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防風7分,枯芩1錢,薄荷5分,羌活5分,升麻5分,天花粉1錢,桔梗1錢,半夏5分,川芎5分,荊芥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 喉風。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喉科秘訣》卷下
潰瘍性角膜炎,又稱化膿性角膜炎,是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fā)生的炎癥。以眼磣澀疼痛或劇痛,畏光流淚,視物下降為主要表現(xiàn)。
該病屬祖國醫(yī)學“花翳內(nèi)陷”、“凝脂翳”和“蟹睛”等范疇,是一種常見的外眼病。初起羞明,流淚,感到脹痛,生眵,視物不清,眼瞼腫脹,或伴頭痛,結(jié)膜紅赤,角膜有點狀或片狀灰白色,漸則形成潰瘍,甚則潰瘍穿孔,虹膜脫出。
【方一】加味修肝散
【出處】《銀海精微》
【組成】梔子、薄荷、羌活、荊芥、防風、麻黃、大黃、連翹、黃芩、當歸、赤芍、菊花、木賊、桑螵蛸、白蒺藜、川芎、甘草各30克。
【功用】疏風清熱。
【主治】肺肝風熱型花翳白陷。
【方解】方中羌活、荊芥、防風、麻黃、菊花、木賊、桑螵蛸、薄荷辛散風邪,明目退翳;梔子、黃芩、大黃、連翹清熱瀉火解毒;當歸、赤芍、川芎活血行滯。
【藥理】本方所用梔子、羌活、荊芥、防風、麻黃、連翹、黃芩對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于皮膚或黏膜的神經(jīng)末梢,血管收縮,局部產(chǎn)生清涼感,同時麻痹神經(jīng)末梢,發(fā)揮消炎、止痛、止癢作用。
【用法】上藥為末,每次15克,水煎,入酒溫服。
【方二】瀉肝散
【出處】《銀海精微》
【組成】玄參、大黃、黃芩、知母、桔梗、車前子各30克,羌活、龍膽草、當歸、芒硝各等份。
【功用】通腑瀉熱。
【主治】花翳白陷熱熾腑實證,以翳從四周蔓生,迅速擴展串連,漫掩瞳神為要點。
【方解】黃芩、龍膽草、知母苦寒清熱;大黃、芒硝通腑瀉熱;車前子清熱利尿;大便通,小便利,火從下瀉;羌活祛風止痛;玄參滋陰;當歸活血。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玄參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而消除炎癥,對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共為末,每次15克,水煎,飯后服之。
【方三】當歸四逆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當歸10克、桂枝6克、芍藥6克、細辛3克、甘草6克、通草9克、大棗2枚。
【功用】溫陽散寒。
【主治】花翳白陷陽虛寒凝證,以黑睛生翳潰陷,遷延不愈及四肢不溫為要點。
【方解】方中當歸補血和血,桂枝溫經(jīng)通脈為君,白芍補營血,細辛散寒邪,通草通經(jīng)脈,甘草、大棗調(diào)和諸藥。共奏溫陽散寒之效。
【藥理】實驗研究證明本方能夠擴張血管,起到改善末端循環(huán)障礙和鎮(zhèn)痛、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四】新制柴連湯
【出處】《眼科篡要》
【組成】柴胡1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蔓荊子10克、梔子10克,木通、荊芥、防風、龍膽草、黃連各6克、甘草3克。
【功用】疏風清熱。
【主治】風熱壅盛型凝脂翳,以黑睛外傷生翳小,如覆薄脂為要點。
【方解】方中柴胡、蔓荊子、荊芥、防風疏風散邪止痛;黃連、黃芩、梔子、龍膽草清肝瀉火退赤;赤芍、木通清熱活血,退赤止痛;甘草清熱和中。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柴胡煎劑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對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方中黃芩、梔子、荊芥、防風、龍膽草、黃連對細菌有殺滅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五】四順清涼飲子
【出處】《審視瑤函》
【組成】當歸、龍膽草、桑白皮、車前子、生地黃、赤芍、枳殼各12克,黃芩、柴胡、羌活、木賊草、黃連、熟大黃、防風、川芎各10克,炙甘草6克。
【功用】瀉火解毒。
【主治】熱盛腑實型凝脂翳,以白睛混赤,黑睛凝脂深陷如窟,色黃綠,黃液上沖,及全身癥狀為要點。
