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藥法”又叫“足心敷藥法”,是祖國醫(yī)學中以局部治整體,用于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獨特外治法,現(xiàn)介紹用踩藥法治療消化不良驗方如下。
取萊菔子15克,生姜20克,木香10克。共搗碎,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分成2份,分別敷于兩足心,以塑料薄膜覆蓋,用紗布固定,每日2次,連用1周為1個療程。(山東省諸城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丁樹棟)
大棗,又名紅棗,為鼠李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植物棗的成熟果實,屬于藥食兩用之品,有鮮棗與干棗(大棗)之分,兩者的成分有所不同。鮮棗內(nèi)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zhì),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為百果之冠,故稱其為“天然的維生素丸”,所以吃鮮棗補充人體的維生素更為有利。然而,鮮棗易于變質(zhì)腐爛,故需烘曬為干棗以便長期保存,通常我們所稱的“大棗”即指干棗。我國的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將大棗列為上品,稱其有“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和百藥”等功效?!堕L沙藥解》稱:“大棗,補太陰之精,化陽明之氣,生津潤肺而除燥,養(yǎng)血滋肝而息風,療脾胃衰弱?!笨梢姽湃藢Υ髼椆πУ耐瞥纭,F(xiàn)代中藥學認為,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適用于中氣不足,血虛證,臟躁證及緩和藥性等。大棗善治中氣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用大棗與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為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大棗還能養(yǎng)血安神,既可治療因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頭暈目眩、疲倦無力等癥,又可治療因心虛肝郁引起的精神恍惚、睡眠不佳、神志失常等癥?,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大棗除含有以上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三萜皂苷類、生物堿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延緩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抗腫瘤等作用。大棗中所含的環(huán)磷酸腺苷參與機體核酸與蛋白質(zhì)的代謝,促進蛋白質(zhì)及抗體的合成,從而增強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大棗還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和抗過敏的作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大棗的驗方及食療方。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體倦乏力,大便溏泄等癥狀者,用大棗10枚,山藥10克,蓮子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氣健脾,補虛健身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大棗、山藥及蓮子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肝炎及肺結核病后恢復期,身體虛弱,疲乏無力,用大棗肉500克,白糖適量,有益氣補虛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大棗洗凈去核,用水煮爛成膏狀,用容器貯存,早中晚各服用1湯匙。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蕁麻疹等)的輔助治療,每日服用鮮棗50~100克或大棗20~50枚,有補氣健身,抗過敏的功效。服用方法:將棗洗凈后不拘時服用,至過敏癥狀消失為止。慢性疾病或大病后身體虛弱,大棗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調(diào)料少許,有益氣補虛,健脾養(yǎng)血的功效。