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通圣散
處方 :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白術(shù)、甘草、連翹、薄荷、梔子、桔梗、麻黃、石膏、滑石、荊芥、黃芩、樸硝、大黃、蟬退、枳殼。
功能主治 : 風餅風丹作癢。

用法用量 : 水2鐘,煎8分,熱服。
摘錄 : 《外科大成》卷四
通氣散簡介
目錄1拼音2《外科精義》卷下:通氣散 2.1處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2.5備注2.6摘錄 3《奇效良方》卷五十八:通氣散 3.1處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3.5摘錄 4《誠書》卷七 4.1方名4.2組成4.3主治4.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4.5制備方法 5《準繩·瘍醫(yī)》卷五 5.1方名5.2組成5.3主治5.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5.6附注 6《赤水玄珠》卷三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6.6附注 7《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7.1方名7.2組成7.3主治7.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8《普濟方》卷二七八 8.1方名8.2組成8.3主治8.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9《普濟方》卷五十四 9.1方名9.2通氣散的別名9.3組成9.4主治9.5通氣散的用法用量9.6附注 10《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10.5制備方法 11《脈因證治》卷上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附注 12《瑞竹堂方》卷二 12.1方名12.2組成12.3主治12.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12.5制備方法 13《婦人良方》卷十二 13.1方名13.2組成13.3主治13.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13.5制備方法 14《普濟方》卷五十三 14.1方名14.2組成14.3主治14.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14.5制備方法 15《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15.1方名15.2組成15.3主治15.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15.5制備方法 16《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16.1方名16.2組成16.3主治 17《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張渙方 17.1方名17.2組成17.3主治17.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17.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通氣散*通氣散藥品說明書 1拼音 tōng qì sǎn
2《外科精義》卷下:通氣散
2.1處方
玄胡45克 豬牙皂角 川芎各30克 藜蘆15克 躑躅花7.5克
2.2制法
上為細末。
2.3功能主治
通竅除毒。治時氣頭面赤腫,或咽喉閉塞不通,用之取嚏,噴七八遍,泄出其毒則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藥,必不傳染。
2.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用紙燃蘸少許,纴于鼻中,取嚏為效。
2.5備注
方中玄胡,《外科樞要》作“玄參”。
2.6摘錄
《外科精義》卷下
3《奇效良方》卷五十八:通氣散
3.1處方
茴香 木香 全蝎 玄胡索 陳皮 菖蒲各3克 羌活 僵蠶 川芎 蟬退各1.5克 穿山甲6克 甘草4.5克
3.2制法
上藥為細末。
3.3功能主治
理氣通竅。治耳聾,氣閉不適。
3.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不拘時溫酒調(diào)服。
3.5摘錄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4《誠書》卷七
4.1方名
通氣散
4.2組成
茴香1錢,石菖蒲1錢,人參1錢,延胡索1錢,陳皮1錢,木香1錢,羌活5錢,僵蠶5錢,川芎5錢,蟬蛻5錢,穿山甲2錢,甘草1錢半。
4.3主治
暴怒氣閉,耳部腫脹。
4.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酒調(diào)服。
4.5制備方法
上為末。
5《準繩·瘍醫(yī)》卷五
5.1方名
通氣散
5.2組成
玄參1錢半,豬牙皂角1錢,川芎1錢,北細辛、藜蘆、草烏頭、羊躑躅花。
5.3主治
時毒焮腫,咽喉不利。
5.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用紙捻蘸少許,入鼻內(nèi)取嚏為度,日2次。
5.5制備方法
上為末。
5.6附注
方中細辛、藜蘆、草烏頭、羊躑躅花用量原缺。
6《赤水玄珠》卷三
6.1方名
通氣散
6.2組成
木通5錢,木香5錢,枳殼5錢,菖蒲5錢,川芎2錢,柴胡2錢,陳皮2錢,白芷2錢,羌活2錢,僵蠶(炒)2錢,全蝎2錢,蟬蛻2錢,甘草1錢半,川山甲(炮)3錢。
