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湯
出自《傷寒論》
【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兩(18g) 甘草二兩,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
【功用】 清熱生津。
【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證
【方解】 本方原為治陽明經(jīng)證的主方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陽明氣分熱盛證的基礎(chǔ)方
2.加減法:若氣血兩燔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
【附方】
1.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知母六兩(18g) 石膏一斤
2.白虎加桂枝湯(《金匱要略》) 知母六兩(18g) 甘草二兩,炙(6g) 石膏一斤(50g)粳米二合(6g) 桂枝三兩
3.白虎加蒼術(shù)湯(《類證活人書》) 知母六兩(18g) 甘草二兩,炙(6g) 石膏一斤(50g) 蒼術(shù) 粳米各三兩(各9g) 如麻豆大,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溫服。功用:清熱祛濕。主治:濕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等。以及風(fēng)濕熱痹,身大熱,關(guān)節(jié)腫痛等。以上三方均由白虎湯加味而成
,都有清氣分熱的功用。其中白虎加人參湯是清熱與益氣生津并用的方劑,適應(yīng)于氣分熱盛而又氣陰兩傷之證。白虎加桂枝湯是清中有透、兼以通經(jīng)絡(luò)的方劑,用治溫瘧【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并治》:“傷寒,脈浮滑
,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傷寒,脈滑而厥者
,里有熱,白虎湯主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2.方論選錄
吳謙
,等《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卷6:“陽明邪從熱化,故不惡寒而惡熱;熱蒸外越,故熱汗自出;熱爍胃中,故渴欲飲水;邪盛而實,故脈滑,然猶在經(jīng),故兼浮也。蓋陽明屬胃,外主肌肉,雖有熱而未成實,終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熱,寒能勝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兩擅內(nèi)外之能,故以為君。知母苦潤,苦以瀉火【臨床報導(dǎo)】
以白虎湯為基礎(chǔ)方
,酌加板蘭根、大青葉、白茅根、丹參、紫草、茜草,治療146例流行性出血熱,結(jié)果平均退熱時間為2.8d,25例在低血壓期獲痊愈;16例越過低血壓期,少尿期不明顯,迅速進入多尿期;8例越過低血壓期進入少尿期;1例直接進入恢復(fù)期;其余病例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只有1例因休克尿閉并發(fā)肺出血死亡。[ 文小平,等. 白虎湯的現(xiàn)代臨床新用。 中成藥 1994;16(1):46]王氏用白虎湯加味治療小兒夏季熱200例,其中男83例
【實驗研究】
白虎湯的藥理研究大致歸納以下3個方面:1退熱:本方有明顯的退熱作用,石膏退熱雖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45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羚羊鉤藤湯合清營湯加減治療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