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證,腹無拘攣而兼有胸滿者,去芍藥?!秱摗?/p>
【組成】桂枝、大棗、生姜各11克,甘草7克。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三次,溫服。
【癥狀表現】原文: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立方意義】桂枝湯用芍藥者,以腹部有攣結之一證也。此攣結,由于血絡凝閉,茲去芍藥者,一因誤下后,傷其血絡,已無凝閉之狀而反出現脈促、胸滿之證,即不須再用芍藥以解攣結而散滯血也。
【治療范圍】以脈促(其促急之象,大都在寸口,關尺部分不顯)上沖,心下微滿者為主。
【諸家經驗談】龍野一雄:肺結核,喘急,胸滿,咯血,爰用本方有良效。
編者按:咯血,用桂枝、生姜,必其證屬陽虛者為可,否則不宜。
任應秋:續(xù)發(fā)性慢性胃炎,常在食后,胃部膨滿,食欲減退,用桂枝去芍藥湯(《新中醫(yī)藥》4卷7期)。
【諸家緒論】《湯本求真》本方自身,實無必要,然為原方之要方,故不可缺。
【憑證使用】桂枝湯證有胸滿而無拘攣之狀者。
本文摘自《經方隨證應用法》
桂枝湯煎劑灌胃對酵母所致大鼠發(fā)熱有解熱作用,靜脈注射可對抗三聯菌苗 所致的家兔發(fā)熱。桂枝湯煎劑灌胃可抑制大鼠白細胞介素1(IL-1)、INF、腫瘤 壞死因子(TNF)等內生致熱源的產生,可降低下丘腦中前列腺素E2和CAmp的含量 而發(fā)揮解熱作用。桂枝湯還可提高低體溫大鼠前列腺素E2和CAmp等中樞發(fā)熱介質在 下丘腦中的量,阻斷發(fā)熱神經遞質5-羥色胺的降解滅活,從而發(fā)揮其升體溫作用。
【出處】 《傷寒論》古本
【分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桂枝(去皮)(9克) 芍藥(9克) 生姜(9克) 大棗(切)(3枚) 甘草(6克)
【方歌】 藥枝棗姜甘(方劑速記法)
【想象】要支走蔣干;芍藥 桂枝 大棗 生姜 甘草
功用
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
主治
外感風寒表虛證。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本方不單可用于外感風寒的表虛證,對病后、產后、體弱而致營衛(wèi)不和。證見時發(fā)熱自汗出,兼有微惡風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后及病后的低熱、妊娠嘔吐、多形紅斑、凍瘡、蕁(qian)麻疹等屬營衛(wèi)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極為講究,首先是藥煎成取汁,“適寒溫”服,“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借水谷之精氣,充養(yǎng)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去渣溫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鐘,飲熱稀粥一碗,以助藥力。)同時“穩(wěn)覆令一時許,”即是避風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氣已合,津液得通,營衛(wèi)和諧,腠理復固,所以說“益佳”。(服后用被子溫覆取汗。以遍體濕潤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過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風寒。)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劑”;。(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藥必須早午晚連續(xù)服用,時間不可拉長。每服一次,必須檢查病情有無變化,最要緊的是必須注意口渴與不渴,或喜冷性飲食與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象,可以馬上把藥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藥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如病情沒有變化,可以繼續(xù)服用,雖二三劑也可。)以《傷寒論》
及禁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劑后應該注意的通則。(除此以外,注意避風,飲食方面可吃些有營養(yǎng)的流動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膩、酒肉、五辛、臭惡等不易消化或帶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禁忌
表實無汗,或表寒里熱,不汗出而煩躁,以及溫病初起,見發(fā)熱口渴,咽痛脈數時,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膩、酒肉、臭惡等物。)
編輯本段方解
風寒傷人肌表,原應惡寒發(fā)熱而無汗,今汗自出而發(fā)熱,惡風不解,且有鼻鳴、干嘔,是腠理不固,衛(wèi)氣外泄,營陰不得內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虛證。究其病機,是風寒外感,衛(wèi)強營弱,即《傷寒論》第五十三條所說:“以衛(wèi)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憋L寒在表,當用辛溫發(fā)散以解表,但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且衛(wèi)強營弱,所以既用桂枝為君藥,解肌發(fā)表,散外感風寒,又用芍藥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相合,一治衛(wèi)強,一治營弱,合則調和營衛(wèi),是相須為用。生姜辛溫,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大棗甘平,既能益氣補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棗相合,還可以升騰脾胃生發(fā)之氣而調和營衛(wèi),所以并為佐藥。炙甘草之用有二:一為佐藥,益氣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藥以益陰;一為使藥,調和諸藥。所以本方雖只有五味藥,但配伍嚴謹,散中有補,正如柯琴在《傷寒論附翼》中贊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也?!?br>化裁
惡風寒較甚者,宜加防風、荊芥、淡豆豉疏散風寒;體質素虛者,可加黃芪益氣,以扶正祛邪;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蘇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附方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藥湯
附注
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又是調和營衛(wèi)、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惡風,發(fā)熱,汗出,脈浮緩為辨證要點。 本方特點:“桂芍等量”
方劑比較
上述四方皆為桂枝湯類方,其證之病機以營衛(wèi)不和或氣血陰陽失調為共性,故用桂枝湯和營衛(wèi)、調陰陽。前二方主治證以外感風寒表虛為基本病機,桂枝加葛根湯主治外感風寒,太陽經氣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經脈失去濡養(yǎng)之惡風汗出、項背強而不舒,故用桂枝湯加葛根以解肌發(fā)表,升津舒經;桂校加厚樸杏子湯主治風寒表虛證兼見肺失肅降之喘逆,故加厚樸、杏仁降氣平喘。后二方因藥量之變化,已由治表之劑變?yōu)橹卫镏?,其中桂枝加桂湯主治太陽病發(fā)汗太過,耗損心陽,心陽不能下蟄于腎,腎中寒水之氣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兩以加強溫通心陽、平沖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藥湯主治太陽病誤下傷中、邪陷太陰、土虛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湯通陽溫脾,倍芍藥以柔肝緩急止痛。
編輯本段桂枝湯加/減/換三方
