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痰核方
組成:五倍子不拘多少。
用法:上藥放人砂鍋內炒黃,冷卻后研松,臨睡前用醋調成膏狀敷于患處,次晨洗去,7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本病23例,好轉2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7.8%。
②軟堅消結散
組成:急性子30克,山慈姑20克,鮮鯽魚3條,食醋適量。
用法:將急性子、山慈姑研粉,再加鮮卿魚(不去肚腸)與藥粉共搗為泥,加酷調為糊狀,敷于患處,外用紗布包扎固定。
療效:用上法治療8例,均獲一定療效,且無不良反應。
現在很多人在體檢過程中,會發(fā)現有甲狀腺結節(jié),甲狀腺結節(jié)是指吞咽時時候會隨著甲狀腺而上下移動的,一個或多個結構異常的團塊。甲狀腺結節(jié)在臨床比較常見的癥狀,它可由多種因素引起,甲狀腺增生、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炎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都會造成甲狀腺結節(jié)。不過,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臨床上沒有太明顯癥狀或是表現,極少部分人會因為結節(jié)壓迫導致咽喉不適,或頸部有明顯的腫塊去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有甲狀腺結節(jié)。
甲狀腺腫瘤性結節(jié)是良性還是惡性是患者關注的重點,也是臨床醫(yī)生診治工作中的重點及難點。通常來說,若是彩超顯示低回聲、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內部有鈣化、微鈣化針尖樣彌散分布或簇狀分布的鈣化、砂礫樣改變、縱橫比大于1,內部血流豐富、向周圍浸潤同側淋巴結異常,那么很大可能是惡性。若是純囊性、高回聲、粗大鈣化、結節(jié)周邊血流豐富、海綿狀改變,那么基本上是屬于良性的。
當然,上述的判斷不是絕對的,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結節(jié)都是良性的,但是一經發(fā)現最好及時就醫(yī),早發(fā)現早治療治愈率比較高。
擅長:甲狀腺癌,食管癌,肺癌等各種良惡性腫瘤的手術,化療,放療及癌癥止痛治療等。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并關注【醫(yī)聯媒體】。
甲狀腺癌也是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據上海一組資料統(tǒng)計,居各種癌瘤的第12位,兒童至老年都可罹病,但于7~20歲及40~45歲出現高峰,女比男多一倍。
本病除了未分化癌外,多數發(fā)病較慢,是惡性腫瘤中預后較好者之一。其病因還不清楚,與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良性甲狀腺腫大、甲亢、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或腺瘤等有關。
甲狀腺癌的細胞類型較多,常見的有以下4型:
1.乳頭狀癌:占甲狀腺癌60%~75%,多發(fā)于40歲以下,癌組織由乳頭結構所組成,易向頸淋巴結轉移,惡性程度較低。
2.濾泡癌:占12%~25%,多發(fā)于40歲以上,癌細胞呈濾泡狀或腺管狀,轉移較晚,但可向血行轉移到全身。
3.髓樣癌:占甲狀腺癌的1%~10%,為實體性癌伴淀粉間質。
4.未分化癌:較少見,多發(fā)于50歲以上的女性,為甲狀腺癌最惡性的一種。
其他還有鱗癌、梭形細胞癌、腺樣囊性癌、粘液腺癌及酸性細胞癌,均很少見。
【臨床表現】甲狀腺癌早期沒有癥狀,與良性甲狀腺瘤相似,但質地比腺瘤堅韌,生長迅速,當癌瘤進一步發(fā)展增大時,腫塊多呈凹凸不平,與周圍粘連,吞咽活動受限。如腫瘤繼續(xù)增大壓迫食管及氣管或喉返神經,則出現吞咽、呼吸困難及聲音嘶啞。侵蝕氣管造成潰瘍可引起咯血。頸靜脈受壓,則產生面部浮腫。轉移頸部可見質硬之淋巴結腫大。
