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的病因病機,鼻衄(鼻出血)的中醫(yī)分型及治療
道醫(yī)
2023-06-25 00:59:43
鼻衄是鼻腔出血
,有的是一側鼻腔出血
,也有的是兩側鼻腔出血
,有的出血較少
,也有的出血較多,或大量出血
,出現(xiàn)頭昏目眩
,口鼻干燥,舌赤脈數(shù)等癥狀
。
病因:
的中醫(yī)分型及治療.png)
1.肺開竅于鼻
,肺主皮毛,往往由肺失清肅
,肺熱從鼻竅涌出
,引起鼻腔發(fā)炎出血。
2.心經(jīng)火旺
,移熱于肺,肺經(jīng)為心火所灼
,火氣上炎
,以致引起鼻衄。
對癥治療:
1.肺熱所致的鼻衄
,治宜辛涼解表
。藥方選用:連翹三錢、銀花五錢
、牛蒡子四錢
、薄荷三錢、蘆根一兩、側柏葉一兩
、仙鶴草一兩
,水煎服。至血止后停藥
。
2.心火灼肺引起鼻衄
,治宜清熱養(yǎng)陰,涼血止衄
。藥方選用:焦山梔三錢
,生地黃八錢、大小薊各四錢
、仙鶴草一兩
、側柏葉一兩、白茅根一兩(方內加入水牛角五錢到一兩更佳)
,水煎服
。病重者日服二劑。
3.經(jīng)常發(fā)生鼻衄
,時出時止
,可用生地五錢泡開水代茶飲,養(yǎng)陰清血熱
,每天服一劑
,可連續(xù)服十至二十劑,以血止不再發(fā)時停止服藥
。若鼻出血嚴重
,還可加焦山梔三錢同生地泡開水服。
相關文章:
鼻衄
,牙齦出血的中醫(yī)治療醫(yī)案童子尿有止吐血鼻衄,滋陰降火的作用
鼻出血怎樣治療?
鼻出血是指奶牛鼻腔或副鼻竇血管破裂而出血
。有原發(fā)性的
,也有繼發(fā)性的,原發(fā)性的主要指鼻黏膜和頭部損傷而造成出血
,繼發(fā)性的主要是指一些其他疾病
,如炭疽、維生素C
、K缺乏癥等
。
癥狀
一般原發(fā)性的多一側出血,血液中不含氣泡
,主要是鼻腔黏膜破裂出血
。而繼發(fā)性的多雙側出血
,肺出血時,血色鮮紅
,血液中含有氣泡
,并且伴有呼吸困難、咳嗽等
。胃出血時
,血色呈暗紅色,從雙側鼻孔出血
,血液里混有飼料
,有酸臭味。小血管破裂
,多呈滴狀
、線狀或噴泉狀,大血管破裂則呈噴射狀
。
治療
(1)去除致病因素
,讓奶牛安靜休息。
(2)將頭部抬高
。
(3)向鼻腔內灌注0.1%高錳酸鉀溶液
、1%明礬溶液、1%鞣酸溶液等
。
(4)用紗布或脫脂棉蘸0.1%腎上腺素塞入鼻腔
。
(5)靜注10%氯化鈣150毫升。
(6)注射止血藥
,如止血敏等
。
(7)如果出血嚴重,可輸血
,或靜注代血漿等
。
鼻衄的治療
鼻出血屬于急癥,治療時應首先維持生命體征
,盡可能迅速止血
,并對因治療。
1.一般處理
首先對緊張
、恐懼的患者和家屬進行安慰
,使之鎮(zhèn)靜,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壓升高
,使出血加劇,并及時測血壓
、脈搏
,必要時予以補液
,維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如患者已休克
,則應先針對休克進行急救
。詢問病史時,要詢問以下情況:哪一側鼻腔出血或哪一側鼻腔先出血
,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
,過去有無反復鼻出血,此次出血有無誘因
,有無其他伴隨癥狀等
。
2.尋找出血點
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鼻腔局部和全身檢查
。檢查鼻腔時清除鼻腔內凝血塊
,應用1%麻黃素及地卡因充分收縮并麻醉鼻黏膜,盡可能找到出血部位
,以便準確止血
。如有條件,最好是在鼻內鏡下尋找出血點
,并實施止血治療
。
3.鼻腔止血方法
根據(jù)出血的輕重緩急、出血部位
、出血量及病因
,選擇不同的止血方法。
(1)指壓法 患者可用手指捏緊雙側鼻翼或將出血側鼻翼壓向鼻中隔10~15分鐘
,也可用手指橫行按壓上唇部位
,同時冷敷前額和后頸部。此方法適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
,患者在家中發(fā)生鼻出血可采取此方法
。
(2)局部止血藥物 適用于較輕的鼻腔前段出血,此方法簡單易行
,患者痛苦較小
。對于出血區(qū)域,可應用棉片浸以1%麻黃素
、1‰腎上腺素
