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石南丸
處方 : 黑豆1升(炒令熟,入酒5升煎20-30沸,濾去滓,煎令稠),附(側(cè))子2分(炮裂,去皮臍),石南半兩,牛膝半兩(去苗),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石斛半兩(去根,銼),肉桂半兩(去皺皮),萆薢3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羌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赤茯苓半兩,茵芋半兩,獨活半兩,天麻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制法 : 上為細(xì)散,以黑豆煎,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肝臟風(fēng)毒,流注腳膝,筋脈疼痛,四肢緩弱無力。
用法用量 : 石南丸(《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二)。
注意 : 忌豬肉、毒魚等。
摘錄 : 《圣惠》卷三
黑龍丹--《三因》卷十八
【別名】琥珀黑龍丹、黑龍丸、神應(yīng)黑龍丸
【處方】當(dāng)歸1兩,五靈脂1兩,川芎1兩,高良姜1兩,干地黃(生者)1兩(上銼細(xì),入一椽頭沙盒內(nèi),赤石脂泥縫紙筋,鹽泥固濟(jì),封合,炭火10斤鍛通紅,去火候冷,開取盒子,看成黑糟,乃取出細(xì)研,入后藥),百草霜(別研)5兩,硫黃1錢半,乳香1錢半,花乳石1錢,琥珀1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米醋煮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后一切血疾垂死者。淋露不快,兒枕不散,積瘕堅聚,按之攫手,疼痛攻心,困頓垂死者;產(chǎn)后難生,或胎衣不下;產(chǎn)后血暈,不省人事,狀如中風(fēng);血崩惡露不止,腹中血刺疼痛,血滯浮腫,血入心經(jīng),語言顛倒,如見鬼神,身熱頭痛,或類瘧狀,胎前、產(chǎn)后一切危急垂死。
【用法用量】琥珀黑龍丹(《局方》卷九吳直閣增諸家名方)、黑龍丸(《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五)、神應(yīng)黑龍丸(《同壽錄》卷三)。
【臨床應(yīng)用】產(chǎn)后頭痛:仲氏嫂金華君,在秦產(chǎn)七日而不食,始言頭痛,頭痛而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是者更作更止,相去才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食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掌;痛定,目復(fù)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者十日不己。國醫(yī)二三輩、郡官中有善醫(yī)者亦數(shù)人,相顧無以為計。余度疾勢危矣,非神丹不可愈。黃昏進(jìn)黑龍丹半粒,疾少間;中夜再服藥下,瞑目寢如平昔;平旦一行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遣荊釵輩視之,奄殆無氣,午后體方?jīng)?、氣方屬,乃微言索飲,自此遂平?fù)。
【摘錄】《三因》卷十八
黑龍丹--《集驗良方》卷一
【別名】收胬散、收胬黑龍丹
【處方】大熟地(切片,烘乾,炒枯)1兩,烏梅肉(炒炭)3錢。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一切惡瘡怪毒,或生于橫肉筋窠之間,因擠膿用力太過,損傷氣脈,以致胬肉突出,如梅如栗,翻花紅赤,久不縮入。
【用法用量】收胬散(原書同卷)、收胬黑龍丹(《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摘錄】《集驗良方》卷一
黑龍丹--《惠直堂方》卷一
【處方】珍珠1錢,蜜蠟2錢,沉香3錢,白丑4兩,黑丑4兩(2味俱各半生半炒,各研細(xì),取第一次細(xì)末各2兩,余不用),檳榔(取第一次細(xì)末)1兩,茵陳5兩(將葉研細(xì)末5錢,余留后熬膏用),三棱1兩(去皮毛,醋浸1宿,銼,炒,研末,取5錢),莪術(shù)1兩(制同上,亦取末5錢)。
【制法】上藥各照分稱過,不可多少,共為末,將剩下茵陳,用水3碗半煎2碗,以好紙濾過滓,再煎成膏,量調(diào)前藥,臨調(diào)加醋1小杯為丸,如梧桐子大,合藥須用辰戍丑未日,瘵病端午日更妙,如合好,即用炭火烘干。
【功能主治】消積、消氣、消蟲、消塊;宣導(dǎo)四時蘊積,春宣積滯,不生瘡毒;夏宣暑熱,不生熱病;秋宣痰飲,不生瘴瘧;冬宣風(fēng)寒,不生春溫。主治五勞七傷,山嵐瘴氣,水腫腹痛,脾胃心肺諸疾,齁(鼻合)咳嗽,痰涎壅滯,酒食氣積、氣塊,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嘔逆惡心,腸風(fēng)痔漏,臟毒瘧痢,積熱上攻,頭目瘡癩腫痛,下部淋瀝;及婦人血瘕氣蠱,寒熱往來,肌體瘦弱,面色萎黃,月水不調(diào),赤白帶下,肚生血鱉、血鼠,傳尸穿心,諸般皮里膜外之癥,鬼胎,產(chǎn)后諸疾;小兒五疳蟲積,誤吞銅鐵,并食惡毒等物。
【用法用量】每服5錢或3錢,于五更雞鳴時,用好茶1錢5分,滾水沖之,候茶冷,分藥作5口送下。至藥力行動時,用馬桶盛糞1-2次,是糞未見病源,看第3-4次下來,即是病源,或蟲、或是魚凍、或作五色等積。若病源淺,1服見效;深者2-3服,病根盡除矣。此藥瀉幾次,不用解補自止,不傷元氣。