服用方法:將羊肉洗凈切為小塊,放入花生大棗及調(diào)料,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煮2小時,食肉喝湯。中老年人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須發(fā)蒼白者,用大棗30枚,制首烏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紅糖少許,有補肝腎,養(yǎng)精血,烏須發(fā)的功效。服用方法:先將制首烏用水煎煮40分鐘,然后在首烏藥液中放入大棗、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紅糖少許調(diào)味,早晚服。癔病性精神恍惚,哭笑無常,心煩失眠,情緒波動較大者,用大棗15枚,浮小麥50克,甘草10克,有益氣養(yǎng)心,安神定志的功效。服用方法:將以上3味藥洗凈,煎煮1小時,去甘草后食用。中老年人低血壓癥,大棗20枚,太子參10克,山藥30克,薏米20克,蓮子10克,大米50克,有補中益氣,健脾升壓的作用。服用方法:將以上諸藥洗凈,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神經(jīng)衰弱患者,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疲倦無力,精神萎糜者,用大棗20枚,龍眼肉10克,蓮子50克,白糖少許,有健脾養(yǎng)血,益心安神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大棗、龍眼肉及蓮子洗凈后加水適量,煮爛熟后加白糖調(diào)味,早晚食用。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的輔助治療,用芹菜200克,大棗30枚,有健脾養(yǎng)心,降壓降脂的功效。將芹菜與大棗洗凈,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食芹菜及棗喝湯。中老年人肺腎虛損,有疲倦乏力,咳嗽氣喘,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等癥狀者,用大棗20枚,杏仁10克,白果仁10克,核桃仁10克,雞肉200克,調(diào)料少許,有補肺腎,止咳喘,益精血的功效。服用方法:將雞肉洗凈切小塊,與諸藥用文火燉煮1小時,分早中晚食用雞肉、諸仁及大棗,喝湯。病后軀體虛弱,面色蒼白,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健忘,頭暈目眩等癥狀者,用黨參10克,大棗20枚,有益氣健脾,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兩藥煎煮2次,每次40分鐘,合并藥液后代茶飲。腦力勞動者用腦過度,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癥狀者,用大棗肉200克,龍眼肉200克,核桃仁100克,西洋參薄片10克,蜂蜜50克,有益氣養(yǎng)血,健脾養(yǎng)心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大棗、龍眼肉、核桃仁、西洋參等洗凈,加水適量,用文火熬煮至爛熟后,搗爛加入蜂蜜再用文火煮沸后,冷卻裝瓶。每日早中晚各服1湯匙。中老年人脾腎不足,身體瘦弱,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用大棗30枚,羊脛骨的骨髓10克,制首烏10克,大米100克,有滋補脾腎,填精補髓的功效。服用方法:將制首烏煎煮40分鐘,于藥液放入洗凈的大棗、骨髓及大米等,同煮成粥,早晚食用。中老年人性功能減退,有腰膝酸軟,性欲減退,遺精陽痿等癥狀者,用大棗20枚,全蝦50克,韭菜10克,大米100克,有益氣壯陽,提高性功能的作用。服用方法:將全蝦(不去頭及外殼)洗凈切段,大棗破開去核,韭菜洗凈切小段,與大米同煮為粥,早晚食用。老年人心氣不足,心悸氣短,精神恍惚,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者,用大棗100克,石菖蒲50克,人參10克,低度白酒500克,有補氣醒腦,安神益智的功效。服用方法:將石菖蒲及人參洗凈切片,大棗破開去核,放入白酒中,浸泡2周后飲用,每日早晚飲用20~30毫升。貼心提示:1.服用大棗時,如用煎煮的方法,一定要將大棗破開,分為3~5塊,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可增加藥效2~3倍。2.大棗味甘性溫,食用過多會助濕生痰蘊熱,有濕熱痰熱者不宜食用。3.鮮棗進食過多可引起腹瀉。4.食棗后應及時漱口,否則易引起齒黃或齲齒。
17.養(yǎng)胃健脾酒
【組成】丁香15克、檀香15克、木香20克、砂仁20克、蜂蜜50毫升、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將以上藥劑搗碎成末,放入紗布袋中封口,置于裝有白酒的瓶中密封浸泡,約兩周左右啟封,取出藥袋,將酒液中的藥渣過濾,直至酒液清澈后,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開胃、理氣止血、增進食欲。
