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 大黃三兩(9g),附子三枚炮(9g), 細辛二兩(3g)。
用法 :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 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 寒積里實證。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不溫,舌苔白膩,脈弦緊。
方解 : 本方證為寒邪與積滯互結(jié)于腸道,陽氣不運所致。寒邪內(nèi)侵,陽氣不通,腸道傳化失職,故腹痛、大便秘結(jié);寒邪凝聚于厥陰,則脅下偏痛;積滯內(nèi)停,陽氣不達四末,則見手足不溫;陽氣郁閉,故見發(fā)熱,但非大熱;陰寒內(nèi)盛,舌苔白膩,脈弦緊為寒實之象。治宜溫通并用,以溫散寒凝而開閉結(jié),通下大便而除積滯。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陽祛寒,為君藥。大黃苦寒,蕩滌腸胃積滯,為臣藥,二者寒溫并用,溫陽之中具有導(dǎo)滯之功。細辛辛散溫通,散寒止痛,為佐藥。三藥合用,溫里以祛寒,通下以瀉實,共奏溫下之功。
臨床應(yīng)用 : 1.用方要點:本方為溫下的代表方,以便秘腹痛,手足不溫,舌苔白膩,脈弦緊為辨證要點。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膽絞痛、膽囊術(shù)后綜合征、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者。
注意 : 方中大黃的用量一般不宜超過附子。
方歌 : 金匱大黃附子湯,細辛散寒止痛良,冷積內(nèi)結(jié)成實證,功專溫下妙非常。
摘錄 : 《金匱要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299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黃附子丸
下一篇: 大黃除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