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1.乳頭狀癌:經過緩和,但容易向頸淋巴結轉移。
2.濾泡癌:多為一側單發(fā),腫物較大,頸轉移者較少,易向骨骼及其他器官轉移。
3.髓樣癌:發(fā)展慢,病程長,多一側單發(fā),如有家族史,常兩側多發(fā),半數以上向頸轉移,因癌細胞會分泌降鈣素,使血鈣暫時降低,又會分泌前列腺素和5–羥色胺,致使有1/3患者發(fā)生頑固性水樣腹瀉,每天數次至10多次,遷延多年,直至癌瘤切除后,腹瀉即止。
4.未分化癌:常發(fā)于中年后,老年女性尤多,常見于先有甲狀腺腫大伴有結節(jié)多年,旋于短期內突然增大,發(fā)展迅速,形成雙側甲狀腺彌漫性巨大腫塊,并侵犯鄰近組織,引起聲啞及吞咽呼吸障礙,易發(fā)生血行轉移。
【診斷】
1.癥狀和體征:甲狀腺癌如較早期,沒有發(fā)生轉移,往往難與甲狀腺良性腫瘤鑒別,但如能認真細致地檢查,有80%以上可用觸診得到診斷。甲狀腺癌常有如下幾種的表現:腫物質地堅硬,凹凸不平,境界不清;腫瘤可延伸到甲狀腺之外,移動性差或固定,常在腫物穩(wěn)定遷延較長的基礎上突然迅速增大;有時乳頭狀癌也呈囊性,穿刺可吸出棕黃色或暗褐性液體;腫物增大壓迫引起呼吸、吞咽困難及音??;頸下中部、胸鎖乳突肌旁有腫大質硬之淋巴結;30%以上髓樣癌可出現不明原因頑固性水樣腹瀉,遷延多年。
2. X線檢查:拍片可見甲狀腺腫瘤內有散在鈣化及氣管受壓、移位或骨轉移灶。
3.超聲檢查:惡性腫瘤邊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均勻,多數呈實質性低弱回聲,后方回聲減弱,瘤體內常見鈣化強回聲光團。
4. CT、MRI檢查:CT可清楚地顯示甲狀腺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及和喉頭、氣管、食管的關系,且可看到癌腫浸潤的范圍,MRI對頸部軟組織可清楚地區(qū)別淋巴管,血管和腫瘤的圖像。
5.放射性同伴素檢查:可出現冷結節(jié),但無特異性。
6.放射免疫檢查:髓樣癌血清降鈣素增加大都在1 000pg/ml以上,正常人介于380~510pg/ml之間。
7.其他:明確病理診斷應穿刺抽吸活檢,或切除轉移淋巴結活檢,或在術前行冰凍切片。
【鑒別診斷】
1.甲狀腺腺瘤:女性多發(fā),多為局限性有包膜的單個結節(jié),表面光滑,橡膠樣硬,活動,邊界清,常穩(wěn)定多年,生長緩慢,大都無癥狀。
2.甲狀腺囊腫:多為一側單個,光滑活動,觸之有明顯囊性感,常于短期內增大或自行縮小,多數無癥狀,遷延數月或多年。超聲波檢查呈囊性,穿刺可吸出淺黃色液體。
3.單純性甲狀腺腫:本病也叫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多發(fā)生于青春期或妊娠、哺乳、絕經期,這與缺碘有關。多為彌漫性漸增性腫大,早期表面光滑柔軟,后期可出現大小不等、硬度不一的結節(jié)或呈囊腫樣,有時腺體高度腫大也可壓迫氣管、食管及喉返神經、上腔靜脈,易出現相應的癥狀,此時與癌較難鑒別。本病發(fā)展緩慢,也無轉移發(fā)生,有時需行病理鑒別。
4.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單側或雙側局限性腫大,伴有疼痛,放射到耳、顳、頸部或咽峽,腫物此起彼伏,多見于20~40歲女性,病前常有上感癥狀及低熱、精神緊張、血沉加快、白細胞升高,用強的松類藥治療,病情能迅速控制,但易復發(fā)。
5.淋巴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腫):呈進行性雙側性甲狀腺普遍增大,約為原甲狀腺的2~4倍,保持甲狀腺外形,腫物橡皮樣硬,分葉狀,表面有稍隆起之結節(jié),與甲狀腺周圍無粘連,一般認為本病是自家免疫性疾病,多為中年婦女,大多無癥狀,也有伴發(fā)粘液水腫及引起食管、氣管、喉返神經壓迫的相應癥狀。
6.慢性木樣甲狀腺腫:多發(fā)于50歲左右婦女,甲狀腺呈普遍性進行性增大,高度纖維化并波及鄰近組織,質硬如木。病變部位與周圍組織粘連,引起氣管、食管、喉返神經、血管壓迫癥狀,臨床上類似甲狀腺癌。質地堅硬為本病特點,可資鑒別。
