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的簡介
浮萍
浮萍的葉狀體對稱,表面綠色
背面垂生白色絲狀根1條
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飼料。以帶根全草入藥
浮萍也作為浮萍科植物的統(tǒng)稱。
本文目錄
1 浮萍的功效與作用2 浮萍附方有哪些3 浮萍配伍應(yīng)用有哪些
浮萍的功效與作用浮萍還有發(fā)汗、祛風
《本草衍義補遺》認為
,它“發(fā)汗尤甚麻黃”。還有古醫(yī)籍記載
,它有良好的解酒和促須發(fā)生長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浮萍含有醋酸鉀
有強心作用、升高血壓作用和解熱作用
,對庫蚊幼蟲和蚊蛹有殺滅作用。1
、保護心血管青萍水浸膏對奎寧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強心作用
。鈣可以增強之
,大劑量使心臟停止亍舒張期,并能收縮血管使血壓上升。2、解熱
青萍煎劑及浸劑2克/公斤
,經(jīng)口紿予因注射傷寒混合疫苗而發(fā)熱的家兔,證明有微弱的解熱作用。3
、利尿作用利尿成分為醋酸鉀及氯化鉀。
4
、祛風止癢浮萍可用于風疹及皮膚瘙癢證:風疹及皮膚瘙癢
,皆為風邪所致。風有外風和內(nèi)風之別
,外風多為皮膚腠理不固浮萍主治外感風熱所引起的風疹及皮膚瘙癢癥。
臨床可見風疹呈紅色,灼熱奇癢
,遍體抓痕,遇風遇熱尤甚。此外,尚可兼見風熱表癥
。取浮萍辛寒之性
,輕清透散疏風清熱,風去熱散,風疹必消,搔癢必止。5
麻黃與浮萍皆能宣肺氣
但麻黃辛溫
6
肺主氣
若邪侵肌表,肌腠郁閉
《溫病條辨》曰:“治上焦如羽
浮萍味辛性寒
古有發(fā)汗勝于麻黃之說
7、行水消腫
水液代謝與肺
肺主津液的輸布
浮萍味辛性寒入肺與膀胱經(jīng)
浮萍所治之水腫
8、其它作用
浮萍抗菌
在實驗室及現(xiàn)場對庫蚊幼蟲及蚊蛹有殺滅作用
。浮萍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辛,寒
。《本經(jīng)》:"味辛,寒
。"《別錄》:"酸,無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醫(yī)林纂要》:"辛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綱目》:"入肺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
《本草求真》:"入肝
功能主治:發(fā)汗
《本經(jīng)》:"主暴熱身癢
,下水氣,勝酒,長須發(fā),止消渴。"《別錄》:"下氣
,以沐浴生毛發(fā)。"《唐本草》:"主火瘡
。"《本草拾遺》:"末敷面酐,搗汁服之
《日華子本草》:"治熱毒風熱疾,熱狂
,熔腫毒,湯火瘡,風疹。"《本草圖經(jīng)》:"治時行熱病,亦堪發(fā)汗
。"《滇南本草》:"發(fā)汗
,解毒。治疥癩,疥癬,祛皮膚瘙癢之風。"《綱目》:"主風濕麻痹
,腳氣,打撲損傷,目赤翳膜,口舌生瘡,吐血《玉楸藥解》:"辛涼發(fā)表
《嶺南采藥錄》:"凡患風癍
,以紫背浮萍沐浴數(shù)次,凡中水毒,手足至肘膝俱冷,用之煎水浸洗。"《中國藥植圖鑒》:"搗汁涂敷蟲咬傷
。"浮萍附方有哪些1
、治瘡疹入眼,痛楚不忍浮萍草,陰干為末
投水半合,絞取肝汁,食后調(diào)藥服之
2、治汗斑癜風
紫背浮萍
每以四兩煎水浴
或入漢防己二錢亦可
3
溝渠小萍
4
浮萍草搗絞汁飲之。(《品匯精要》)
5
干浮萍草末
6
青萍少許,研爛
7
浮萍草一兩
四物搗細篩
8
牛蒡子、浮萍等分
以薄荷湯調(diào)下二錢
9
浮萍末一錢
同四物湯煎湯調(diào)下。(《丹溪纂要》)
10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水中萍
,洗,曝干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圣惠方》)11
干浮萍
上二味為末
空腹飲服二十丸
12、治熱毒
浮萍搗汁
13
、治大風癘疾1)浮萍草