6.3主治
氣閉耳聾。
6.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酒調(diào)下。
6.5制備方法
上為末。
6.6附注
《濟陽綱目》有延胡索,無柴胡。
7《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7.1方名
通氣散
7.2組成
陳皮1錢,蘇葉1錢,枳殼(面炒)1錢,木通1錢。
7.3主治
虛人憂怒,以致傷肺與大腸,不能傳送,大便秘結(jié)。產(chǎn)后大小便不通。
7.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普濟方》卷二七八
8.1方名
通氣散
8.2組成
陳皮1斤(去蒂),阿膠4兩(炒),甘草4兩。
8.3主治
諸腫毒初發(fā)。
8.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兩,用水2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
9《普濟方》卷五十四
9.1方名
通氣散
9.2通氣散的別名
通圣散
9.3組成
穿山甲(炮)5兩,螻蛄5兩,麝香1錢。
9.4主治
久聾,諸藥不效。
9.5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上以蔥涎和搗,塞耳中;或為細末,每用少許,以蔥管盛藥放耳中。同時以追風散搐鼻。
9.6附注
通圣散(《景岳全書》卷六十)。
10《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10.1方名
通氣散
10.2組成
郁李仁(去皮,研)半兩,木香1分,檳榔(銼)3枚,大黃(銼)1兩,芍藥半兩,細辛(去苗葉)1分,人參半兩,山芋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分,牡丹皮1分。
10.3主治
聤耳。
10.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
10.5制備方法
上除郁李仁別研外,并為散,和勻。
11《脈因證治》卷上
11.1方名
通氣散
11.2組成
防風、藁本、獨活、羌活、黃芩、黃連、人參、黃耆。
11.3主治
風熱乘肺,脈洪大,肩背痛,須頷腫,頸肩臑肘臂外后臁痛,汗出,小便數(shù)而欠者。
11.4附注
《醫(yī)部全錄》本方用量:防風、藁本、羌活、獨活各八分,黃芩、黃連各一錢;無人參、黃耆;用法作(口父)咀,水煎服。
12《瑞竹堂方》卷二
12.1方名
通氣散
12.2組成
穿山甲(銼細,用蛤粉炒脹,去粉)2兩,白牽牛1兩(炒),玄胡索(去皮)1兩,陳皮(去白,凈)1兩(炒),木香1兩半(不見火),舶上硫黃2兩(炒),厚樸(去皮)1兩,甘草1兩(炙),黑牽牛半兩(炒)。
12.3主治
小腸疝氣,腰腹牽引疼痛,感風寒或勞損腰痛,婦人吹乳,心氣腫痛,瘡癤不拘潰否等。
12.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溫酒調(diào)下,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
12.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3《婦人良方》卷十二
13.1方名
通氣散
13.2組成
破故紙不拘多少(瓦上炒令香熟)。
13.3主治
妊娠腰痛,狀不可忍。婦人腎虛腰痛。
13.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空心先嚼胡桃肉半個,再服藥2錢,溫酒調(diào)下。
13.5制備方法
上為末。
14《普濟方》卷五十三
14.1方名
通氣散
14.2組成
茴香1錢,木香1錢,全蝎1錢,陳皮1錢,玄胡1錢,穿山甲(炮)2錢,羌活半錢,僵蠶半錢,川芎半錢,蟬蛻半錢,菖蒲1錢,甘草1錢半。
14.3主治
耳聾,氣閉不通。
14.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溫酒調(diào)下。
14.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5《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15.1方名
通氣散
15.2組成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檳榔1分。
15.3主治
小兒腹脹。
15.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匕,煎紫蘇、木瓜湯調(diào)下。
15.5制備方法
上銼細,用巴豆30粒同炒令赤色為度,去巴豆,搗三藥為細散。
16《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16.1方名
通氣散
16.2組成
川芎、當歸、白芍、杜仲、阿膠、茴香、川斷、補骨脂、山藥、橘核、防風、獨活、香附、甘草、蔥白、萆薢。
16.3主治
婦人妊娠,勞傷損動,風邪寒氣乘之,腰腹痛上連肩背,痛而不止則傷胎易墮。
17《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張渙方
17.1方名
通氣散
17.2組成
象牙(燒)1錢,鵝羽(燒)1錢,磁石皂子大(燒)。
17.3主治
誤吞銅錢物及鉤繩之類,哽于咽喉。
17.4通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新汲水調(diào)下。
17.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古籍中的通氣散 《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耳]耳聾 、人參、五味湯嚼下。益氣聰明湯(見目。)〔氣閉〕通氣散茴香木香全蝎玄胡索陳皮菖蒲(各一錢)羌活僵蠶川...