【治療】甲狀腺癌的治療主要根據癌瘤的早晚、轉移情況、癌細胞類型及病人素質,結合各種治療手段的特點進行選擇和綜合治療。手術仍是當前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手段。早期可行單純切除,有外侵及頸轉移者可作頸清掃;放療對甲狀腺癌(未分化癌除外)不敏感,手術時肯定有殘癌者,可瞄準殘癌病灶行小野照射?;瘜W治療也不理想,除了未分化癌采用化療作為放射的互補治療外,其他類型效果均很低。中醫(yī)中藥雖無直接抑癌作用,但作為平衡陰陽,提高機體抗癌能力,對手術、放療后的殘癌的抑制有較好的效果,長期服藥無副作用。特別對進行手術、放化療后又復發(fā)及遠處轉移,在無法可施的情況下,中醫(yī)中藥就成為主要的療法。
1.手術治療:主要適用于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其他類型者酌情選用。
病灶局限于腺體內,臨床及手術中均未發(fā)現頸淋巴結轉移時,可僅作患側腺葉切除術;病灶累及兩葉或峽部者,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或一葉全切,另一葉大部切除;癌灶侵出腺體,或臨床及術中見有頸部淋巴結腫大,須行原發(fā)癌和頸部淋巴結轉移癌聯合根治術;雙頸淋巴結轉移,應分期行雙側頸淋巴結根治性切除術,原則保留一側頸內靜脈或一側改良式頸清掃術;喉返神經受累,如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能分離者,盡量爭取保留。如為未分化癌,估計能根除者則切除,不能根除者則保留。癌瘤侵犯壓迫氣管,出現呼吸困難,可行氣管切開。
2.放射治療:未分化癌手術后或已行活檢不宜手術者,可行較大范圍的根治性照射;對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手術后,明確有殘癌者,可瞄準瘤灶試行小野照射,忌用大面積照射,以免皮膚損傷,失去再次根治術的機會。濾泡型甲狀腺癌有肺及遠處轉移者,根據該癌吸碘率高的特點采用131碘治療,效果頗佳;乳頭狀癌吸碘少,效果較差;未分化癌不吸碘,此法無效。
3.化學治療:化療對甲狀腺癌不敏感,但對未分化癌可起暫時緩解癥狀的作用。由于化療有一定副反應,會降低免疫功能,因此除未分化癌外,其他類型癌瘤不應作常規(guī)化療。常用的藥物有順鉑、環(huán)磷酰胺、氟脲嘧啶、阿霉素。聯合化療方案可參考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等。
4.內分泌治療:甲狀腺素可抑制垂體前葉促甲狀腺激素(TSH)的分泌,從而對甲狀腺組織的增生和癌細胞的發(fā)展有抑制的作用,因此,手術后長期間歇服用甲狀腺素對預防復發(fā)和治療晚期甲狀腺癌成為臨床醫(yī)學家普遍使用的常規(guī)療法。認為對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無論原發(fā)癌或轉移癌均有一定效果;對未分化癌效果差。
甲狀腺癌術后,甲狀腺素的使用劑量:
(1) 甲狀腺片(甲狀腺粉、干甲狀腺),30~60mg/次,2~3次/天,維持量2次/天;
(2) 左甲狀腺素(優(yōu)甲樂)初劑量50μg/天,漸增至100~150μg/天維持。
作者認為,甲狀腺癌術后應用甲狀腺素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長期使用,對全甲狀腺切除,應終生服用,以免甲減及STH增高。對甲狀腺雖經大部切除,仍有功能,甲減癥候不明顯,可用小劑量甲狀腺素以保持平衡。對于切除不多,甲狀腺功能正常者,不要長期服用,從中醫(yī)的觀點,甲狀腺素是補陽藥,屬熱性物質,長期服用會導致陰陽失衡,出現甲亢癥候,如煩躁、性急、失眠等。根據作者觀察,甲狀腺癌術后,甲狀腺功能正常后,服用與不服用甲狀腺素,遠期效果無明顯差別,長期服用者反感不適,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5.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
(1)痰癭凝結型:相當于Ⅰ、Ⅱ期的單純型甲狀腺癌,無癥狀。
