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治療破傷風,每每配伍大劑量的蟬蛻于辨證方中,臨床收效甚佳。
董某,男,48歲。發(fā)病已7天,因皮靴誤傷右眼上瞼.口約0.2cmx0.2cm,自用羊畜糞和泥土覆蓋以止血。旋即顏面水腫。經(jīng)某醫(yī)院診治,內(nèi)服消炎片和外敷藥后腫小傷口結痂。3天后自覺牙關發(fā)緊,頸項強硬,治之不效,證情日趨嚴重??滔拢捍娇诎l(fā)緊,項強,面肌抽搐,呈苦笑狀,瞳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口角不時抽動,大便數(shù)日未行,苔色薄白,脈弦而數(shù)。
風毒內(nèi)蘊,經(jīng)絡脈遂受阻,營衛(wèi)壅滯,氣血不運,肝風內(nèi)動,以致口噤發(fā)痙,頸項強直,形成破傷風證,勢頗危險,治擬祛風鎮(zhèn)痙。
處方:玉真散(白芷6g,生南星6g,天麻6g,羌活6g,防風6g,白附子30g,共研細末)20g,每服5g,日3次,開水調(diào)服。
二診:藥后病情無大變化,今晨因幫助翻身,抽搐大作,喉中痰鳴,呼吸一度窒塞,經(jīng)搶救后仍持續(xù)出現(xiàn)痙攣不已,證情至危,再擬祛風定痙,解毒開竅治之,以盡人事。
麝香玉真散6g,炙烤人工創(chuàng)口3小時。
三診:炙烤后抽搐仍繼續(xù)發(fā)作,但不甚重,甚至尚呈昏迷,牙關緊閉,不時齘齒,口角流涎,身熱氣促,體溫38°C(腋),喉中痰鳴,大便秘結,此為風毒稽留經(jīng)脈,營衛(wèi)仍然失宣,故筋脈拘急;邪毒化熱傷津,腸道失潤,故便結不行,亟當清化痰熱,解毒止痙,兼通腑實治之。
荊芥10g,蟬蛻30g,全蟲10g,蜈蚣3條,防風10g,南星10g,鉤藤15g,白芷10g,生石膏60g(先下),天麻10g,羚羊角15g(先下),銀花30g,連翹20g,生大黃10g(后下),木通10g,元明粉10g(沖)。水煎后,鼻飼法灌服。麝香玉真散6g,炙烤。
四診:炙烤后稍出微汗,大便未行,抽搐仍未停止,痰鳴稍已,證情仍然危急,再擬前方增減治之。
荊芥10g,凈蟬蛻30g,全蟲10g,蜈蚣3條,防風10g,南星10g,鉤藤15g,生石膏60g(先下),天麻10g,羚羊角15g(先下),銀花30g,連翹25g,生大黃12g(后下),木通10g,元明粉10g(沖),瓜蔞25g。水煎后,鼻飼法灌服。
五診:藥后汗出較多,身熱下降,大便已通,小便亦利,抽搐顯減,偶有面肌抽動,神志呈半清醒狀態(tài),有時能夠理解問話,痰多黏稠,不能咳出,前方既效,無再更張。
原方接服2劑,改鼻飼為口服。
六診:連進幾劑,神清搐止,汗出較多,二便自調(diào),唯尚感面容輕度苦笑,牙關仍緊口眼歪斜,痰涎尚多,此為病勢向愈,氣血交虧之象,治當養(yǎng)血清熱,以肅余邪。
細生地12g,杭芍10g,寸麥冬10g,阿膠10g(烊化),炙粉草5g,銀花15g,天花粉6g,南星5g,鉤藤5g,全蟲3g,蜈蚣1條,白芥子6g,陳皮6g,瓜萎皮12g,天竺黃6g,川貝6g。
七診:病情逐日好轉(zhuǎn),神志清爽,食欲增加,語言已較流利,面肌痙攣基本消失,唯仍口眼歪斜,開口困難,再予養(yǎng)榮溢血法,以善其后。
生地黃15g,杭芍12g,麥冬10g,黑芝麻12g,清阿膠10g,葛根6g,生牡蠣15g,龍骨15g,炎草3g,烏梅12g。
另:六味地黃丸10丸,早晚各1丸。按:破傷風證,初起之時當祛風定痙,邪毒入里之后,則宜祛風化痰,定痙解毒,后期又須調(diào)補氣血,兼清余邪。在治療過程中,須令全身汗出為有效,蓋得汗則痙攣緩解,但汗后當避風寒,若體虛汗出過多者,又當扶正祛邪,以防邪去正傷。此例潛伏期短,病情發(fā)展迅速,初用祛風定痙不效,由于邪毒已經(jīng)入里,改投祛風化痰定痙、清熱解毒通便之劑,病勢方逐日好轉(zhuǎn),終于獲愈。
內(nèi)服玉真散、炙烤麝香玉真散,對破傷風有較高的療效。蟬蛻也是一味治療破傷風有效的藥物,但用量須大,可以30~60g,單用可增至120g,這些是治療破傷風的基本有效方藥,臨床可推廣運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6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思食丸加味治療厭食癥
下一篇: 溫膽湯加味治療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