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棗湯
出自《傷寒論》
【組成】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三味等分
【功用】攻遂水飲
【主治】
1.懸飲
2.水腫
【方歌】十棗逐水效堪夸, 大戟甘遂與芫花
【方解】本方證因水飲壅盛于里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瀉下逐水的代表方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滲出性胸膜炎
【附方】
控涎丹(又名妙應(yīng)丸
本方與十棗湯均有攻逐水飲之功,用治水飲內(nèi)停之證
。但本方乃十棗湯中去芫花、大棗,加白芥子組成。白芥子辛溫,善治皮里膜外、胸膈間之痰涎,與甘遂【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太陽中風(fēng)
,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2.方論選錄
李時珍《本草綱目》卷17:“十棗湯驅(qū)逐里邪,使水氣自大小便而泄
,乃《內(nèi)經(jīng)》所謂潔凈府,去菀陳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ji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許宏《金鏡內(nèi)臺方議》卷5:“下利嘔逆者
【臨床報道】
十棗湯對各種疾病引起的胸水屬水飲壅盛之實證者
,常奏奇效。王氏以加味十棗湯(十棗湯加黃芪,各藥等分,共研細末裝膠囊,每粒為1.0g,每次服1~2粒【實驗研究】
經(jīng)口給家兔甘遂離體腸蠕動實驗表明,甘遂能使腸管強烈收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6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胯腹癰的中醫(yī)治療驗方
下一篇:
補脾益胃法治療臍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