【注意】服藥之日,終日不可進(jìn)飲食,亦不得飲米湯等物,務(wù)要餓一周時,至次日黎明,方可進(jìn)稀粥一碗,午間吃飯一碗。只可吃素,忌葷腥、油膩并煙三日方好。孕婦忌服。
【摘錄】《惠直堂方》卷一
黑龍丹--《圣濟(jì)總錄》卷十八
【處方】石硫黃(別研)半兩,雄黃(別研)半兩,丹砂(別研)半兩,曾青(別研)半兩,白石英(別研)半兩,紫石英(別研)半兩,水銀半兩(將丹砂、硫黃、雄黃末點醋,與水銀同研,令水銀星盡),金薄30片(與前7味同研勻),太陰玄精石半兩,消石(入細(xì)桑枝3-2寸,同熬為汁,冷用)半兩,馬牙消(熬干用)半兩,白礬(燒令汁盡)半兩,鉛丹半兩,胡粉(自玄精石以下至此同研)半兩(以上14味入藥瓶內(nèi),依后法燒),天南星(酒煮,切,炒)半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白附子(酒炙,切,炒)半兩,白僵蠶(炒)半兩,蝎梢(炒)半兩,天竺黃(別研)半兩,天麻(酒煮,切,焙)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半兩,鹿胎半兩,虎骨(酥炙)半兩,敗龜(醋炙)半兩,蟬蛻(微炙)半兩,羚羊角(鎊)半兩,犀角(鎊)半兩,木香半兩,曲(碎,炒)半兩,麥糵(炒)半兩,輕粉半兩,麝香(研)半兩。
【制法】上藥除天南星以下19味為末外,前硫黃以下14味,用燒藥瓷罐子1枚,六一泥固濟(jì)火干,以先研玄精石至胡粉六味末,平分一半,布在罐子內(nèi),次入硫黃至金薄8味在中,又盡玄精石等末在上,別入金薄20片,藥上蓋定后,以六一泥固濟(jì),留半寸許,不要泥合縫,就凈室中掘地坑,面廣2尺2寸,深如藥罐子2寸,又于爐中心掘一孔,入一大罐滿著水,坐藥罐在上,不得令水蘸濕,用火1斤,去罐五寸垂胎養(yǎng)三復(fù)時畢,出藥罐方始泥合縫,又加火至3斤,仍舊去罐遠(yuǎn)近,亦三復(fù)時,至滿日平明,用火5斤,簇藥罐子,燒令通赤,一食頃便去火,用灰培罐子上,次用濕土罨蓋令實,至來日平明,取出藥細(xì)研,用重熟帛帶濕包裹藥,置于凈新濕土內(nèi),培罨三復(fù)時,每日夜3次細(xì)灑水于土上,常以大盆合蓋,俟出火毒日足,別密縫一夾絹袋,貯藥于銀石器中,用水2斗,甘草1斤(搗為末),上垂藥袋,不得到底,煮一復(fù)時,取出焙乾,再研如粉,與后19味草藥末同研勻,用蒸棗肉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大風(fēng)癩。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苦參、黃連浸酒3合磨下。治一切毒風(fēng),豆淋酒送下半丸,白日2次、夜晚1次,其煮藥甘草水,有瘡痍、疥癬、風(fēng)熱毒聚,淋洗即愈;一應(yīng)癱瘓、角弓反張、身有(疒裙)痹、急風(fēng)、渾身瘙癢、走注疼痛、破傷等風(fēng),服訖蓋覆出汗;遍身(疒裙)腫不散,樺皮灰酒;驚癇,煎金銀湯;腸風(fēng)瀉血,煎荊芥湯;小兒天釣,煎薄荷湯,酒相解磨1丸,分5服;小兒夜啼、驚悸,研丹砂水磨1丸,分8服,仍入半丸入緋袋系臂上。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八
黑龍丹--《醫(yī)方類聚》卷一六○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白面7兩,金絲礬7兩,辰砂3錢,珠子3錢(不經(jīng)油者),粉霜3錢。
【制法】上藥入鯽魚腹中,桑柴火燒魚焦黑,與藥同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癇。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六○引《經(jīng)驗秘方》
黑龍丹--《圣惠》卷二十
【處方】朱砂1兩,硫黃1兩,水銀1兩(與硫黃結(jié)為砂子),雄黃1兩,硇砂半兩,紫石英半兩,金箔300片,銀箔300片,曾青1兩(上藥都研入一告車瓶子內(nèi),令實;上以定粉1兩半,細(xì)研,入瓶子內(nèi),蓋煎藥上;更用黃丹1兩半,又入瓶子內(nèi),蓋之;上以古字錢1文,又蓋瓶子口,后掘地作十字坑子,坐瓶子在中心,四面去瓶子4-5寸以來,著火2斤,不住火養(yǎng),2日后,蓋藥為汁,住火停冷,打破瓶子,取藥細(xì)研),自然銅1兩(細(xì)研),古字錢21文,硫黃半兩(細(xì)研)(上藥與錢,一重重間布藥末,入盒子內(nèi),以鹽泥固濟(jì),初以文火,后以武火,燒令通赤,候冷,取出細(xì)研,入前藥內(nèi)相和),麻黃5斤(去根節(jié)),白花蛇大者1條(銼。上2味用水一碩,慢火煮蛇并麻黃,至2斗以來,有沫用匙旋去之,用夾絹濾去滓,別入銀器中,又熬成膏),藿香3分,白附子3分(炮裂),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人參3分(去蘆頭),干蝎3分(微炒),天麻3分,天南星3分(炮裂),虎脛骨3分(涂酥炙令黃),敗龜3分(涂酥炙令黃),木香3分,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白僵蠶3分(微炒),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牛黃半兩(細(xì)研),麝香半兩(細(xì)研),龍腦半兩(細(xì)研),酸棗仁半兩(微炒),琥珀1兩(細(xì)研),膩粉1兩。
【制法】上為末,與金石藥更同研令勻,又入麻黃煎和,候硬軟得所,搗五七百杵,丸如酸棗大。
【功能主治】癱瘓并諸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溫酒嚼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黑龍丹--《證類本草》卷四引《博濟(jì)》
