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生干地黃(酒洗,切,焙)2兩半,續(xù)斷1兩半,桔梗(炒)1兩半,五味子1兩半,紫菀(去苗上)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羚羊角(鎊)半兩,犀角(鎊)半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赤小豆1合。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伏連傳尸,骨蒸。
用法用量 : 地黃湯(《普濟(jì)方》卷二三七)。后若口渴唇干,加麥門冬(去心)半兩,地骨皮半兩。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
處方 : 生干地黃(炒)2兩,芒消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石膏3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2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焙)2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肺壅熱,喘息短氣,唾膿血。
用法用量 : 地黃湯(《普濟(jì)方》卷二十七)。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胃熱腸寒,善食數(shù)饑。少腹痛脹。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地黃湯”。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破),煎至7分,去滓,下蒲黃1錢匕,更煎1-2沸,溫服,1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大便下血,并多年腸風(fēng),食飲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 : 熟干地黃(焙)2兩,鹿茸(去毛,酥炙)2兩,巴戟天(去心)2兩,枸杞子2兩,丹參2兩,五加皮2兩,車前子1兩,桂(去粗皮)3分,防風(fēng)(去叉)1兩。
功能主治 : 腎虛多唾。
用法用量 : 地黃湯(《普濟(jì)方》卷三十二)。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血?dú)獠蛔?,腳膝無力,四肢羸劣。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地黃散”。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食亦。胃熱善食而瘦。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7分,去滓溫服,日2-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功能主治 : 除諸疾,補(bǔ)不足。主產(chǎn)后惡露不盡。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再夜1。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此方以保元,四物兼補(bǔ)氣血:佐細(xì)辛,防風(fēng)以行保元之力,桂心、茯苓以行四物之滯。滯通而惡露自行,本虛挾血之良法也。
摘錄 : 《千金》卷三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下痢。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半,去滓,納膠、蠟令烊,分3服,1日3次。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于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中去秦皮、黃柏,但用黃連以堅(jiān)腸胃,白頭翁以止腹痛,阿膠以治內(nèi)崩,加地黃以除血熱,蜜臘以清胃氣,《本經(jīng)》專主下利膿血,以蠟味至淡入胃,胃為五臟之本,淡為五味之先也。
摘錄 : 《千金》卷三
處方 : 生地黃3兩,獨(dú)活3兩。
功能主治 : 齒根動痛。
用法用量 : 牢牙散(《普濟(jì)方》卷六十五)。
摘錄 :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風(fēng)入腹,兼尸疰入腹,心腹痛,氣短喘息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去滓,取7分,空腹服,日3夜1。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心脾虛熱,喉中有瘡,連舌根腫,涕唾,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1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吐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血?dú)獠焕?,或感風(fēng)冷,心腹痛,肢體虛冷,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月水不調(diào),或在月前,或在月后,乍多乍少。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氣血不足,胎瘦不長。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粳米少許,同煎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
功能主治 : 婦人產(chǎn)后兩脅滿痛。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2升半,去滓分服,1日3次。
各家論述 : 1.《濟(jì)陰綱目》汪淇箋釋:世謂木得桂而枯,故用之以治脅痛,然不可不審寒熱虛實(shí)也。此方以桂心為君,而以血藥為輔,用之以溫肝家血寒之痛則可,用之以治肝火作痛則不可,須詳辨之。2.《千金方衍義》:產(chǎn)后雖兩脅滿痛而無寒熱往來,知非少陽客邪,仍須內(nèi)補(bǔ)建中,加地黃輔佐歸、芍和營,加蒲黃輔佐桂心散血;以肝血不能循經(jīng)輸運(yùn)而流入少陽部份,故專散血為主。
摘錄 : 《千金》卷三
制法 :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下血過多,虛熱煩渴。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制法 : 上9味,并生用,為粗散。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遍身頭面浮腫。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傷寒愈后,猶有余熱不去。
用法用量 : 每服抄4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取溏利汗出解。
摘錄 : 《活人書》卷十九
處方 : 熟干地黃1兩,澤蘭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五味子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dāng)歸(切,炒)1兩,禹余糧(火煅,醋淬)1兩。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先有所脫血,或醉中房勞傷肝,致使月事不來,血枯燥。
用法用量 : 熟地黃湯(《校注婦人良方》卷一)。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35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干地黃當(dāng)歸丸
下一篇: 干地黃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