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藿香葉4兩,草豆蔻仁4兩,青皮4兩,甘草(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炮)10兩,烏梅50個(去仁)。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臟腑虛寒,泄瀉瘦極,及婦人產后洞泄危篤者。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豆蔻分氣散”。
摘錄 : 《三因》卷十一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豆蔻藥典標準 3.1品名3.2來源3.3性狀 3.3.1原豆蔻3.3.2印尼白蔻 3.4鑒別3.5檢查 3.5.1雜質3.5.2水分 3.6含量測定 3.6.1揮發(fā)油3.6.2桉油精 3.6.2.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3.6.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3.6.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3.6.3測定法 3.7豆蔻飲片 3.7.1炮制3.7.2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3.7.3性味與歸經(jīng)3.7.4功能與主治3.7.5用法與用量3.7.6貯藏 3.8出處 附:1用到中藥豆蔻的方劑2用到中藥豆蔻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豆蔻*豆蔻藥品說明書 1拼音 dòu kòu
2英文參考 Amomum costalum Roxb., cardamom, cardamomum, fructus amomi cardamomi fructus cardamomi [朗道漢英字典]
amomi rotundus,fructus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豆蔻
豆蔻
Fructus Amomi Rotundus
(英)Jave Amonum Fruit
別名 白豆蔻、圓豆蔻、原豆蔻、扣米。
來源 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披針形,頂端有長尾尖,除具緣毛外,兩面無毛;無葉柄。葉舌初被疏長毛,后脫落而僅有疏緣毛;葉鞘口無毛;穗狀花序圓柱形;苞片卵狀長圓形;花萼管被毛;花冠白色或稍帶淡黃;唇瓣橢圓形,稍凹入,淡黃色,中脈有帶紫邊的桔紅色帶;雄蕊1;子房被長柔毛?;ㄆ?~5月,果期6~8月。
生于山溝陰濕處,我國多栽培于樹蔭下。海南、云南、廣西有栽培。原產于印度尼西亞。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用時除去果皮,取種子打碎。
性狀 果實類球形,直徑0.8~1.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有淺棕色絨毛。果皮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guī)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化學成分 含桉油精、d 龍腦、b蒎烯、a松油醇等。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化濕和胃,行氣寬中。用于食欲不振、胸悶惡心、胃腹脹痛。
附注 白豆蔻A.kravanh Pirre ex Gagnep. 的果實亦入藥。
3豆蔻藥典標準
Doukou
AMOMI FRUCTUS ROTUNDUS
3.3.2印尼白蔻 個略小。表面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
3.5.2水分 原豆蔻不得過11.0%;印尼白蔻不得過12.0%(附錄ⅨH 第二法)。
原豆蔻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3.6.2桉油精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E)測定。
3.6.2.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甲基硅橡膠(SE54)為固定相。涂布濃度10%;柱溫110℃。理論板數(shù)按桉油精峰計算應不低于1000。
3.6.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桉油精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即得。
3.6.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豆蔻仁粉末(過三號篩)約5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加水200ml,連接揮發(fā)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3ml,再加正己烷2~3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微沸,并保持2小時,放冷,分取正己烷液,通過鋪有無水硫酸鈉約1g的漏斗濾過,濾液置5ml量瓶中,揮發(fā)油測定器內壁用正己烷少量洗滌,洗液并人同一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3.6.3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豆蔻仁含棱油精(C10H180)不得少于3.0%。
3.7.2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3.7.3性味與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3.7.4功能與主治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3.7.5用法與用量 3~6g,后下。
3.7.6貯藏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用到中藥豆蔻的方劑 豆蔻子八味散 拼音:dòukòuzǐbāwèisǎn別名:豆蔻八味散處方:豆蔻子3兩,丁香3兩,細辛4兩,附子(炮...
磨脾湯 g《雞峰》卷十二:方名:磨脾湯組成:附子半兩,白豆蔻1兩,甘草1兩,訶子1兩,人參1兩,茯苓1兩,草...
梅蜜飲 煎服。若冷痢,用生梅汁、蜜水各半同煎,以木香、生豆蔻為佐。摘錄:《痢瘧纂要》卷十《醫(yī)學入門》卷七:方...
加減六物湯 錢,山藥1錢5分,人參1錢,茯苓1錢,藿香5分,豆蔻4分,姜炭4分,扁豆2錢,陳皮3分,炙甘5分,姜...