《張氏醫(yī)通》:[卷八七竅門下]耳 頭痛耳聾頰腫。四物湯加肉桂吞龍薈丸降火。及復(fù)元通氣散調(diào)氣。耳聾有濕痰者。滾痰丸下之。耳聾面頰黑者。...
《醫(yī)宗金鑒》:[外科卷下發(fā)無定處]癭瘤 大。每服一錢,食遠,燈心、生姜煎湯送下?!痉礁琛客馍`堅氣瘤,麥桔芎歸花粉投,芩枳二陳星貝藻,香附...
《醫(yī)宗金鑒》:[卷四醫(yī)宗金鑒四十三卷]腰痛總括 ,方出本草.小續(xù)命湯加牛膝,杜仲,炒穿山甲也.通氣散 活絡(luò)丹4.氣滯閃挫通氣散,木陳穿索草茴牽,血...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卷之十一·瘡毒門]癰疽癤毒
增損雙解散簡介
目錄1拼音2《寒溫條辨》卷四 2.1方名2.2增損雙解散的別名2.3組成2.4功效2.5主治2.6增損雙解散的用法用量2.7增損雙解散的臨床應(yīng)用2.8附注 附:1古籍中的增損雙解散 1拼音 zēng sǔn shuāng jiě sǎn
2《寒溫條辨》卷四
2.1方名
增損雙解散
2.2增損雙解散的別名
加減雙解散、、增損雙解湯
2.3組成
白僵蠶(酒炒)3錢,全蟬蛻12枚,廣姜黃7分,防風1錢,薄荷葉1錢,荊芥穗1錢,當歸1錢,白芍1錢,黃連1錢,連翹(去心)1錢,梔子1錢,黃芩2錢,桔梗2錢,石膏6錢,滑石3錢,甘草1錢,大黃(酒浸)2錢,芒消2錢。
2.4功效
解郁散結(jié),清熱導(dǎo)滯,表里雙解。
2.5主治
溫毒流注,無所不至,上忤則頸痛,目眩耳聾;下流則腰痛足腫;注于皮膚,則發(fā)斑疹瘡瘍;壅于腸胃,則毒利膿血;傷于陽明,則腮臉腫痛;結(jié)于太陰,則腹?jié)M嘔吐;結(jié)于少陰,則喉痹咽痛;結(jié)于厥陰,則舌卷囊縮。
2.6增損雙解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沖芒消,入蜜3匙,黃酒半酒杯,和勻冷服。
2.7增損雙解散的臨床應(yīng)用
溫?。何煲脑?,商邑貢生劉兆平年八旬患溫病,表里大熱,氣噴如火,舌黃口燥,譫語發(fā)狂,脈洪長滑數(shù)。予用雙解散治之,大汗不止,舉家驚惶,急易大復(fù)蘇飲一服汗止。但本證未退,改制增損雙解散,方兩劑而病痊。
2.8附注
加減雙解散(《羊毛瘟癥論》卷下)、增損雙解湯(《古今名方》)。
古籍中的增損雙解散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 碗,煎成兩碗,代水煎藥。云∶凡余治治溫病,用增損雙解散及加味涼膈散而愈者,不計其數(shù)。若大頭瘟、瓜瓤...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妙用]和解法 (劉河間方)、加減防風通圣散(顧氏醫(yī)鏡方)、增損雙解散、加味涼膈散(寒溫條辨方)之類;輕重不一,緩...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妙用]發(fā)表法 論方)、小劑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方)、增損雙解散(楊玉衡寒溫條辨方)之類,黑斑藍斑主涼血攻毒...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五]疫
防風通圣散是由哪些藥材組成的?
防風通圣散:由大黃、芒硝、防風、麻黃、荊芥、生姜、薄荷、連翹、桔梗、梔子、石膏、白術(shù)、甘草等組成。對實證肥胖、中風型體質(zhì)者實用。
減肥輕身樂:由漏蘆、決明子、澤瀉、荷葉、漢防己、生地、紅參、水牛角、黃芪、蜈蚣等組成的。治療肥胖效果顯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69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加味通關(guān)湯
下一篇:
加味通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