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藥前二味為細(xì)末,入朱砂末,共填入豬膽內(nèi),用淡漿水煮,以杖于挑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0.3克,飯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治小兒肥熱疳。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食后米飲下。
摘錄 :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制法 : 上為末,以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脊疳,肌膚羸瘦,背脊骨高,身體寒熱,面無(wú)顏色。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豮豬膽和于盞內(nèi),坐飯甑中蒸兩度,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干疳,飲食如常,肌體羸瘦,時(shí)作寒熱,皮毛枯焦,嘿嘿不慧。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米飲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制法 : 上為末,用豮豬膽填藥在內(nèi),取線緊系,以杖子1條,橫于銚子上,將藥膽掛上面,勿念著銚底,用漿水煮1炊時(shí)取出,入蘆薈、麝香各1分,研細(xì)和勻,米飯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干疳體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米泔溫水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制法 :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一切疳瀉,驚風(fēng)天釣。
用法用量 : 每服2-3丸,空心用溫米飲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制法 : 上為末,煮膽汁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瘦疳渴瀉,壯熱,肚大青筋,腹內(nèi)虛鳴,牙宣口臭,腹內(nèi)蟲(chóng)痛,多睡,好飲水,叫啼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心飲湯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制法 : 上為末,用面糊和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一切疳。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以粥飲送下,晚食后再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末,以棗瓤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渴,黃瘦壯熱,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甘草湯下,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末,都研令勻,以豬膽汁浸蒸餅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疳,身體壯熱,或時(shí)吐逆,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粥飲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用軟飯和丸,如粟粒大。
功能主治 : 退上焦熱。主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下,1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末,以面糊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奶疳,壯熱體瘦。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3-4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末,和勻,煉蜜搜劑。搗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虛勞,骨蒸潮熱,吐咯嗽血,咳嗽聲嘶,痰喘不寧,心神恍惚,夜夢(mèng)遺精。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前米湯送服。
摘錄 : 《杏苑》卷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用豬膽20個(gè),取汁,同蜜4兩攪勻,慢火熬成膏,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熱癆,骨節(jié)煩疼,心膈躁悶;亦治虛勞骨蒸。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烏梅湯和童便下;如腹痛,糯米飲下。
注意 : 忌莧菜。
摘錄 : 《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
制法 : 上為末,用豬膽20個(gè),取汁及蜜4兩,攪和勻,慢火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勞熱,骨節(jié)煩疼,心膈躁悶。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食后以烏梅煎童子小便送下;如腹痛,用糯米飲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末,面糊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一切驚疳積熱,咬奶疳氣。
用法用量 : 1歲兒2-3丸,2歲兒以上加減,食前米飲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二
制法 : 上為末,用牛膽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壯熱,雖吃乳食,不能消化,眼目澀痛,胸膈痰涎,愛(ài)食酸咸,常多瀉痢。
用法用量 : 若小兒心臟疳,煎蕪荑、甘草湯下3丸;食疳瀉血,或赤白者,以新汲水下3丸;吐逆不止及水瀉,生姜湯下3丸;眼疳,羊子肝血和酒,看多少,微煎過(guò),下3丸。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末,曲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毛發(fā)焦落,腹大氣喘,肌體羸瘦,吃食炭土生米,寒熱往來(lái),下痢脫肛;亦治交奶,不長(zhǎng)肌肉,性情不悅。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米飲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二五五引《經(jīng)驗(yàn)良方》
制法 : 上為末,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疳病腹大。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白術(shù)湯送下。
各家論述 : 方中胡黃連去果子積;阿魏去肉積;神曲去食積;炒黃連去熱積。
摘錄 : 《丹溪心法》卷五
