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 先熔黑錫,后下水銀
,結(jié)砂子,與硫黃一處,再研成黑灰色,次入馀藥研勻,用生姜自然汁煮糊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治真元虛損,精髓耗傷
,腎氣不足,面黑耳焦,下虛上盛,頭目眩暈,心腹刺痛,翻胃吐逆,虛勞盜汗,水氣喘滿,全不入食。婦人血氣久冷,崩中漏下,癥瘕塊癖。此藥奪陰陽造化之功,濟心腎交養(yǎng)之妙,大補諸虛。用法用量 : 每服十粒至十五粒
,濃煎生姜湯下,空心,食前。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先熔黑錫
,后下水銀,結(jié)砂子,與硫黃一處,再研成黑灰色,次入余藥研勻,用生姜自然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 濟心腎交養(yǎng)
,大補堵虛。主真元虛損,精髓耗傷,腎氣不足,面黑耳焦,下虛上盛,頭目眩暈,心腹刺痛,翻胃吐逆,虛勞盜汗,水氣喘滿,全不入食;婦人血氣久冷,崩中漏下,癥瘕塊癖。用法用量 : 每服10-15丸
,食前、空心濃煎生姜湯送下。摘錄 : 《局方》卷五(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火藥最早是中國人發(fā)明的
,在西漢時期的道家典籍《淮南子》中就有關(guān)于火藥成分之一——硫磺的記載。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硫磺和硝石被作為可治病的上品藥物列了出來。硝石也是一種礦物,出產(chǎn)于四川、甘肅一帶
我國火藥的發(fā)明和發(fā)展
火藥的最主要成分是作為氧化劑的硝石
東漢末年的魏伯陽
唐朝初年,有名的藥物學(xué)家孫思邈
硫磺和硝石等量研成粉末
,點著后,能夠起一種類似火藥的作用,可是,這還不能算火藥,必須再加上木炭,并且按恰當(dāng)?shù)谋壤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
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爆炸起火
,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冒險試驗,終于有人找到了恰當(dāng)?shù)谋壤M一步把硝石、硫磺和木炭這三樣?xùn)|西合在一起,配制成為火藥。當(dāng)時發(fā)明的火藥
,現(xiàn)在叫黑色火藥,是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種粉末的混合物。硝石的化學(xué)成分主要是硝酸鉀,硝酸鉀是氧化劑,加熱時釋放氧氣。而硫和炭容易被氧化,所以把硫磺、木炭、硝石混合在一起燃燒,就會發(fā)生迅猛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在反應(yīng)中放出高熱和產(chǎn)生大量氣體。如果混合物是包裹在紙、布或充塞在陶罐、石孔里,燃燒時由于體積突然膨脹,就會發(fā)生爆炸,這就是黑火藥燃燒爆炸的原理。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xué)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
,因此火藥的發(fā)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32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