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具有溫中補陽、散寒止痛的作用。如崔氏八味丸中有肉桂,用治腎陽不足所致的食少便溏,體倦怯冷,尿頻,小便不利等癥;十全大補湯中也有肉桂,用來鼓舞氣血生長等?!侗静輨e錄》謂肉桂:“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zhuǎn)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jié),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p>
何老臨床上應用肉桂十分廣泛,如常用肉桂配黃連,交通心腎,治頑固性不寐。他主張用肉桂應以研末吞服效好,每次2g,每日2次。如治痛經(jīng)或附件炎引起的腹痛,伍當歸、芍藥、延胡、香附、沒藥;治胃脘疼痛伍沉香末、白芍、炙草、海螵蛸等。此外,他常將肉桂末與桂枝合用,溫陽氣,鼓舞氣血,治療低血壓病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所治患者沈某,男,33歲,1995年2月15日初診。某院診為急性泛自主神經(jīng)感染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壓。直立時經(jīng)常要暈倒,測血壓:臥位120/79mmHg,坐位79/49mmHg,站位49/10mmHg.病人神情委頓,苔薄白,脈濡軟。處方在參、芪補氣血藥物基礎上,加桂枝9g,肉桂末3g(分兩次,每次1.5g吞服)。前后堅持服藥5個月左右,直立時暈倒癥狀已消失,日常生活能自理,測血壓:臥位127.5/75mmHg,坐位97.5/62mmHg,站位75/52.5mmHg,并能和健康人一樣騎自行車或步行外出。藥服至今諸癥穩(wěn)好,已恢復上班。
如何防治低血壓呢?一般認為,多數(shù)無癥狀性低血壓,要通過飲食療法和體育鍛煉得以回升。體質(zhì)弱者的低血壓,除了注意營養(yǎng),適當多吃點食鹽以增加血容量外,要長期堅持跑步、騎車、游泳、健美操等鍛煉,以增強肌肉張力、血管彈性、心肌收縮力和神經(jīng)興奮性,這些都是促使血壓升高的有利因素。若血壓長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心悸、心前區(qū)重壓等癥狀者,則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中醫(yī)認為低血壓的發(fā)生多與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勞倦傷正、失血耗氣等有關,一般可分為氣陰兩虛、心腎陽虛、心脾兩虛、肝腎不足等證型。運用辨證施治的調(diào)養(yǎng)方法往往能取得穩(wěn)定而持久的療效,且副作用小。飲食方面,多吃山藥、薏苡仁、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紅棗、瘦肉、羊肉及雞、鴿子等禽類食品,具有滋陰益氣、補腎健脾、溫通心陽等作用,有助于促使血壓回升;同時還應多吃含維毛素、微量元素豐富的水果蔬菜,如蘋果、香蕉、桔子、菠蘿、油菜、西紅柿、韭菜及豆類制品等,各種營養(yǎng)攝入充分,才能使氣血生化有源。 一般可選用下面藥物升壓:⑴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頻服,連服1周。方中人參以野山參或高麗參為佳,但其價格昂貴,一般可用生曬參、紅參代之;氣陰虛損者,則可用西洋參代之。⑵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作茶飲,頻服,連服10-20天。⑶黃精、黨參各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必要時可請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大夫指導用藥。