處方 : 胡黃連1兩,蘆薈1兩,草黃連1兩,肉豆蔻(炮)1兩,桂1兩,人參1兩,朱砂1兩,麝1字,使君子(去殼)1兩,木香1兩,鉤藤1兩,龍齒1兩,白茯苓1兩。
制法 : 上各生用,為細(xì)末,取豮豬膽2個(gè)裂汁和末令勻,卻入袋內(nèi)盛之,以繩扎定,湯煮半日,取出切破袋子,更入莨菪子2兩(微炒),黃丹1兩,2味別研如粉,入前藥和勻,搗500杵,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嬰孩小兒一切疳候及一切虛痢,他藥無(wú)功者。
用法用量 : 大胡黃連丸(《袖珍小兒》卷五)。
摘錄 : 《活幼口議》卷十八
制法 : 上為細(xì)末,次入研者藥和勻,煮粟米飲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脾疳,雖能飲食,不生肌肉,或時(shí)下利,小便白油。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乳食前橘皮湯送下。
摘錄 :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痢疾。
用法用量 : 每服7-10丸,甘草、姜湯送下。
摘錄 : 《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九引《惠眼觀證》
制法 : 上為細(xì)末,豬膽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生肌,消疳黃。主骨蒸潮熱羸瘦。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原書(shū)(人衛(wèi)本)作“胡連丸”。
摘錄 : 《幼幼新書(shū)》(古籍本)卷二十引《莊氏家傳》
制法 :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 化涎消食。主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如有驚食,只取下食,如無(wú),不動(dòng)。
摘錄 : 《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二引《莊氏家傳》
制法 : 上為末,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疳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米飲下,日3-4次。
摘錄 : 《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六
制法 : 上為末,以糯米飲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脊疳,肌膚羸瘦,背脊骨高,身體寒熱,面無(wú)顏色。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荊芥湯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八二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心、午后各1服,溫水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制法 : 上為末,研勻,用牛膽汁和丸(如無(wú)牛膽,即用大羊膽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膽實(shí)熱,精神不安,起居不定,口中多苦。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食后煎竹葉湯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wàn)全方》
制法 : 上研細(xì)末,入麝香1分和勻,次入綠豆末少許,同水和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腦疳,鼻癢及爛;脾胃羸瘦,泄痢,四肢虛腫;肝疳,眼澀生瘡;骨疳,臥冷地,愛(ài)食土;肺疳,上氣喘息;筋疳,瀉血;蟲(chóng)疳及瀉無(wú)定。
用法用量 : 3歲以下1丸,3歲以上5丸。腦疳鼻癢及爛,黃連湯下;脾胃羸瘦,泄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澀生瘡,甘草湯下;骨疳,臥冷地,愛(ài)食土,紫蘇茶調(diào)下;常服,米飲下;肺疳,上氣喘急,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蟲(chóng)疳及瀉無(wú)定,生姜湯下。
摘錄 : 《博濟(jì)》卷四
制法 : 上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3-4服。
摘錄 : 《圣惠》卷九十二
制法 : 上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骨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粥飲下,日3-4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制法 :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飲食無(wú)味。
用法用量 : 每服7丸,以溫水下,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八
制法 : 上研令勻,用酒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眼疳,白翳不退。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以溫茶下,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血利下多,久而不愈,或作臟毒,下血帶青黃色。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陳米飲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制法 : 上為末,用飯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氣疳,下痢腹脹。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米飲下。蟲(chóng)出為度。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制法 :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豮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風(fēng)疳,剜鼻揉眼,不知癢處。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空心以粥飲下。
摘錄 : 《圣惠》卷八十六
制法 : 上合研勻細(xì),煮面糊和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痢。因哺乳不節(jié),生冷過(guò)度,下痢不止,面黃肌瘦,腹脹發(fā)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7丸,柳枝湯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婦人熱勞煩悶,四肢黃瘦疼痛,時(shí)有咳嗽,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粥飲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七十
制法 : 上為末,用豬膽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骨熱勞疾,面黃肌瘦,發(fā)熱,夜臥有汗。
用法用量 : 每服10-15丸,米飲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
