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證肌表有水氣,出現(xiàn)黃汗,自汗,盜汗者,加黃芪?!督饏T要略》
【組成】桂枝、芍藥、大棗、生姜各5.5克,甘草5.5克,黃芪9克。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三次,溫服。
編者按:黃汗由于郁熱在內(nèi),雖汗不透,故亦須喂熱粥,加溫覆,以助其出汗,僅取微汗而止。若其自汗、盜汗已多者,無須啜粥,溫覆助汗可知矣。
【癥狀表現(xiàn)】節(jié)原文:(1)黃汗之病,兩脛自冷,(2)若汗出已,反發(fā)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fā)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_,瞤即胸中痛。(3)從腰以上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立方意義】此方證,由營衛(wèi)虛,肌表水氣無力外運,桂枝湯雖能通血絡(luò),調(diào)營衛(wèi),驅(qū)寒邪,而對于興奮全身細(xì)胞,健旺血液運行則感不足,若加人具有此能力之黃芪,則不但驅(qū)逐肌表間水氣,固表,利尿,且有益元氣,補虛損之功。
【治療范圍】身體虛弱,肌表有水氣(浮腫亦系水氣),而出汗者(或無汗)為主兼身熱,小便不利,腰髖弛痛等。
【諸家經(jīng)驗談】葉橘泉:一少婦萎黃病,全身黃胖,浮腫,時盜汗出,畏惡寒,小便不利,時頭痛,屢經(jīng)注射女性荷爾蒙無效。余以桂枝加黃芪湯合四物湯,連服二十余日而愈。
《方函口訣》:治盜汗,倍芍藥,加當(dāng)歸,名歸芪建中湯。為痘瘡及諸瘡瘍之內(nèi)托劑,若加反鼻霜(系蝮蛇之黑燒者),其效尤佳。
【憑證使用】黃汗,多汗,萎黃病,浮腫,濕性皮膚病,盜汗,慢性潰瘍,虛弱人之感冒具有桂枝湯證者。
本文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yīng)用法》
一、五痔鼠瘺
1、痔瘡的濕熱跟濕、熱、風(fēng)三個東西混在一起,單用清熱的藥作用不大。
2、治療脫肛或治療痔瘡,需要黃芪這個藥,沿著三焦把人體很多東西托起來,長期吃,黃芪10枳殼1,胃下垂,子宮下垂,或者脫肛都可以。
3、如果是治療單純的脫肛,現(xiàn)在的時方,黃芪四兩,防風(fēng)一錢。
4、五痔鼠瘺是各種痔瘡,鼠痿是指淋巴結(jié)塊。急性的淋巴腫起來,用柴胡系,慢性的用溫補,最有效的是桂枝系。
5、淋巴結(jié)會大腿內(nèi)部鼠蹊部位:當(dāng)歸四逆。常年虛勞氣血不通淋巴結(jié)塊:小建中、黃芪建中
6、大陰旦湯是柴胡湯,大陽旦湯是五兩黃芪的黃芪建中湯
7、補三焦是建中湯,清三焦是柴胡湯
8、桂枝加附子是膀胱經(jīng)的表,用了黃芪就變成治黃汗。
9、治療腰酸大腿無力,是桂枝加黃芪在補強,補強要做運動把它固定下來,不然是沒用的。
二、性衰弱癥,小兒百病
1、當(dāng)一個人水腫病,怎么都治不好,黃芪糯米
2、慢性腎炎后期要長期吃黃芪粥斷根,比如黃芪家薏苡仁加紅豆,加雞內(nèi)金
3、黃芪補虛是長年用,吃幾天是沒用的,
4、黃芪劑能補到少陽膜網(wǎng),很多小孩有五六種毛病的,鼻子過敏長粉刺一大堆病,吃一兩年之后,隨著小孩的成長,很多病都沒了,所以中醫(yī)說小孩是稚陽之體。
三、黃芪的用量
1、少量固表,4、5錢以下。大量黃芪活血通經(jīng)。
2、桂枝加黃芪湯也所以治療骨質(zhì)疏松
3、黃芪治療老人家癱瘓通血,要用大量,一次12兩就是500公克左右,遇到虛勞癱瘓的人,要有那么高的密度,才能夠去通血路,一天一斤都有可能
一、桂枝湯
1。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而脈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時發(fā)熱汗出者。
3。發(fā)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陽明病,脈遲,雖汗出多。而微惡寒,表未解者。
5。病下利而脈浮弱者。
6?;魜y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二、桂枝加桂湯方
【辨證要點】治桂枝湯證而氣上沖劇甚者。
三、桂枝加芍藥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見腹拘急而滿痛者。
四、桂枝加大黃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加大黃湯證,即桂枝加芍藥湯證又見里實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五、桂枝加葛根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又見項背肌肉強急。
六、栝蔞桂枝湯方
【辨證要點】病見桂枝湯證,又見痙攣拘急癥狀,口渴、脈沉者,可辨為本方證。
七、桂枝加黃芪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更汗出惡風(fēng)、不渴者,即表虛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八、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汗出惡風(fēng)、汗色黃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九、桂枝加附子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更見汗出惡風(fēng)明顯,小便難,脈沉細(xì)、四肢微急者。
十、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更見身疼明顯,納差、脈沉遲者可選用本方。
十一、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咳喘病人不論新久,見汗出惡風(fēng)脈緩者宜用本方。
十二、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兼見失精夢交、脈見虛象者多可與本方。
十三、小建中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兼見腹中急痛,或見心悸而不嘔者。
