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黃的簡介
天竺黃
秋
用于熱病神昏
,中風(fēng)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本文目錄
1 天竺黃的功效與作用2 天竺黃的各家論述3 天竺黃的附方4 天竺黃的臨床應(yīng)用5 天竺黃的食用方法6 天竺黃用藥鑒別
天竺黃的功效與作用天竺黃的功效
性味
甘,寒
。歸經(jīng)
歸心
、肝經(jīng)。功能主治
清熱豁痰
,涼心定驚。用于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迷
,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小兒驚風(fēng)
,中風(fēng)癲癇,熱病神昏本品清化熱痰
治小兒痰熱驚風(fēng),常配麝香
痰熱咳喘
用本品以清熱化痰
清熱豁痰
用于熱病神昏譫語、痰涎壅盛者
,可與犀角、牛黃、羚羊角研末沖服。中風(fēng)痰迷不語,可與牛黃
、麝香、蝎尾研末沖服。安神定驚
用于小兒驚風(fēng)
,癥見抽搐,身熱昏睡,喉中痰鳴,痰熱盛者,可與黃連、僵蠶用于小兒驚風(fēng)夜啼,可與蟬蛻
天竺黃的藥理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tǒng)
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能使離體蛙心收縮力減弱,心率變慢
對離體兔耳血管有直接擴(kuò)張作用,表現(xiàn)為灌流量增加
小鼠由背部皮下注入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3.0g/kg,對組胺所致皮膚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
靜注0.5g/kg該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兔血壓
對心血管及血漿復(fù)鈣時間的影響
2×10-1g濃度可顯著延長血漿復(fù)鈣時間
鎮(zhèn)痛抗炎作用
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2-3.1g/kg皮下注射
從竹黃中提取物的結(jié)晶物Ⅲ號(竹菌甲素)
能顯著降低醋酸所致扭體反應(yīng)的次數(shù),亦能顯著降低蛋清所致的足跖腫用程度
其他作用
真菌竹黃多糖SB1及SB2經(jīng)藥理初步試驗(yàn)
毒性
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15g/kg給小鼠灌胃
給雄性小鼠靜注的LD50為6.471g/kg
天竺黃的各家論述1、論天竹黃清心涼肝
2
3
入手少陰經(jīng),小兒驚風(fēng)天吊諸風(fēng)熱者
明目
4
5、時珍:“竹黃
6、謨:竹瀝性速
故前古治小兒驚風(fēng)天吊
7
第痰生于脾
考證
本品始載于《蜀本草》,原名竹黃
1
2
、《日華子》謂:“此是南海邊竹內(nèi)塵沙結(jié)成者耳。”3
、《開寶本草》云:“按《臨海志》云:生天竺國,今諸竹內(nèi)往往得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4
、《綱目》指出:“按吳僧贊寧云:竹黃生南海鏞竹中。此竹極大,又名天竹。其內(nèi)有黃,可以療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天竺黃配伍應(yīng)用
配白僵蠶
白僵蠶熄風(fēng)止痙,祛風(fēng)止痛
,解毒散結(jié),用于肝風(fēng)內(nèi)動與痰熱壅盛所致的抽搐驚癇等。天竺黃清熱化痰,用于痰熱驚搐
白僵蠶辛開,熄風(fēng)止痙力強(qiáng)
二藥配伍
配朱砂
朱砂鎮(zhèn)心安神
天竺黃清熱化痰,朱砂秉寒降之氣
,天竺黃具清化之質(zhì)。二藥配伍,用治痰熱驚風(fēng)
,效果甚佳。配半夏曲
天竺黃甘寒,清熱豁痰
,涼心定驚,半夏曲性溫,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天竺黃突出一個清字,半夏曲側(cè)重一個燥字
。二藥伍用
,一清一燥,相互促進(jìn),清熱除濕、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強(qiáng)。主治濕熱內(nèi)蘊(yùn)
,癥見咳嗽吐痰不爽,嘔惡,胸悶胸痛,夜寐不安者。天竺黃、半夏曲伍用
,最宜用之于小兒痰熱交熾、消化不良,或痰風(fēng)將作、目睛呆滯之際。配膽星
膽南星清熱化痰,熄風(fēng)定驚
,適用于痰熱驚風(fēng)抽搐及中風(fēng)、癲狂等證。天竺黃清熱化痰
