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證,多汗,惡寒,惡風,或支節(jié)痛,體痛,難以轉側者加附子?!秱摗?/p>
桂枝加附子湯(《葉氏錄驗方》名救汗湯)
【組成】桂枝、芍藥、大棗、生姜各7克,甘草5克,附子2.5克。煎法、服法同上。
【癥狀表現(xiàn)】原文: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補充:由誤汗后,陽虛,惡風,惡寒較甚,頭痛,發(fā)熱較減,小便難,口中和,四肢拘攣疼痛,手指不溫,汗續(xù)續(xù)出,身重,難以轉側,小便難,脈浮虛,或沉細遲緩。
【立方意義】上方加熱性附子,以振奮內(nèi)臟組織機能,挽救其寒冷、衰沉之象。與姜、桂等藥協(xié)作,則和營衛(wèi),祛虛風,補陽氣;再以大棗、芍藥和緩其攣急,滋養(yǎng)其經(jīng)絡??梢灾孤╋L,除陰寒,利小便,而弭疼痛,用為固表回陽之劑。
【治療范圍】以桂枝證,陽虛,汗出,惡風,四肢沉惰,或拘攣,麻痹,疼痛,脈遲微為主。
【諸家經(jīng)驗談】《本事方》一士人得太陽病,因發(fā)汗,汗出不止,惡風,小便澀,足攣曲而不伸,予用桂枝加附子湯,三啜而汗止,佐以芍藥甘草湯足便得伸。
《疝氣證治論》:予右足趾痛,物觸之痛甚,強踏亦難忍,擇方服之,無驗,藥貼薰洗,亦無寸效,一日疝上,充塞心下,疼痛劇矣。即服桂枝加附子湯,三帖而腹痛止,趾痛亦去,后歷數(shù)月復發(fā),治之如初,而趾痛忽止,于是痊愈。
又:一婦心痛五年,諸藥針灸皆無效,診之,心下痞硬,正是積也……,極知疝客心脾邪正相爭,故上沖心下而痛,先予桂枝加附子湯和其疝。疝和而后以手法散其余邪,心脾痛全已。
又:一老翁,手臂疼痛,自以為痰,他日,心腹痞硬,或腹中拘急,與此湯,病已。
【諸家緒論】《千金方》:治產(chǎn)后風虛,汗出不止,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用此湯。
《奇正方》:梅毒,骨痛,偏枯,口眼歪斜,寒疝,腹中冷痛者試效。
【憑證使用】疝氣,漏汗不止,神經(jīng)痛,足腓腸肌痙攣,下肢運動麻痹,半身不遂。衰弱體質(zhì)者之汗出過多,風濕骨痛等。
本文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用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9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泌尿與血液疑難病選方用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