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熟地60g,玄參60g,菊花60g,生石膏10-30g,升麻0.5-5g,蜂蜜60g。
功能主治 : 補陰,清熱,止痛。主陰虛胃熱牙痛。
用法用量 : 上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徐徐服之。
摘錄 : 《古今名方》引楊慎修方
地參烏雞湯 中藥典籍記載,地參性味甘辛溫。利九竅、通血脈、和氣養(yǎng)血、補精固氣、治虛弱、補中氣消水療白帶,對女子虛弱面白有特效。雞肉性溫、味甘,入脾胃肝經(jīng),主治脾胃陽氣虛弱,飲食減少,產(chǎn)后缺乳、面色萎黃等癥。其中以烏雞為上品。將地參與烏雞同煲,效果更為明顯。據(jù)傳,慈禧癡迷于飲湯,有8名御廚專為其研配美容養(yǎng)顏湯。此湯即為魯籍御廚實踐研配考究而成。他用當(dāng)?shù)厝顺S米鳛楫a(chǎn)后補藥的具有補氣養(yǎng)血之功效的傳統(tǒng)植物地參搭配烏雞、紅棗、枸杞等用紫砂鍋文火慢煲而成,即慈禧太后常飲此湯以致容顏不老的養(yǎng)顏神湯——地參烏雞湯?,F(xiàn)將帶有宮廷神奇色彩的食療秘方公布于眾,供您一試。 原料:地參,烏雞一只,紅棗,枸杞、生姜、黑木耳、百合適量。 調(diào)味料:紹興酒少許,鹽適量。 做法: 1選擇長相較為圓潤如蟲草狀地參,洗凈備用。 將烏雞宰殺后去毛和內(nèi)臟,用清水漂凈血水; 2 把烏雞放入沸水鍋中氽一下; 3紫砂鍋洗凈置火上,摻入清水下烏雞,燒沸; 4打去浮沫,續(xù)下姜、料酒、地參、百合、枸杞、紅棗、并移至小火,燉至七成熟; 5調(diào)入鹽和味精,續(xù)用小火燉至軟透起鍋,裝入盛器內(nèi)即成。 地參烏雞湯的制作要訣: 1烏雞要漂凈血水,地參要洗凈,否則湯色差; 2 燉制中途不能添水,枸杞不能加多,烏雞要燉制透,否則湯味差。 其實方法很簡單,無神秘可言,不過功效很好
地參菊花湯
處方來源 《古今名方》引楊慎修方。
藥物組成 熟地60g,玄參60g,菊花60g,生石膏10-30g,升麻0.5-5g,蜂蜜60g。
加減
功效 補陰,清熱,止痛。
主治 陰虛胃熱牙痛。
制備方法
用法用量 上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徐徐服之。
凡小便時緊閉口,咬牙齒,除齒痛,故嘴唇緊閉,上、下齒緊咬(牙不齊以白齒為主),至小便畢,及除齒痛之疾也。
——《清》王祖源《內(nèi)功圖說》
有個牙痛的患者找上門,看他牙齦根腫脹,面部腫痛難忍,父親立刻叫小弟去壁柜拿了個小瓶出來,用蜂蜜調(diào)了一點,給他涂在腫脹處,神奇的是,涂上去他的牙馬上就不那么痛了,并且很快就消了腫,20分鐘后牙已經(jīng)完全不痛了。
父親說他這是腎陰虧虛、胃火熾盛造成的牙痛,有一張中醫(yī)界很有名的方劑可以完全治愈,就是地參菊花湯。我好奇地問,瓶子中的黑色粉末是什么,父親說這是茄子皮燒成的灰,《本草綱目》中有說,把茄子皮燒灰存性,可以治口齒瘡, 生切,可以擦癜風(fēng)。我詳細(xì)問了下茄子灰的制法,書友們看好了,就是把茄子皮切碎了,放在瓦片上,在炭火中慢慢將其烘烤燒焦變黑,然后放于閉風(fēng)處隔夜去火氣,捻成粉末,就可以裝瓶備用了。(不知道現(xiàn)代用平底鍋行不行啊,還有,茄子灰不要吞下去了哦)
很神奇的茄子皮是嗎?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居然是治牙良藥!
附上另一個牙痛妙方:雄黃,五倍子,川椒各點量研末,紗布扎成黃豆大小,再以白酒浸泡(可用小湯匙盛酒浸之,用時每粒水分瀝干),每次一粒含痛牙之上,口水吐出勿吞。一般2至5分鐘止痛,可續(xù)含半小時,以鞏固療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83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地六湯
下一篇: 地奧心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