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鼻淵患者較多,以鼻流濁涕,量多不止為主要特征。常伴頭痛、鼻塞、嗅覺減退,鼻竇區(qū)疼痛,久則頭暈不已,根據(jù)鼻竅閉郁,少陽三焦的津氣壅滯,濕濁熱蘊的病機,用辛溫開散,寒涼降濁的治法用藥效果較好。
基本方:細辛5克,辛夷10克,黃芩15克,蒼耳子10克,葛根30克,柴胡15克,黨參15克,甘草5克,通草5克,蒲公英3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大黃6克,大棗10克,蘇子12克。
方中以細辛、辛夷開宣鼻竅,蒼耳子散其邪為鼻淵要藥。黃芩、蒲公英、大黃苦降泄?jié)釤?,葛根辛涼善通行足陽明?jīng),蘇子味辛、溫降且散、桔梗開泄肺氣,通草導濕下行,復以小柴胡湯方和解少陽。諸藥合用,能呈宣通鼻竅,清利濕濁內(nèi)郁之功,外寒內(nèi)熱雙解,鼻淵當治。
加減法:畏風寒且腰脊酸者可加鹿角;對于清涕多,且額頭畏寒者,可加桂枝、甘草、玉屏風散;陽虛者可加川烏頭、干姜;頭痛有熱者加白蒺藜;鼻癢者加蟬衣;血郁面色蒼白者加當歸;頭痛嚴重,涕出濃黃厚濁者,加夏枯草、菊花,甚加龍膽草;如鼻塞難通及嗅覺障礙者,加石菖蒲、路路通;涕中挾血者,加茜草、赤芍等;口渴、熱重加石膏;有息肉者可加烏梅、蒼術(shù)、蜂房、白花蛇舌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經(jīng)方治療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