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皂角樹根皮4兩,當(dāng)歸2兩,黃耆1兩5錢,陳艾1兩,人參1兩,麻黃3錢。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楊梅瘋癬,及鵝掌風(fēng)。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以土茯苓湯送下。
摘錄 : 《外科大成》卷四
你想不想變得越來越白呢,你是不是也為此發(fā)愁的呢,我告訴大家,其實美白不需要總是用化妝品,一些中藥以及中藥秘方就能夠幫助我們變白的哦,或許你不相信,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下文是如何講的吧。
現(xiàn)在市面上的美白產(chǎn)品越來越多了,但是真的適合你嗎,它們真的能夠徹底改善你的皮膚問題嗎,我認(rèn)為,這些只能夠暫時的起到作用,不能從本質(zhì)上調(diào)理好的。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顏面晦暗無澤主要是由于氣血津液虧虛,不能滋養(yǎng)肌膚;太陰氣虛,津液輸布代謝失常;血瘀痰阻,脈不通,血不流;情志內(nèi)傷,氣機(jī)紊亂,血不能上榮;飲食失節(jié),營養(yǎng)失調(diào),肌膚失養(yǎng);環(huán)境惡劣,風(fēng)吹日曬等因素所致。治療以滋陰補(bǔ)腎,調(diào)理脾肺,舒肝理氣,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為主。下述諸方,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七白膏
香白芷、白蘞、白術(shù)各30g,白茯苓、白附子、細(xì)辛各9g,白及15 g。將白茯苓去皮,白附子生用,細(xì)辛去葉土,再將上藥共研為細(xì)粉,用雞蛋清調(diào)丸,如彈子大,或如人小指狀,陰干,貯存?zhèn)溆谩?/p>
我們每天晚上睡前之前,洗完臉,然后用七白膏蘸溫漿水磨汁涂面。
本方出自《御藥院方》,有潔面增白之功。
鹿角散
鹿角l根,白芷、川芎、細(xì)辛、天門冬、白附子、白術(shù)、白蘞各112 g,杏仁14枚,牛乳l 800 g。將鹿角先以水漬100天,與諸藥納牛乳中,緩火煎另汁盡,出角,牛乳摩之涂面。
本方出自《千金要方》,有光澤潔白之功。
五香散
蓽豆、黃芪、白茯苓、葳蕤、杜若、商陸、大豆黃卷各200g,白芷、當(dāng)歸、白附子、冬瓜仁、杜蘅、白僵蠶、辛夷仁、香附子、蜀葵花、旋復(fù)花、防風(fēng)、木蘭、川芎、藁本、皂莢、白膠、杏仁、梅肉、酸漿、浮萍、天門冬、白術(shù)、土瓜根各150g,豬胰2具(曝干)。上方藥共搗篩為末,用以洗面。
本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有潔面光潤之功。
八白散
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白蒺藜、白及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各15g,皂角3根,綠豆少許。將皂角去皮子,8味藥共為細(xì)粉,調(diào)勻。每日早晚洗臉。
本方出自《必用全書》,有增白潔膚之功。
涂面藥
白附子、密陀僧、茯苓、胡粉、香白芷、桃仁各31.25g。以上6味共為細(xì)末,用乳汁調(diào)勻,臨睡前涂于面上,早晨以漿水洗之。
本方出自《妙藥寶鑒》,有增白潔面之功。
杏仁粉
杏仁、白糖各300g,茯苓、蓮子各60g,白米面3 000g。上藥共研細(xì)粉,外用洗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15g。
本方出自《清太醫(yī)院配方》,有增白玉容之功。
香浴湯
荊芥、防風(fēng)、羌活、大黃、細(xì)辛、當(dāng)歸、皂角、藿香、白芷、藁本、川芎、甘松、水紅花、番白花各5g。以上方藥煎湯沐浴。
本方出自《增補(bǔ)神效集》,有潔膚增白之功。
香皂方
藿香、甘草、樟腦、細(xì)辛、豬胰、白芷各30g,肥皂角250g(去皮、弦、子)。上藥搗粉,將大棗煮熟,去皮核,用棗泥和藥粉做丸,如彈子大,每日洗手、洗臉用。
本方出自《魯府禁方》,有增白去斑之功。
白蘞脂方
白蘞、燒白礬、石脂各0.5g,杏仁0.25g(去皮尖)。上藥搗篩,以雞蛋和。夜涂面,次旦以井水洗去。
本方出自《外臺秘要》,有增白潔面之功。
光悅潔白方
瓜蔞子50g(搗篩為末),麝香25g(細(xì)研),白石脂100g(細(xì)研),雀糞20g(去黑者,細(xì)研)。上藥研勻,以生菟絲絞汁和如稀膏。每晚,先用澡豆洗去垢膩,涂面上,旦以溫漿水洗去。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有潔面增白之功。
美白的中藥
白芷
白芷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辛、性溫、具有散風(fēng)祛痛、消腫排膿之效,歷代以來白芷均為被視為美容佳品,其成為古代帝王嬪妃駐顏美容方中的主要成分。另外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白芷還能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促進(jìn)皮膚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衰老,消除面部色斑。
白蘞
白蘞含黏液質(zhì)和淀粉,色白質(zhì)細(xì),經(jīng)現(xiàn)代研究證明,白蘞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常用以消腫、斂瘡及治各種皮膚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言其:“主癰腫疽瘡、散結(jié)氣,止痛。
白術(shù)
白術(shù),為君藥,可以補(bǔ)氣益血、美白潤膚,適于氣血虛寒導(dǎo)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癥狀。《藥性論》曾記載:“主面光悅,駐顏祛斑。另外,《醫(yī)學(xué)入門》記載的流傳較廣泛的中醫(yī)美容方“三白湯中也包含了白術(shù)中藥。
白芨
白芨,美白祛斑,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被譽(yù)為“美白仙子,可治療痤瘡、體癬、疤痕等皮膚病?!端幮哉摗吩黄洹爸蚊嫔席彛钊思』??!侗静菥V目》云其“洗面黑,祛斑。
