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數(shù)苔黃持續(xù)熱,腫勢高起疼痛劇。中軟應(yīng)指毒熱盛,預(yù)示膿成正未衰。活血透膿解毒熱,銀翹黃連歸尾桔。山甲皂刺天花紛,陳皮草芪芩防風(fēng)。外用拔毒鐵箍散,解毒透膿效若仙。
方藥:
銀花30g 連翹15g 黃連10g 當(dāng)歸尾10g 桔梗10g 炒山甲10g 炒皂刺10g 陳皮8g 天花粉10g 生黃芪10g 生甘草6g 防風(fēng)10g 黃芩10g
注:發(fā)熱持續(xù)不退,局部腫勢高起,疼痛劇烈,按之中軟應(yīng)指,表示熱盛肉腐,膿已形成。治宜透膿托毒,清熱解毒。
銀花,連翹,黃芩,黃連,花粉清熱解毒;歸尾活血通絡(luò);山甲,皂刺活血軟堅透膿;黃芪托毒排膿;陳皮,甘草健脾和胃,促生化之源,助托毒之力;防風(fēng)解毒疏透,抗繼發(fā)感染;桔梗解毒排膿。
在內(nèi)服藥的同時,應(yīng)繼續(xù)外用拔毒散或鐵箍散。
癰瘡的解釋癰疽惡瘡。 《法苑珠林》 卷一一二:“想見諸飲食如膿血,想受諸飲食如涂癰瘡?!?
詞語分解
癰的解釋癰 (癰) ō 一種皮膚和皮下 組織 的化濃性炎癥,易生于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癰疽。吮癰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jié),厚顏無恥地迎合權(quán)貴)。部首 :疒;瘡的解釋瘡 (瘡) ā 皮膚上腫爛潰瘍的?。函彴?。瘡口。凍瘡。痔瘡。部首:疒。
①中醫(yī)認為本病早期為風(fēng)熱實證,后期為肺胃壅熱,故早期治宜疏風(fēng)清熱、解毒利咽。
方藥:錦燈籠、山豆根各15克,黃芩、桔梗、荊芥、金銀花、連翹、牛蒡子各10克,生甘草6克。
②膿腫期除切開引流外,可服化瘀排膿劑:制山甲、丹皮、赤芍、黃芩、白芷、板藍根、梔子、射干、桔梗各10,生甘草6克。
③疼痛劇烈者可加乳香、沒藥各10克,大便干燥者可加大黃10克。
鐵海棠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麒麟花(《中國植物圖鑒》),老虎竻、獅子竻(《廣州植物志》),玉麒麟、番鬼刺(《廣西中藥志》),海棠(《廣西藥植名錄》),萬年刺、霸王鞭、千腳刺、刺蓬花(《貴州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的莖葉、根及乳汁。
【植物形態(tài)】鐵海棠
多年生肉質(zhì)灌木。莖直立或攀援狀,長可達1米;刺硬而尖,長1~2.5厘米,或5行排列于莖的縱棱上。葉互生,通常生于嫩枝上;倒卵形或矩圓狀匙形,長2.5~5厘米,先端 *** 而具小凸尖,基部狹楔形而尖,全緣。杯狀聚傘花序2~4個,排成具長柄的2歧聚傘狀;苞葉鮮紅色,闊卵形或腎形,長約8毫米,徑10~12毫米;花單性,無花被,雌雄花同生于萼狀總苞內(nèi);雄花多數(shù),具雄蕊1;雌花單生于花序中央,子房上位,花柱3枚,柱頭2裂。蒴果,3室?;ㄆ?~9月,果期6~10月。
多栽培于庭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花(鐵海棠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性味】苦,涼,有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有毒。"
②《廣西中藥志》:"味苦澀,性涼,有小毒。"
③《貴州草藥》:"根:性平,味辛,有小毒。"
【功用主治】排膿,解毒,逐水。治癰瘡,橫痃,肝炎,大腹水腫。
①《福建民間草藥》:"化痰排膿,消癰解毒。"
②《廣西中藥志》:"解瘡毒,瀉水氣。治惡瘡,橫痃,大腹水腫。"
③《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清涼,消炎,解毒。治肝炎,血積,熱毒瘡。"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對口瘡:鮮鐵海棠莖葉,酌加紅糖,搗爛外敷,日換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橫痃:雞蛋一個,穿刺小孔,鐵海棠汁十滴入蛋內(nèi),用濕沙紙包裹五層,煨熱,連服二個。(《廣西中藥志》)
③治魚口、便毒:萬年刺根適量搗爛,加酒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④治癰瘡腫毒:鐵海棠鮮根適量,搗爛同酒糟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⑤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鐵海棠樹液數(shù)滴,滴患處,待竹木刺露出皮膚,即可拔出。(《廣西中草藥》)
提醒您:鐵海棠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60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砂安神丸的功效與作用
下一篇: 皮膚癰瘡的中醫(yī)治療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