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藤很多人都知道,其實就是何首烏的藤莖,但是功效與何首烏卻不一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夜交藤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還有夜交藤在臨床應(yīng)用中可以治療的疾病有哪些。
本文目錄
1 夜交藤的功效與作用2 夜交藤配伍應(yīng)用3 夜交藤的附方有哪些4 夜交藤臨床應(yīng)用5 夜交藤的原植物
夜交藤的功效與作用中醫(yī)認為,夜交藤性平無毒,味甘微苦,入心、肝經(jīng),有安神養(yǎng)血、祛風(fēng)通絡(luò)的功效,主治陰虛血少、虛煩不眠、風(fēng)濕痹痛、皮膚癢疹等癥。
夜交藤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
甘微苦,平。
①《本草再新》:"味苦,性溫,無毒。"
②《飲片新參》:"苦澀微甘。"
③《陜西中草藥》:"性平,味甘。"
歸經(jīng)
入心、肝經(jīng)。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jīng)。"
②《四川中藥志》:"入肝、腎二經(jīng)。"
藥籍記載功效
①《綱目》:"風(fēng)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
②《本草再新》:"補中氣,行經(jīng)絡(luò),通血脈,治勞傷。"
③《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
④《飲片新參》:"養(yǎng)肝腎,止虛汗,安神催眠。"
⑤《安徽藥材》:"消癰腫、瘰疬和痔瘡。"
⑥《陜西中草藥》:"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治失眠,多汗,貧血,周身酸痛,疥癬等皮膚病。"
鑒別應(yīng)用
①何首烏和夜交藤:為同一植物。前者為其塊根,后者為其藤莖。何首烏善補肝腎益精血,夜交藤,善養(yǎng)心陰而安神。藥用部位不同,功效亦異。
②朱砂和夜交藤:朱砂鎮(zhèn)心安神,用治心火亢盛所致心煩不眠,夜交藤養(yǎng)心安神,用治心陰不足所致心虛失眠。雖均能安定神志,但機理迥然不同。
夜交藤配伍應(yīng)用配酸棗仁
酸棗仁味酸,入肝經(jīng),養(yǎng)肝血,安心神。
夜交藤昧微苦,入心經(jīng),滋心陰,寧心神。
相須為用,魂藏神安。血虛失眠,投之有效。
配生地
心腎之陰不足,陰虧水少致虛煩少寐之證。
生地善滋腎水以補陰,夜交藤善養(yǎng)心血而補陰。
二藥相配,補不足之陰血,煩除寢安。
配天冬、麥冬
柯琴《名醫(yī)方論》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則火為患,故補心者必清其火而神自安?!?/p>
天冬、麥冬甘寒滋潤。有清虛火之效;夜交藤微苦堅陰,具養(yǎng)心陰之功。
三藥相合,清虛火,養(yǎng)心陰,陰補而神藏,心和而神安。
配羌活、獨活
羌活善祛上部風(fēng)濕,獨活善祛下部風(fēng)濕,夜交藤專搜全身之風(fēng)邪。
三藥合用,祛風(fēng)勝濕,舒利關(guān)節(jié)而通痹,廂治風(fēng)濕在表,肩背痛不可回顧。
頭痛身重,或腰背疼痛等證,效果較佳。
配當(dāng)歸
肌表不固,感受風(fēng)邪,致絡(luò)脈不通,氣血受阻,而為疼痛。
治宜祛風(fēng)活血,通痹定痛。夜交藤性善走竄,專于搜風(fēng)。
當(dāng)歸辛溫行散,善化瘀廊。兩藥相配,風(fēng)邪可除,瘀血可消,痹痛則解。
夜交藤的附方有哪些1、治高血壓
夜交藤30克,遠志10克,石菖蒲15克,葛根20克,先用溫水3000毫升浸泡2——3小時后,煮沸30分鐘,取汁泡腳,持續(xù)20——30分鐘,有健腦安神、降壓催眠的作用。
2、治中風(fēng)后偏癱
夜交藤50克,桑枝、雞血藤、威靈仙各40克,水煎2次,趁熱熏洗,每日2次,每次15分鐘,1個月為1療程,洗至手足靈活為止。
3、治過敏性皮炎
夜交藤(鮮品)100克,雷公藤50克,水煎2次外洗患部,洗后撒以夜交藤散。
制法
夜交藤葉、仙人掌各100克,烘干共研細末,加冰片20克混勻瓶裝備用。
4、治徹夜不寐,間日輕重,如發(fā)瘧
夜交藤(切)四錢,真珠母八錢,龍齒二錢,柴胡(醋炒)一錢,薄荷一錢,生地六錢,歸身二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丹參二錢,柏子仁二錢,夜合花二錢,沉香五分,紅棗十枚。水煎服。(《醫(yī)醇媵義》甲乙歸臟湯)