【方解】方中龍膽草、柴胡清肝膽之火;黃芩、桑皮清肺火;黃連清心火;生地黃、赤芍清血熱;當歸、川芎行氣活血,消血分壅滯;羌活、木賊、防風祛風退翳;車前子清理小便;枳殼、熟大黃通利大便使邪火從二便出,通腑瀉熱,釜底抽薪,以減輕眼部壅滯。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龍膽草含龍膽苦苷、龍膽堿等,具有明顯的抗炎消腫作用,并能抑殺細菌。柴胡煎劑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按語】赤熱腫通嚴重者,可加犀角、牡丹皮、乳香、沒藥涼血化瘀;眼眵黃綠,邪毒熾盛者加金銀花、蒲公英、菊花等清熱解毒。
【方六】滋陰退翳湯
【出處】《眼科臨床筆記》
【組成】知母、生地黃、玄參、麥門冬、刺蒺藜、木賊、青葙子、菟絲子各10克,菊花、蟬蛻各6克,甘草3克。
【功用】扶正祛邪,滋陰退翳
【主治】凝脂翳后期偏于陰虛者。
【方解】知母、生地黃、玄參、麥門冬滋陰養(yǎng)液,病情恢復,漸結(jié)瘢痕翳障,故用刺蒺藜、木賊、青葙子、菊花、蟬蛻退翳除障,菟絲子補益肝腎,甘草調(diào)和諸藥,合之達滋陰退翳之功。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生地黃有抗炎和抑制多種真菌生長作用,玄參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而消除炎癥。麥門冬可使周圍血液中白細胞增多,增強體液免疫力,提高適應外界刺激的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七】托里消毒散
【出處】《醫(yī)宗金鑒》
【組成】生黃芪24克,金銀花、連翹、川芎、當歸、白芍、白術(shù)、茯苓、人參各15克,皂角刺、桔梗、陳皮、白芷、甘草各6克。
【功用】益氣退翳。
【主治】慢性角膜潰瘍偏于氣虛者,翳潰難斂,紅赤疼痛較輕。
【方解】方中所含八珍湯去熟地黃,具補氣養(yǎng)血,扶正托邪之功,桔梗、陳皮理氣,金銀花、連翹、白芷清熱解毒祛邪。
【藥理】黃芪能加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功能,并能抑制多種病菌的生長,金銀花具有抗炎、解熱、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方八】三味熏洗方
【出處】《百病中醫(yī)熏洗熨擦療法》
【組成】野菊花9克,決明子15克,白蒺藜9克。
【功用】清肝明目。
【主治】角膜潰瘍。
【方解】方中野菊花清熱解毒,決明子、白蒺藜清肝明目。
【藥理】野菊花能抑制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殺滅作用,對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決明子醇浸液有抑制細菌的作用。
【用法】上藥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鐘,將藥汁倒入小盆內(nèi),趁熱熏洗患眼,每次熏洗15~30分鐘。每日1劑,每日早、中、晚各1次。熏時宜用頭巾覆于頭頂,勿使蒸氣外溢。藥汁冷后,可煎沸再用。
【方九】龍膽二葉湯
【出處】《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組成】龍膽草、大青葉、杭菊花、冬桑葉各9克,硼砂3克。
【功用】清肝明目,祛風斂瘡。
【主治】角膜潰瘍。
【方解】龍膽草清肝瀉火,大青葉、杭菊花、冬桑葉清熱解毒明目,硼砂收濕斂瘡。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大青葉能增強吞噬細胞吞噬能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多種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用法】先將前4味藥加清水500毫升,煎沸5分鐘,離火,加入硼砂溶化拌勻,過濾取汁,澄清,倒入盆內(nèi),待溫后,仰頭淋洗患眼。日洗3次。
【按語】忌食辛辣、煙酒、魚蝦等物。
【方十】三黃退翳方
【出處】《華佗神醫(yī)秘傳》
【組成】秦皮、黃柏、黃連、黃芩、決明子、蕤仁各18克,梔子9克,大棗5枚。
【功用】清熱燥濕,退翳明目。
【主治】潰瘍性角膜炎之后遺癥,角膜有點狀或片狀云翳,遮蓋瞳神,影響視力者。
【方解】秦皮、黃柏、黃連、黃芩清熱解毒,決明子清肝明目,秦皮、梔子燥濕退翳明目。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芩、黃連、黃柏均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對多種細菌毒素亦有明顯的拮抗作用。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質(zhì)等能鎮(zhèn)痛、抑菌。