主證:頸前癭瘤隆起,有單發(fā),亦有兩側多發(fā),質硬或硬中有彈性,一般尚能活動,或稍固定,頸部無子癭蔓延,除有時頸前緊張不適或胸悶、煩躁外,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舌淡紅或微赤,苔薄白或平常,脈平或稍弦滑。
治法:消癭散結,理氣化痰。
方藥:海藻15g 夏枯草15g 浙貝母12g 青皮10g 黃藥子15g 昆布15g 生牡蠣30g 丹參15g 茯苓12g 白術12g 柴胡9g 郁金10g 甘草3g 生黃芪10g 黨參12g 隨癥加減。
(2)陰虛血淤型:病至中晚期,頸部或遠處轉移,或手術、放化療后反應及復發(fā)。
主證:頸前癭瘤進行性增大,頸部子癭蔓延,或因手術、放化療攻伐之后,元氣受傷,陰津被灼,引起口干舌燥、五心煩熱,或因癭瘤阻塞,壓迫經脈,引起氣滯血淤,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受阻、骨節(jié)疼痛、形體消瘦、偶有發(fā)熱。舌質紅或紅紫或青紫。大便,大都干或秘結。小便短赤或正常。
治法:扶正養(yǎng)陰,化淤散結。
方藥:麥冬12g 北沙參12g 玄參10g 生地黃15g 太子參15g 石斛12g 三棱12g 莪術12g 黃藥子15g 夏枯草15g 干瓜蔞20g 川貝母9g 金銀花10g 甘草3g 茯苓15g 隨癥加減。
(3)氣血雙虛型:病到后期,綜合治療后又復發(fā),鄰近及遠處轉移,或髓樣癌腹瀉型。
主證:證見癭瘤隆突、頸前緊縛、口干、音?。换蛞蜃影`蔓延,走竄臟腑,阻塞經脈;或因攻伐太過,元氣受傷;或因久病耗津,腎陰虛虧,出現全身乏力、形體消瘦、頭暈目眩、精神不振,或咳嗽氣喘,或腹瀉頻頻,納食低下,舌質淡或淡紅,也可淡紫或青紫。脈細弱或細數。
治法:益氣養(yǎng)血,扶正解毒。
方藥:人參(或西洋參)6g(另煎) 生黃芪15g 太子參15g 北沙參12g 麥冬10g 石斛10g 黃精12g 枸杞子12g 熟地黃15g 女貞子15g 茯苓12g 白術12g 赤芍10g 夏枯草15g 黃藥子15g 甘草3g 豬苓12g 隨癥加減。
6.單方驗方:
(1)海藻玉壺湯。海藻15g 昆布15g 陳皮9g 貝母9g 青皮9g 川芎9g 歸身9g 連翹10g 獨活9g 甘草3g
適應單純型、無明顯癥狀或并發(fā)癥的甲狀腺癌。
(2)琥珀黑龍丹。琥珀30g 血竭60g 京墨、五靈脂、海帶、海藻、天南星各15g 木香9g 麝香3g 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3g 金箔為衣,每服1丸,熱酒送下。
(3)蒟蒻60g(先煎半小時)蒼耳草、貫眾各30g 蒲黃根、海藻、玄參各15g,若瘤質較硬應加生牡蠣60g,水煎3次,1天多次分服。適應各種甲狀腺癌。無明顯合并癥可連服30~60劑。
(4)海藻12g 昆布12g 海浮石12g 海螵蛸12g 黃連3g 黃芩6g 忍冬藤12g 當歸12g 黃芪30g
水煎3次,1天內服完。連服20~60劑,有效可繼續(xù)服。
(5)丹參15g 澤瀉12g 豬苓15g 車前草10g 海藻5g 牡蠣30g 三棱12g 莪術12g 黃藥子15g 茯苓12g 川芎6g 青皮10g 夏枯草12g 生黃芪12g 黨參12g 白術10g 天冬10g
水煎3次,1天內服完。本方對甲狀腺癌合并囊腫,或單純甲狀腺囊腫服之有效。
(6)爵床草30g 葉下紅(杏香兔耳風)30g 野薔薇果30g 狗肝菜20g 大棗6枚 煎湯代茶。對放療后熱性反應,手術后合并感染,或頸部、肺等轉移,應經常服用,以控制癌腫發(fā)展,延長壽命。
7.中西醫(yī)結合對癥處理:甲狀腺癌一旦對鄰近臟器壓迫產生相應癥狀以及疾病消耗,就出現體內平衡失調,諸如疼痛、感染、發(fā)熱、吞咽呼吸障礙、營養(yǎng)不良、精神緊張、失眠煩躁等,都應及時給予志苓膠囊處理。
【預后】甲狀腺癌除未分化癌外,預后良好,手術后5年生存率為83%~95%,其中乳頭狀癌為90%~97%,髓樣癌88%,濾泡癌79%~82%,未分化癌12.5%~20%。甲狀腺乳頭狀癌有肺及遠處轉移者,大都帶瘤生存多年。作者臨床上經治5例甲狀腺乳頭癌,肺內已廣泛轉移,瘤灶小如核桃,大如鴨蛋,計4~8個,經間歇中醫(yī)中藥治療,又存活12~16年,且能堅持全日勞動,最后死于感染及失治。
