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附子15克(先煎),干姜15克
,肉桂10克,砂仁10克,龜甲15克,炙甘草15克。功能 溫陽益腎
,潛納浮陽,引火歸原。主治 脾腎陽虧
,逼陽上浮、外越導致口瘡、咽炎、牙痛用法 水煎服,日服2~3次
方解 本方為火神派宗師鄭欽安所制潛陽丹基礎(chǔ)上加干姜、肉桂而成
加減 陽虛甚者附子
、干姜可相應(yīng)加大劑量至30~90克;水濕偏甚如泄瀉、浮腫可加茯苓30克,澤瀉20克,兼有引歸之功;若有痰飲加入半夏、蒼術(shù)以化痰濕;下焦見有熱象如尿黃、尺脈偏浮等加黃柏15克;見有心煩、口干等傷陰癥狀者加紅參10克;發(fā)熱可加童尿、豬膽汁咸寒反佐,引陽入陰;凡見虛陽上浮如咽痛、口瘡等癥均宜冷服;多汗欲脫可加山萸肉、白芍酸斂以收之;血癥再加炮姜30克,血余炭30克以溫攝止血;凡見驚悸煩躁者可加磁石、龍骨、牡蠣等介石質(zhì)重之品以潛鎮(zhèn)之;兼見表證參入麻黃、細辛、生姜等辛溫開表。臨床運用 虛陽上浮外越諸癥乃由陰盛陽衰
,虛陽浮越而致,雖見腫痛火形之種種熱象,皆系假象假火,人多誤辨陰虛陽熱而誤治,臨床屢見不鮮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77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自擬方治異位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