【用法】上藥加清水500毫升,煎數(shù)沸,澄清,取藥液倒入碗內(nèi),用藥液仰臥洗患眼。每日洗1~2次。
【方十一】秦皮洗目方
【出處】《百病中醫(yī)熏洗熨擦療法》
【組成】秦皮、升麻、黃連各30克。
【功用】升清降濁,清熱明目。
【主治】潰瘍性角膜炎后遺有點狀或片狀云翳。
【方解】秦皮、黃連清熱燥濕解毒,升麻升舉陽氣,引藥上行。諸藥合用,共奏升清降濁,清熱明目之功。
【藥理】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質(zhì)等能抑制組織胺所致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可鎮(zhèn)痛、抑菌。
【用法】上藥加清水1000毫升,煎至濃汁(約400m1),紗布過濾,取汁澄清,倒入大碗內(nèi),待溫用消毒后注射管吸取藥液適量,沖洗患眼,為屋漏雨狀,反復沖洗之。每日沖洗5~6遍。
【方十二】瀉火解毒湯
【出處】《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連翹、防風、羌活、川芎各8克,柴胡、桔梗、生地黃各10克,甘草、細辛各3克。
【功用】清熱瀉火,解毒明目。
【主治】細菌性角膜潰瘍。
【方解】黃連、黃芩、黃柏瀉火解毒,龍膽草清瀉肝膽,連翹、防風、羌活、川芎、柴胡清熱解毒,生地黃防熱病傷陰,桔梗引藥上行,配細辛防寒涼太過,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藥理】本方所用黃連、羌活、黃柏、防風、龍膽草、連翹、黃芩等對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桔梗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增強白細胞殺菌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
換肌消毒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別名】萆薢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處方】土茯苓15克,當歸(酒洗)、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4.5克,白鮮皮、木瓜(不犯鐵器)、金銀花、木通各3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活血,治楊梅不拘初起潰爛,或發(fā)舌間、喉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換肌消毒散--《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
【處方】當歸 生地黃 赤芍藥 川芎 皂刺 土茯苓 金銀花 連翹(去心)甘草(生)白芷 苦參 白鮮皮 防風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治因父母楊梅結(jié)毒,傳染胞胎,以致初生兒無皮者。
【用法用量】引用燈心,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一
換肌消毒散--《金鑒》卷五十一
【處方】當歸、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皂刺、土茯苓、金銀花、連翹(去心)、甘草(生),白芷、苦參、白鮮皮、防風。
【功能主治】父母素有楊梅結(jié)毒,傳染胞胎,致生下嬰兒上半身赤爛,或下半身赤爛,甚至色帶紫黑者。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水煎服。外用清涼膏或鵝黃散敷之。
【摘錄】《金鑒》卷五十一
換肌消毒散--《誠書》卷十五
【處方】土茯苓(即萆薢)、當歸、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鮮皮、木瓜(忌鐵)、金銀花、木通、連翹、防風、黃耆、川芎、生地、芍藥各等分(一方用至木瓜止)。
【功能主治】一切惡毒疔腫,楊梅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49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防風浴湯
下一篇: 防風消毒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