5、治腋疽
首烏藤、雞屎藤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6、治痔瘡腫痛
首烏藤、假蔞葉、杉木葉各適量。煎水洗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7、治神經(jīng)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
夜交藤10克,小麥45克,黑豆30克,加水煎煮取湯飲,日服2次。
8、治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
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麥30克,炙甘草6克,紅棗7枚。用水濃煎湯,日分2次服用。
9、治內(nèi)傷頭痛
夜交藤20克,茯神、杜仲、牛膝、天麻各15克,鉤藤、石決明各20克,山梔10克,黃芪6克,益母草、桑寄生各12克,水煎分3次服,15劑為1療程。
10、治頑固性蕁麻疹
夜交藤、地膚子各60克,水煎服,服后取微汗,每天1劑。
11、治療精神分裂癥
夜交藤90g,何首烏90g,紅棗2-6枚,制成煎劑,每日服1劑,分上、下午2次分服,15日為1療程。
共治療95例,結(jié)果治愈8例,顯效47例,進步11例,經(jīng)隨訪30例,其中痊愈14例,顯效16例,患者病情穩(wěn)定。
12、治療疥瘡
用法,10歲以上,用夜交藤200g加水1000ml濃煎,每日分2次外洗,為1日治療量,10歲以下,用夜交藤100g加水700ml。
治療46例,取得滿意療效。病程最長的1年2個月,最短的2天。
夜交藤臨床應(yīng)用1、失眠? ?夜交藤具有養(yǎng)血安神作用,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藥配合應(yīng)用。
① 夜交藤麥豆湯。
夜交藤10克,小麥45克,黑豆30克,加水煎煮取湯飲,日兩次。有滋養(yǎng)心腎、安神的功效,用于神經(jīng)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心煩等癥。
② 烏雞交藤煲。
烏雞1只,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涼水沖洗。夜交藤30克,洗凈用紗布包好,裝入雞肚內(nèi),將雞放于湯煲中,加入適量姜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煲至雞爛熟,加味精適量即可食用,可用于頑固性失眠患者的食療。
③ 寧神合劑。
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麥30克,炙甘草6克,紅棗7枚。用水濃煎,日服2次,臨睡前加服1次。具有養(yǎng)血安神功效,治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入睡難等癥。
④ 安神湯。
夜交藤、合歡皮各20克,酸棗仁、柏子仁、豬苓各15克,琥珀10克,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30日為1個療程,對失眠癥有效。
⑤夜交藤粥。
夜交藤60克,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毫升;再加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煎至粥稠即可。晚上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l 0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頑固性失眠、多夢及風(fēng)濕痹痛癥。
2、內(nèi)傷頭痛。
夜交藤20克,茯神、杜仲、牛膝、天麻各15克,鉤藤、石決明各20克,山梔10克,黃芪6克,益母草、桑寄生各12克,水煎分3次服,連服15劑。有人用此方治療31例,約90%有效。
3、腦血管硬化、高血壓。
① 夜交藤30克,遠志10克,石菖蒲15克,葛根20克。先用溫水3 000毫升浸泡2~3小時后,煮沸30分鐘,取汁沐足,持續(xù)20~30分鐘,有健腦安神、降壓催眠功效,用于腦血管硬化、血壓升高、失眠多夢、記憶減退者。