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個中西結合腫瘤臨床治療“準”字號專利新藥——“志苓膠囊”近日在陜西上市029-87551113。該藥是由16味中藥輔以5種西藥的中西藥結合大復方制劑,是由我國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被國際醫(yī)學界譽為“克癌圣斗士”的著明腫瘤專家潘明繼教授在研發(fā)了抗癌藥物“三尖衫酯堿”之后的又一個科研成果。
志苓膠囊是潘明繼50年臨床經驗與他首創(chuàng)的“扶正培本”治癌理論相結合的結晶,該藥中西結合、取長補短、攻補兼施、經濟方便、療程短見效快,適合于早、中、晚期各類型惡性腫瘤的各個階段治療,特別是對于中晚期癌癥諸多痛苦,只要服用1~2天即可見效,一周內得到明顯改善,療效看得見,部分患者服用可延壽多年甚至奇跡般治愈。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親自題詞“書贈潘明繼教授:融匯中西醫(yī),造福全人類”。
您好首先聲明我是一名醫(yī)學生,對您的問題有些不成熟的見解!首先你懷疑是腫瘤,我覺得您的出發(fā)點是對的!因為腫瘤在人群中發(fā)病率是極高的,要是您去醫(yī)院的話,醫(yī)生第一會這樣懷疑的!但是我很傾向于說那不是惡性腫瘤,去年給我們上腫瘤課的就是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方面的博導!首先看一下區(qū)別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在生物學特性和對機體的影響上有明顯不同。良性腫瘤一般對機體影響小,易于治療,療效好;惡性腫瘤危害較大,治療措施復雜,療效也不夠理想。
再有一些網上的資料:
肉瘤是由脂肪組織或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的腫瘤。相當于現代醫(yī)學的脂肪瘤或纖維瘤。
--------------------------------------------------------------------------------
肉瘤的診斷要點
瘤體位于皮下或肌肉,身體各部均可發(fā)生,多見于成年人。
瘤體多為單發(fā),也有多發(fā),大小不定,表面光滑無根,推之可移,皮色不變。
瘤體質地柔軟如綿,壓之可扁,有假性波動感(脂肪瘤);或硬似饅而有韌性感(纖維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發(fā)展而固定不變。
一般不覺疼痛,也無全身癥狀。少數患者可有疼痛。若瘤體生長迅速,或腫硬漸增,邊緣不清,推之不移,則為惡變之兆。
--------------------------------------------------------------------------------
肉瘤的辨證分析
本病多由肝脾不和,脾虛不運,痰濕內生,氣血郁滯而成。其特征是發(fā)于皮下或肌肉,或軟或韌,或大或小,光滑無根,皮色不變,生長緩慢。
本病辨證當分清實證或虛實夾雜。實證者,以氣滯痰凝為主;虛實夾雜者,以氣虛痰濁凝結及肝脾不和多見。氣滯痰凝證,多見于肉瘤初起,體氣壯實,正氣未虛,或素體肥胖,痰濕壅盛,瘤體柔軟,無明顯全身癥狀。肝脾不和證,以肝郁脾虛為主要見癥,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而有胸脅脹悶,煩躁易怒;脾虛肝乘,運化失職,則食納欠佳;脾虛痰濁內生,郁結于肉理,久則成瘤,或軟或韌。氣虛痰濁證,多見于生瘤日久的患者,脾氣日虛,瘤體漸大,氣血衰少,痰濁日盛,可伴見納呆食少,神疲乏力,或浮腫便溏。本病治療以疏肝健脾,理氣化痰為主。
--------------------------------------------------------------------------------
肉瘤的辨證論治
氣滯痰凝型
【證見】 瘤體按之柔軟,或有脹感,體氣壯實,或形體肥胖,無明顯全身癥狀,脈滑實。
【治法】 行氣散結,燥濕化痰。
【方藥】
