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樸消、大黃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小產(chǎn),惡露不行,腹脹煩悶欲死。
用法用量 : 每服1錢或2錢,用桃仁(去雙仁皮尖,碎之)濃煎湯調(diào)下,1日3次。以通為度。
摘錄 : 《傷寒總病論》卷六
瀉下劑,區(qū)分為寒下、溫下、潤下、攻補兼施、化濕通便五大類,共14方劑。
【寒下】
1、大承氣湯(附: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三化湯)
大承氣湯用芒硝,?枳實大黃厚樸標,
救陰瀉熱功偏擅, 急下陽明有數(shù)條;
去硝名為小承氣, 調(diào)胃只用硝黃草;
小承氣內(nèi)加羌活, 中風便秘三化超。
擅shàn,讀善,專長。
本方由 芒硝、枳實、大黃、厚樸 等四味藥組成。 功能 :瀉熱救陰; 主治 陽明腑實證,潮熱譫語,腹?jié)M痛、大便結、舌苔焦黃、脈實有力。
本方去芒硝,名 小承氣湯 。 主治 譫語潮熱、腹痞滿、大便硬、苔黃、脈滑數(shù)等癥。
本方去枳實、厚樸,加甘草,名 調(diào)胃承氣湯 , 主治 發(fā)熱口渴,腹?jié)M拒按,便秘,苔黃等癥。
小承氣湯加羌活,名 三化湯 , 主治 中風外見表證,內(nèi)有大便不通。
2、涼膈散
涼膈硝黃梔子翹, 黃芩甘草薄荷饒,
竹葉蜜煎療膈熱, 中焦燥實服之消。
膈gě,讀隔,即橫膈膜。
本方由 芒硝、大黃、梔子、連翹、黃芩、甘草、薄荷、竹葉 等八味藥組成。 功能 :瀉火通便。 主治 上中二焦熱邪熾盛、口渴、面赤、煩熱、咽痛、便秘等癥。
3、大陷胸湯?(附:大陷胸丸)
大陷胸湯治結胸, 芒硝甘遂大黃供;
再加白蜜杏葶入, 項強如痙有奇功。
結胸?指心下痛、按之硬滿的病證。
本方由芒硝、甘遂、大黃三味藥組成。 功能 :瀉熱逐水; 主治 結胸病證見心下硬滿而痛、口干,脈沉緊有力者。
本方加杏仁、葶藶、白蜜為丸,名 大陷胸丸 , 主治 結胸病項強如柔痙狀者。
4、十棗湯(附:控涎丹、葶藶大棗瀉肺湯)
十棗湯用遂戟花, 強人伏飲效堪夸;
控涎丹用遂戟芥, 葶藶大棗亦可嘉。
本方由 甘遂、大戟、芫花 等三味藥組成。 功能 :攻逐水飲; 主治 咳唾胸脅牽引作痛、心下痞硬、干嘔短氣等癥。
本方去芫花,加白芥子,名 控涎丹 ,治痰飲伏于胸膈,胸背頸項、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灼痛,坐臥不寧等癥。
葶藶大棗瀉肺湯 由葶藶、大棗等二味藥組成。 主治 痰涎壅盛,咳喘不得平臥,或面目浮腫等癥。
5、舟車丸(附:疏鑿飲子)
舟車牽牛及大黃, 遂戟芫花檳木香,
青皮橘皮加輕粉, 水腫腹脹力能當;
疏鑿飲子亦瀉水, 木通澤瀉與檳榔,
秦羌苓腹椒商陸, 赤豆姜皮退腫良。
本方由牽牛、大黃、甘遂、大戟、芫花、檳榔、木香、青皮、橘皮、輕粉等十二味藥組成。 功能 :行氣逐水; 主治 水腫病腹脹、便秘、脈沉數(shù)有力等癥。
疏鑿飲子 由木通、澤瀉、檳榔、秦艽、茯苓皮、大腹皮、椒目、商陸、赤小豆、姜皮、羌活等十一味藥組成。主治水腫病、氣喘口渴,二便不利等癥。
二方均能治水腫,前者治大腹腫脹為主,后者治遍身水腫為主。
【溫下】
6、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仲景方, 脅下寒凝痛莫當