②羅布麻葉、牡蠣各15克,薟草、夜交藤、吳茱萸各10克,加水適量煎沸后,待溫沐足,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有鎮(zhèn)肝熄風(fēng)、滋陰潛陽、補腦安神功效,可降血壓。
4、中風(fēng)后偏癱癥? 臨床用夜交藤散外洗,療效滿意。方用:夜交藤50克,桑枝、雞血藤、威靈仙各40克,水煎2次,趁熱熏洗,每日2次,每次15分鐘,1個月為1個療程,洗至手足靈活為止。
5、過敏性皮炎? ?夜交藤(鮮品)100克,扛板歸50克,水煎2次外洗患部,洗后撒以夜交藤散(制法:夜交藤葉、仙人掌各100克,烘干共研細末,加冰片20克混勻瓶裝備用)。據(jù)報道,臨床應(yīng)用療效頗佳。
6、頑固性蕁麻疹? 臨床有用夜交藤、地膚子各60克,水煎服,服后取微汗,每天1劑,治愈頑固性蕁麻疹的案例,但該方劑量偏大,須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應(yīng)用。
7、咳嗽 有人治療喉源性咳嗽,在用蟬蛻、僵蠶、荊芥、防風(fēng)、桔梗、陳皮、半夏、前胡、茯苓、甘草等藥的基礎(chǔ)上,加用夜交藤15克,水煎服,觀察到方中加用此藥者,止咳作用較未加用此藥者明顯,說明夜交藤可能有止咳的功效。
此外,有人用夜交藤配合牛膝、桑枝、丹參、浮小麥、當(dāng)歸、大棗、甘草等煎服,治療肢端動脈痙攣性疾病有效。
還有人將夜交藤用于男女性功能保健,例如,治女子性冷淡藥方,即由夜交藤、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制附片、菟絲子、蛤蚧、巴戟天等組成。
但這方面的臨床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將夜交藤添加到糧食中,試制成含有夜交藤成分的保健食品,其功效、作用可與何首烏食品相媲美,長期食用,能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暢大便、助消化,對人體有益無害,這顯示了夜交藤更寬廣的應(yīng)用前景。
夜交藤的食用方法
1、夜交藤粥
材料
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
做法
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藥汁約300克,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蓋緊燜5分鐘即可。
用法
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10天為一療程。
功效
養(yǎng)血安神,祛風(fēng)通絡(luò)。適用于虛煩不寐、頑固性失眠、多夢癥以及風(fēng)濕痹痛。
2、安眠補養(yǎng)湯
主料
烏骨雞500克,鴨肉500克。
輔料
雞血藤20克,仙鶴草20克,夜交藤20克,狗脊12克,菟絲子12克,桑寄生12克,女貞子12克,白術(shù)8克,合歡皮8克,生地黃8克,熟地黃8克,人參5克,續(xù)斷8克,旱蓮草12克。
調(diào)料
姜10克,大蔥10克,料酒10克,味精2克,鹽4克。
做法
(1)十四味中藥洗凈,加水煎成汁,濾凈雜質(zhì)。
(2)將雞、鴨肉用開水燙一下,斬成大小一致的條塊。
(3)鍋內(nèi)加高湯,加雞和鴨肉燒沸后,加姜塊、蔥結(jié)和藥汁,改用小火燒約2小時,揀去姜、蔥,以味精和食鹽調(diào)味即可。
3、氣血滋補湯
主料
烏骨雞500克,鴨肉500克。
輔料
雞血藤30克,仙鶴草25克,狗脊20克,夜交藤20克,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桑寄生15克,合歡皮10克,白術(shù)10克,熟地黃10克,生地黃10克,續(xù)斷10克,人參6克,雞骨架100克。
調(diào)料
大蔥15克,姜10克,花椒1克,鹽8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將雞血藤、仙鶴草、狗脊、夜交藤、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桑寄生、合歡皮、白術(shù)、熟地、生地、川斷、人參水煎取濃汁,濾去藥渣備用。
(2)雞鴨肉沸水氽后切成塊備用。
(3)將砂鍋置中火上,鍋內(nèi)下墊雞骨,加入鮮湯燒開。
(4)放入雞鴨肉塊,加入姜、蔥、花椒、料酒,燒開。
(5)再加入中藥汁,改用小火燉至雞鴨肉軟爛。
(6)揀出蔥、姜、花椒、雞骨、加精鹽、味精、胡椒粉調(diào)好味即成。