十四、當(dāng)歸建中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又見血虛明顯者。
十五、黃芪建中湯方 小建中湯證而有黃芪證者。
【辨證要點】里急腹痛,汗出惡風(fēng)甚者宜本方主之。
十六、黃芪桂枝五物湯方
【辨證要點】肢體麻木不仁,脈虛弱,無實象者可選用本方。
十七、桂枝去芍藥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楊證又見寸脈浮關(guān)尺脈沉,癥見胸滿,或心悸頭暈,或氣上沖者可用本方治之。
十八、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去芍藥湯證又見脈沉細(xì),癥有惡寒者宜用本方。
十九、桂枝附子湯方
【辨證要點】表虛寒,關(guān)節(jié)痛疼,脈浮虛而澀者;可用本方治之。
二十、去桂加白術(shù)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附子湯證無氣上沖,而見小便自利、大便偏干者。
二十一、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shù)湯方
【辨證要點】身痛、關(guān)節(jié)痛、小便不利者可選用本方。
二十二、甘草附子湯方
【辨證要點】表虛寒證見關(guān)節(jié)痛劇,汗出惡風(fēng),小便不利者。
二十三、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去芍藥湯證而痰涎多者。
二十四、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去芍藥湯證有痰飲驚狂者。
二十五、桂枝甘草湯方
【辨證要點】心下悸欲得按而無里實證者。
二十六、半夏散及湯方
【辨證要點】咽痛,有表證而口不渴者。
二十七、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又見煩躁驚悸者。
二十八、防己茯苓湯方
【辨證要點】表虛伴見四肢腫者。
二十九、防己黃芪湯方
【辨證要點】四肢浮腫、汗出惡風(fēng)明顯者。
三十、桂枝人參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又見理中湯證者。
三十一、白虎加桂枝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又見白虎湯證者。
三十二、苓桂術(shù)甘湯方
【辨證要點】頭暈?zāi)垦?、或短氣小便不利見氣上沖者。
三十三、苓桂棗甘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見臍下悸動、氣上沖者。
三十四、茯苓甘草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又見心下悸者。
三十五、茯苓澤瀉湯方
【辨證要點】茯苓甘草湯證又見口渴思飲而嘔吐明顯者。
三十六、苓桂五味甘草湯方
【辨證要點】桂枝甘草湯證又見咳逆上氣有痰飲者。
三十七、苓甘五味姜辛湯方
【辨證要點】咳而胸滿,吐白痰,口不渴者。
三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夏湯方
【辨證要點】咳而胸滿,吐稀白痰,頭暈嘔逆者。
三十九、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方
【辨證要點】苓甘五味姜辛夏湯證兼見頭面或四肢浮腫者。
四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黃湯方
【辨證要點】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證兼見上熱而大便難者。
四十一、五苓散方
【辨證要點】表虛證兼見心下停飲、小便不利者。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雙手麻木
我有一個姓王的女病人,去年12月份到我這里來看病。自述雙手麻木1年。1年前因在冬天長期用涼水洗衣服引起雙手麻木等不適,白天稍輕,夜間為甚。在縣醫(yī)院被診斷為末梢神經(jīng)炎,經(jīng)服藥(甲鈷胺和舒筋和血丹等)和針灸治療,均未見成效。冬季又到,患者病情有加重之象。
患者面色微黃少華,喜熱微惡寒,雙手麻木至腕關(guān)節(jié)以上,顏色無變化,肌力尚可,手指無腫脹,握之有寒涼感,對劃痕等 *** 反應(yīng)遲鈍,舌淡有瘀點、苔白滑膩,脈沉滑。辨證為血痹(氣血不足,陽虛感寒,寒凝經(jīng)脈);治宜溫陽補氣,養(yǎng)血活血,祛寒通經(jīng)。
我起初方擬黃芪桂枝武湯加味:黃芪50克,赤芍15g,桂枝30g,當(dāng)歸15g,全蝎6克,蜈蚣1條,生姜15g,大棗15g。服上藥7劑后,癥狀未見好轉(zhuǎn)。考慮到患者病情過久,非一時所能見效,故又囑再服7劑,結(jié)果還未能見效。
我思慮良久,想到中脘停痰也可導(dǎo)致四肢麻木的情況。觀其舌見舌苔白膩,查其脈見脈沉滑,當(dāng)有痰濕阻滯經(jīng)絡(luò)的病理因素。于是將上方合上指迷茯苓丸,再圖療效;藥用黃芪50g,赤芍15g,桂枝30g,當(dāng)歸15g,全蝎6g,蜈蚣1條,半夏10g,茯苓30g,枳殼15g,玄明粉6g(洋化),生姜15g,大棗15g。服藥后曾解粘痰樣大便2次,服至5劑時麻木癥狀減輕。效不更方(玄明粉減為3g),守上方再服。服藥至10劑時,麻木癥狀消失,病告痊愈。至今時間已過半年有余,患者未曾再有發(fā)作過。
整理如下:
獻(xiàn)方人:趙醫(yī)生
材料:黃芪,赤芍,桂枝,當(dāng)歸,全蝎,蜈蚣,半夏,茯苓,枳殼,玄明粉(洋化),生姜,大棗。上藥一日煎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溫服,十劑即可。
用法:藥用黃芪50g,赤芍15g,桂枝30g,當(dāng)歸15g,全蝎6g,蜈蚣1條,半夏10g,茯苓30g,枳殼15g,玄明粉6g(洋化),生姜15g,大棗15g。一日煎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溫服。5劑見效后,改玄明粉為3g量,用5劑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9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建中湯立方意義,治療范圍,諸家經(jīng)驗···
下一篇: 鮮藥用動物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