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血淤型痛經患者常表現(xiàn)為行經第1~2天或經前1~2天發(fā)生小腹疼痛,待經血排出流暢時,疼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且經血顏色暗,伴有血塊。
患者可取完整帶核鮮山楂1000克,洗凈后加適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爛熟,加入紅糖250克,再熬煮10分鐘,待其成為稀糊狀即可。經前3~5天開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經后3天停止服用,此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即可見效。此法也適合月經不調、中醫(yī)辨證為血淤者。
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于女性痛經是非常有用的,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筆者多年臨證體會,山楂配當歸,是治療婦科病的好藥對。山楂味酸、甘,性溫。具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健脾開胃等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潤腸通便、溫筋止痛等功效。筆者自臨證以來,用山楂配當歸作為藥對治一些婦科病,療效滿意,現(xiàn)把所治痛經的體會介紹給大家。 痛經多因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不足等引起。中醫(y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經乃各種外因致經血不通而痛。 治痛經驗方 婦女經期或經前后小腹疼痛稱痛經。其病機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按病因分寒熱瘀虛四證。氣滯血瘀證: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色紫有塊。 婦女經期或經前后小腹疼痛稱痛經。其病機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按病因分寒熱瘀虛四證。氣滯血瘀證: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色紫有塊。 方藥:當歸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元胡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三棱10克,莪術10克。 寒濕凝結證:經前經期小腹冷痛,得溫痛減,經色黯有塊。 方藥: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元胡10克,桂枝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痛甚者加附子10克。 濕熱蘊結證:經前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有腰骶痛。 方藥: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20克,紅藤30克,蒲公英30克,馬齒莧30克,黃柏10克,香附15克,坤草15克。痛甚者加金銀花30克,元胡10克,莪術10克。 氣血兩虛證:經后小腹隱痛經量少,色淡質稀,乏力便溏。 方藥: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黃芪20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 若伴有腰骶酸痛,頭暈,耳鳴,屬肝腎虛 ,藥用當歸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黃20克,香附10克,坤草10克,山藥20克,山萸肉15克,川斷20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