4、夜交藤麥豆湯
夜交藤10克,小麥45克,黑豆30克,加水煎煮取湯飲,日兩次。
有滋養(yǎng)心腎、安神的功效,用于神經(jīng)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心煩等癥。
5、烏雞交藤煲
烏雞1只,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涼水沖洗。
夜交藤30克,洗凈用紗布包好,裝入雞肚內(nèi),將雞放于湯煲中,加入適量姜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煲至雞爛熟,加味精適量即可食用,可用于頑固性失眠患者的食療。
6、寧神合劑
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麥30克,炙甘草6克,紅棗7枚。用水濃煎,日服2次,臨睡前加服1次。
具有養(yǎng)血安神功效,治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入睡難等癥。
7、安神湯
夜交藤、合歡皮各20克,酸棗仁、柏子仁、豬苓各15克,琥珀10克,隨證加減,水煎服。
每日1劑,分3次服,30日為1個療程,對失眠癥有效。
8、夜交藤茶
材料
夜交藤5g、花茶1g。
用法
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刹患硬?。
功效
養(yǎng)心安神,祛風(fēng)通絡(luò)。
主治
失眠多夢,勞傷,血虛身痛,癰疽,瘰疬。
來源
傳統(tǒng)藥茶方。
9、合歡夜交藤茶
組成
合歡皮12克、夜交藤18克。
制法
將二藥洗凈,切碎,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取汁加蜂蜜少許,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
解郁和血,寧心安神。
主治
心悸失眠。
按語
合歡皮性味甘平,入心、肝二經(jīng),功能解郁,活血、寧心、消癰腫。夜交藤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jīng)。有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之效。本方二藥合用,能解郁催眠,對于心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尤為適宜。
出處
《中醫(yī)學(xué)》。
《本草正義》:夜交藤,瀕湖止稱莖葉治風(fēng)瘡疥癬,作浴湯甚效。今以治夜少安寐,蓋取其能引陽入陰耳,然不寐之源,亦非一端,茍不知從病源上著想,而惟以此為普通用品,則亦無效。
但止堪供佐使之助,因是調(diào)和陰陽者,故亦有利無害。
夜交藤的原植物夜交藤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莖纏繞,長2-4米,托葉鞘膜質(zhì),偏斜,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主治
治失眠癥,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fēng)瘡疥癬。
性狀鑒別
干燥的藤莖呈細長圓柱狀,通常扭曲,有時分枝,直徑3到7毫米。
1 2 3 4 5
表面紫褐色,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和節(jié),并散生紅色小斑點,栓皮菲薄,呈鱗片狀剝落。
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本質(zhì)部呈放射狀,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
氣無,味微苦澀。以粗壯均勻、外表紫褐色者為佳。
顯微鑒定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木栓細胞,含有棕色色素,皮層狹窄。
中柱鞘纖維束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伴有少數(shù)石細胞群,纖維壁較厚,木化,石細胞不規(guī)則形,紋孔、孔溝不明顯。
韌皮部較寬,韌皮射線外側(cè)喇叭口狀,束中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導(dǎo)管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相聚,木纖維發(fā)達,胞腔大,木薄壁細胞非木化,髓部小。