、3%過氧化氫溶液或凝血酶,緊塞鼻腔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
,可達到止血的目的
。
(3)燒灼法 常用的有化學藥物燒灼和物理燒灼(包括電燒灼、激光燒灼和微波燒灼等)
。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
,在充分收縮和麻醉鼻黏膜后
,出血部位明確可見,可用卷棉子蘸少許30%~50%硝酸銀或30%三氯醋酸燒灼出血點
,壓在出血點處片刻直至局部形成白膜
。
(4)前鼻孔填塞 術前鼻活動性出血劇烈或出血部位不明確時可應用。
凡士林油紗條前鼻孔填塞術是傳統(tǒng)的止血方法
,多數(shù)鼻出血患者填塞后可止血
,少數(shù)患者需行反復填塞或進一步行后鼻孔填塞術。凡士林油紗條填塞時可從鼻腔頂部由上向下折疊逐層填緊
,也可由鼻底向鼻腔頂部填塞
,填塞時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切忌將紗條全部堆在前鼻孔處
。填塞完畢后
,應檢查是否仍有血經(jīng)后鼻孔流入口咽。視情況決定鼻腔填塞物取出時間
,對于出血劇烈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應適當延長填塞時間
,在填塞過程中應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以防鼻腔鼻竇并發(fā)感染
。
凡士林油紗條前鼻孔填塞術目前廣泛應用于鼻出血治療
,但患者痛苦較大,易復發(fā)
,目前有許多改良的方法
,如:①止血套填塞術 將涂有油劑或軟膏的指套置入鼻腔,然后用紗條做套內填塞
,此方法在填入及取出紗條時痛苦較小
。②氣囊或水囊壓迫止血法 用橡皮膜制成各種形狀的止血氣囊,置于鼻腔出血部位
,套內充氣或充水壓迫止血
。③其他 可選用其他的填塞止血材料,如膨脹海綿
、藻酸鈣纖維等
,適用于鼻黏膜彌漫、較小量的出血
,具有止血效果好
、痛苦小的優(yōu)點。
(5)后鼻孔填塞術 前鼻孔填塞后出血仍不止
,向后流入咽部或從對側鼻腔涌出
,應選擇后鼻孔填塞術。①經(jīng)典的后鼻孔填塞術 將一根細的導尿管從出血側鼻底放入口咽并拉出口腔
,將后鼻栓塞球的絲線系在導尿管尖端
,一手將后鼻栓塞球送入口腔
,另一手逐漸拉動導尿管使后鼻栓塞球進入后鼻孔,然后進行油紗條前鼻填塞
,再將絲線系在一個紗布卷上,并固定在患者的前鼻孔
。后鼻孔填塞的操作較復雜
,患者痛苦較大,一般需留院觀察
,并給予足量抗生素預防感染
,每日需檢查軟腭及前鼻孔處有無紅腫,并觀察患者的呼吸及進食情況
,一般可填塞3~7天
。②氣囊或水囊填塞法 用帶通氣管的氣囊(Foley管)作后鼻孔填塞,不僅可明顯減輕患者痛苦
,且能大大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大多學者認為Foley管的應用使后鼻孔栓塞簡單可行,在急癥處理中有明顯的優(yōu)勢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颊呖扇∪魏误w位,操作簡便
,止血迅速
,患者身體損害小,治療效果好
,氣囊壓力大小可由注入液體控制
,可隨意調節(jié),對鼻黏膜刺激小
,損傷輕
,而且容易掌握應用。
(6)經(jīng)鼻內鏡止血法 隨著耳鼻喉器械的進步
,近年來鼻內鏡下探查出血部位并行電凝止血的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并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有效率可達90%以上
,優(yōu)點在于對鼻腔各部
,尤其是前鼻鏡不易觀察的上部、后部及鼻咽部等深在
、狹窄區(qū)域明視下止血
,準確可靠,相對于凡士林油紗條填塞
,極大地減少了對鼻黏膜的損傷
,患者痛苦小
。止血后不需特殊護理,可不需住院治療
,并發(fā)癥少
。缺點是費用較高。
(7)動脈栓塞 影像學檢查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嚴重鼻出血的診治提供了幫助
,通過數(shù)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技術
,可對出血部位定位并對該部位的血管進行栓塞治療。其方法是經(jīng)股動脈穿刺置入導管
