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陳皮(去白)1兩,貝母(去心)1兩,半夏曲1兩,天南星(湯泡,姜汁浸,炒)1兩,白茯苓1兩,天花粉1兩,片芩(去蘆,酒炒)8錢,香附子(童便浸,醋炒)8錢,枳實(麥麩炒)8錢,蒼術(shù)(米泔浸,去皮,炒)8錢,海石(另研)8錢,桔梗6錢。
制法 : 上為細末,燒竹瀝,加生姜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 痰飲。
用法用量 : 每服90丸,食遠及臨臥時滾白水送下。
摘錄 : 《松崖醫(yī)徑》卷下
目錄1拼音2概述3《增補萬病回春》卷二方之竹瀝化痰丸 3.1竹瀝化痰丸的別名3.2組成3.3制法3.4竹瀝化痰丸的用法用量3.5功能主治 4《萬病回春》卷二方之竹瀝化痰丸 4.1竹瀝化痰丸的別名4.2處方4.3制法4.4功能主治4.5竹瀝化痰丸的用法用量4.6摘錄 5《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之竹瀝化痰丸 5.1組成5.2制備方法5.3功效主治5.4竹瀝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6《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竹瀝化痰丸 6.1組成6.2制備方法6.3功效主治6.4竹瀝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7《活人心統(tǒng)》卷一方之竹瀝化痰丸 7.1組成7.2制備方法7.3功能主治7.4竹瀝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8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竹瀝化痰丸 1拼音 zhú lì huà tán wán
2概述 竹瀝化痰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首。
3《增補萬病回春》卷二方之竹瀝化痰丸
4《萬病回春》卷二方之竹瀝化痰丸
5《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之竹瀝化痰丸
6《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竹瀝化痰丸
7《活人心統(tǒng)》卷一方之竹瀝化痰丸
瓜 蔞 仁
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植物瓜蔞的成熟果實的果仁。味甘,性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具有潤肺化痰,潤腸通便功效。
1
常用于肺熱之證
中醫(yī)學(xué)認為,全瓜蔞(包括瓜蔞皮和瓜蔞仁)具有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潤腸通便等功效。其中,瓜蔞仁以潤肺化痰、潤腸通便為主要功效。
臨床上,瓜蔞仁常用于肺熱之證,特別是肺熱移腸之證。中醫(yī)學(xué)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當(dāng)肺部出現(xiàn)病變時,很容易牽連大腸,最終表現(xiàn)為肺與大腸同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稠或痰黃,伴大便秘結(jié)或排便時間延長。當(dāng)遇到上述病癥時,在辨證處方中加用瓜蔞仁,臨床療效較為理想。
2
潤腸通便別盲目
瓜蔞仁性寒,主要用于熱證,正所謂“寒者熱之”。臨床使用瓜蔞仁主治便秘患者時,應(yīng)當(dāng)注意辯證,切記盲目使用。比如,因氣虛、血虛、陽虛等所導(dǎo)致的便秘患者,最好不要選用瓜蔞仁,寒涼之品易傷脾胃,損傷正氣,難免會加重病情。
同時,瓜蔞仁具有利氣寬胸之功,盲目運用于嚴重的氣虛、血虛、陽虛等“正氣不足”便秘患者時,很容易導(dǎo)致氣血紊亂,加重病情。
3
用前定想十八反
在中醫(yī)學(xué)“十八反”內(nèi)容中,全瓜蔞(包括瓜蔞皮和瓜蔞仁)與烏頭(附子、川烏、草烏)相反。也就是說,瓜蔞仁與川烏、草烏、附子相反,不能同時服用。
對“十八反”的研究,有學(xué)者發(fā)現(xiàn)某些相反并絕對不能合用,甚至采取“相反則相合”模式治療某些疑難雜病,反而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臨床療效,個中根源還需更深層次的臨床研究才能得出結(jié)論。
不過,對于普通醫(yī)生來說,最好別在同一處方中盲目同時運用“十八反”藥物,這種行為一旦出現(xiàn)醫(yī)療意外,醫(yī)生就會背上“不遵守規(guī)定用藥”之名,難逃其咎。
根據(jù)筆者臨證20多年經(jīng)驗,在使用瓜蔞仁或瓜蔞皮或全瓜蔞之前,最好詳細問清楚患者正在使用的藥物情況,不管是藥酒,還是口服中藥飲片以及中成藥,若患者使用藥物中含有附子、川烏、草烏之類藥品成份,就別用瓜蔞仁(包括瓜蔞皮、全瓜蔞)了。
4
含有瓜蔞仁方劑舉隅
痰熱內(nèi)結(jié)名方清氣化痰丸,該方組成有瓜蔞仁、陳皮、黃芩、杏仁、枳實、茯苓、膽南星、制半夏、姜汁,具有清熱化痰,理氣止咳之功效。
臨床上,面對急性疾病證屬痰熱內(nèi)結(jié)者,常用該方加減為湯劑治療;面對慢性疾病證屬痰熱內(nèi)結(jié)者,常用該方成藥丸劑治療。
痰熱與少陽證并具名方柴胡陷胸湯,該方由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方加減而成,組成有柴胡、姜半夏、川黃連、苦桔梗、黃芩、瓜蔞仁、枳實、生姜汁,具有清熱化痰,寬胸開膈,和解少陽功效,臨床表現(xiàn)為寒熱往來,胸膈痞滿,嘔惡不食,咳嗽痰稠,口苦苔黃,脈滑數(shù)有力的少陽證伴痰熱內(nèi)結(jié)之證。
氣郁成痰方劑瓜蔞仁湯,該方組成有桔梗、枳殼、瓜蔞仁、半夏,具有理氣解郁,清熱化痰功效,常用于因七情不暢,氣郁成痰,表現(xiàn)為氣噎痞滿,咳喘胸悶之證。
因全瓜蔞具有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潤腸通便等功效,故除上述方劑外,還有一些方劑含有瓜蔞(或瓜蔞皮,或瓜蔞仁,或瓜蔞實,或瓜蔞霜,或瓜蔞根,或瓜蔞葉),如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實)、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皮、花粉、茯苓、橘紅、桔梗)、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實、薤白、半夏)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5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減清脾飲
下一篇: 加減滲濕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