【適用范圍】適宜脾胃不適、食欲不振、斷腹脹痛等癥。
【分析】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腎三經(jīng),有溫腎助陽、健胃消食之功效。與砂仁、木香、楂香合用可用于治療胃寒嘔吐、食欲不振等病癥。加入蜂蜜可以使藥酒味道更甜美,同時還能起到潤腸通便、滋陰護膚的作用。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0毫升。
【注意事項】內(nèi)火旺盛、陰虛肺熱及孕婦禁服。
18.養(yǎng)血益氣酒
【組成】當歸18克、白術18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生地黃12克、人參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五加皮10克、大棗15克、胡桃肉25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大棗洗凈后去核,將以上藥劑全部研磨成末狀,放入紗布袋中,封好袋口,置于白酒中密封浸泡,約兩周左右即可開封,取出藥包,將藥渣濾凈,直至酒液澄清即可服用。
【功效】開胃健脾、補氣養(yǎng)血、滋陰養(yǎng)顏。
【適用范圍】適宜氣血虛弱、面黃肌瘦、食欲不振等癥。
【分析】本方為補血益氣類藥酒,當歸、白芍都是補血類的代表藥劑,服用后能夠緩解血虛導致的身體虛弱、面色枯黃、須發(fā)早白等癥狀。人參、白術、甘草都屬于補氣類的藥物,服用后能夠滋補元氣。方中諸味合用,有開胃健脾、補氣養(yǎng)血、滋陰養(yǎng)顏之功效。本方適宜氣血兩虧者滋補用。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5毫升,早晚空腹溫服。
【注意事項】外感、內(nèi)火旺盛者禁服。
19.參苓白術酒
【組成】茯苓30克、白術30克、黨參45克、炙甘草25克、山藥40克、砂仁20克、薏苡仁15克、黃酒1500毫升
【制作】將以上原料研磨成粉末,裝入紗布袋中裹好封口,放置于裝有黃酒的酒壇中,密封浸泡三周左右,啟封取出藥袋,過濾藥渣直至酒液澄清即可飲用。
【功效】驅(qū)寒溫中、健脾養(yǎng)胃、益氣消食。
【適用范圍】適宜脾胃虛弱、面色萎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
【分析】茯苓性平味甘,歸心、脾、腎三經(jīng),有利水滲濕、安神催眠、健脾益胃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癥,其藥性平和,是利水的理想藥方。其余的成分分別能夠化濕溫中、補益氣血,本方適宜身體虛弱者保健服用。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5毫升,早晚空腹溫服。
【注意事項】感冒者禁服。服用此藥酒時不要食用辛辣食物。
20.沙參麥冬酒
【組成】北沙參100克、麥冬100克、生地黃80克、枸杞子50克、當歸25克、川棟子20克、黃酒1000毫升
【制作】將以上原料研磨成粉末,裝入紗布袋中裹好封口,放置于裝有黃酒的酒壇中,密封浸泡一個月左右,啟封取出藥袋,過濾藥渣直至酒液澄清即可飲用。
【功效】滋陰養(yǎng)胃、平肝明目、潤燥通便。
【適用范圍】適宜腸胃陰虛、氣血虧虛、兩助脹痛等癥。
【分析】北沙參、麥冬和枸杞子均屬于補陰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肺熱陰虛、食欲不振、胃陰不足、肝腎陰虛等癥,服用后能夠滋陰潤燥。其余藥物有補血之功效。本方是滋陰補血的理想藥酒方。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5毫升。
【注意事項】脾胃虛汗及孕婦禁服。
21.酸棗知母酒
【組成】酸棗仁50克、知母25克、甘草25克、茯苓40克、川芎2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將以上原料研磨成粉末狀,裝入紗布袋中裹好封口,置于裝有白酒的酒瓶中,密封浸泡一周左右,啟封取出藥袋,過濾藥渣直至酒液澄清即可飲用。
【功效】安神催眠、滋陰補血。
【適用范圍】適宜內(nèi)火旺盛、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潮熱盜汗等癥。
【分析】酸棗仁是酸棗核中的種子,其性平味甘,歸心、肝二經(jīng),有安神靜心、補益肝血之功效,與知母、茯苓合用能夠治療心煩失眠等癥。加入川芎能夠加快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速度,達到活血行氣的功效。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20毫升
【注意事項】服用此方時禁止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
22.雙桂安神酒