制法 : 上為末,用炊餅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血痢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5丸,溫米飲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制法 : 上為末,用豬膽1個(gè)取清酒1盞,和藥末,都于銚子內(nèi)熬如膏,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干疳,瘦弱不能乳食,發(fā)豎腦干,肌體柴瘦。
用法用量 : 5-7歲,每服5丸,3歲以下,每服3丸,以粥飲下,日3服。
摘錄 : 《圣惠》卷八十七
制法 : 上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肺疳,不欲乳食,時(shí)復(fù)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丸,以粥飲下。
摘錄 : 《幼幼新書(shū)》卷二十三引《萬(wàn)全方》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熱疳。
用法用量 : 5歲兒每服2丸,熟水送下。
摘錄 : 《顱囟經(jīng)》卷上
制法 : 上為末,更同研令勻,用黃牛膽汁和丸(如無(wú)黃牛膽,即用大羊膽和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膽實(shí)熱,精神不安,起臥不定,口中多苦。
用法用量 : 方中青羊角屑,《普濟(jì)方》作“羚羊角屑”。
注意 : 忌炙爆壅熱物。
摘錄 : 《圣惠》卷三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虛勞骨熱,四肢羸瘦少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注意 : 忌莧菜。
摘錄 : 《圣惠》卷二十七
制法 : 上為末,每抄1錢匕,入巴豆10粒,去皮心膜,入冷油內(nèi),慢火煎黑色,研細(xì),煮醋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兒疳痢,皮毛焦枯,肌體羸瘦,喜食酸咸,心腹脹,發(fā)熱。
用法用量 : 1歲1丸,薄荷湯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目錄1拼音2處方3制法4功能主治5痢瀉丸的用法用量6摘錄附:1古籍中的痢瀉丸 1拼音 lì xiè wán
2處方全當(dāng)歸6兩,生白芍6兩,枳殼2兩,檳榔2兩,萊菔子2兩,車前子1兩,生甘草1兩。
3制法上共研細(xì)末,水發(fā)為丸,如萊菔子大。
4功能主治痢疾,泄瀉。
5痢瀉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錢,小兒每服3錢,開(kāi)水送下。
6摘錄《經(jīng)驗(yàn)奇方》卷上
古籍中的痢瀉丸 《急救良方》:[卷之二]痢瀉第二十七 晨至晚,以肚蒜糜爛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米湯空心服。又方用...
《普濟(jì)方》:[卷一百七十九消渴門]久渴 。當(dāng)方澤瀉丸(出圣惠方)治腎虛燥久。消渴不止。澤瀉肉蓯蓉(酒浸切焙)五味子禹余糧(醋淬七次)巴戟天...
《痰火點(diǎn)雪》:[卷二火病泄瀉]附∶諸方 泄瀉丸治火病,便溏或?yàn)a,或下迫窘痛,或脾泄腎泄,并可主之。白術(shù)(土炒,四兩)橘紅(留白,二兩)白芍...
《博濟(jì)方》:[卷四雜病]胡黃連丸 研細(xì)末,入麝香一分和勻,次入綠豆末少許,同水和為丸,如麻子大,兒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五丸。孩子腦...
《幼幼新書(shū)》:[卷第八]搐搦第六
主治功效: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①《唐本草》:主骨燕勞熱,補(bǔ)肝膽,明目。治冷熱泄痢,益顏色,厚腸胃,治婦人胎蒸虛驚,三 消五痔,大人五心煩熱;以人乳浸點(diǎn)目甚良。②《開(kāi)寶本草》:主久痢成疳,傷寒咳嗽,溫瘧,骨熱,理腰腎,去陰汗,小兒驚癇,寒熱,不下 食,霍亂下痢。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積。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附方:
①治肥疳熱:川黃連五錢,胡黃連五餞,朱砂一錢(另研)。上二物為細(xì)末,入朱砂末,都填入豬膽內(nèi),用淡漿水煮,以杖于銚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食后。(《小兒藥證直訣》胡黃連丸)②治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fā)焦: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綠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鑒》)③治痢血: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臘茶清調(diào)下,食前、空腹溫服。(《蘇沈良方》三物散)④治熱痢腹痛:胡黃連末,飯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三十丸。(《鮮于樞鉤玄》)⑤治傷寒勞復(fù)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搗羅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烏梅一個(gè),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溫下十丸,臨臥再服。(《本草圖經(jīng)》)⑥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lái):胡黃連,柴胡等分。羅極細(xì),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kāi),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三二十沸,放溫,食后和滓服。(孫用和)⑦治吐血、衄血:生地黃、胡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煎茅花湯送下。(《普濟(jì)方》胡黃連散)⑧治嬰兒赤目:茶調(diào)胡黃連末,涂手足心。(《濟(jì)急仙方》)⑨治痔瘡疼腫,不可忍者:胡黃連末,鵝膽汁調(diào)涂之.(《孫天仁集效方》)⑩治痔漏成管:胡黃連(凈末)一兩,穿山甲(麻油內(nèi)煮黃色)、石決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錢。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清米湯送下,早、晚日進(jìn)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針刀掛線,不受苦楚。如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者,加蠶繭二十個(gè)炒末,和入藥中,比及遍身諸漏皆效。(《外科正宗》黃連閉管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21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ái)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ái)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胡麻飲
下一篇: 胡黃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