桂枝入藥歷史悠久,而且桂枝的氣溫辛香,藥性溫煦,服之有?散一身上下之寒邪,暖三焦臟腑之元陽?的良效。東漢時代的?醫(yī)圣?張仲景更是將桂枝視為解表散寒的要藥,每每出現(xiàn)風寒諸疾或者有寒邪內(nèi)侵之癥的時間,張仲景就會選擇桂枝配伍諸藥來緩解。
1、桂枝在緩解風寒表證方面的應用。
中醫(yī)之風寒表證,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風寒引起的感冒等疾病。當外界氣溫驟降,或者一時不慎遭受寒邪內(nèi)侵的時間,很多人就容易出現(xiàn)風寒諸疾,多伴有微微發(fā)熱、頭昏頭痛、鼻塞不通、肺氣不宣等情況。
而桂枝之效重在?散風寒,驅(qū)表邪?,對于體內(nèi)的陽氣宣發(fā)有很好的幫助。比如經(jīng)典的解表方劑桂枝湯,就是以桂枝配伍芍藥、生姜、大棗同用,趁熱服之,有很好的驅(qū)寒散邪、解肌發(fā)表之效。
而對于風寒之邪較重的情況,且感覺自身非常怕冷、一身無汗之癥,醫(yī)圣張仲景則常將桂枝和麻黃同用,再佐以苦杏仁、甘草,則有明顯的宣肺解表之效,此方沿用至今已愈千年,經(jīng)久不衰。
2、桂枝在緩解里寒之癥方面的應用。
桂枝之效不僅有解表散寒之效,其辛溫之效還能走內(nèi)而起到溫里驅(qū)寒之功,對于多種里寒之疾也是有很好的緩解之效的。
比如最為常見的寒濕痹癥,桂枝入藥則能起到?溫里而通經(jīng)開痹?的效果。中醫(yī)里面常用桂枝配伍羌活、獨活、防風、蒼術、制附子、細辛等同用,對于里寒濕痹之癥頗具良效。
而對于一些女士多見的里寒引起的寒凝血瘀諸疾,桂枝入藥也多能奏效。女士本身就易受寒邪內(nèi)侵,若是里寒經(jīng)久不散,則多伴有肢體冰涼怕冷、經(jīng)期腹痛不堪等情況
中醫(yī)里面就常用桂枝配伍桃仁、赤芍、茯苓、當歸、川芎、生地黃、牡丹皮等同用,可起到較好的溫經(jīng)散寒、化瘀止痛之效。
3、桂枝在緩解陽氣不足之癥方面的應用。
桂枝辛溫之效,對于三焦臟腑之虛寒皆有較好的溫煦之效。比如上焦之心陽不振、中焦之脾陽不健、下焦腎中之陽不足等情況,以桂枝輔佐諸藥使用,往往能添其效。
像緩解心陽不振之經(jīng)典方劑?枳實薤白桂枝湯?、?瓜蔞薤白桂枝湯?等,在緩解心陽不振引起的心悸、胸痹、心口疼痛等情況效果都是很好的。
若是中焦脾內(nèi)虛寒而引起的脾陽不健、脾濕內(nèi)阻等情況,則常以桂枝配伍茯苓、甘草、白術等同用,溫脾利濕之效頗為有效。
而對于下焦腎中之陽氣不足、下元虛冷之癥,中醫(yī)里面常用桂枝配伍龍骨、牡蠣、白芍、附子、生姜等同用,則能起到很好的溫陽固澀之功。
桂枝是樟科肉桂的一種小枝。肉桂常綠喬木,一般生于常綠闊葉林中,多為栽培。我國的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云南都是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種植,尤其是廣西,大部分是人工純林。
采摘嫩枝,落葉,曬干;或者將肉桂樹多余的發(fā)芽分蘗從地面上剪掉,曬干;或者把修剪過的稀疏的樹枝拿到陽光下曬干。
桂枝嫩枝長圓柱形,長30至70厘米,粗端直徑0.3至1厘米。表面呈棕紅色,有細紋、葉和芽痕及點狀或橢圓形皮孔。然而,它很脆,容易折斷。切面皮膚呈紅棕色,可見一條淡黃的石細胞帶。木材黃白色至微黃色,果肉方形或菱形,有特殊香味,味甜,略帶辛辣味。
最好是枝條細嫩均勻,色澤紅棕色,香味濃郁。
桂枝的食用方法
