人圣誕、翊圣保德真君下降、沖應(yīng)太虛王真君、誠應(yīng)妙遠郭真君同飛升
初二: 土地公正神張福德誕辰、天曹下降
初三:文昌帝君誕辰、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日:北極天蓬都元帥下降
初六:東華帝君誕辰
初七: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八:西方太妙至極天尊三殿宋帝王誕辰、真武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若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尹虔子、張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飛升
十三:度人無量葛真君圣誕
十四:閭丘方遠真人飛升
十五: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誕辰、精忠岳元帥誕辰、西斗下降
十六:開漳圣王(陳元光)誕辰、天曹下降
十八:北方玄上玉高天尊四殿五官王誕辰
十九:慈航道人誕辰、北陰下降
廿三: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廿五:新羅金真人飛升
廿六:虛靜沖素徐真人誕辰、北斗出游
廿七:北極北斗下
廿九:北陰圣母下降
三十:大慈大悲大慧真人降現(xiàn)
三月:
初一:長真譚祖(譚處端)誕辰、南方玄真萬福天尊二殿楚江王誕辰
初二:陸靜修真人誕辰、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真武大帝誕辰、王母娘娘蟠桃會、黃帝圣誕、葛仙翁飛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極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五:南斗下降、天蓬元帥下降
初六:玄洲上卿蘇仙君升仙
初七:西斗帝君下降
初八: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六殿卞城王誕辰、元始天尊降元陽上宮(集會太羅太梵天帝演說靈寶要法,度三界五道一切含靈)
初九:真武下降、東斗下降、北陰下降、蓬萊都水使者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保生大帝吳真人(吳夲)誕辰、趙公元帥(趙公明)誕辰、驅(qū)魔雷元帥圣誕、元始天尊游玉京元陽上觀(集會三界神仙真圣演說道妙)、西斗下降
十六: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誕辰、玉陽王真人(王處一)誕辰、天曹掠剩下降
十八日 后土皇地祇圣誕、雷霆廖天君圣誕、太上老君下降,太清宮先天元后降現(xiàn)
十九:太陽星君圣誕、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詮生娘娘誕辰
廿三:天后娘娘(媽祖)圣誕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翊圣真君出游、北斗出游、杜炳真人升仙
廿七: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七殿泰山王誕辰、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東岳大帝誕辰、制字先師(倉頡)誕辰、太乙月孛星君降現(xiàn)
廿九:北陰下降
四月
初一:靈通廣濟顯應(yīng)真人水神蕭公(蕭伯軒)誕辰、長真譚祖(譚處端)成道日、南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太乙虛無真君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四:真武下降、太乙救苦天尊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太素三元君朝真、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南斗下降、北斗下降、西斗下降
初八: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九殿平等王誕辰、尹喜真人誕辰,太極左仙公葛玄真人誕辰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何仙姑誕辰、長生保命天尊下降、北斗出游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玄中大法師下降
十三:三皇帝君下降
十四:呂純陽祖師(呂洞賓)誕辰
十五: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鐘離祖師誕辰、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十殿輪轉(zhuǎn)王誕辰、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誕辰、翊圣真君下降
十八:碧霞元君圣誕、華佗神醫(yī)先師誕辰
十九:北陰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北斗出游。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神農(nóng)先帝誕辰、翊圣下降
廿七: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藥王爺孫思邈誕辰、太上老君集會三界十極群仙
廿九:北極圣母下降
五月
初一:南極長生大帝誕辰、南極沖虛妙道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
初五:地臘之辰(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掛鐘馗像、天師像,以驅(qū)鬼崇)、地祇上將溫元帥圣誕、南方雷祖鄧元帥圣誕、端午節(jié)、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蓬翊圣真君下降、真武下降
初九:東斗下降,北斗下降。
十一:天下都城隍誕辰、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東岳炳靈公圣誕、天真上圣示現(xiàn)之辰
十三:關(guān)帝圣神君降臨日、關(guān)帝磨刀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崇寧真君降現(xiàn)
十五:太上老君降現(xiàn)鶴嗚山、南極老人星下降、西斗下降
十六:三元采訪下降
十七:北斗下降
十八:祖天師(張道陵)誕辰
二十:丹陽馬真人(馬鈺)圣誕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五:太平真君升仙、天蓬元帥下降
廿八:上元星君下降、北陰圣母下降
廿九:許威顯王誕
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一:清靈真人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
初四:翊圣真君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游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崔判官誕辰、崇寧真君降生
初七:西斗下降、真武下降