1.主方 二陳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處方:法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白芥子6克,制膽南星12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枳殼9克,青礞石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二陳丸,藥汁丸每次9克,蜜丸每次12克,每日2次,溫開水或姜棗湯送服。
(2)指迷茯苓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1)消脂瘤方(孫會文驗方)
處方:黨參10~15克,白術10~15克,茯苓10~15克,炙甘草3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20克,土貝母15~30克,桔核10克,當歸6~10克,白芥子10~30克,路路通6~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多發(fā)性脂肪瘤。
(2)鱉甲消瘤方(文琢之等驗方)
處方:玄參12克,牡蠣30克,川貝母9克,鱉甲9克,半枝蓮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丹參15克,木香9克,昆布9克,海藻9克,郁金9克,夏枯草9克。上藥制成浸膏片,每片O.25克,每次2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服3個月。適用于各種良性腫瘤包塊(纖維瘤、脂肪瘤、血管瘤、甲狀腺腺瘤、神經纖維瘤)以及淋巴結核,乳腺小葉增生。
肝脾不和型
【證見】 體生肉瘤,或軟或韌,兼見胸悶脅脹,煩躁易怒,食納欠佳。苔白,脈弦細。
【治法】 疏肝健脾,理氣化痰。
【方藥】
1.主方 十全流氣飲(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茯苓12克,陳皮9克,當歸9克,白芍9克,香附9克,木香9克(后下),法半夏9克,
生甘草6克,山藥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劑。煩躁易怒者,加牡丹皮9克、梔子9克。
2.中成藥
(1)逍遙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丹梔逍遙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氣滯痰凝證單方驗方。
氣虛痰濁型
【證見】 日久瘤體漸大,伴納呆食少,神疲乏力,或見浮腫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 健脾益氣,寬中化痰。
【方藥】
1.主方 順氣歸脾丸(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陳皮9克,川貝母3克(研末沖服),香附9克,烏藥9克,當歸9克,白術9克,茯苓12克,黃芪15克,黨參30克,木香9克(后下),甘草6克,山藥12克。水煎服,每日l劑。
浮腫便溏者,加車前子9克、澤瀉9克。
2.中成藥
(1)順氣歸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歸芍六君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氣滯痰凝證單方驗方。
肉瘤的外治法
若瘤體過大,引起疼痛,尤其出現惡變征象時,應迅速以手術切除。
初起可外敷三白散或消瘤二反膏。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間有時亦無絕對界限,我們將組織形態(tài)和生物學行為介于上述良惡性之間的某些腫瘤,稱為交界性腫瘤(borderline tumor)。它們可表現為局部復發(fā),但常不發(fā)生轉移。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中間型血管內皮瘤等。此類腫瘤多次復發(fā)后可逐漸向惡性發(fā)展。
