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46例梅核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結果:46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治愈18例;好轉22例;未愈6例??傆行蕿?7%。結論: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自覺癥狀及精神負擔。
【關鍵詞】半夏厚樸湯;柴胡疏肝散;梅核氣;臨床觀察
梅核氣西醫(yī)治療措施甚少,筆者自2010年以來用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梅核氣46例,取得明顯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病歷均為我院門診病例,男16例,女30例;年齡27~61歲;病程3月至25年。診斷參照1995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的郁病及《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2],以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每遇情緒波動而加重為主要癥狀,以成年女性多見。所有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質(zhì)性病變。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方藥:法夏15g ,厚樸10g ,茯苓20g ,蘇葉8g ,生姜3片,柴胡12 g ,枳殼10 g,香附10 g,川芎10 g,杭芍15g,陳皮15g,甘草6g。熱甚者加山梔8g,丹10g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約100ml。治療7天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療效標準參照1995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中的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情緒正常;好轉:癥狀減輕,情緒基本穩(wěn)定;未愈:癥狀、情緒均無改善。
2結果
治愈18例;好轉22例;未愈6例??傆行蕿?7%。
3典型病例
李某,男,41歲,自訴無明顯誘因近半年來常感咽中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每遇情緒不佳時上述癥狀更加嚴重,并伴胸悶不適,口干口苦,心煩眠差。曾到五官科就診,排除咽喉部器質(zhì)性病變。符合中醫(yī)“梅核氣”診斷,給予上述半夏厚樸湯合柴胡疏肝散治療,每日1劑,1個療程后癥狀消除,續(xù)服1療程鞏固療效。隨訪1年,無復發(fā)。
4討論
本病為中醫(yī)郁證范疇,病機以肝氣郁結,氣滯痰凝為主;多由情志不暢,日久成郁成痰,氣機不暢結于咽中則發(fā)堵塞,結于胸中則見胸悶心煩,變生上述諸癥。治以疏肝理氣,化痰解郁。方中柴胡、枳殼、香附疏肝解郁;半夏、厚樸、茯苓、陳皮降逆化痰;蘇葉、生姜利氣散結;川芎、杭芍、甘草活血柔肝,調(diào)和諸藥。二方合用恰為疏肝利氣化痰解郁之主方,故臨床應用,每每效驗。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本病發(fā)病有所增加?;颊咔榫w波動大,多疑,多以重癥對待之,常多方檢查醫(yī)治,五官科、消化科等為其最初就診的科室,各項檢查結果陰性之結論常不能令患者信服,故及時發(fā)現(xiàn)本病,盡早給予調(diào)情志,服藥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自覺癥狀及精神負擔。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995:36.
[2]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433.
文章來源: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上半月 ? ?作者:王清
在門診中,經(jīng)常有患者為長期咽喉不適而求治。患者會說“醫(yī)生,我這個慢性咽炎已經(jīng)很長時間,打了多少針吃了多少藥都不好……”。
慢性咽炎是西醫(yī)病名,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急性咽炎反復發(fā)作是導致慢性咽炎的主要原因,患者咽部有黏膜慢性充血、小血管曲張、表面有黏稠分泌物或瀝泡隆起等表現(xiàn),多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環(huán)境改變、飲食不慎時加重。
不過您可能想不到,在中醫(yī)的范疇里會有這樣一種病癥, 在表征上與慢性咽炎有一定相似,但其病因、治法卻又完全不同, 這就是 “梅核氣”。
強調(diào)一下, “慢性咽炎”與“梅核氣”并不是同一種病, 某種程度上二者或有相似類似,也讓很多梅核氣患者都認為自己的是慢性咽炎,按照慢性咽炎的路子用藥看診自然無功而返。
什么是梅核氣
梅核氣在中醫(yī)里屬于“郁證”范疇,因情志不遂,肝氣郁滯,痰氣互結,停聚于咽,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不出、咽不下,時發(fā)時止,常隨情志變化而變化。易發(fā)于性格內(nèi)向不穩(wěn)定、敏感多慮的氣郁質(zhì)人群。