初八: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九:東斗下降、南斗下降、北陰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十:劉海蟾帝君圣誕、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田都元帥誕辰、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太乙朝元日、井泉龍王圣誕、太乙真君下降
十五:王靈官誕辰、西斗下降、沖素真人飛升
十六:南斗下降,潘子真真人飛升。
十七:趙廣信真人飛升。
十九:慈航道人成道日、北陰下降
二十:天猷下降
二十二:張元化真人上升
廿三:火德星君(火神爺)誕辰
廿四:關(guān)圣帝君圣誕、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現(xiàn)示之日、南斗下降
廿五:天蓬下降
廿七:北斗下降
廿八:十方救苦天尊下降
廿九:桐柏真人九華真妃降現(xiàn)、北陰下降
七月
初一:開鬼門(閻王爺打開鬼門關(guān)的日子)、西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七:道德臘之辰(五帝校生人善惡,道教常住設(shè)壇慶賀,廚房“混元菜”供眾)、魁星誕辰、七夕節(jié)、周靈王子喬飛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現(xiàn)於漢武帝、九天應(yīng)元保運真君降現(xiàn)、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應(yīng)真君上升、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驪山老母圣誕
十五: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圣誕(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十六:張元崇仙官升仙、天曹下降
十八:王母娘娘誕辰、韋處元真人升仙
十九:天猷下降
二十:長生劉真人(劉處玄)圣誕
二十二:增福財神成道日
二十三:諸葛武侯誕辰、虞翁生真人飛升
二十四: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五:采和藍祖師圣誕、天蓬下降
二十六:張三豐祖師圣誕
二十七:天帝游東井、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西洛劉真人升仙
二十九:天真皇人受軒轅黃帝六王式圖六甲三元遁甲造式秘經(jīng)、北陰下降
八月
初一:許真君誕辰(另有版本為十月二十五)
初二:太素三元君朝真、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爺)誕辰、北極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五:北方雷祖圣誕、雷聲天帝下降、朱孺子真人上升
初七:西斗下降
初八: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元成節(jié)、青華帝君下降、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北岳大帝圣誕、鐵拐李祖師圣誕
十一: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太斗出游
十三:真武下降。
十五:太陰星君(月娘)誕辰、月下老人圣誕、 曹國舅祖師圣誕、太極玉皇太姥武夷顯道真君下降、軒轅黃帝乘龍上升、神功妙濟許真君同四十二日拔宅飛升、張諶真人拔宅飛升
十六: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太白星君下降、南斗下降
十八:酒仙劉伶圣誕
十九:北斗出游、翊圣下降、田仕文真人及申天師升仙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廣澤王誕辰、南斗下降
廿四:潛惠彭真人舉宅飛升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南極老人壽星現(xiàn)。
廿七:北斗下降之辰、翊圣下降
九月
初一到初九北斗九星降世辰
初一:南斗星君誕辰、飛天大圣誕辰、南斗下降
初三:北極北斗下降、栩圣下降
初四: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西斗下降
初九:中壇元帥(太子爺)誕辰、酆都大帝誕辰、斗姆元君誕辰、九皇大帝誕辰、玄天上帝飛升、重陽帝君飛升、東斗下降、北極下降、東華帝君降現(xiàn)、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飛升、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正一靜應(yīng)真君漢朝第一代天師、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趙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超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諸司簿錄生死名姓、天曹掠剩下降
十九:日月宮陰陽宮合通之辰、諸天星曜上清元始分地分各照宮位、北斗天帝下降人間紀算人生命錄善惡事、北陰圣母下降
二十:天帝游東井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增福財神誕辰
廿三:一元無上薩翁真君圣誕
廿五:南斗下降,天蓬下降
廿六:五顯靈官誕辰
廿七:北極北斗下降
廿八:華光大帝馬元帥誕辰
廿九:北陰圣母下降
十月
初一:民歲臘之辰(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寒衣節(jié)(宜祭奠先亡之人)、東皇大帝誕辰、王長真人降現(xiàn)、北方七宿星君下降、馬元約天師上升
初三:大茅真君茅盈祖師圣誕、北斗下降、四海九江水府諸龍王聚奏水洞
初四:霞卿真人、桂卿真人、湛然真人、蓬萊真人、妙然真人降現(xiàn)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天曹諸司五岳五帝注生籍
初七:西斗下降
初九:東斗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果老張祖圣誕、太乙救苦天尊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長生保命天尊下降、神霄玉清真王下降
十五: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陰大帝誕辰(宜祭祀亡靈,祈求水官大帝排憂解難)
十八:地母娘娘圣誕、三天奏錄之辰
十九:長春真人飛升、北陰下降
二十:虛靖天師圣誕、玄靈通化真人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真武下降
廿三:周倉將軍爺誕辰
廿四:圣母保生天尊降現(xiàn)
廿五:感天大帝許遜真君誕辰(另有版本為八月初一)南極長生大帝降現(xiàn)、天蓬下降
廿六:南斗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七:紫微北極大帝圣誕、北斗下降
廿九:北陰下降
十一月
初一:金闕監(jiān)生高元帥圣誕、王洪范真人升仙
初二:天曹下降
初三:北極下降、南斗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西岳大帝圣誕
