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鍋巴50克,山楂15克,煎湯后加適量紅糖代茶飲。適用于食滯腸胃及乳食不消導致的腹瀉。
2、蓮子肉、茯苓、山藥各50克,共研細末。每次取2匙,加水調(diào)成糊狀,文火燒熟后加白糖食用,每日一次。適用于脾虛腹瀉見大便稀爛呈水樣便,伴神疲乏力,納呆,或食后腹脹的慢性腹瀉。
3、草果5克,生姜5克,加適量紅糖,煎湯代茶飲。適用于風寒腹瀉見大便溏薄、形寒肢冷者。
4、山藥粉,每日2次,每次1匙,用水調(diào)成糊狀,文火燒熟后食用,每日2次。適用于脾虛腹瀉。
小兒腹瀉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了,那么你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嗎。小孩子體質(zhì)比較差,應該多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比較好,下面的這些具有澀腸止瀉的小偏方可以試試,可以改善小兒腹瀉的困擾。
一、烏梅粥
【材料】烏梅15~2o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凈烏梅入鍋,加水適量,煎煮至汁濃時,去渣取汁,加入淘凈的粳米煮粥,至米爛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趁熱服食。可作早晚餐服食。
【功效】瀉肝補脾,澀腸止瀉。烏梅煮粥的話可以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于健脾胃有好處,還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對于出現(xiàn)的腹瀉有抑制的效果。
二、荔核大米粥
【材料】干荔核15枚,山藥15克,蓮子肉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后下米煮成粥。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功效】補腎健脾,溫陽散寒止痛。荔枝和大米煮粥,可以有驅(qū)寒止痛的作用,還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三、芡實點心
【材料】芡實、蓮子、淮山藥、白扁豆各等份,白糖適量。
【做法】將上四味共磨成細粉,加白糖、清水少許拌勻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食50~100克,連服數(shù)日。
【功效】補腎溫脾,固澀止瀉。芡實和蓮子山藥一起吃,可以有養(yǎng)胃的功效,還可以促進食欲。
四、茯苓粉粥
【材料】茯苓細粉30克,粳米30克,紅棗7枚。
【做法】先將粳米、紅棗加水適量煮粥,粥將成時,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攪勻煮沸,加少許白糖調(diào)味。
【用法】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健脾滲濕,調(diào)中止瀉。茯苓煮粥,可以有健脾胃去濕氣的作用,對于出現(xiàn)的腹瀉的問題有改善的效果。
小兒腹瀉怎么辦呢,上面的這些澀腸止瀉的食療小偏方可以有效的幫助你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調(diào)理。如果你也出現(xiàn)了腹瀉的問題,這些食療的方法可以試試,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0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