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當歸2-3錢(血虛有寒者宜多用,血虛有熱者宜少用),熟地4-5錢(或再重用),甘草(炙)1-2錢,山藥2錢,杜仲2錢,枸杞2錢,女貞子2錢,牛膝(酒炒)1錢,棗皮1錢半。
功能主治 : 滋陰救根,以接真氣。主左尺脈弱,肝腎真陰虧損,氣自小腹沖上,呼吸似喘而不能接續(xù)。
用法用量 : 空心多服。如虛火上炎,宜用純陰之品,本方去枸杞,加龜板膠(用蛤蚧粉炒成珠)2錢、麥冬錢半;如火爍肺金兼咳者、加百合2錢;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錢半;如臟平無火,加骨脂(鹽炒)1錢。
摘錄 : 《會約》卷九
【方名】左歸丸 【出處】《景岳全書》 【分類】補益劑-補陰 【組成】大懷熟地(240克)山藥(炒,120克)枸杞(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鹿角膠(敲碎,炒珠,120克)龜板膠(切碎,炒珠,120克)菟絲子(制,120克)【方訣】【功用】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主治】真陰不足證。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癡呆、更年期綜合征、老年骨質疏松癥、閉經、月經量少等屬于腎陰不足,精髓虧虛者。) 【用法】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余丸(9克)。(現代用法: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禁忌】方中組成藥物以陰柔滋潤為主,久服常服,每易滯脾礙胃,故脾虛泄瀉者慎用。 【方解】本方證為真陰不足,精髓虧損所致。腎藏精,主骨生髓,腎陰虧損,精髓不充,封藏失職,故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陰虛則陽亢,迫津外泄,故自汗盜汗;陰虛則津不上承,故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為真陰不足之象。治宜壯水之主,培補真陰。方中重用熟地滋腎填精,大補真陰,為君藥。山茱萸養(yǎng)肝滋腎,澀精斂汗;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枸杞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龜、鹿二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髓,龜板膠偏于補陰,鹿角膠偏于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取陽中求陰之義,均為臣藥。菟絲子、川牛膝益肝腎,強腰膝,健筋骨,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效。 左歸丸是張介賓由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他認為: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而補陰之法不宜滲(《景岳全書·新方八陣》),故去三瀉(澤瀉、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龜板膠、牛膝加強滋補腎陰之力;又加入鹿角膠、菟絲子溫潤之品補陽益陰,陽中求陰,即張介賓所謂: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書·新方八略》)之義。本方純補無瀉、陽中求陰是其配伍特點。 【化裁】若真陰不足,虛火上炎,去枸杞子、鹿角膠,加女貞子、麥門冬以養(yǎng)陰清熱;火爍肺金,干咳少痰,加百合以潤肺止咳;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熱除蒸;小便不利、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滲濕;大便燥結,去菟絲子,加肉蓯蓉以潤腸通便;兼氣虛者可加人參以補氣。 右歸丸中成藥組成: 熟地黃、附子、肉桂、菟絲子、枸杞、杜仲、淮山、、山茱萸、當歸(酒炒)、鹿角膠。 中成藥功用: 溫腎壯陽,填精止遺。用于腎陽不足,或先天稟賦不足,以及命門火衰、兼有畏寒肢冷、陰寒。內盛之證。如可見腰膝酸冷、面色既白、精神不振、食少便溏、男子陽痿遺精,或水邪泛濫浮腫、按之皮膚凹陷不起等癥。現代多用于性功能減退、慢性腎炎等見有上述癥狀者。 