桂枝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湯劑1.5-6g,大劑量,最多15-30g;;或者藥丸或者粉末。
桂枝用藥禁忌癥:發(fā)熱伴高熱、陰虛火旺、皮疹血熱者禁用桂枝。
1、桂枝甘草湯
功效:養(yǎng)心氣,溫心陽,治多汗,雙手交叉,感覺緊張,想被壓的人。桂枝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成分: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溫服三次(成人常用量:10劑)
方毅:太多的汗水會讓你內(nèi)心感到悲傷,但如果你心中的陽氣受損,你的心會因喜悅而悸動,所以你會雙手交叉,冒著心臟的危險。方中以桂枝入心,辛溫助陽,甘草溫補氣機,進而助心中陽氣復興。兩藥合用,能使心平氣和,辛甘之藥與陽相合,陰陽復蘇。
2、桂枝附子湯1
功效:治療傷寒八九天不可解,風濕相斗,身體上火疼痛。
處方:桂枝(三錢)、附子(炮制、去皮、臍,三片)、甘草(兩塊錢)
用法:一次服用,水兩分鐘,姜片三片,炒一分鐘,隨時服用?;顣心档ず痛髼棥?br>來源:明?方寫《妙方》
3、桂枝附子湯2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主治八月九日傷寒,風濕,身痛心煩,不能側(cè)轉(zhuǎn),不嘔吐口渴,脈浮空澀?,F(xiàn)用于風寒濕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等疾病。
組成:桂枝三兩45克(去皮),甘草二兩30克(焙干),生姜三兩45克(切片),大棗12個,附子1片15克(炮制)。
用法:取五味藥,用1800毫升水煮沸600毫升,去渣,溫服三次。
現(xiàn)代用量:桂枝(9g)、生姜(9g)、大棗(3片)、甘草(6g)、附子(3-6g)
來源:《傷寒論》)。
4、桂枝綠茶
功效:發(fā)汗舒筋;抗病毒,利尿,治療風寒表證引起的腰背四肢酸痛。
配料:桂枝3g,綠茶3g。
用法:用200毫升開水沖泡后飲用,沖洗至味淡。
來源:傳統(tǒng)涼茶配方。
5、桂枝散藥方1
功效;主治:休克致肝損傷引起的脅肋骨疼痛。
組成:枳殼30克(小,去皮,麩炒),桂枝15克(不用火去皮)。
用法:將藥物研成細粉。每服6g,空用姜棗湯調(diào)。
來源:普濟技方,卷七。
6、桂枝散藥方2
功效:解表清熱,治療發(fā)熱兩天,頭痛發(fā)熱,無汗易怒。
組成:桂枝15克,葛根15克,麻黃22克(去根去節(jié)),石膏30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炒微紅,提起),杏仁15克(湯泡,去皮去尖,雙仁,麩炒微黃)
用法:取藥,搗碎成粉。各取9克,取水300毫升,加姜4克,蔥16.5厘米,炒至180毫升,撈出我,隨時趁熱服用。把衣服上的汗取下來,然后無汗取下來。
來源:太平方卷十七。
7、柴胡桂枝干姜湯
功效:散寒生津斂陰,主治傷寒少陽證,寒熱來來往往,寒熱淡熱,胸脅微結,小便不利,口渴不吐,但頭上汗出心煩;男性瘧疾是冷而熱,或冷而不熱。
原成分:DC柴胡。桂枝三兩(去皮),干姜亮亮,天花粉亮亮,黃芩亮亮,牡蠣亮亮(煮),甘草亮亮(烤)
組成: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天花粉12克,黃芩9克,牡蠣6克(煮制),甘草6克(焙制)
用法:用1.2升水煮600毫升,去渣,再炒300毫升,溫服150毫升一天兩次。剛開始稍微煩躁的時候,再流汗就會好起來。
來源:《傷寒論》。
8、桂枝酒
功效:治肝虛寒、突然沉默、坐不住、面黑、四肢無力、失利、風損重。
配方:桂枝、川芎、獨活、牛膝、山藥、甘草、附子、防風、茯苓、天雄、茵陳、杜仲、白術、白術、生姜、大棗40枚,土鱉蟲根皮、辣椒1升。