惡性腫瘤的惡性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較早發(fā)生轉移,如鼻咽癌;有的轉移較晚,如子宮體腺癌;有的幾乎不發(fā)生轉移,如皮膚的基底細胞癌。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qū)別
良性腫瘤 惡性腫瘤
組織分化程度 分化好,異型性小,與原有組織的形態(tài)相似 分化不好,異型性大,與原有組織的形態(tài)差別大
核分裂像無或稀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 多見,并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生長速度 緩慢 較快
生長方式 膨脹性或外生性生長,前者常有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清楚,故通??赏苿影ば纬?浸潤性或外生性生長,前者無包膜,一般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動,后者常伴有浸潤性生長。
繼發(fā)改變 很少發(fā)生壞死、出血 常發(fā)生出血、壞死、潰瘍等
轉移 不轉移 常有轉移
復發(fā) 手術切除后很少復發(fā) 手術切除等治療后較多復發(fā)
對機體影響 較小,主要為局部壓迫或阻塞作用。如發(fā)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后果 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fā)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此外,腫瘤的良惡性也并非一成不變,某些良性腫瘤如不及時治療,可轉變?yōu)閻盒阅[瘤,稱為惡變(malignant change),如結腸乳頭狀腺瘤可惡變?yōu)橄侔?。而極個別的惡性腫瘤(如黑色素瘤),有時由于機體免疫力加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自然消退。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的瘤細胞有時能發(fā)育成為成熟的神經細胞,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繼續(xù)分化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必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惡性腫瘤不能自然逆轉為良性。
說的通俗一下,癌癥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一段時間就會拖垮身體,您過了十幾年了沒有問題,還有惡性腫瘤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與組織粘連在一起有的時候手術根本就無法切除,因為切腫瘤就意味著切掉器官,那聲明就終結了,所以你會看到當癌癥晚期的時候,病人只有等待死亡!看那個"包"形狀規(guī)則而且不轉移生長,就確定了,再有飲食上不用注意,也沒有說吃什么東西或者藥可以讓它自動的去除,我到是看到多吃紅薯可以減少癌癥的發(fā)生,但和您的這個問題得區(qū)分開來,這個沒有關系,這個包,我更加傾向于叫它"肉瘤" 您還是去醫(yī)院摘除的好沒有大的問題,起碼是現在,以后有變異的可能,就是變成惡性腫瘤,這個在理論上是有可能,別怕極小的可能,但也不能忽視,摘除就是面部會有些疤痕吧,不過這個我覺的這個不算什么,醫(yī)生也是會建議您摘除的,事不宜遲,速辦,切莫諱疾忌醫(yī)呀!!!!愿您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580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糖尿病驗方3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