結(jié)語: 以上就是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guān)中醫(yī)美白的知識,看完之后,你覺得是不是對你有幫助了呢?其實美白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行。同時,也不要太依靠美白化妝品,它們的副作用還是很大的。
本草綱目·木部·皂莢原文及翻譯
木部·皂莢
作者:李時珍
釋名
皂角、雞棲子、烏犀、懸刀。
氣味
皂莢:辛、咸、溫、有小毒。
皂角子:辛、溫、無毒。
皂角刺:辛、溫、無毒。
木皮、根皮:辛、溫、無毒。
主治
皂角子:
腰腳風(fēng)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凈,以、酥少許熬香,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大腸虛秘(時瀉時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為度。
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腸風(fēng)下血。用皂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為末,每服一錢,陳粟為湯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里急后重。用無蛀的皂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為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小兒流涎(由于脾熱有痰)。用皂角子仁半兩、半夏(姜湯泡七次)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錢二分,共研為末,加姜汁調(diào)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婦女難產(chǎn)。吞皂角子二枚。
風(fēng)蟲牙痛。用皂角子研為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每且可熨三、五次。
一切疔腫:
中風(fēng)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豬油涂炙成黃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體壯者可服二錢,以吐出風(fēng)涎為度。
中風(fēng)口 。用皂角五兩,去皮,為末,加陳年老醋調(diào)勻,左 涂右側(cè),右 涂左側(cè)。藥干再涂。
中暑不省。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以溫水調(diào)一錢灌下。
喉痹封口。用皂莢生研為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diào)藥厚涂項下。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咽喉腫痛。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風(fēng)邪 疾。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痰喘咳嗽。用長皂莢 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guān)夏。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為末。每用二、三分,于臨臥時以姜汁調(diào)服。用特效。
牙病喘息、喉中有聲。用肥皂莢兩挺,酥炙取肉,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瀉為度,不瀉再服藥。一天服一次。
腹部腫痛。用皂莢(去皮、子)炙黃為末,加酒一斗,煮開以后飲服。一天服三次。
二便不通用皂莢燒過,研為末,稀飯送服三錢,立通。又方:用皂莢炙過,去皮、子,研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莢燒出煙,放在桶內(nèi)人坐桶上受煙熏。亦有效。
黃腫氣喘。用無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為末,取一錢,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飯后服,陳桔皮湯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藥一丸,以愈為度。
身、面發(fā)腫。用皂莢去皮炙黃。銼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腳氣腫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為末,酒醋調(diào)勻貼患處。
突然頭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噴嚏。
風(fēng)熱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裝滿鹽,再加白礬少許,黃泥封固,火煅后研為末,每日擦牙。
風(fēng)蟲牙痛。用皂莢研末涂齒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莢、食鹽,等分為末,每日擦牙。
腸風(fēng)下血。用長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為末,精羊肉十兩,細(xì)切,搗爛,和皂角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
脫肛。用無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處,自收上。收后以熱水燙腰肚上下,令皂角氣行,好不再脫肛。另外還須用皂角去皮,酥樂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米湯送服三十丸。
腎囊偏痛。用皂角連皮研末,調(diào)水敷涂痛處。
