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干地黃丸
處方 : 干地黃3兩,當(dāng)歸1兩半,甘草1兩半,牛膝1兩6銖,芍藥1兩6銖,干姜1兩6銖,澤蘭1兩6銖,人參1兩6銖,牡丹1兩6銖,丹參1兩,蜀椒1兩,白芷1兩,黃芩1兩,桑耳1兩,桂心1兩,(庶蟲)蟲40枚,芎1兩18銖,桃仁2兩,水蛭70枚,虻蟲70枚,蒲黃2合。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月水不通,或1月再來,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瀝不斷,或來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體虛弱,不欲食,心腹堅(jiān)痛,有青黃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動,舉體沉重,惟思眠臥,欲食酸物,虛乏黃瘦。
用法用量 : 干地黃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本方主治中“四體虛弱”,原作“四體虛吸”,據(jù)《圣濟(jì)總錄》改。
摘錄 : 《千金》卷四
腎寒
論曰腎寒者足脛微弱,腰重少腹脹滿,氣上搶心,痛引脅下是也,此由腎臟虛弱,陽氣不足,為寒氣所中,元臟不和而成,故名腎寒。
治腎中寒氣,臍腹冷疼,腰腳酸痛。筋脈拘急。溫經(jīng)木香丸方
木香 葫蘆巴(炒) 補(bǔ)骨脂(炒) 巴戟天(去心) 香子(炒) 桂(去粗皮) 艾葉(炒)附子(炮裂去皮臍) 青橘皮(去白焙各一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或鹽湯下,加至三十丸。
治腎臟虛冷中寒,臍腹急痛,小便頻數(shù),面色昏濁。巴戟丸方
巴戟天(去心一兩) 熟干地黃(焙) 五味子(各二兩半) 黃 (銼一兩三分) 牛膝(酒浸切焙一兩半) 牡蠣( 半兩) 菟絲子(酒浸別搗焙) 干姜(炮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 白術(shù)(二兩) 肉蓯蓉(酒浸切焙二兩半)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中寒,臍腹冷疼。腰脅拘急。當(dāng)歸丸方
當(dāng)歸(切焙一兩) 白術(shù)(二兩) 楝實(shí)(煨取肉一兩) 干姜(炮) 桂(去粗皮各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木香(半兩)
上七味,搗羅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艾湯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腎中寒邪,氣海虛冷,腰腳重痛,小便頻數(shù)。煨腎散方
香子(炒) 蓽澄茄 巴戟天(去心各一兩) 干姜(炮半兩) 桂(去粗皮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三分)
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羊腎一對,批破滲藥在內(nèi),入鹽蔥椒各少許,濕紙裹煨熟,空心細(xì)嚼溫酒下。
治腎臟虛憊,為寒邪所中,腰背拘急,臍腹冷痛,溫腎散方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干姜(炮各半兩)木香(一分)
上五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羊腎一對,去筋膜切開,入藥濕紙裹,慢火煨熟,細(xì)嚼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治腎臟虛弱中寒,攻腰腹?jié)M痛。手足微冷, 香子丸方
香子(炒) 木香(各三分) 萊菔子(炒半兩) 濃樸(去粗皮半生用姜汁炙一銼半兩)桂(去粗皮) 干姜(炮) 蓬莪術(shù)(煨銼各三分)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三分研膏)
上九味,除桃仁外,搗羅為末,入桃仁膏研勻,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服。
治腎虛中寒氣,補(bǔ)下元。巴戟丸方
巴戟天(去心) 干姜(炮) 沉香(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木香 桂(去粗皮)肉蓯蓉(酒浸切焙) 香子(炒) 牛膝(酒浸切焙各半兩) 砂(一分漿水飛過別研)
上一十味,搗研為末,豬腎一對,濕紙裹煨熟,薄切作片,入鹽一分,無灰酒少許,同研爛,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日午臨臥,鹽湯或溫酒下三十丸。
理中丸:黨參、白術(shù)、干 姜、炙甘草
附桂理中丸 : 肉桂、附 片、黨參、白術(shù)、炮姜、炙甘草
小建中合劑 :桂枝、白 芍、生姜、大棗、炙甘草、飴糖
藿香正氣丸(水丸劑、沖服劑、 酊水劑):廣藿香、紫蘇 葉、白芷、白術(shù)、陳皮、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 生姜、大棗
四君子丸 :人參、白術(shù)(炒)、 茯苓、炙甘草
參苓白術(shù)散(丸): 白茯苓、人參(去蘆)、甘草(炒)、
健脾資生丸:黨參、白術(shù)、茯苓、麥芽、橘紅、六神曲、淮山、蓮肉、薏苡仁、炒山楂、芡實(shí)、白扁豆、炙甘草、廣藿香、桔梗、豆蔻、黃蓮(姜汁炒)。
阿膠補(bǔ)血沖劑 : 阿膠、當(dāng)歸、黨參、白術(shù)、黃芪、熟地黃
當(dāng)歸丸:當(dāng)歸
冠心丹參片:丹參、三七、降香
消栓再造丸 :丹參、三七、血竭、川芎、天麻、白花蛇、安息香、蘇合香、沉香、人參等
十全大補(bǔ)丸:黨參、獲苔、白術(shù)(炒)、熟地黃、川芎、白芍(酒炒)、炙甘草、炙黃茂芪、肉桂、當(dāng)歸。
補(bǔ)氣養(yǎng)血丸:黨參、白術(shù)、黃茂、炙甘草、陳皮、當(dāng)歸、熟地、獲苔、白芍、肉桂、五味子、遠(yuǎn)志(甘草制).