,選擇性地置于動脈主干
,行造影并觀察頸外動脈分支,在確定出血的血管分支后
,自導管內注入栓塞劑即可止血
。動脈栓塞可應用于:難以控制的原發(fā)性鼻出血、外傷性鼻出血
、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頸內動脈破裂及鼻咽纖維血管瘤出血等。該方法可直接顯示出血部位和原因
,止血效果迅速
、見效快,縮短了治療時間
。在出血量大的危急情況下
,數(shù)字剪影血管造影栓塞術是一種有效的搶救措施。但動脈栓塞治療鼻出血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條件
,技術要求較高
,患者的花費也較大。對于過敏體質
、嚴重動脈粥樣硬化
、肝腎功能不全者為禁忌,因此要嚴格掌握適應證
。
(8)血管結扎術 目前一般應用較少
,多應用于嚴重鼻出血、經(jīng)上述各種治療方法仍不能止血者
。在結扎前
,應先盡量正確判斷出血的來源,再決定結扎哪一根動脈
。一般鼻腔上部的出血可行篩前動脈結扎術
;鼻腔后下部出血者應行上頜動脈或頸外動脈結扎術。
(9)鼻中隔手術 鼻中隔黏膜劃痕術,適用于鼻中隔前下部小血管擴張引起的反復鼻出血
。在局部麻醉下
,將鼻中隔黏膜劃痕以破壞擴張的小血管網(wǎng),達到防止反復鼻出血的效果
。也可采用激光
、射頻等方法破壞擴張的小血管網(wǎng)。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
,可行鼻中隔矯正術
。
(10)其他手術 對于鼻腔或鼻竇腫瘤引起的鼻出血,應視具體情況和腫瘤的性質或先止血
,或手術切除腫瘤,或采用放療
,或結扎頸部血管以止血
。
4.全身治療
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很多,出血的程度亦有不同
。鼻出血的治療及處理不能只是鼻腔止血,要根據(jù)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基本和特殊治療
,即止血期間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1)尋找出血病因
,進行病因治療
。
(2)對鼻出血患者都應進行出血量的評估,對就診時仍在活動性出血的患者尤為重要
。
(3)對于老年患者或出血較多的患者
,要注意有無失血性貧血、休克及心臟損害等情況
,并及時處理
。出血量較大的患者,亦應同時檢測血型并備血
,根據(jù)失血量多少予補液
、輸血治療。有高血壓的要積極降壓治療
,對老年患者血壓不可降得過快
,以免血栓形成。
(4)鼻腔填塞及后鼻孔填塞可致血氧分壓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故對老年患者應注意心肺腦功能
,必要時給予吸氧
,注意患者的營養(yǎng)
,并予以高熱量易消化飲食。
(5)適當應用全身止血藥物
,如凝血酶、氨基已酸
、酚磺乙胺等
。
(6)對于情緒緊張的患者,可適當應用鎮(zhèn)靜藥物
,心理治療對于減輕患者的緊張
、焦慮情緒,防止再度出血
,亦有很大作用
。
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定義4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的癥狀5證候分析6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的治療 6.1治法6.2方藥治療6.3飲食療法 6.3.1推薦食材6.3.2推薦食療方 6.4外治法6.5耳針療法6.6注意事項及護理 7鼻衄患者飲食禁忌8鼻衄的預防9關于鼻衄10參考資料附:1治療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的方劑2古籍中的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 1拼音 bí nǜ ·pí bù tǒng xuè zhèng
2英文參考 nose bleeding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13)]