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尤以射線的寬闊部分為多。
養(yǎng)生養(yǎng)血安神
人們對中藥何首烏的傳說與功效比較熟悉,但對什么是夜交藤卻知之甚少。
其實,兩者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夜交藤是何首烏的藤莖,因夜里會自動相互交合而得名,藥用何首烏則是這種植物的塊根。
夜交藤的煎服劑量一般為10~30克,還可煎水外洗或搗敷外用。
中藥化學(xué)成分
莖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ic acid,Chrysophanol)或大黃素甲醚(Emodinmono methyl ether),均以結(jié)合型存在。
莖葉含多種黃酮,已得到木犀草素-5-O-木糖甙(lutiolin-5-O-xyloside)。
亦含蒽醌類化合物,已分得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5-O-木糖甙(luteolin-5-O-xyloside)。
亦含蒽醌類化合物,已分得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β-D-葡萄糖甙,并含β-谷甾醇。預(yù)試尚含芪類和鞣質(zhì)。
夜交藤的藥理作用本品具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對小鼠用轉(zhuǎn)籠法和對大鼠用多導(dǎo)睡眠圖描記法研究夜交藤煎液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及對睡眠時相的影響。
結(jié)果表明,轉(zhuǎn)籠法夜交藤(9g/kg)與戊巴比妥鈉閾下催眠劑量(20mg/kg)合用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
睡眠多導(dǎo)圖描記法夜交藤(20g/kg)與安定(5mg/kg)服藥1次的即時睡眠作用基本相似。
即總睡眠時間延長,主要是慢波睡眠時相延長,異相睡眠時期縮短。
夜交藤煎液每口2次灌胃,連續(xù)3天,催眠作用更明顯,并出現(xiàn)明顯的慢波睡眠潛伏期縮短。
夜交藤的作用
1、用于皮膚癢
夜交藤煎湯外洗治皮膚癢疹,有一定止癢作用。
2、咳嗽
有人治療喉源性咳嗽,在用蟬蛻、僵蠶、荊芥、防風(fēng)、桔梗、陳皮、半夏、前胡、茯苓、甘草等藥的基礎(chǔ)上,加用夜交藤15克,水煎服,觀察到方中加用此藥者。
止咳作用較未加用此藥者明顯,說明夜交藤可能有止咳的功效。
3、鎮(zhèn)靜、催眠作用
夜交藤煎劑灌胃對小鼠有明顯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與閾下劑量的戊巴比妥鈉呈協(xié)同作用。
大鼠睡眠多導(dǎo)圖顯示總睡眠時間延長,主要是慢波睡眠時相延長,異相睡眠時相縮短。
4、用于虛煩失眠
夜交藤具有養(yǎng)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
常與合歡皮相須配合,也可與棗仁、柏子仁、遠志等同用。
5、用于周身酸痛
夜交藤既有養(yǎng)血作用,還可通利經(jīng)絡(luò),治血虛周身酸痛。
可配合當(dāng)歸、地黃、雞血藤、絡(luò)石藤等同用。
6、降血脂作用
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顯降低高脂血癥大鼠的血清TC及TG含量,并使高脂血癥鵪鶉的TC含量降低,HDL-C/TC比值明顯升高,主動脈光滑,無斑塊形成。
表明夜交藤有一定的降血脂、抗AS及預(yù)防脂肪肝的作用。
夜交藤的功效
功能主治
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治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fēng)瘡疥癬。
養(yǎng)心安神
夜交藤味甘,入心經(jīng),滋心陰,養(yǎng)心神,故治失眠。
“失眠”古稱“不寐”,“目不瞑”等。
心陰不足,心陽偏旺,陰不戀陽,心神不寧,致不易入睡,心悸而煩,多夢健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正如《景岳全書不寐》中言:“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p>