【處方】舶上硫黃1兩(以柳木捶研2-3日),巴豆1兩(和殼記個數(shù))。
【制法】用2升鐺子一口,先安硫黃鋪鐺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黃蓋之,醋半升以來澆之,盞子蓋合令緊密,更以濕紙周回固濟(jì),縫勿令透氣,縫紙干,更以醋紙濕之,文武火熬,常著人守之,候里面巴豆作聲,數(shù)以半為度,急將鐺子離火,便入臼中,急搗令細(xì),再以米醋些子,并蒸餅些小,再搗令冷,可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陰陽二毒傷寒。
【用法用量】若是陰毒,用椒49粒,蔥白2莖,水1盞,煎至6分,服1丸;陽毒,用豆豉49粒,蔥白2莖,水1盞同煎,吞1丸,不得嚼破。
【摘錄】《證類本草》卷四引《博濟(jì)》
赤箭丸--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赤箭,二兩。天雄(去皮臍)、丹參、川烏(去皮臍)、南星、獨活、防風(fēng)(去蘆)、五加皮、桂心、白花蛇肉、川芎、白附子、牛膝(去苗)、仙靈脾、白僵蠶、桑螵蛸、檳榔、細(xì)辛、酸棗仁、干蝎、野狐肝、蒺藜、萆薢,各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半。牛黃(細(xì)研)半兩。朱砂(細(xì)研.水飛)一兩。麝香(細(xì)研)半兩。龍腦(細(xì)研)一分。
【炮制】上并生用,搗羅為末,入別研藥,和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fēng)邪所攻,肌膚虛弱,手足亸曳,筋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
【注意】忌食生冷油膩毒滑魚肉羊血。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赤箭丸--《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赤箭1兩,萆薢1兩,防風(fēng)3分(去蘆頭),芎?3分,麻黃1兩(去根節(jié)),獨活1兩,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薏苡仁3分,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五加皮3分,羚羊角屑1兩,鼠粘子1兩,秦艽3分(去苗),漢防己3分,柏子仁3分,酸棗仁3分(微炒),丹參3分,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中風(fēng),手足不遂,筋脈緩急,言語謇澀,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赤箭丸--《圣濟(jì)總錄》卷十九
【處方】赤箭半兩,羌活半兩(去蘆頭),細(xì)辛(去苗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當(dāng)歸(銼,炒)半兩,甘菊花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蔓荊實半兩,白術(shù)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萆薢(銼)半兩,茯神(去木)半兩,山茱萸半兩,羚羊角(鎊)半兩,芎?半兩,犀角(鎊)半兩,五加皮(銼)半兩,五味子半兩,阿膠(炙令燥)半兩,人參半兩,楓香脂(研)半兩,天南星(炮)半兩,白附子(炮)半兩,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牛黃(研)1錢。
【制法】上23味為極細(xì)末,與研者5味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感外邪,皮膚(疒裙)痹,項強背痛,四肢緩弱,冒昧昏塞,心胸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荊芥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九
赤箭丸--《圣惠》卷八十三
【處方】赤箭半兩,牛黃半兩(細(xì)研),麝香半分(細(xì)研),白僵蠶半兩(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羌活半兩,桂心半兩,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fēng),半身不遂,肢節(jié)拘急,不能轉(zhuǎn)動。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荊芥、薄荷湯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赤箭丸--《圣惠》卷六十八
【處方】赤箭1兩,桂心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巴豆3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天南星3分(炮裂),白附子半兩(炮裂),朱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干姜1分(炮裂,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干蝎半兩(生用)。
