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0.1 痔瘡的中醫(yī)辯證治療0.2 痔瘡的中藥治療方法1 民間治療痔瘡妙方1.1 治療痔瘡注意事項1.2 痔瘡的危害
證候: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肛門瘙癢。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fēng)。
常用藥:生地養(yǎng)陰潤燥,赤芍、歸尾活血涼血;地榆、槐花涼血止血;升麻升提解毒以散瘀熱;黃芩、黃連燥濕清熱解毒;花粉生津瀉火;枳殼行氣導(dǎo)滯;荊芥疏風(fēng)活血止血,共同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潤燥疏風(fēng)之作用,故對痔瘡諸疾有較好療效。
2.濕熱下注證
證候:便血鮮紅,量較多,肛內(nèi)腫物脫出,可自行回納,肛門灼熱。舌紅、苔薄黃膩,脈弦數(shù)。
治法:清熱滲濕之血。
常用藥:黃連、黃芩、豬大腸清利大腸實(濕)熱;槐角、地榆清腸熱而止血;荊芥、防風(fēng)疏風(fēng)止血;當(dāng)歸、阿膠養(yǎng)血止血;生地、赤芍清熱涼血。諸藥合用,清濕熱,止便血。
3.氣滯血瘀證
證候:肛內(nèi)腫物脫出,甚至?xí)额D,或肛緣有血栓,形成水腫,觸痛明顯,或肛門重墜疼痛。舌黯紅,苔白或黃,脈弦細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祛風(fēng)活血。
常用藥:秦艽祛風(fēng)利濕止痛為君藥;伍以桃仁、當(dāng)歸、檳榔理氣活血,化瘀止痛,使滯者行,瘀者化,通則不痛;蒼術(shù)、黃柏、防風(fēng)祛腸風(fēng),運水濕;大黃清熱解毒,逐瘀通絡(luò),蕩滌腸腑實熱;澤瀉利水通淋止痛,澤瀉配檳榔亦可行氣利水消腫,諸藥相配,共奏祛風(fēng)利濕,理氣活血,清熱之痛之功。
4.脾虛氣陷證
證候:肛門下墜感,痔核脫出需用手方能回納,便血色鮮或淡,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太薄白,脈弱。
治法:補氣升提。
常用藥: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配伍人參、炙甘草、白術(shù)補氣健脾,當(dāng)歸和營養(yǎng)血,陳皮理氣和胃,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使氣虛者補氣,氣陷者升提,氣虛者發(fā)熱,得此甘溫益氣而除之,元氣內(nèi)充,清陽得升,諸癥自愈。
材料:槐角、槐花、地榆、生地、胡黃連、丹皮、大黃、當(dāng)歸各適量。
功效:清熱消腫、涼血止痛,主治痔瘡腫痛、肛門墜脹、大便秘結(jié)、出血不止等。
用法:每次服15~20粒,每日兩次,忌食辛辣燥熱之物,孕婦禁用。
二、化痔栓
材料:苦參、冰片、五倍子等適量。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及止血收斂,主治痔瘡出血、腫痛、肛門墜脹及肛裂等。
用法:大便后或每晚睡前用溫水洗凈肛門,塞入1粒,嚴重者可早晚各塞1粒。
三、槐角丸
材料:槐角、地榆炭、黃芩、枳殼、當(dāng)歸、防風(fēng)等。
功效:清腸止血,疏風(fēng)利氣,主治風(fēng)邪熱毒、濕熱之邪所致的痔瘡、脫肛、腸風(fēng)下血等癥。
用法:一般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
四、中藥熏蒸
材料:中藥地骨皮60克,升麻9克,桃仁12克,槐花60克,地榆60克,野菊花30克,敗醬草30克,五倍子30克。
功效:可治療外痔的作用。
用法:將材料中的所有藥材水煎后去除藥渣,趁熱熏洗肛門數(shù)十分鐘,每日2—3次,可連續(xù)使用1周。
五、痔康片
材料:槐花、地榆炭、金銀花、黃芩、大黃等適量。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消腫止痛、潤腸通便,主治痔瘡腫痛、便血、肛門灼熱下墜、大便秘結(jié)等。
用法:部分患者服用此藥后有輕度腹瀉,停藥或減少服用量即可緩解,孕婦禁用。
六、化痔丸
材料:鹽霜柏、白茅根、九里明、田七、地榆炭、側(cè)柏炭、槐花等適量。
功效:清熱消腫、涼血止血,主治內(nèi)痔出血、肛裂出血、肛門墜脹疼痛等。