薯預(yù)丸 :山藥、大棗(去核)、甘草、地黃、當(dāng)歸、六神曲(麩炒)、大豆黃卷、桂枝、人參(去蘆)、阿膠、白術(shù)(麩炒)、白芍、川芎、苦杏仁(去皮炒)、防風(fēng)、麥冬、茯苓、柴胡、桔梗、干姜、白藥
益腎消渴膠囊 :生地黃、熟地黃、山藥、枸杞子、麥冬、天冬、肉桂、山茱萸、牡丹皮、天花粉、北沙參、黃芪、牡蠣等
知柏地黃丸 : 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銀黃口服液 :金銀花提取物、黃芩提取物
龍膽瀉肝丸(片): 龍膽草、柴胡、澤瀉、生地黃、黃芩、桅子(炒)、木通、車前子、當(dāng)歸(酒炒)、甘草
萬氏牛黃清心丸(片):牛黃、黃芩、桅子、郁金、朱砂
牛黃上清丸 :牛黃、生石膏、大黃、黃芩、當(dāng)歸、連翹、桅子、菊花、薄荷、荊芥穗、白花、川芎、黃連、赤芍、桔梗、冰片、甘草、生地黃、黃柏。
金銀花露 :金銀花
茵梔黃口服液 :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
黃連清胃丸:連翹、桅子、大黃、芒硝、川芎、黃芩、薄荷、知母、石膏、升麻、生地黃、防風(fēng)、陳皮、甘草、黃連、黃柏。
四妙丸 :黃柏、薏苡仁、蒼術(shù)、牛膝
龜苓膏:龜甲、土茯苓、生地黃、金銀花、綿茵陳、火麻仁、甘草等。
四逆散 :柴胡、白芍、枳殼(炒)、甘草
延胡止痛片:延胡索、白芷
香附丸:香附(醋制)、當(dāng) 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黃、白術(shù)(炒)、砂仁、陳皮、黃芩
越鞠丸(片):香附、川 苔、桅子、蒼術(shù)、六神曲
十香丸:沉香、陳皮、木 香、烏藥、丁香、澤瀉、茴香、荔枝核、香附、豬牙皂。
十香止痛丸:香附、延 胡索、五靈脂、厚樸、烏藥、香椽、 熟大黃、檀香、炒乳香、降香、木 香、蒲黃、沉香、零陵香、排草、 砂仁
跌打丸:三七、當(dāng)歸、赤芍、白芍、桃仁、紅花、血竭、劉寄奴、骨碎補(bǔ)、續(xù)斷、蘇木、牡丹皮、乳香、沒藥、姜黃、三棱、防;風(fēng)、甜瓜子、枳殼、桔梗、甘草、關(guān)木通、自然銅、土鱉蟲。
華佗再造丸:當(dāng)歸、川芎、冰片、白芍、紅參、五味子、馬錢子、紅花、南星等
封髓丹 : 鹽黃柏、砂仁、炙甘草
牛黃蛇膽川貝液 :人工牛黃、蛇膽汁、川貝母
保養(yǎng)頭發(fā)要益腎
人的腎氣在體表通于發(fā),所以一個人頭發(fā)的好壞取決于腎氣的盛衰。腎氣不足的人,易出現(xiàn)頭發(fā)干枯發(fā)黃、早白、脫落、稀疏,所以養(yǎng)腎對頭發(fā)具有重要意義。養(yǎng)發(fā)食療可用熟地、枸杞、桑椹、首烏。另外,發(fā)為血之余,所以血虛的人要加當(dāng)歸,可用六味地黃丸。
——為什么養(yǎng)骨先養(yǎng)腎?
因?yàn)槿说墓撬柙从谀I精,所以小兒骨軟、成人骨質(zhì)疏松及易骨折都和腎虛有關(guān)。
——為什么健腦要補(bǔ)腎?
因?yàn)槟X髓由腎精所填,腎虛者腦力會明顯感到不足,所以要保養(yǎng)頭發(fā)、骨骼、大腦都必須保養(yǎng)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8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干嗽補(bǔ)肺膏
下一篇: 干地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