*** 腫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為末,熱醋調(diào)勻,攤巾貼患處,頻頻以水潮潤。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出火毒后研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婦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細(xì),酒送服一錢。又方:“婦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diào)八字(按:一字等于分五厘),管教時刻笑呵呵?!?/p>
丁腫惡瘡。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為末,加麝香、人糞各少許,調(diào)勻涂患處,幾天后瘡根拔出。
小兒頭瘡。用皂角燒黑為末,剝?nèi)ク忦璺笸?。幾次即愈?/p>
足上風(fēng)瘡(甚癢)。用皂角炙熱烙患處。
大風(fēng)癩。用找皂角二十條,炙過,去皮、子,以酒煎稠,濾過。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積年瘡瘡。用皂角放豬肚內(nèi)煮熟,去掉皂角,只吃豬肚。
魚骨鯁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腎風(fēng)陰癢。用稻草燒皂角,煙熏十多次,癢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幾日可愈。
年久瘰疬。用無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錢,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細(xì)嚼后米湯送下。酒浸煮服亦可。體虛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小便淋閉。用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酒送服適量。
腸風(fēng)下血。用皂角刺灰二兩,胡桃仁、胡故紙(炒)、槐花(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傷風(fēng)下痢(傷風(fēng)久不愈,下痢膿血一天數(shù)十次)。用皂角刺、枳實(麩炒)、槐花(生用)各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天服二次。
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燒為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乳癰。用皂角刺(燒存性)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兩、蚌粉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瘡腫無頭。用皂角刺燒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大風(fēng)疬瘡。用黃蘗末、皂角刺灰各三錢,研勻,空心服,酒送下。服藥后,吃粥兩三天及補(bǔ)乞藥數(shù)劑。如四肢浮腫,有針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魚肉和引風(fēng)之物。
背瘡不潰。用皂角刺(麥麩炒黃)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兩、綿黃芪(焙)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熱送下。
木皮、根皮:風(fēng)熱痰氣,殺蟲,產(chǎn)后腸脫。
1、功效:消腫排膿、去風(fēng)化痰。
2、主治:癰疽腫毒,瘰疬,瘡疹頑癬,產(chǎn)后缺乳,胎衣不下,癘風(fēng)。
3、用法:
(1)皂角刺山甲湯。
材料:皂角刺9克、山甲片10克、馬藍(lán)、敗醬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克、兩面針、古山龍、半枝蓮、半邊蓮、金銀花、連翹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治肝膿腫。
(2)附子皂角酒。
組成:生附子(不去皮)一兩一枚、皂角刺二十—根。
主治:治痛風(fēng),婦人血風(fēng),身上瘙癢。
制法:上藥細(xì)銼,分為二處,用好酒二瓶,入上件藥,慢火煨,候干至半瓶,再合作—處,用泥密封口二宿即可。
用法:每次溫服一盞,不拘時候,無效再服。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
來源:明·《普濟(jì)方》。
(3)皂角刺王不留行湯。
材料:皂角刺9克、丹參、王不留行、半枝蓮、半邊蓮、夏枯草、千斤拔各15克、土鱉蟲、地龍、橘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
功效:治乳腺增生。
(4)青陳皮皂角刺蜜飲。
材料:皂角刺30克、青皮20克、陳皮20克、郁金15克。
做法:將材料分別洗凈,曬干或烘干,切碎或切成片,備用。將王不留行20克洗凈,晾干后敲碎或研碎,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鐘,用潔凈紗布過濾,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zé)釙r加入蜂蜜30毫升,拌和均勻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散結(jié),適于乳腺小葉增生證屬肝郁氣滯。
(5)皂角刺丸。
組成:皂角子2兩(燒存性)、防風(fēng)7錢半、槐花7錢半、蛇床子3錢、白礬(枯)3錢、白蒺藜(炒,去刺)3錢、槐角子3錢、羌活半兩、蜂房(炒焦)5分、五倍子5分、枳殼(炒)
制法:上為末,醋調(diào)綠豆粉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以苦楝根煎湯送下。仍用熱童便入白礬末澆洗肛門。
主治:痔痛而復(fù)癢。
4、禁忌:
凡癰疽已潰不宜服,孕婦亦忌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499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角煎丸
下一篇: 角蒿升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