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腸胃虛冷,泄瀉不止,變成白利。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至半盞,去滓溫服。赤多者,加黑豆10粒同煎。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功能主治 : 腿外側(cè)生疽屬膽經(jīng)者。
用法用量 : 酒為引,水煎服。
摘錄 : 《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土瓜 3.1土瓜的別名3.2來源及產(chǎn)地3.3性味歸經(jīng)3.4功能主治3.5土瓜的用法用量3.6化學成分 4《*辭典》·土瓜 4.1出處4.2拼音名4.3土瓜的別名4.4來源4.5原形態(tài)4.6生境分布4.7性狀4.8性味4.9歸經(jīng)4.10功能主治4.11土瓜的用法用量4.12附方4.13摘錄 5參考資料附:1用到中藥土瓜的方劑2用到中藥土瓜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土瓜 1拼音 tǔ guā
2英文參考 hungaian morningglory root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土瓜 土瓜為中藥名,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為王瓜之別名[1]。
4《*辭典》·土瓜
①《滇南本草》:"有紅白兩種。紅者治婦人赤白帶下,通經(jīng)解熱;治咳嗽,肺經(jīng)結(jié)熱成癰,亦治婦人乳結(jié)不通,陰陽不分,子宮虛冷,男子精寒;又健脾胃而生津液,生食止嘔療饑;補脾,解胃熱,寬中,利小便,止大腸下血:白者治肺熱,消渴,利小便;治肺癰咳嗽,通乳汁。"
②《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平肝,清肝熱。"
②治膀胱偏墜氣疼,或一子大硬:土瓜皮點水酒煎湯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兒疳積,疝氣:紅土瓜三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④治火燙傷:鮮紅土瓜根搗爛外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冬瓜里面發(fā)芽還能吃,沒有變質(zhì)。
把瓤和籽都掏凈去掉,絲毫不影響冬瓜的食用。冬瓜子在里面發(fā)芽是因為天氣比較熱,冬瓜里面環(huán)境很適合冬瓜子的生長因此發(fā)芽。
冬瓜里面有黃斑最好還是不要吃了。
當切開冬瓜,發(fā)現(xiàn)冬瓜里面有黃色的斑點或者通片發(fā)黃,大部分人是選擇丟掉了,因為不知道能不能吃。
原來有人種冬瓜,有時候種出來就是這樣子,種的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咨詢了當?shù)氐霓r(nóng)資委,農(nóng)資委的專家說可以吃,但是不好吃,至于冬瓜為什么會發(fā)黃,這個原因有很多,比如跟種植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還有就是跟后來儲藏也有關(guān)系。
冬瓜切開后不要見水,否則黃的也快。
冬瓜切開后的保存方法:
陰涼處保存
如果冬瓜切開后吃不完,可以將切開的剩下部分冬瓜放在通風陰涼處,這樣也能保存1-2天時間,但是最好能在當天吃完。
冰箱保存
沒有用完的冬瓜,可以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在冰箱的保鮮層保存,這個方法的保存時間是在2-3天左右。
貼保鮮膜保存
冬瓜切開之后,在切面上會出現(xiàn)星星點點的粘液,這時可以用一塊比切面大一點的保鮮膜或者是與切面大小相同的干凈白紙貼上,用手摸緊貼滿,便可以保鮮3-5天。
淘米水浸泡保存
把冬瓜去皮去籽之后,切成手掌大的塊,再把每一塊橫、豎各切三刀,底部不要斷,用淘米水浸泡24小時,再換成冷水加少許鹽繼續(xù)浸泡。這樣是可以儲存2-3天的時間的。
土瓜
(《滇南本草》)
【別名】土蛋(《遵義府志》),滇土瓜(《植物名實圖考》),山土瓜(《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
【來源】為旋花科植物土瓜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土瓜
,多年生纏繞草本。塊根球形或卵圓形,表皮紅褐色或黃白色,有乳狀粘液。莖細長,無毛。葉互生;柄長0.9~2.1厘米;葉寬卵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3~5厘米,寬1.4~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鈍,全緣或具淺波狀皺折,兩面光滑無毛,或靠基部邊緣有柔毛?;▎紊~腋或哎聚傘花序;花梗長為葉柄的3倍,近頂端有小苞片2;萼片5,卵圓形;花冠黃色,漏斗狀,徑3~4.5厘米,長約4厘米;雄蕊5,花藥白色,橢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基部附著黃色蜜腺,花柱長于花絲。蒴果扁球形,內(nèi)具種子多粒?;ㄆ谙?、秋。
生于山坡灌木叢中。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洗去泥沙,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的塊根多已切成厚約5毫米的圓片,切面黃白色,呈粉性,質(zhì)地較疏松,有干縮皺紋。周圍根皮菲薄,外表面紅棕色或黃白色,粗糙。氣微,味微甜。以干燥、色白、不碎為佳。
產(chǎn)云南。
【性味】《滇南本草》:"甘,平。"
【歸經(jīng)】《滇南本草》:"紅土瓜入脾、胃二經(jīng)。白者入肺經(jīng)。"
【功用主治】清肝利膽,潤肺止咳。治黃疸,慢性肝炎,肺熱咳嗽,下血,乳少,帶下,小兒疳積。
①《滇南本草》:"有紅白兩種。紅者治婦人赤白帶下,通經(jīng)解熱;治咳嗽,肺經(jīng)結(jié)熱成癰,亦治婦人乳結(jié)不通,陰陽不分,子宮虛冷,男子精寒;又健脾胃而生津液,生食止嘔療饑;補脾,解胃熱,寬中,利小便,止大腸下血:白者治肺熱,消渴,利小便;治肺癰咳嗽,通乳汁。"
②《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平肝,清肝熱。"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4~5錢;或生啖。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慢性肝炎:紅土瓜一兩。紅糖或蜂蜜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②治膀胱偏墜氣疼,或一子大硬:土瓜皮點水酒煎湯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兒疳積,疝氣:紅土瓜三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④治火燙傷:鮮紅土瓜根搗爛外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04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酒煎散
下一篇: 酒煎附子四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