治宜滋心陰,養(yǎng)心血,寧心神。本品善養(yǎng)心陰,心陰不虧,陰陽相和,心神得養(yǎng),失眠可除。
祛風(fēng)通絡(luò)
夜交藤性善走竄,專予搜風(fēng),舒筋活絡(luò),而治行痹。
《金匱翼》曰:“行痹者,風(fēng)氣勝也,風(fēng)之氣善行而數(shù)變,故其證上下左右,無所不至,隨其所至血氣不通為痹也?!?/p>
《諸病源候論風(fēng)痹候》亦云:“人體虛,腠理開,故受風(fēng)邪也。病在陰日風(fēng),在陰日痹,陰陽俱病日風(fēng)痹。”
風(fēng)邪善行,走竄經(jīng)絡(luò),使絡(luò)道不通,氣血受阻,致肢體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酸楚,其痛游走,不拘一處,關(guān)節(jié)屈伸不便,兼有畏風(fēng),發(fā)熱等。治宜祛風(fēng)通絡(luò),本品具此功效,故可應(yīng)用。
癰疽瘰疬
夜交藤搗碎外敷,清熱消腫,托毒生肌,用治癰疽瘰疬等證。
風(fēng)瘡疥癬
瘡,泛指發(fā)于皮妖淺表,有形,焮癢,破后潰爛之病,風(fēng)瘡,則指與風(fēng)邪有密切關(guān)系的瘡病。疥,為疥蟲侵染皮膚所致之病。
癬,所含內(nèi)容更廣,古分干癬、濕癬、風(fēng)癬、白癬、牛癬、圓癬、狗癬、雀眼癬、刀癬等九種。
上述疾患,皆為常見皮膚病,可用夜交藤,祛風(fēng)治瘡,殺疥療癬,煎湯洗浴,甚為有效。
1、用于虛煩失眠
夜交藤具有養(yǎng)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常與合歡皮相須配合,也可與棗仁、柏子仁、遠志等同用。
2、用于周身酸痛
夜交藤既有養(yǎng)血作用,還可通利經(jīng)絡(luò),治血虛周身酸痛,可配合當(dāng)歸、地黃、雞血藤、絡(luò)石藤等同用。
3、用于皮膚癢
夜交藤煎湯外洗治皮膚癢疹,有一定止癢作用。
何首烏與夜交藤的區(qū)別
何首烏與夜交藤均來源于蓼科植物何首烏,其塊根為何首烏,藤莖為夜交藤。
何首烏
何首烏又名馬肝石、九真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
其性微溫,味苦甘澀,具有補肝益腎、養(yǎng)血祛風(fēng)的功效,用于治療肝腎陰虧、發(fā)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酸軟、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疬、腸風(fēng)、痔疾等癥,是一味常用的補益中藥。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何首烏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所含的大黃酸能促進腸道蠕動,還有強心作用。
臨床報道,何首烏與甘草同煎,治療瘧疾及百日咳均有較好療效,外用煎湯熏洗涂搽患處,治療癤腫顯效。
需要注意的是,大便溏泄及有濕痰者不宜服用何首烏。
另生何首烏所含的大黃酚對肝臟有一定損害。
故滋補肝腎要用炙首烏,且不可超劑量或長期服用,肝功能不全者,應(yīng)避免使用何首烏及其制劑。
夜交藤
夜交藤又名首烏藤、棋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
性平,味甘苦,有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失眠、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fēng)瘡疥癬等癥。
《本草再新》曰:夜交藤“補中氣,行經(jīng)絡(luò),通血脈,治勞傷。”
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藥物配伍使用。
治內(nèi)傷頭痛,常與茯神、杜仲、牛膝、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芪、益母草、桑寄生等配伍。
治腦血管硬化、高血壓,常與遠志、石菖蒲、葛根合用。
此外,夜交藤也可外用,與桑枝、雞血藤、威靈仙等水煎趁熱熏洗,治療中風(fēng)后偏癱療效滿意。
夜交藤的副作用