【制法】上為末,用釅醋3升,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金瘡中風(fēng)痙,口噤不語。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熱蔥酒送下,不拘時候。服后汗出為效。
【摘錄】《圣惠》卷六十八
赤箭丸--《圣濟(jì)總錄》卷八
【處方】赤箭1兩,獨活(去蘆頭)1兩,麻黃(去節(jié))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芎?3分,干蝎半兩(去土,炒),當(dāng)歸(切,焙)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風(fēng),手足不遂,肢體(疒裙)麻,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薄荷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
赤箭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赤箭2兩,防風(fēng)1兩,當(dāng)歸2兩,川芎1兩,阿膠2兩(粳米炒),熟地4兩,防己1兩,米仁4兩(炒),丹參2兩,秦艽1兩半。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孕婦頑痹,脈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3-5錢,黑豆淋酒送下。
【各家論述】妊娠血虧風(fēng)中,營氣不能統(tǒng)運于肌膚,故頑痹不仁,不知痛癢焉。赤箭祛風(fēng)解毒,防風(fēng)燥濕疏風(fēng),當(dāng)歸養(yǎng)血以榮筋脈,川芎活血以行血氣,阿膠補陰益血,丹參祛宿生新,熟地補營陰以滋血,米仁滲濕熱以舒筋脈,防己瀉血分濕熱,秦艽活營血祛風(fēng)。煉蜜丸之以潤其燥,豆淋酒下以榮其膚,使?fàn)I血內(nèi)充,則風(fēng)毒外解,而經(jīng)氣清和,營血灌注,何有頑痹不仁之患,胎孕無不日長矣。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八
赤箭丸--《圣惠》卷二十四
【處方】赤箭5兩,赤檉5兩,茵芋5兩,地骨皮5兩,烏蛇5兩,白楊皮1兩(去皺皮)。上藥銼細(xì)。以水5升于釜內(nèi)煮至1升,濾去滓,澄清,再煎成膏。防風(fēng)5兩(去蘆頭),天麻5兩,青蒿(末)5兩。
【制法】上為末,以煎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風(fēng)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荊芥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赤箭丸--《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赤箭3分,雄雀糞半兩,天南星3分(炮裂),阿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干蝎3分(微炒),膩粉半分,四香2錢(細(xì)研),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急風(fēng)。涎在胸膈,悶亂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溫生姜酒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赤箭丸--《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赤箭2兩,天雄1兩(去皮臍),丹參1兩,川烏頭1兩(去皮膚),天南星1兩,獨活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五加皮1兩,桂心1兩,白花蛇肉1兩,芎?1兩,白附子1兩,牛膝1兩(去苗),仙靈脾1兩,白僵蠶1兩,桑螵蛸1兩,檳榔1兩,細(xì)辛1兩,酸棗仁1兩,干蝎1兩,野狐肝1兩,蒺藜1兩,萆薢1兩(銼),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牛黃半兩(細(xì)研),朱砂1兩(細(xì)研,水飛過),麝香半兩(細(xì)研),龍腦1分(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并生用,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fēng)邪所攻,肌膚虛弱,手足(孛單)曳,筋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膩、毒滑、魚肉、羊血。