用法:每次服1丸,每日3次。
七、馬齒菜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血作用,是味腸道消炎藥,適合肛門內(nèi)或外周瘙癢腫痛者。馬齒菜吃的方法很多,可以單獨涼拌吃,也可以和魚腥草一起,放開水中稍微焯一下,拌小磨油、醋和少量鹽吃。
八、槐實茶
直接用中藥槐實泡茶喝,能夠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對濕熱下注引起的痔瘡出血,內(nèi)痔外痔混合痔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九、中藥外貼法
取中藥兒茶15克,炙輕粉7.5克,龍骨10克,冰片5克,將上藥共研細末,然后加適量的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
十、地榆槐角丸
材料:由地榆炭、槐角、槐花、大黃、黃芩、生地黃、當(dāng)歸、赤芍、紅花、防風(fēng)、荊芥穗、枳殼組成。
功效:疏風(fēng)涼血,瀉熱潤燥,主治臟腑實熱、大腸火盛所致的痔瘡、便秘、腸風(fēng)便血、肛門腫痛等癥。
用法:一般每次1丸,每日兩次口服。服該藥時忌辛辣,孕婦忌服。
十一、痔瘡腫痛出血一般可以采用內(nèi)服和外洗外敷法
中藥方
可以采用中藥內(nèi)止血方,即,地榆15克、槐花10克、苦參15克煎水服。
外洗法
內(nèi)服配合使用外洗青草中藥,如外痔腫痛者,用青草藥如,魚腥草、馬齒莧、苦楝根、芒硝各30克煎水熏洗;內(nèi)痔翻出腫痛者,用中藥如,五倍子15克、芒硝30克煎水外洗。
上述采用內(nèi)外兼治的方法,一般就能達到消痔止血的效果。
民間治療痔瘡妙方民間常常會用野艾治療痔瘡,而且往往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摘采時間,一般在七八月間,采摘野艾葉子陰干備用。使用時將野艾葉洗凈搗爛如泥,外敷或內(nèi)塞痔核處,每日調(diào)敷1次;為了防止脫落,可蓋上紗布并用膠布固定。
民間療法,對各項內(nèi)痔外翻、充血、水腫、脫出者效果特別好。一般敷藥3~4次,癥狀可明顯改善;如有出血,可加入少量白芨粉,效果更好。
民間對特別嚴重的外痔,則采取外敷野艾軟膏法,即將凡士林500克加熱融化后,加入野艾粉100克,拌勻即成。
(1)養(yǎng)成每天定時大便的習(xí)慣,平時多喝水,多吃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如果大便干燥,可在清晨喝一點淡鹽冷開水,或用蜂蜜沖開水喝,必要時可服一些輕瀉藥物,如麻子仁丸。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時生活中注意如姜、蔥、蒜、辣椒及油炸食品,應(yīng)戒煙、忌酒。
(3)不宜長時間坐著或站著,應(yīng)站坐交替;平時應(yīng)參加適當(dāng)?shù)捏w育活動。
(4)經(jīng)常保持肛門清潔,可用苦參、黃柏煎水外洗。
痔瘡中晚期患者由于痔塊脫出厲害及肛門括約肌松弛,黏液流出肛外致潮濕不潔,容易引起皮膚瘙癢或肛周濕疹。
2、貧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后出血是痔瘡的常見癥狀。長期慢性失血可導(dǎo)致貧血,患者早期易疲勞,隨貧血的加重逐漸出現(xiàn)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頭暈、心悸等表現(xiàn)。
3、其他肛腸疾病
痔瘡可以引發(fā)肛裂、肛瘺、肛周膿腫等多種肛腸疾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也給臨床治療增加了難度。
4、脫垂、嵌頓甚至壞死
內(nèi)痔中晚期、外痔、混合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脫出表現(xiàn),痔核脫出于肛門外易發(fā)生嵌頓,致使局部代謝產(chǎn)物積聚,進一步加重了肛門局部水腫,嵌頓時間較長或程度較重時可發(fā)生壞死。
痔瘡作為一種常見的肛腸外科疾病,雖然不是什么嚴重的疾病,但是由于存在便血的情況,如果長期沒有治愈的話,患者容易出現(xiàn)貧血等疾病,對身體健康損害是比較大的。那么,有痔瘡該怎么辦呢?下面跟隨了解一下吧!
