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風散
出自《外科正宗》
【組成】 當歸 生地 防風 蟬蛻 知母 苦參 胡麻 荊芥 蒼術 牛蒡子 石膏 各一錢(各6g)甘草 木通 各五分(各3g)
【用法】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疏風除濕,清熱養(yǎng)血。
【主治】 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抓破后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
【方歌】消風止癢祛風濕,木通蒼術苦參知,荊防歸蒡蟬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方解】 本方所治之風疹、濕疹,是由風濕或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浸淫血脈,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肌膚腠理之間所致,故見皮膚瘙癢不絕,疹出色紅,或抓破后津水流溢等。治宜疏風為主,佐以清熱、除濕之法。癢自風而來,止癢必先疏風,故以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之辛散透達,疏風散邪,使風去則癢止,共為君藥。配伍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是為濕邪而設;石膏、知母清熱瀉火,是為熱邪而用,以上俱為臣藥。然風熱內郁,易耗傷陰血;濕熱浸淫,易瘀阻血脈,故以當歸、生地、胡麻仁養(yǎng)血活血,并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佐。甘草清熱解毒,和中調藥,為佐使。諸藥合用,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yǎng)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顧扶正。使風邪得散,濕熱得清,血脈調和,則癢止疹消,為治療風疹、濕疹之良方。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風疹、濕疹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皮膚瘙癢,疹出色紅,脈浮為辨證要點。若風疹屬虛寒者,則不宜用。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魚腥、煙酒、濃茶等,以免影響療效。
2.加減法:若風熱偏盛而見身熱、口渴者,宜重用石膏,加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濕熱偏盛而兼胸脘痞滿,舌苔黃膩,加地膚子、車前子以清熱利濕;血分熱重,皮疹紅赤,煩熱,舌紅或絳者,宜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熱涼血。
3.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于風熱或風濕所致者。
【文獻摘要】
原方主治
《外科正宗》卷4:“治風濕浸淫血脈,致生疥瘡,搔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身云片斑點,乍有乍無并效?!?/p>
【臨床報道】
葛氏運用本方加味,治療濕疹244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并取第二煎的藥渣,加水濃煎取汁,用紗布浸藥汁敷患處。結果:痊愈152例(皮疹完全消退,瘙癢消失),占62.3%;顯效46例(皮疹消退70%以上,瘙癢明顯減輕),占18.85%;有效22例(皮疹消退30%以上,瘙癢減輕),占9.02%;無效24例,占9.84%。平均治療天數為21天,最少用藥6劑,最多用藥25劑。與口服撲爾敏,靜注葡萄糖酸鈣,外用硫磺軟膏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
鄧氏治療蕁麻疹患者54例,分中藥組和西藥組進行觀察。中藥組30例,運用本方,每日1劑,水煎服;藥渣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每日1次。西藥組24例,用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靜注,并加口服撲爾敏。均治療2個月后判定療效。治療結果:治愈(風團消退,臨床體征消失,不再復發(fā)),中藥組25例,占83.3%;西藥組13例,占54.2%。好轉(風團消退30%,或消退后復發(fā)間隔延長,搔癢等癥狀減輕),中藥組4例,占13.3%;西藥組9例,占37.6%。無效(風團和搔癢無明顯改善,或消退不足30%),中藥組1例,占3.3%;西藥組2例,占8.4%??傆行剩兴幗M為96.6%,西藥組為91.6%。治愈率,中藥組明顯高于西藥組(P
【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證實,本方具有明顯的止癢和抗實驗性蕁麻疹作用。對磷酸組織胺所致的豚鼠皮膚搔癢,對DMSO引起的豚鼠耳腫脹抑制作用及小鼠同種被動皮膚過敏反應等實驗結果顯示,本方原方及4種不同方式的配伍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用強度依次為:疏風+祛濕藥組、疏風藥組、消風散原方組和疏風+養(yǎng)血藥組,而祛濕+養(yǎng)血藥組作用最弱。[肖洪彬,等.消風散主要藥效學及拆方研究。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1999;5(4):21]
如果該醫(yī)生是以消風散為主,按你所講的情況,應該是治錯了.中醫(yī)整體診治思咱只要有70%對,正常三貼后就可見效,你越治越厲害,那說明治反了.
消風散是疏風養(yǎng)血,清熱除濕.不知你胃腸如何?現在只能說溫中化濕,健脾斂肝或有些效
濕氣重肯定很有關系:濕性重濁,粘滯,意思即是纏綿難愈,而且會阻滯氣血.尤其是體表的氣血,而致內里郁熱.參照防風通圣散,原方找醫(yī)生刪減,加點辛溫解表和理氣化濕,應該效果會更好
1、防風還能夠治療風濕痹痛,對于關節(jié)疼痛或者是筋脈拘急等癥狀,都是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破傷風,防風治療破傷風效果非常的明顯,所以在臨床上可以隨機的選擇。
3、能夠治療外感的表證,無論是風寒表證,還是風熱表證,防風都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上防風常常配合一些中草藥共同進行治療,比如可以配合羌活、川芎、蟬蛻、薄荷、連翹等藥物。
4、防風還能夠治療皮膚系統(tǒng)疾病,比如風疹瘙癢,或者是癮疹,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皮膚疾病。臨床上最常用的中醫(yī)方劑消風散,就是治療風疹、濕疹有較好的效果,其中防風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以上就是防風的作用了。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石膏歸芍苓術草,養(yǎng)血祛風通治方。
消風散:
消風散中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有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牽正散:
牽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蠶全蝎加,混合研細酒調服,風中絡脈效力佳。
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傷風,牙關緊閉體張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服一方通。
小活絡丹;
小活絡丹用膽星,二烏乳沒地龍并,中風手足皆麻木,風痰瘀血閉在經。 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茯菊桑,貝草竹茹芍地黃,陽邪亢盛成痙厥,肝風內動急煎嘗。
鎮(zhèn)肝熄風湯:
鎮(zhèn)肝熄風芍天冬,玄參龜板赭茵從,龍牡麥芽膝草楝,肝陽上亢能奏功。
天麻鉤藤湯:
天麻鉤藤石決明,梔杜寄生膝與苓,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暈與耳鳴。
阿膠雞子黃湯:
阿膠雞子黃湯好,地芍鉤藤牡蠣草;石決茯神絡石藤,陰虛風動此方保。
大定風珠:
大定風珠雞子黃,麻膠地芍合成湯,三甲冬草五味子,滋陰熄風是妙方。
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茶,
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棗服,
喑厥風痱能治之,水歸火寧水生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52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導赤散合瀉黃散加味治療口腔潰瘍
下一篇: 甘露消毒丹加減治療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