從這點上來說, 梅核氣是一種情志病。 情志病從深層含義上說,是指與情志因素相關的病癥。
中醫(yī)所說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乍看不過是七種情緒罷了,但七情對應五行的系統(tǒng),又劃分為五志,木-肝-怒,火-心-喜,土-脾-思,金-肺-憂(悲),水-腎-恐(驚)。所以,當看到“七情”和“五志”兩個名詞時,中醫(yī)統(tǒng)稱之為“情志”,相應的疾病也就稱為“情志病”。
梅核氣被歸類入情志病的范疇與其特點有關:癥狀的輕重與情志的變化有關。在診斷上與慢性咽炎也有明確的區(qū)別。
梅核氣的診斷
1.以咽內(nèi)異物感為主要癥狀,但不礙飲食。癥狀的輕重與情志的變化有關。
2.檢查咽喉各部所見均屬基本正常,也可見慢性咽喉炎。
3.其他咽喉疾病引起的不適,基本無梅核氣現(xiàn)象,且可檢查出咽喉內(nèi)病灶。
4.在咽喉外部用揉摩方法可直接觀察到病灶狀況,這是診斷要點。揉摩時異物感同時消失,可作為肯定性診斷的憑據(jù)之一。
梅核氣與慢性咽炎的區(qū)別
慢性咽炎
①咽部癢感、燒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還可有微痛感。
②無胃部不適和情緒精神方面問題
梅核氣
①喉部異物感,咽部癢感、燒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還可有微痛感。
②肚子脹,打嗝,胃內(nèi)有氣往上頂
③腸胃蠕動不正常,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惡心,反胃,反酸。
④情緒方面:煩躁焦慮恐懼抑郁,周身乏力,嚴重失眠。
如果您能按照以上的方法來區(qū)別話還是能比較輕松的區(qū)別“梅核氣”和“慢性咽炎”,所以以后看醫(yī)生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的描述清楚哦!
中醫(yī)如何治療梅核氣
因為梅核氣的病因與七情五志相關,因此在確診和治療上也多一次為出發(fā)點,根據(jù)癥型來用藥,常見的有以下三種癥型:
1痰氣郁結
證候:自覺咽喉有異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處固著不動。癥狀輕重變化頻繁而無規(guī)律。對飲食無影響,一般在進食、工作、學習、談笑等精神移注他處時,異物梗阻癥狀明顯減輕乃至消失。 可以用半夏厚樸湯對應治療。
2肝郁氣滯
證候:胸脅滿悶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脹痛,善太息,暖噫頻作,食納呆滯,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見頸項癭瘤,情志抑郁,腹部積聚,月經(jīng)不調(diào),甚或閉經(jīng),苔薄,脈弦。 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對應治療。
3肝郁失音
證候: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時有時無,時輕時重,常隨情志變化而變化,抑郁愈甚,癥狀愈重;亦有因情緒激動后聲音突然嘶?。换蛘Z音全無,短數(shù)小時,長者可數(shù)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時卻發(fā)聲正常。 可以用訶子湯對應治療。
以上方劑都是經(jīng)過前人大量使用的有效驗方,在治療時辨證使用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不過要注意的是,請千萬不可以自行判斷、自行用藥。
中醫(yī)講究的是辨體開方、因人而治,同一方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不同往往要經(jīng)加減化裁后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1、組成:半夏一升(12g)厚樸三兩(9g)茯苓四兩(12g)紫蘇葉二兩(6g)生姜五兩(15g)。
2、用法:水煎服。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3、功能: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4、臨床應用:本方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臨床常用于治療意病、胃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食道痙攣等屬氣滯痰阻者。配伍特點: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氣散結,苦以燥濕降逆,使郁氣得疏,痰涎得化,則痰氣郁結之梅核氣自除。
5、禁忌:方中多辛溫苦燥之品,僅適宜于痰氣互結而無熱者。若見額紅口苦、舌紅少苔屬于氣郁化火,陰傷津少者,雖具梅核氣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4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夏厚樸湯治療郁證梅核氣臨床觀察
下一篇: 打嗝不止怎么辦?分享一些止打嗝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