1、無花果治痔瘡
可以選擇無花果這種偏方進行治療,對一些久治不愈的痔瘡效果也是很好的。用無花果葉適量,用水熬湯(熬半小時)后熏洗,洗了兩次就可以看見效果。用無花果莖、果熬湯效果更好。
2、痔瘡熏洗療法
用地龍(中藥房有售,俗名叫蚯蚓)20克,放在盆里或新痰盂內(nèi),用一壺剛燒開的水倒入盆內(nèi),坐盆,用熱氣熏治,如熏時發(fā)癢發(fā)痛,因熱氣足,可以移動變化位置,逐漸適應(yīng)。待水溫下降倒不燙手時,再用紗布蘸水輕洗患部,每天一次。
3、 芒硝藥浴
組成:芒硝、金銀花、蒲公英、馬齒莧、苦參各30克,大黃15克。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適量水,文火煎煮約30分鐘,過濾去渣,趁熱先熏后洗。 療程:每日1~2次,每次約20分鐘。
適應(yīng)證:適合炎性外痔、混合痔及內(nèi)痔嵌頓疼痛明顯者。
4、枸杞子根治痔瘡
我生內(nèi)外痔瘡很嚴重,痛發(fā)時癢痛難忍,怕解大便,想動手術(shù)又下不了決心,后經(jīng)人介紹,用枸杞子根枝煮水熏泡,一個禮拜便治好了。方法:先把枸杞子根上的泥洗凈,將根枝斷成小節(jié)(鮮干根枝都可以),放入砂鍋煮20分鐘即可。先熏患處,等水溫能洗時泡洗5-10分鐘。用過的水可留下次加熱再用。
5、姜水洗肛門治外痔
我友患外痔多年,肛門處疼痛難忍,多方治療效果均不明顯。偶得一方,堅持常洗,效果顯著。其洗法:鮮姜或老姜均可,將姜切成一毫米左右的薄片,放在容器內(nèi)加水燒開,待水不燙手時洗疼處,泡洗最佳。每次洗3至5次分鐘即可,每日洗3至5次。
6、治痔瘡簡方
臭椿樹陰面地下一尺半深處根四兩,梨一個,共同搗碎取其汁備用。2兩鮮姜,2兩紅糖,搗碎和上汁攪勻,用開水沏開喝下,一次見效。
7、痔瘡食療法
蚯蚓六條(先洗去泥土),紅高粱細面一把(先用開水燙一下),合在一起搟面條,煮熟一次吃下,一次即愈。
8、馬齒莧可治肛周膿腫
使用方法:將采來的鮮馬齒莧洗凈,去根,把莖葉一齊搗爛,午睡和晚間休息時敷貼在肛周患處,無需膠布固定,之后和晨起用晾溫的開水洗凈,爾后再用潔爾陰擦一遍,保持清潔衛(wèi)生。敷馬齒莧后第二天就見效,連用7天。有條件的,將多余的馬齒莧放在沸水鍋里煮一下,做成涼拌菜食用,效果更好。
9、泥鰍米粉方
配方:泥鰍、米粉各適量。 制法:泥鰍去腸雜,洗凈,與米粉共煮。 用法:溫?zé)岱场?功效:適用于痔瘡、脫肛。
10、大黃紅花足浴方
配方:生大黃20克,紅花10克,乳香、沒藥各6克,苦參、白及、芒硝各30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加適量清水,煎煮20分鐘后取汁,倒入兩個盆中,一個待溫?zé)釙r泡腳,一個待溫?zé)釙r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
功效:生大黃能夠瀉熱通腸、逐瘀通經(jīng)、涼血解毒;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作用;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祛風(fēng)解毒的作用;白及味苦、甘、澀,性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作用;芒硝味咸、苦,性寒,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的作用。共用可達到活血消腫,利濕止痛。
11、花椒熏洗
材料:花椒適量。 做法:選用十幾粒較好的花椒,加上一小勺食鹽,沖上開水,即可熏洗患部,每日一次,10分鐘為宜,重者可每日早晚各一次。 功效:花椒可用于消腫止痛,治療痔瘡腫痛,堅持熏洗,效果更為顯著。
12、鮮胡桃葉擦洗
材料:鮮胡桃葉10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新鮮胡桃葉放入瓦罐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以紙封蓋,然后煮沸,計時20分鐘,連瓦罐一起放入提桶內(nèi),并撕開封紙,坐在提桶上面面,熏洗患處,直至熱度消散,最后將瓦罐中的藥渣放入盆內(nèi),加入適量熱水,坐浴并用藥渣茶洗,一日3次,連用5日。 功效:胡桃葉有殺蟲消腫功效,對多種真菌有著抑制的作用,用于痔瘡腫痛效果也不錯。
13、魚腥草內(nèi)服外洗法
組成:魚腥葷90克,水300毫升。 用法:煎煮濾出藥液,分3次內(nèi)服。再加水500毫升煎煮后,倒入盆內(nèi),用蒸汽熏,再用紗布蘸藥液洗患處。每日洗2次。
適應(yīng)證:適用于嵌頓性內(nèi)痔、炎性外痔、肛門瘙癢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美容藥茶藥方,中醫(yī)養(yǎng)顏美容從調(diào)理···
下一篇: 甘麥大棗湯治療女性更年期潮熱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