御米丸 ǐwán《朱氏集驗方》卷六:方名:御米丸組成:肉豆蔻半兩,訶子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術半兩,石蓮肉半兩...
更多用到中藥豆蔻的方劑
用到中藥豆蔻的中成藥 肉蔻五味丸 水丸):每10粒重2g。肉蔻五味丸的主要成份:肉豆蔻、土木香、木香、廣棗、蓽茇。肉蔻五味丸的功能主治...
艾灰餅子 方艾葉(燒灰留性)2錢,白龍骨2錢,定粉2錢,肉豆蔻1枚(面裹煨熟),黃丹半錢(火煅飛過)。制法上為...
九味石榴丸 695處方:石榴子150g蓽茇50g肉桂70g豆蔻40g蛇床子40g山柰80g胡椒60g肉豆蔻20...
二十五味鹿角丸 角(制)20g天竺黃50g紅花40g丁香20g肉豆蔻15g白豆蔻15g草果15g檀香40g降香50g...
能安均寧散 g石榴子60g天竺黃18g紅花18g丁香18g肉豆蔻12g豆蔻12g草果12g訶子18g肉桂8g烈香...
更多用到中藥豆蔻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豆蔻 《普濟方》:[卷二百八泄痢門]諸瀉 腹疼痛。治脾瀉用蒼術、白術、濃樸、干姜、木香、生豆蔻。治腎泄用補骨脂及安腎丸、震靈丹輩。方參連丸治腸...
《雞峰普濟方》:[卷第十]瀉?。▏I吐附)瘧 虛冷凍飲料食不消腹內雷鳴刺疼痛鐘乳粉赤石脂石斛肉豆蔻干姜附子當歸人參白茯苓龍骨川椒(各一兩)桂訶子皮...
《醫(y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癢痛爛,瘀肉侵睛。如暴赤腫,加芩、連;白睛紅加白豆蔻;便閉加大黃;煩躁不眠加山梔;肥人眼痛加風熱藥;...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卷十吐瀉方治]治瀉方 煎至五分。溫服無時。訶黎豆蔻丹治如前。訶黎勒皮草豆蔻(各一兩)白術干姜(炮)川黃連(去須)當歸(去蘆...
《普濟方》:[卷二十二脾臟門]兼理脾胃附論
豆蔻是一種中藥材,豆蔻被烘干之后不僅能夠入藥,而且同時豆蔻也是一種香料,我們都知道豆蔻生性就散發(fā)出一種濃郁的香氣,它的蛋白質含量也十分豐富,有著去異味的作用。那么豆蔻都有哪些具體的功效與作用呢?
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1.化濕行氣
可以用來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所引起的脘腹痞滿、不欲飲食、胸腹脹痛、食積不消化等癥狀,起到化濕行氣的功效。
2.提味增鮮
豆蔻中含有大量的芳香類物質,有自然的香氣,平時可以制成咖喱供人類食用,也可以當香料燉制多種肉類食材,不但能提味增鮮,還能去除油膩,能讓燉好的肉類食材特別好吃。
3.開胃消食
豆蔻中含有揮發(fā)油,揮發(fā)油能夠增強小劑量鏈霉素作用。因此豆蔻能夠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可抑制腸內異常發(fā)酵,祛除胃腸積氣,故而有良好的芳香健胃的作用,并且能夠止嘔吐的功效。
4.治療坐瘡
豆蔻這種藥材對于幫助治療和預防坐瘡的效果非常好,尤其是痤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shù)姆靡恍┒罐磉M行治療坐瘡。
5.溫中止嘔
以上就是豆蔻的功效與作用,豆蔻有開胃消食的功效,對于長期不喜歡吃飯或者食欲不振以及反感進食的朋友都可以使用豆蔻來進行和治療。
豆蔻,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產 嶺 南。高丈許,外形像芭蕉,葉大,披針形,花淡黃色,秋季結實,果實扁球形,種子像石榴子,可入藥,有香味??捎糜诨瘻嵯?,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于溼濁中阻,不思飲食,溼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溼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生于山溝陰溼處,我國多栽培于樹蔭下。海南、云南、廣西有栽培。原產于印度尼西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2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豆蔻丸
下一篇: 豆蔻四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