中成藥劑量: 小蜜丸:4.5g/次,3次/日。飯前用淡鹽場或溫開水送服。 注意:忌生冷飲食 。陰虛火旺者忌用。 左歸丸與右歸丸區(qū)別: 左歸丸與右歸丸是兩種常用中成藥,其名稱僅一字之差,而功效卻各有不同。那么,兩者的組方和功效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特分別加以簡介。左歸丸由熟地、菟絲子、懷牛膝、龜板膠、鹿角膠、山藥、山茱萸、枸杞子等八味藥物組成。功能滋腎補陰,常用于真陰不足、腰膝酸軟、遺精盜汗、神??谠锏劝Y。方中以熟地甘溫滋腎以填真陰為主藥;枸杞子、山茱萸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陰益精,與熟地相配合可增強滋補腎陰的作用;山藥健脾滋腎,可補養(yǎng)脾胃之陰,以便開拓腎精化源,使腎精不斷得到補充;鹿角膠能峻補腎陽,龜板膠最能滋陰益腎,二者互補互助,可以育陰潛陽,峻補精血;菟絲子入腎補而不峻,益陰而固陽;懷牛膝能補肝腎,強腰膝,壯筋骨。諸藥互相配合,共奏補益腎陰之功效。本方能治虛勞,癥見頭暈耳鳴,精神萎靡,記憶減退,兩眼昏花,腰膝酸軟,遺精陽痿,舌體瘦而色淡紅,脈象沉細而尺部細弱等。又可治療腰痛綿綿不休,且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無力,遺精盜汗,骨蒸潮熱,舌紅,脈細數等癥。左歸丸通常為水蜜丸,每10粒重1克,口服每次9克,一天3次。現代研究表明,左歸丸能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睪丸酮的水平,對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系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故本品可以治療男子性功能障礙和女子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癥。凡腎陰虛而性功能較低弱者可服之。再談右歸丸,它由熟地、川附子、肉桂、山藥、山萸肉、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杜仲炭等十味藥物組成。實際土-是將左歸丸去掉部分滋陰藥再增加若干種辛溫補陽藥而成。功能溫補腎陽,填精止遺,常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等癥。本方以熟地性味甘溫而補血滋陰,填精補髓;鹿角膠咸溫純陽,為血肉有情之品,補腎而溫督脈,并能生精血,強筋骨;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滋養(yǎng)肝腎而澀精;菟絲子溫腎壯陽;肉桂、附子溫腎助陽祛寒;當歸、杜仲養(yǎng)血強筋。諸藥互相配合,共奏溫補元陽之功。本品可以治療虛勞,癥見形體瘦弱,短氣乏力,頭暈目眩,面色無華,陽痿精冷,腰膝酸軟,耳鳴脫發(fā),牙齒松動,畏寒肢冷,舌質淡胖潤或有齒痕,脈沉細而尺弱等。又可治療浮腫,癥見全身水腫,腫勢先由腰足開始,腰以下水腫明顯,兩內踝尤劇,腰膝酸軟沉重;陰囊冷濕,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質淡而舌體胖,舌苔薄白,脈沉細弱等。右歸丸通常為太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每次1丸,每天3次?,F代研究表明,右歸丸對腎陽虛者的臟腑有保護和功能調節(jié)作用;能調節(jié)人體性激素的含量,如男子血清睪丸素含量低者可使之升高,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者可降到正常水平,女子血清雌二醇過低者可使之明顯上升,這對改善男女性機能都很有幫助;能降低腦內單胺氧化酶的活力,因而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凡腎陰虛之中老年人及性功能低下者服之頗有益。 二至丸【處方】女貞子(蒸)500g墨旱蓮500g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氣微,味甘而苦。 【功能與主治】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經量多。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組成:
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用該處方時往往體質還是不錯的,甚至比較強壯,外強中干,突然內風起來,血壓很高,臉紅,脈弦大,有力,弦大搏指,肝氣過旺,肝陽上亢的表現。