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赤箭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處方】赤箭1兩半,山茱萸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甘菊花1兩半,沙參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蓯蓉(去皺皮,酒浸,切,焙)1兩半,白芍藥1兩半,熟干地黃(焙)1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襴)1兩半,大麻仁5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風(fēng)勞氣,恍惚煩悶,飲食減少,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赤箭丸--《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赤箭1兩,茯神1兩,五加皮1兩,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黃),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牛膝1兩半(去苗),桂心1兩,獨活1兩,蛇床子1兩,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酸棗仁1兩(微炒),山茱萸1兩,巴戟1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仙靈脾1兩,萆薢1兩(銼),石斛2兩(去根),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久虛,外中風(fēng)毒,半身不遂,肢節(jié)攣急,腰間疼痛,漸覺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赤箭丸--《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赤箭2兩,赤茯苓半兩,芎?半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白附子半兩(炮裂),桂心半兩,羚羊角屑3分,白術(shù)3分,羌活半兩,漢防己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當(dāng)歸半兩,五加皮半兩,牛膝半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半兩(去根節(ji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海桐皮1兩半,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腲退風(fēng)。臟腑虛弱,風(fēng)濕所攻,致腰腳緩弱,肌肉虛滿,肢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赤箭丸--《圣惠》卷三
【處方】赤箭半兩,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犀角屑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白花蛇半兩(酥拌,微炒),獨活半兩,防風(fēng)半
目錄1拼音2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2.1拼音名2.2標(biāo)準(zhǔn)編號2.3處方2.4制法2.5性狀2.6檢查2.7功能與主治2.8用法與用量2.9規(guī)格2.10貯藏 3九氣心痛丸說明書 3.1藥品類型3.2藥品名稱3.3藥品漢語拼音3.4藥品英文名稱3.5成份3.6性狀3.7作用類別3.8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3.9規(guī)格3.10九氣心痛丸的用法用量3.11禁忌3.12九氣心痛丸的不良反應(yīng)3.13注意事項3.14九氣心痛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3.15九氣心痛丸的藥理作用3.16備注 附:1古籍中的九氣心痛丸*九氣心痛丸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jiǔ qì xīn tòng wán
2中藥部頒標(biāo)準(zhǔn)
3九氣心痛丸說明書
2.不適用于脾胃陰虛,主要表現(xiàn)為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
3.不適用于肝腎陰虛,主要表現(xiàn)口干,急躁易怒,頭暈血壓高。
4.孕婦及婦女月經(jīng)量多者不宜服用。
5.不宜與含有人參成份的藥物同時服用。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hù)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古籍中的九氣心痛丸 《針灸素難要旨》:[卷二下]十三、心痛 厥心痛與背相控,善如從后觸其心。偃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侖發(fā)針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
《侶山堂類辯》:[卷上]心痛論 夫咸謂心痛者,乃胃脘當(dāng)心而痛,不知有厥心痛也。厥心痛者,四臟之氣,逆客于心下而為痛也。心痛與背相控,...
《外臺秘要》:[卷第七]九種心痛方三首 九去來心痛,悉主之。并療冷沖上氣,落馬墮車。附子丸方。附子(一兩炮)巴豆仁(一兩去心、皮,熬)人參...
《針灸逢源》:[卷六論治補遺]心痛 五臟之滯。皆為心痛。腎心痛者。多由陰邪上沖。故善螈如從后觸其心。胃心痛者。多由停滯。故胸腹脹滿。脾心...
《葉選醫(yī)衡》:[卷下]心痛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20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豆淋酒
下一篇: 豆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