3定義 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nose bleeding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是指脾不統(tǒng)血,以鼻衄常發(fā)
,滲滲而出
,色淡紅,量或多或少
,鼻黏膜色淡
,伴面色無華、少氣懶言
、神疲倦怠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
,脈緩弱等為常見癥的鼻衄證候[1]
。
4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的癥狀 鼻衄常發(fā),滲滲而出
,或兼齒衄
、肌衄,血色淡紅
,量或多或少
,鼻黏膜色淡,伴面色無華
、少氣懶言
、神疲倦怠懶言、食少便溏
,耳鳴
,心悸,夜寐不寧
,舌淡苔白
,脈緩弱[2][1][3][4]。
5證候分析 脾氣虛
,氣不攝血
,故血滲滲而出,甚或齒衄,肌衄
。因無熱象
,故血色淡。氣血虧虛
,失于溫煦濡養(yǎng)
,腦海失養(yǎng)則頭暈耳鳴。心失所養(yǎng)則心悸
。四肢百骸失養(yǎng)則神疲乏力
。氣血虛不榮于面,故面色不華
。脾虛運化失健
,故飲食減少,神疲懶言
。氣血不足
,血脈不充,故致舌淡
,脈細無力。舌淡苔薄
,脈緩弱均是脾虛氣弱之象
。[3][4][2]
6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的治療
6.1治法
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止血[2]
。
6.2方藥治療
可選用歸脾湯[備注]歸脾湯(丸)(《濟生方》):白術
、茯神、黃芪
、龍眼肉
、酸棗仁、黨參
、炙甘草
、當歸、遠志
、木香去生姜
,加側柏葉、地榆等進行治療[2]
。
可用歸脾湯[備注]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參
、黃芪、白術
、茯神
、酸棗仁、龍眼、術香
、炙甘草
、當歸、遠志
、生姜
、大棗加減治療:本方具有補養(yǎng)氣血,健脾養(yǎng)心及益氣攝血的作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杉酉生Q草、阿膠
、茜草等加強其止血作用
。[3]
因鼻中出血而使營血耗傷,故出血多者
,每見血虛之象
,如面色蒼白、心悸
、神疲
、脈細等,故除按以上辨證用藥外
,可配合和營養(yǎng)血之法
,適當加入黃精、首烏
、桑椹子
、生地等養(yǎng)血之品[2]。若因陰血耗傷
,涉及陽氣
,以致陽氣衰微者,應用補氣攝血之法
,救逆扶危
,選用獨參湯或參附湯[2]。
6.3飲食療法
6.3.1推薦食材 鼻衄·脾不統(tǒng)血證患者建議食用黨參
、阿膠
、茯苓、紅棗
、牛肉
、豬肚、蓮子等[4]
。
6.3.2推薦食療方 [4]
1.桂圓紅棗湯(《中國食療大全》):龍眼50g
,紅棗100g洗凈
,加水適量煎煮至熟爛,再加白糖
,取湯飲
。
2.大棗粥(《圣濟總錄》):大棗10~15個,粳米100g洗凈
,放入鍋內
,加水適量,武火燒沸
,再用文火煮米爛成粥
,加冰糖汁。
3.當歸雞(《中國食療大全》):母雞去內臟
,當歸洗凈
,包紗布放入雞腹內,加蔥
、姜
、鹽、料酒
、味精
,用小火煮爛,去當歸食用
。
6.4外治法
對鼻出血的病人
,治療上要遵照“急則治其標”之原則,使用各種止血方法
,使鼻衄停止下來
。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局部用云南白藥止血[3]
。
(2)以冷水浸濕的毛巾或水袋
、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額或頸部。血液遇寒涼而凝泣
,流動減緩
,故可減其涌溢之勢,而達止血目的
。[2][5]
(3)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發(fā)際正中線1~2寸處(上星
、囟會),或緊捏一側或兩側鼻翼
,以達止血目的[2][5]
。
(4)令病人雙足浸于溫水中,或以大蒜搗爛
,敷于足底涌泉穴上
。本法有引熱下行減少上炎的作用
,而協(xié)助止血。[2]
(5)香墨濃研
,滴入鼻中