【組成】桂圓肉300克、桂花80克、白糖8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桂圓去皮后與桂花一起放入紗布袋中,封好袋口,放入白酒壇中加入白糖密閉浸泡,兩周后開封,取出藥袋即可飲用。
【功效】安神寧心、健脾養(yǎng)心、滋陰潤燥。
【適用范圍】適宜心神不寧、口乾心悸、失眠多夢等癥。
【分析】桂圓肉也稱龍眼肉,既能夠做干果食用,還能夠用于治療疾病,桂圓肉有補益心脾、安神催眠之功效。常用于治療失眠、健忘、心悸、體虛、氣血不足等癥。本方合用桂花和白糖能夠減少白酒的辛辣味道,使本藥酒味道更加馨香。
【服法】每日一次,每次15毫升,每日睡前溫服。
【注意事項】服用此藥酒時,不要食用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23.養(yǎng)心安神酒
【組成】黃芪40克、茯神40克、白術30克、酸棗仁30克、人參20克、當歸20克、木香15克、甘草20克、遠志30克、龍眼肉40克、熟地黃3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將以上原料搗碎成粉末狀,裝入紗布袋中裹好封口,放置于裝有白酒的酒瓶中,密封浸泡兩周左右,啟封取出藥袋,過濾藥渣直至酒液澄清即可飲用。
【功效】溫中補血、安神養(yǎng)顏、生津止渴。
【適用范圍】適宜面色晦暗、夜不能寐、皮膚干燥、便秘等癥。
【分析】黃芪、白術、甘草均屬于補氣類藥物,有補氣健脾、利水消腫、緩急止痛之功效,主要應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水腫自汗等癥。合用其他藥劑能夠安神催眠、潤膚養(yǎng)顏。本方適宜睡眠不佳者服用。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溫服。
【注意事項】外感發(fā)燒、濕熱多痰及孕婦禁服。
24.丹參通絡酒
【組成】丹參30克、杜仲30克、川芎15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將以上原料研磨成粉末,裝入紗布袋中裹好封口,放置于裝有白酒的酒壇中,密封浸泡兩周左右,啟封取出藥袋,過濾藥渣直至酒液澄清即可飲用。
【功效】活血化瘀、疏通筋絡、安神寧心。
【適用范圍】適宜腦血栓、冠心病、心情焦躁等癥。
【分析】丹參性寒味苦,歸心、心包、肝三經(jīng),其功效為:活血化瘀、補血安神,主要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瘡癰腫痛、失眠心悸等癥。杜仲有補肝益腎、強健筋骨、安胎之功效,對肝腎不足、肌體無力、胎動不安等癥有明顯的治療效果。配以川芎能夠通達氣血,川芎被譽為「血中之氣藥」。本方可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溫服。
【注意事項】服用本藥酒時,不宜食用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5.桑椹祛風酒
【組成】鮮桑枝100克、鮮桑椹50克、紅糖50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作】將新鮮的桑椹和桑枝洗凈后,切成碎末,置于裝有白酒的酒壇中,然后加入紅糖,放置于干燥陰涼處密閉浸泡,約一個月以后啟封,去除藥渣,直至酒液清透,即可飲用。
【功效】疏通筋絡、強身健體、除濕祛風。
【適用范圍】適宜關節(jié)炎、肌肉勞損、頭暈目眩等癥。
【分析】桑枝性平味苦,歸肝經(jīng),有疏通筋絡、祛風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四肢痙攣、風濕痹痛、關節(jié)炎等癥。尤其適宜治療上肢疼痛。同時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桑椹性寒味甘,經(jīng)常服用能夠滋陰補血、潤燥通腸,主要用于治療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須發(fā)早白等癥。合用紅糖和白酒有滋陰暖胃、驅(qū)除風寒之功效,本方適宜冬日保健服用。
【服法】每日兩次,每次10毫升,早晚飯后溫服,兩個月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服用本藥酒時,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
胡蘿卜飲:胡蘿卜(不去皮)500克,鹽3克,加水適量,煮爛,去渣取汁服。連服3天。本品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等癥。胡蘿卜通便膏:胡蘿卜500克,搗碎擠汁,加蜂蜜100克調(diào)勻口服,每日早晚各服30毫升。本品具有健胃消食、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干燥等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偏方(因氣滯血瘀而致痛···
下一篇: 治療痛經(jīng)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