方法:取父親口腔十八口,用四桶酒浸泡七天。
用法:四合一服用,兩天,加到五六合一。每兩美元一杯的溫葡萄酒?;蛘哂孟憷比夤鹨环郑簏S和當歸各一半,三錢姜和紫蘇各煎一次,然后去掉黑色物質(zhì)?;蛘咴谒幠?,草草又取一小盞米醋,也散瘀。
說明:普濟坊,附子22兩,大棗40銖,豬椒葉無根皮,豬椒桑皮各1升。
來源:“緊急護理的重要處方”
9、桂枝丸
功效:益胸膈,食之,填膚,治諸氣,苦惱腹痛;容納葡萄酒。
組成:檳榔3顆(大顆)、牽?;?兩(麩炒半生)、關桂3兩(去皮)、青皮2兩(焯水)、陳皮2兩(焯水)、干姜2兩(焙干)。
用法:每次15粒,茶、酒同服。女人腹痛,給醋湯,男人用茴香湯。喝完再吃,會很棒的。
方法:頂部為細粉,煮醋面糊為丸,如綠豆。
來源:姬伯,第二卷。
10、桂枝橘皮湯
功效:溫調(diào)魏瑩,主治痹痛、肩背部麻木、腕部硬痛、頭重鼻塞、風不順微汗,無定痛。
組成:桂枝尖1元(蜜炙),生白芍1.5元,鮮姜1元,陳皮1.5元(炒),烤草6分鐘,紅棗2塊(去核)。
來源:修訂流行傷寒論。
11、桂枝白術湯
功效:主治風熱型瘧疾。
處方:嫩桂枝1份,杭青皮1份,珍光皮1份,白云靈1份,川芎5份,香白芷5份,芽桔梗5份,尖檳榔5份,法半夏1份,焯水2份,漂白6份,紫蘇葉7份。
用法:加生姜3片,大棗3片,水煎服,生發(fā)前2點服。
資料來源:《幼兒集》,第三卷
桂枝鑒別應用
1.桂枝吉杰散寒,顯其力。炒桂枝溫里祛寒祛濕,蜜炙桂枝溫里補虛潤燥。
2.肉桂和桂枝都源于月桂樹,一個是厚皮,一個是嫩枝,都有溫血助氣、散寒凝血的作用。但肉桂性熱,勝于溫通止痛。當人們下焦補腎陽時,它可以點燃原始。肉桂桂枝性甘性溫,善發(fā)汗解表,入焦補心陽,止心悸。
桂枝配伍應用1.配芍藥
桂枝香甜而暖,你走在外面,它會甜而暖,你走進里面,它會甜而暖。芍藥微寒帶苦酸,清熱帶苦酸,斂陰帶酸寒。月桂樹和牡丹的組合,陽氣越多,越酸越寒,越陰越剛越柔,越陽越陰,越散越收,越互利。外感是肌肉和護營的大法;內(nèi)證是由氣和陰陽轉(zhuǎn)化而來的。
2.配麻黃
麻黃偏于肺經(jīng)之氣,辛苦,滿皮毛,專治發(fā)汗散寒之邪;桂枝偏入心經(jīng)血穴,甘溫,達營養(yǎng)生,可舒筋祛風。兩藥配伍,既能入衛(wèi)營,舒筋解表,又能溫散風寒。用于風寒表證,發(fā)汗解表。
3.配甘草
甘平甘草,健脾解中,益陰扶正,調(diào)和諸藥。桂枝配甘草,專以分心為二,使辛甘發(fā)散為陽,使辛甘變化,陽中有陰,能養(yǎng)正氣,益心氣,通心陽,治心悸脈象。
4.配大黃
大黃味苦,性寒,清腸胃。被稱為通,具有祛瘀活血的作用。兩者相匹配,寒熱結合各有優(yōu)勢。
5.配附子
附子辛、熱、毒,純陽燥烈,不察而去。它通十二經(jīng),具有回陽救逆、壯陽散寒的作用。真的很冷,可以治好。兩藥合用,兩陽相加,溫經(jīng)清關節(jié),散寒。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煩痛,不能側(cè)轉(zhuǎn),不利屈伸,溫通血管,治陽虛陰凝,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期腹痛。用于陽虛水腫,能陽化氣;陽虛寒能助陽出竅,無汗死陽之虞。
注意事項
服用桂枝時,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松身心。
4.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6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金湯加味治療膽囊炎
下一篇: 活血利膽治療膽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