,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為末,不得見日。每服三錢,食前溫酒下。2)七月取紫背浮萍,日干為末
,半升,入好消風散五兩。每服五錢
,水煎頻飲,仍以煎湯洗浴之。(《十便良方》)14、治癰
紫萍適量
上藥調(diào)勻外敷
,中薄外厚,中間留孔。(《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15、治小便不通
,利膀胱脹,水氣流腫水上浮萍
,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16
、治急性腎炎浮萍草二兩,黑豆一兩
。水煎服
。(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浮萍配伍應(yīng)用有哪些1、配桑自皮
風水為病
桑自皮宣肺通調(diào)水道
二藥合用
,解表消腫。汗出邪氣,尿多腫消,諸證自愈。2
、配銀花、連翅銀花、連翅偏入氣分
浮萍入肺達表
三藥合用
3、配紫草
浮萍疏風透疹
紫草清熱涼血,解毒化斑
二藥合用
4
浮萍輕浮升散
牛蒡子能降能散,辛寒
二藥合用,共湊疏風瀉熱,透發(fā)疹毒之效
《本草述鉤元》曰:“(牛蒡子)同浮萍等分為末
5
風水為病
麻黃辛
6、配薄荷
浮萍辛
、寒,善開毛竅;薄荷寒涼,輕清涼散,一解表散熱,發(fā)汗祛邪二藥合用
浮萍方劑制劑有哪些
1、浮萍丸(《千金方》)
于浮萍
、栝蔞干等分,上味為宋,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二十丸,日三。主治
消渴。
2
、浮萍散(《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浮萍草,陰干為末,每服3—6克
,用羊子肝250克,入盆子內(nèi),以竹杖子刺碎爛,投水半合,絞取肝汁,食后調(diào)藥服之。主治
瘡疹入眼,痛楚水忍
,恐傷其目。3
紫背浮萍
上為末
,酒糊丸,白滾湯,每服6克,隨病上下服。主治
頑癬
。4
、浮萍銀翹湯(《積溫證治》)鮮浮萍、金銀花
、焦梔子、連翅、薄荷、豆鼓、蟬蛻、鮮蘆根、桔梗。水煎服
主治
太陽秋溫,發(fā)熱脈數(shù)
5、浮萍散(《瘍醫(yī)大全》)
浮萍
主治
風癬疥癩
浮萍的文獻論述
《本經(jīng)》:主暴熱身癢
《別錄》:下氣,以沐浴生毛發(fā)
《唐本草》:主火瘡
《本草拾遺》:末敷面酐
《日華子本草》:治熱毒風熱疾
《本草圖經(jīng)》:治時行熱病
《滇南本草》:發(fā)汗
《綱目》:主風濕麻痹
《玉楸藥解》:辛涼發(fā)表
《嶺南采藥錄》:凡患風癍
《中國藥植圖鑒》:搗汁涂敷蟲咬傷。
《本經(jīng)》: "味辛
《別錄》: "酸
《滇南本草》: " 性寒,味苦
《醫(yī)林纂要》: "辛
,平,有咸味。"《綱目》: "入肺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肺
、小腸二經(jīng)。"《本草求真》: "入肝
、脾。"浮萍丸的功效有哪些
功效一
處方:紫背浮萍(取大者洗凈
,曬干)制法:研細末,煉蜜為丸
,如彈子大。功能主治:祛風解毒
。治風邪侵襲皮膚
,氣血失和,致生白駁風,初起自面及頸項出現(xiàn)白色斑點,并不痛癢用法用量:每服1丸
,豆淋酒送下。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三
。功效二
處方:浮萍草1分(末),黃丹1分
,麝香1錢(細研)。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口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
,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功效三
處方:紫背浮萍(取大者
,洗凈,曬干)。制法: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白駁風。圓形脫發(fā)(油風脫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