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滇南本草》重視藥物使用方法,新鮮藥物使用方法獨具特色
【關鍵詞】《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為蘭茂所撰。蘭茂于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
《滇南本草》全書分上中下三卷
1 藥物的使用方法
《滇南本草》中藥物的使用方法很多,現(xiàn)歸納如下
11傳統(tǒng)的水煎服《滇南本草》中如“葳參五錢,丹參二錢五分
12藥物與肉類同煮在本草中,將藥材與肉類同煮的記錄多見
在《滇南本草》中
13代茶飲魏時名醫(yī)吳普用茶治療厭食
、胃痛等癥,并將茶作為“安心益氣14藥物與酒同用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
,就有“湯液醪醴論”篇,對湯液醪醴的制造和應用作了說明,并有“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藥酒治病的較早記載。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藥酒的制法與服法。《滇南本草》附方中用酒種類頗多
,用酒的方式也各異。主要有以下幾種:單方或復方加酒同煎內(nèi)服,如“羊肚參三兩,木瓜一兩,燒酒二斤。煎三注香時,冷定,去火毒。晚上臨睡用,燉熱三杯”;湯劑煎好后點酒內(nèi)服如“茶匙草,煎湯點水酒服”;用酒送服中藥丸、散劑如“發(fā)落海,用新瓦焙為末,每服一錢,燒酒服”;用酒浸泡中藥而成藥酒15藥物粉碎為末或為丸《滇南本草》中多將藥物粉碎成末或再做成丸服用
。如“月下參二兩,木香一錢,丁香二錢,沉香二錢,肉桂二兩,共細末,每服一錢,熱酒下”[BF];“[BFQ]赤地榆細末,每服一錢,熱酒下”[1]。治療腸胃積熱的地榆槐角丸
,用“赤地榆、槐角、老枳殼、黃芩、荊芥“仙茅為末,全秦歸
16菜肴《滇南本草》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記載了大量的食物入藥
,如紅蘿卜、白蘿卜、韭菜、蔥白、青蒜、大蒜“枸杞尖作菜食
17外用藥物外治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2 新鮮藥物的使用
鮮藥的應用歷史悠久
21鮮汁使用《滇南本草》中常見將新鮮中藥材洗凈
22鮮品搗爛使用《滇南本草》中可見將鮮品搗爛后入藥的使用方法
23鮮品煎煮使用《滇南本草》中多見將新鮮藥物煎煮使用的記錄
24鮮品粉碎使用《滇南本草》中記載“木槿花為末,入人乳半盅
,將花末拌乳。于飯上蒸熟,吃之效,治婦人白帶”[1]。這種使用方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化成了云南特色的飲食文化。3 藥物的服用方法
蘭茂比較注重藥物的服用方法,不僅藥引的種類多樣
,而且在服用時間與方法上也頗有講究。藥引
,可達到引藥歸經(jīng),增強療效,減少毒副作用的效果。《滇南本草》中的藥引種類繁多,如“平爾參末,引水酒服”;“遍地金,引烏梅、砂糖煎湯服”《滇南本草》在服用時間與方法方面也很有特色
。如“大一支箭,續(xù)斷,花粉,石膏,共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碗內(nèi)滾水沖,碗內(nèi)以鐘蓋片時此類服藥方法
,不僅有增強藥效之功,尚有引藥循經(jīng)直達病所,減少藥效損耗之妙,且力求順應人體生理變化,對后世醫(yī)家遣方用藥有很大的啟示作用。總之
,《滇南本草》重視藥物使用方法,新鮮藥物使用方法獨具特色,藥引種類多樣,在服用時間與方法上也頗多講究。全書收載了云南邊疆各民族寶貴的用藥經(jīng)驗參考文獻
[1]蘭茂.滇南本草[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3:1
[2]卻翎,李昊蓉.論《滇南本草》的用藥特色[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口苦的原因,口苦的中醫(yī)辨證與治療方法···
下一篇:
痛瀉要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機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