二十.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二十一.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將息如前法。 二十二.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方九、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這是桂枝湯加一味主治,減一味主治,換一味藥主治的范例??梢约毤毱肺丁2灰诔酝昵煽肆笫秤?。
(一)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fā)表調營衛(wèi),表虛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湯方治中風,發(fā)熱汗出又惡風,芍姜草棗啜熱粥,調和營衛(wèi)建奇功。
(三)頭痛項強汗憎風,桂芍生姜三兩同,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借粥之功。(陳修園《長沙方歌括》)
編輯本段桂芝要炒姜棗
【方劑名稱】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枝、防風、神曲、使君子肉、厚樸、木香、白芍、陳皮。 【處方來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劑主治】寒氣入胃,吐蟲,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為引,水煎服。 桂枝湯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枝、厚樸(炒)、陳皮、甘草、桔梗、紅花、柴胡、麥芽、神曲、木香。
【處方來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劑主治】厥陰傷寒,腹痛作瀉,或成結胸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紅棗2枚為引。 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去粗皮)1兩。
【處方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七。
【方劑主治】小兒中客忤,吐青白沫,及食飲皆出,腹中痛,氣欲絕。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100-200日兒,每服半錢匕,以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空心、午后,分2次溫服。 桂枝湯
【藥物組成】桂(去粗皮)2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術1兩,甘草(炙,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處方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五。
【方劑主治】傷寒水在心下,心悸動,欲得人按。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對體溫的調節(jié)作用
2.對汗液分泌的調節(jié)作用
桂枝湯煎劑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跖部的汗腺分泌,抑制安痛定所致的汗腺分泌亢進,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減少。
3.抗炎鎮(zhèn)痛作用
桂枝湯煎劑灌胃能對抗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腫脹,對小鼠甲醛性足腫脹也有抑制作用。還能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發(fā)生數,提高小鼠對熱刺激的痛反應潛伏期。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實變
桂枝湯煎劑灌胃能明顯減輕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癥,降低肺實變,減少肺組織中增殖的病毒顆粒數量。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膠性足腫脹、炭末廓清功能為指標所作的正交設計實驗結果顯示,桂枝湯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增強網狀內皮系統(RES)功能的作用顯著強于組成藥味的各種組合。方中各組成藥味在全方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桂枝表現為抗炎,芍藥能抑制病毒性肺炎,大棗則可提高RES功能。
5.對胃腸功能的調節(jié)桂枝湯灌服能抑制大鼠醋酸性胃黏膜潰瘍的形成,使動物胃黏膜肝組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ATP酶、碳酸酐酶活性恢復。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蠕動亢進,也能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腸蠕動的抑制。
6.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桂枝湯煎劑灌胃能延長氨水所致的小鼠咳嗽潛伏期、減少咳嗽次數,提高小鼠氣管內酚紅排泄量,延長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發(fā)生的潛伏期。
7.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
桂枝湯煎劑灌胃可提高免疫功能被抑制的病毒感染小鼠的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血清凝集素、溶血素效價和外周血中T細胞百分率。灌胃、肌肉或靜脈注射桂枝湯均能抑制小鼠玫瑰花環(huán)形成細胞的產生,抑制綿羊細胞、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氯苯引起的遲發(fā)性超敏反應。
《傷寒論》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桂枝湯是張仲景開手第一方,柯琴在《傷寒來蘇集》,譽其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也”。此方治療范圍不能囿于外感,亦可用于內傷雜病。徐彬《金匱要略論注》云:“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wèi);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拓寬了治療范圍,如果以此方為方根,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進行藥證對應的加減,可衍生出許多方劑,可見經方奧妙無窮,正如羅美在《古今名醫(yī)方論》曰:“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后人遇一癥,便集百方以眩人,使人無下手處,豈不陋哉!”
桂枝、甘草辛甘化陽,助太陽融會肌氣。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啟少陰奠安營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陽。棗泄營氣,佐芍藥行陰。君臣佐使,配伍得當。若以此加減,可治多種癥候:桂枝加厚杏子湯,治療桂枝湯證兼咳喘者。桂枝加葛根湯,治桂枝湯證兼項背強而不舒者。桂枝加桂湯,治心陽虛弱,寒飲凌心者。桂枝加芍藥湯,治土虛木乘之腹痛。
學用經方,必須善于化裁,方證對應。按照王付教授的觀點,方證辯證,桂枝湯可治療以下疾?。焊忻?,流感。慢性胃炎,膽囊炎,肝炎。心律不齊,心肌缺血,風心病。內分泌和免疫疾病。面神經炎,未梢神經炎,神經痛。見王付著《跟王付用經方》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歌略: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
? ? ? ? ? ?解肌發(fā)表調營衛(wèi),汗出惡風此方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9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水果蔬菜食療保健方
下一篇: 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