肝為將軍之官,剛猛,剛烈,需鎮(zhèn)壓,鎮(zhèn)壓的方式門道見鎮(zhèn)肝熄風湯。
懷牛膝,生赭石,
懷牛膝用量大,往下走,生赭石紅色石頭,入肝經血分,鎮(zhèn)壓肝氣。
生龍骨,生牡蠣
也能重壓,同時有收攝作用,能夠收斂往上走的陽氣,防止陽氣外越。
生龜板
大補真陰,陽氣上越,陰虛內熱,需補真陰,同時也有鎮(zhèn)壓作用。
生白芍,玄參,天冬,
肝體陰而用陽,不能一味的重壓,用白芍柔肝養(yǎng)陰,當肝得到充分滋養(yǎng)的時候,肝陽就會收斂。
玄參,滋水養(yǎng)腎,腎水生肝木,讓肝很舒服,同時肝腎之陰天上來,故加天冬補肺陰,把肝腎水補足,一打一摸中肝會慢慢的服貼一些。
川楝子,生麥芽
肝在馴服時仍有些余怒,還需適當的打壓一下它的氣焰,故用川楝子破肝氣,泄肝氣,生麥芽有生發(fā)之氣,疏肝,且能健脾,升發(fā)胃氣,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不用柴胡的原因是此時肝陰較虛,會劫肝陰。
茵陳
也可疏肝,清利濕熱,肝怕濕熱,尤其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的時候,濕熱容易聚集,且濕熱時容易導致肝陽上亢,改變肝周圍的環(huán)境。
故此方如馴服一個人一樣,威逼利誘,在打壓的同時,順便安撫解郁。
目錄1拼音2《杏苑》卷三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退熱寧神湯的用法用量2.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退熱寧神湯 1拼音 tuì rè níng shén tāng
2《杏苑》卷三
古籍中的退熱寧神湯 《審視瑤函》:[卷五運氣原證]妄見 用熟地黃,乃天一生水之劑,大補真陰,生地黃有滋陰退熱之效,麥門冬有清心降火之功,補血滋陰,須憑當歸、...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小兒 三十丸,木通煎湯下。六味肥兒丸(百十二)消疳化蟲退熱。黃連陳皮川楝子(去核,炒)神曲(炒)麥(炒,各...
《醫(y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氣虛】氣虛證,是指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常由久病體虛,勞累過度,年老體弱等因素引起。臟腑正氣虛弱?!毒霸廊珪髦忆洝罚骸叭缧臍馓搫t神有不明,肺氣虛則治節(jié)不行,脾氣虛則食飲不能健,肝氣虛則魂怯而不平,腎氣虛則陽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氣虛則倉廩匱而并及諸經,三焦虛則上中下俱失其職,命門虛則精氣神總屬無根。”【陰虛】證名。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現的病證。出《素問·調經論》。由真陰虛衰、熱病傷陰或久病耗傷陰液等因所致?!毒霸廊珪髦忆洝罚骸瓣幪撜?,水虧也,為亡血失血,為戴陽,為骨蒸勞熱?!弊C見形體消瘦,骨蒸潮熱,盜汗遺泄,五心煩熱,頭眩耳鳴,口燥咽干,面紅顴澀,舌紅少津或紅絳光剝,脈虛細而數。肺胃陰虛者,宜養(yǎng)陰生津;心脾陰虧者,宜滋陰補血益氣;肝腎陰耗者,宜填補精髓。選用沙參麥冬湯、大補陰丸、黑歸脾丸、歸芍地黃湯、左歸飲等方。
【氣陰兩虛】
病因病理學術語。又稱氣陰兩傷。常見于熱性病過程中,熱在氣分,汗出不徹,久而傷及氣陰;或熱盛耗傷津液,氣隨液脫;或溫熱病后期及內傷雜病,真陰虧損,元氣大傷。也可見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ㄈ缃Y核病,糖尿病等)。癥見口渴、氣短等。治宜益氣生津養(yǎng)陰。
【氣陰不足】熱病后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過程中出現的陰液和陽氣均受耗傷的現象。
程度較輕的稱為“氣陰不足”,較重的稱為氣陰兩虛。癥狀多見肢疲神倦,
少氣懶言,口干舌燥,自汗盜汗,潮熱口渴等等。
以上根據,《中醫(yī)詞典》《中醫(yī)診斷學》摘錄整理。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5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補真元湯
下一篇: 大補經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