現(xiàn)代研究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蒽醌類化合物,有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此外,尚含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與戊巴比妥鈉合用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首烏藤醇提取物能抑制實驗性大鼠高脂血癥,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防治作用,并能促進免疫功能。
臨床研究
據(jù)報道,用單味首烏藤治療疥瘡49例,除3例在用首烏藤外洗期間配合硫黃軟膏,疥癬靈治愈,2例未堅持用藥外,其余44例全部治愈。
不良反應(yīng)
有報道,服首烏藤可致過敏反應(yīng)。
主要表現(xiàn)
全身皮膚發(fā)疹,或皮膚刺痛發(fā)癢,惡寒發(fā)熱。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克。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配伍
燥狂屬實火者慎服。
夜交藤藥材的傳說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樵夫,名叫夜交,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為生。
夜交的父親早亡,母親身體不好,長期生病,家里也沒有錢給她治病。
有一天,夜交在深山老林里砍柴迷了路,來到一山洞附近,見一老者坐在山洞旁,不停地哭泣,夜交心里非常奇怪,上前打聽怎么回事。
老者說,他的爺爺不肯講故事給他聽,所以心里很傷心。
夜交聽后非常驚訝,仔細打量著那個老者,年齡至少也有八十多歲,那老者的爺爺?shù)哪挲g難道說?......老者見夜交不相信他的話,就帶他進山洞去見自己的爺爺。
只見山洞里面坐著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精神很健。
夜交恭恭敬敬地問道:“老人家,剛才在山洞外哭泣的那位老者是誰啊?”那位鶴發(fā)童顏的老者說:“那是我孫子!這孩子老是纏著我,要我講故事給他聽,我都講了好幾次,他還想叫我講下去,我心里都煩厭了,所以在罵他!”夜交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人家,您高壽多少?”老人回答:“我今年一百三十二歲,我那孫子今年才八十歲出頭。
那孩子很淘氣,不聽話!”夜交聽后非常吃驚:“老人家,您這么長壽,一定有長壽秘方吧?”鶴發(fā)童顏老者聽后哈哈大笑道:“哪兒有啥長壽秘方,山里人吃的不過是粗茶淡飯而已!”“除了粗茶淡飯,您一家人平時還吃些啥?”夜交還是不信。
鶴發(fā)童顏老者有點不耐煩了:“我家山洞附近生長著一種藤莖,它的根塊象地薯,我一家人平時把它煎湯代茶喝,一年四季都這樣!”說完就叫他的孫子陪著夜交去采收那種藤莖。
夜交采收了一大捆那種藤莖和它的根塊,回家煎湯給母親吃,吃了不久日子,母親的病竟然痊愈,能料理家務(wù)。
夜交非常高興,把此事神奇經(jīng)歷告訴給當(dāng)?shù)匾晃恍蘸蚊泻问诪醯闹嗅t(yī)。
經(jīng)過何醫(yī)生的臨床試驗,實踐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那種藤莖在中醫(yī)學(xué)的藥用方面有養(yǎng)心、安神、通絡(luò)、祛風(fēng)之功效,能治失眠、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fēng)瘡疥癬等病癥。
它的根塊的藥用名氣和功效更大,有補肝、益腎、養(yǎng)血、祛風(fēng)之功效,能治肝腎陰虧、血虛頭暈、腰膝酸軟、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瘧、瘰疬等病癥。
后來,人們就把那種藤莖的藥名稱為夜交藤,它的根塊藥名被稱為何首烏。
相關(guān)文章:
朱良春用藥經(jīng)驗:重用夜交藤治療失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2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月經(jīng)先期
下一篇: 兩地湯加減治療月經(jīng)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