。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2]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蚩捎玫伪庆`或1%~3%麻黃素液等滴鼻,也有協(xié)助止血作用[2]
。
(6)用血余炭
、馬勃、百草霜
、田七末
、云南白藥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藥末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處
,而達到止血目的
。[2]
(7)可用蒲黃、血竭等為末
,置入鼻內止血[6]
。
(8)因外傷所致的鼻瀝血,宜用棉片蘸藥塞鼻止血[6]
。
(9)可用棉花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3]
。
(10)可用濕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龍骨15克
,枯礬60克
,共研極細末)塞鼻等[3]。
(11)可將血余炭
、馬勃
、百草霜、田七末
、云南白藥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藥末放在棉片上
,貼于出血處,或填塞鼻腔
。[2]
(12)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
,可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條填塞患側鼻腔[2]。若仍未達止血目的
,可行后鼻孔填塞止血法[2]
。
6.5耳針療法
取內鼻、肺
、上屏尖
、額等穴
,中等 *** [7]。
取內鼻
、肺
、胃、腎上腺
、額
、肝、腎
。每次選2~3穴
,捻轉1~2min。每日1次
。[5]
6.6注意事項及護理
鼻衄病人情緒多較煩躁
、緊張,因此
,要安定病人的情緒
,使其能夠與醫(yī)生密切配合,以迅速制止出血
,是很重要的[2]
。止血操作時動作要輕巧,防止粗暴
,以免加重損傷[2]
。
遇有活動性出血病人,要首先制止其出血
,然后才做必要的檢查
,以尋找出血原因,審因論治[2]
。必要時請其他科會診[2]
。根治引起鼻衄的內科疾病[2]。因熱性疾病或鼻部癌癥等所致者
,當先治其主要疾病[6]
。
對出血病人
,一般可采用半臥位
,既有助于止血,又便利于醫(yī)生檢查
、操作[2]
。
針刺和艾灸治療鼻衄有一定效果,但應注意病因治療[5]
。
由血液病引起者
,禁用針刺和刺血法[5]
。
7鼻衄患者飲食禁忌 鼻衄患者禁忌大寒大熱的食物,如蔥
、蒜
、辣椒、生魚蟹等
,慎啤酒及各種冷飲[4]
。
鼻衄禁忌飲食辛燥 *** 的食物,以免資助火熱
,加重病情[2]
。
8鼻衄的預防 要注意鍛煉身體,預防感邪[2]
。
天氣干燥時
,飲服清潤飲料;避免進食辛辣燥熱食物[2]
。
在情志調節(jié)方面
,尤忌暴怒[2]。
除此要去除挖鼻習慣
,避免鼻部損傷[2]
。
9關于鼻衄 鼻衄(nose bleeding[1];epistaxis[8][9])為病證名[6]
。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六
。又稱衄血(見《丹溪心法·咳血》)、鼻出血[7]
、鼻瀝血(出《蘭臺軌范》卷五)
。若出血不止則稱鼻洪(見《大明諸家本草》)。是指以鼻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的鼻病[1]
。鼻衄是血證中最常見的一種
。《
黃帝內經(jīng)素問》對此有豐富的論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饵S帝內經(jīng)靈樞·百病始生》:“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北囚嘤苫馃崞妊兴拢渲杏纫苑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胃熱
、肝火為常見[3]。另有少數(shù)病人
,可由正氣虧虛
,血失統(tǒng)攝引起
。中老年人反復鼻衄者,應注意排除鼻咽部腫瘤[5]
。
古人根據(jù)病因及癥狀不同對鼻衄有不同命名
。“鼻衄”之證名
,見于《備急千金要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