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女,50歲,成都市某廠工人。初診:1980年11月10日。1個月前患大葉性肺炎,在某醫(yī)院經(jīng)中西藥治療控制感染后出院。就診時自訴胸部悶脹不舒,氣短,神疲,頭昏,心悸,失眠,痰黏稠,咳唾不爽,鼻燥,口干不欲飲,胃脘嘈雜,饑不欲食。舌質(zhì)紅、苔微黃膩,脈細(xì)數(shù)無力。乃肺炎后痰熱余邪留戀,心肺氣陰兩傷,法當(dāng)益氣養(yǎng)陰、清化痰熱。
沙參18g 麥門冬10g 桑葉10g 枇杷葉10g 川貝母10g 瓜蔞10g 冬瓜子10g 牛蒡子6g 棗仁10g 百合18g 懷山藥18g
4劑。
二診:11月15日。病人胸部滿脹減輕,近復(fù)感冒,頭痛昏重、項強、咳嗽痰白、口淡,舌苔黃膩,脈浮數(shù)。前法佐以化濁清熱。
沙參24g 麥門冬10g 馬兜鈴10g 阿膠珠10g 牛蒡子6g 川貝母10g 枇杷葉10g 甘草3g 白蔻殼10g 滑石(先煎)10g
4劑。
三診:11月21日??人詼p,頭昏項強等癥消除。但兩脅脹滿,口干咽燥,心悸寢汗,腰脊酸脹,下肢軟弱無力,舌質(zhì)紅,苔薄黃膩。陰虛肺燥,不能輸津滋腎,肝旺逆乘犯肺,宜養(yǎng)陰潤燥、滋腎疏肝。
沙參18g 麥門冬10g 枸杞子18g 生地黃12g 炒谷芽12g 炒麥芽12g 竹茹10g 柏子仁10g 黃連3g 香附15g 炒川楝10g 當(dāng)歸10g
4劑。
四診:11月28日??戎梗轮延X有力,胃能納食。但口干,胃脘嘈雜而空,倦怠,動則心悸。舌苔薄,脈細(xì)微數(shù)。肺胃氣陰虧損未復(fù),重予初診方。
五診:12月5日。心悸緩,納食增,余癥減輕,惟勞累不勝,舌質(zhì)淡紅,脈細(xì)弱。予益氣養(yǎng)陰善后。
廣百合24g 潞黨參18g 炒知母6g 玉竹10g 麥門冬10g 懷山藥18g 棗仁10g 甘草6g 牡蠣(先煎)18g 生地黃12g 阿膠(烊化)10g 炒麥芽12g
4劑。
按:本例在肺部感染控制后,心肺氣陰耗傷,痰熱余邪留戀,既不可以苦寒之劑重傷其陰,又恐因肺熱葉焦而成痿。治療時既要扶正養(yǎng)陰,又須清肅余邪。故首診取《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加味,以沙參、麥門冬益氣養(yǎng)陰為主,佐以貝母、冬瓜子、牛蒡子利氣豁痰,桑葉、枇杷葉清宣肺氣。再者,肺為華蓋,久病必累及諸臟。心肺同居上焦,心肺氣陰受傷,鼓動無力,故胸悶、心悸、氣短,故佐棗仁、百合、玉竹、阿膠等養(yǎng)心安神?!捌樯鷼庵矗螢橹鳉庵畼小?,肺受邪,影響脾胃,故胃脘嘈雜、知饑不食,加懷山藥、谷芽、麥芽以扶脾胃。肺氣不足,肝木逆乘侮金,致肺氣不利,兩脅脹滿,故后又佐以川楝、香附疏肝理氣。肺腎陰津互滋,肺虛不能輸津滋腎,故腰脊酸軟、下肢無力等,選用生地黃、知母、天冬等味滋腎清金??梢姺窝咨坪笱a虛,必兼祛余邪,同時著眼整體,隨證調(diào)治。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0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甲復(fù)脈湯加減治療手腳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