,清心定驚,用于痰熱驚搐二藥配伍,相須使用
主治痰熱閉阻清竅
配石菖蒲
石菖蒲開竅寧神
,化濕和胃,用于濕濁蒙蔽清竅所致的神志昏亂。天竺黃清熱化痰
,清心定驚,用于痰熱驚搐等證。二藥配伍
,天竺黃以清為主,菖蒲以開為主。一清一開
,相輔相佐,一寒一溫,相互補(bǔ)充,用治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熱壅盛等證,療效大增。天竺黃的附方1、哮喘即發(fā)
陳皮一錢
,半夏(制)、竹黃各一錢五分,麻黃(先煎去沫)七分,紫蘇子六分,沉香(研末沖藥)四分,細(xì)辛五分,炙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不知醫(yī)必要》麻黃蘇子湯)2、小兒疳積
雄黃(研
,水飛)、天竺黃各二錢,牽牛末一錢上同再研
每服二至五丸
大者加丸數(shù)
3、口瘡
天竺黃
4
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錢
上為細(xì)末,煮甘草水和丸
,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
,每丸分作三伏暑用鹽少許
5
青黛、輕粉各一錢
6、鼻衄不止
天竺黃
每服一錢匕
7
板藍(lán)根20克
水煎服
8、龍湯(《丁金元方》)治療小兒哮喘
蜂房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9、諸般瘋狂癲癇
川郁金一兩
上為細(xì)末
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湯調(diào)送一丸。藥用朱砂為衣
10
天竺黃、朱砂(各細(xì)研)
上為末
不計(jì)時候
11、行時疫
天竹黃二兩
以上各研細(xì)末,水發(fā)為丸
男婦每服二十粒,十歲以外十二粒
姜湯送下,孕婦忌服
。(《春腳集》急救時疫良方)12
、兒痰涎上壅,喘嗽不休牛膽南星一兩,半夏(湯泡
,去皮,姜汁制)、白附子(湯泡,去皮、臍)各五錢,天竺黃三錢,天麻、防風(fēng)各二錢,朱砂一錢(另研,水飛),上為末,甘草膏為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
、淡姜湯化下。(《證治準(zhǔn)繩》膽星天竺丸)天竺黃的臨床應(yīng)用1、多用于小兒熱性抽搐驚癇(甚至角弓反張)
,神志不清,并有咳嗽氣促痰稠者。用天竺黃清熱豁痰
2
、成人熱病神昏,也可用竺黃協(xié)助清熱。3
、用于中風(fēng)痰厥(腦血管意外)。表現(xiàn)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兩拳緊握、鼾睡、呼吸不爽、痰出困難,用天竺黃豁痰,并配菖蒲、丹參、三七等,方如消痰治風(fēng)方。用量
4.5~9g
。處方舉例
竺黃湯
天竺黃6g、僵蠶3g
、菖蒲2.4g、法夏4.5g、膽南星2.4g、天花粉9g、川貝母4.5g、鉤藤9g、知母6g,水煎服。消痰治風(fēng)方
天竺黃9g
、制南星6g、石菖蒲4.5g、法夏9g、丹參12g、三七末3g(沖)、雞血藤15g、陳皮6g、茯苓12g注
過去采收竹黃
經(jīng)產(chǎn)地群眾發(fā)現(xiàn)被竹蜂咬洞居后的竹節(jié)中
經(jīng)采用人工鉆孔法促使竹黃生成并取得成功。
成分
主含氫氧化鉀1.1%
、硅土90.5%、三氧化二鋁0.9%、三氧化兒鐵等物質(zh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天竺黃的食用方法1、竺黃鉛白霜丸
功效
主治小兒驚風(fēng)
,傷寒4-5日未得汗,搖頭撲手,上竄,多啼叫,不睡,吃水無休。組成
鉛白霜半兩
,朱砂半兩,馬牙消半兩,人參半兩,天竺黃半兩,山梔子1兩,甘草半兩(炙)。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用法
每服1丸,冷熟蜜湯化下
來源
《博濟(jì)》卷四
2、竺黃赤金豆
組成
巴霜(去皮膜
制法
上為末
用法
欲漸去者
來源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3、竺黃抱膽丸
功效
鎮(zhèn)靜化痰
主治
諸般瘋狂癲癇,痰迷心竅
組成
川郁金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不落水豬心血搗勻?yàn)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龍眼肉大
用法
每日服1丸
來源
《春腳集》卷四
4
功效
健脾祛痰,安神定志
主治
神經(jīng)官能癥
材料
黨參15克,白術(shù)15克
用法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