初七:真武下降
初九:湘子韓祖圣誕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誕、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四:五帝下降
十五: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天曹下降照管人問惡事、北斗下降
十九:三天大法師收降蜀川二十四洞鬼神
二十一:天猷下降
二十三:南斗六司星君奏錄主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四:南斗下降之辰
二十五:北斗出游、天蓬翊圣下降
二十六:高真妙果天尊降現(xiàn)
二十七:北極北斗下降
二十八:勇悟施真人上升
二十九:北陰下降
十二月
初一:群仙會蓬萊
初二:茅真君茅衷祖師圣誕
初三:東廚司命府君同總玉京太極真人、東海青童君降現(xiàn)、天曹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七:西斗下降
初八:侯王臘之辰
初九:東斗下降、翊圣下降、北陰下降
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眾生脫離苦難、消災(zāi)解厄天尊下降
十六:南岳大帝圣誕
十八:三教宗師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降現(xiàn)
十九:北陰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魯班先師圣誕、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一:天猷真君圣誕、五猷下降
二十二:重陽祖師圣誕、丹陽馬真人(馬鈺)成道日、太平護國天尊降
二十三:九天采訪使、三元考校天官、五方雷部判官、五岳靈官、酆都觀王下降考劾人間一年罪福(大孝大忠者增三紀,昌三世,有功行陰隱者,論功增算昌世)
二十四:三界集會之辰、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惡、北極下降
二十五:玉帝巡天、天神下降、天蓬下降
二十七:北極北斗下降、真武下降、南極沖處妙道真君受道於普度真君。
二十八:太上老君化三十六種外道邪魔胡神降伏之日、北斗出游。
二十九日清靜孫真君(孫不二)成道
三十:紫姑(廁神)誕辰、司命下界
冬至日原始天尊圣誕
夏至日靈寶天尊圣誕
三會日
正月七日,名舉遷賞會,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
七月七日,名慶生中會,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會,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
其三會之日,三官考核功過,三魂攢送生人善惡。又謂之三魂會日,宜焚香懺過。
三元日
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其三元之日,天地水三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之神,先於三會日考校罪福,至三元日上奏金闕,以降禍福。其日可行道建齋,修身謝過。
八節(jié)日
立春:東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同梵炁始青天君下降。
春分:東方玉寶星上天尊同青帝九炁天君下降。
立夏: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同梵炁始丹天君下降。
夏至: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同赤帝三炁天君下降。
立秋: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同梵炁始素天君下降。
秋分: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同白帝七炁天君下降。
立冬: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同梵炁始玄天君下降。
冬至: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同黑帝五炁天君下降。
其曰八極天尊天君同下人問,錄人罪福,觀察善惡。
五臘日
正月一日,名天臘,此日五帝會于束方九炁青天。
五月五日,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于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一日,名民歲臘,此日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
十一月八日,名王侯臘,此日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其五帝攢會之日,此日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三節(jié)
天節(jié)甲午,地節(jié)甲申,人節(jié)甲子。
八會
天會丙午,地會壬午,人會壬子,日會庚午,月會庚申,星辰會辛酉,五行會甲辰,四時會甲戌。
其節(jié)會宜齋戒焚香,醮告星辰,看經(jīng)拜懺,祭祀先靈,可以延年益算。
醮星日
春甲子己巳,夏丁丑丙辰,秋辛亥庚子,冬癸未壬寅。
初一日,初三日,初五日,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其日宜醮星告斗。
考功日
甲子太乙簡閱神祇,庚申三尸言人功過,本命日計人功行。
其考功之日,又胎光魂以甲子日上詣爽靈,以庚申日上詣幽精以本命日上詣言人善惡,其日宜受符齋戒,呈章拜表,以祈景福。
望日宜朝謁懺罪,祈恩謝過。
六齋日
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食不過午
三短齋日
初八日,十五日,三十日。食不過午六丁齋日《春秋命誠圖》曰:黃帝請問太乙長生之道,太乙曰:齋六丁,可以成功?!秲?nèi)傳》曰:帝誓剪蚩尤,乃齋三日,以告上帝。此齋戒之始也。
十直齋日按《唐書》云:周伯陽父以此齋授燙賓煩陀阿力王,一月之內(nèi)要持此十齋。
初一日,念無量太華天尊,懺殺害物命之愆,免倒懸屠割之報。
初八日,念玄上玉宸天尊,懺背理循私之愆,免金槌鐵杖之報。
十四日,念度仙上圣天尊,懺損人利已之愆,免鐵床銅柱之報。
十五日,念玉寶皇上天尊,懺恃強凌弱之愆,免飛戈飄戟之報。
十八日,念好生度命天尊,懺自欺方寸之愆,免穿腸耕舌之報。
二十三日,念玄真萬福天尊,懺面諛背毀之愆,免吞火食炭之報。
二十四日,念太靈虛皇天尊,懺幻惑愚迷之愆,免鑊湯爐炭之報。
二十八日,念太妙至極天尊,懺故為不善之愆,免冰戟霜刃之報。
二十九日,念真皇洞神天尊,懺誤作傷仁之愆,免燒炙焦爛之報。
三十日,念玉虛明皇天尊,懺三界冤報之愆,免穿腹塞心之報。
高宗曰:車胤謂胡僧皆以梵音譯之,天尊為佛,罪報為地獄之名,為之十齋。
帝煞日十名月忌
此日忌燒香,犯者奪算。正月初二日及庚申,二月初九日及辛酉,三月初十日及庚戌,四月十一日及癸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73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長春真人保命丹
下一篇: 長春綠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