共合細辛三種藥,功專溫下妙非常。
本方由大黃、附子、細辛等三味藥組成,出自《金匱要略》。 功能 溫下寒積; 主治 寒凝腹痛便秘。
7、溫脾湯
溫脾附子與干姜,人參甘草及大黃,
寒熱并行兼補瀉,溫通寒積最相當。
本方由附子、干姜、人參、甘草、大黃等五味藥組成。 功能 溫通寒積; 主治 冷積便秘,或久痢赤白,腹痛、手足不溫。
【潤下】
8、麻子仁丸(附:潤腸丸)
麻子仁丸治脾約, 枳樸大黃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難出, 通幽養(yǎng)液蜜丸嚼;
潤腸丸用當歸尾, 大黃桃仁與羌活,
麻仁共搗蜂蜜丸, 同屬潤下功效捷。
脾約,病名,本病由于胃強脾弱,脾受約束而津液少,以致腸中干燥大便堅硬難出。?通幽,幽,隱秘,引申為肛門;通幽,即肛門通暢之意。
本方由枳實、厚樸、大黃、麻子仁、芍藥等五味藥組成,并煉蜜為丸。 功能 潤腸通便; 主治 腸胃燥熱大便秘結之證。
潤腸丸 由當歸尾、大黃、桃仁、羌活、麻仁等五味藥組成,并煉蜜和丸。 功能 活血通便, 主治 血液淤結之大便燥結。
9、五仁丸
五仁柏子杏仁桃, 松肉陳皮郁李饒,
蜜水為丸米飲下, 血結氣滯可通調(diào)。
本方由柏子仁、杏仁、桃仁、松子仁、陳皮、郁李仁等六味藥組成,并煉蜜為丸。 功能 活血調(diào)氣潤腸通便; 主治 津枯腸燥或老年體虛人的便秘。
10、更衣丸
更衣丸治大便難,?蘆薈朱砂滴酒丸
肝經(jīng)火旺腸道結, 瀉熱通幽仗苦寒。
更衣丸由蘆薈、朱砂二味藥組成。古人入廁必更換衣服,故更衣即通便之意。本方有瀉火通便之 功能 ; 主治 肝經(jīng)火旺、心煩易怒、大便不通。
11、濟川煎
濟川歸膝肉蓯蓉, 澤瀉升麻枳殼從,
便結體虛難下奪, 寓通于補法堪宗。
本方由當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等六味藥組成。 功能 溫潤通便; 主治 腰酸背冷、大便不通之癥。
【攻補兼施】
12、黃龍湯
黃龍湯即大承氣, 加入?yún)w甘桔比。
生姜紅棗同煎服, 攻補兼施通便秘。
本方由大承氣湯(大黃、芒硝、枳殼、厚樸)加人參、當歸、甘草、桔梗、生姜、紅棗等藥組成。 功能 扶正攻下; 主治 氣血虧虛,大便燥結之癥。
13、增液承氣湯(附:承氣養(yǎng)營湯)
增液承氣參地冬,硝黃加入五藥供,
熱結津枯大便秘,增水行舟潤下功;
承氣養(yǎng)營生地黃,當歸白芍知母從,
結合攻下小承氣,腸潤津回秘結松。
增水行舟,舟即船,船走不動,有因水少所致,增加水量,船自能行。
本方由玄參、麥冬、生地、大黃、芒硝等五味藥組成。 功能 增液通便。 主治 熱結津枯之大便秘結,乃增水行舟之法。
承氣養(yǎng)營湯 由生地、當歸、白芍、知母、大黃、枳殼、厚樸等七味藥組成, 主治 陰血虛少、胃熱亢盛之大便秘結。
【化濕通便】
14、宣清導濁湯
濕閉宣清導濁湯,蠶砂化濁通清陽,
皂角辛走上下竅,化氣二苓寒水嘗。
本方由蠶砂、皂角、豬苓、茯苓、寒水石等五味藥組成。 功能 宣清導濁; 主治 濕邪上閉清陽、神昏竅阻、少腹硬滿、大便不通之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黃梔子湯
下一篇: 大黃桔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