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男,60歲,老干部。初診:1981年5月14日。患糖尿病16年,一直未得痊愈?,F(xiàn)血糖偏高,尿糖(++),控制飲食,日不超過250g,喝水較多,一日3~5kg,夜尿頻,每晚6~7次,小便渾黃如脂膏。形寒怯冷尤甚,背脊常凜凜畏寒,四肢多年不溫,腰痛無力,精神衰憊,易患感冒,夏天亦常著棉、皮之服,衣帽齊全,炎暑天氣溫達30℃以上時,背臥曬燙之石板,甚覺舒適。自述從前曾患遺精多年。診其脈沉弦細(xì),舌質(zhì)淡、苔薄白。此屬下消日久,腎精虧虛,下元不攝之故。擬溫固下元、滋填肝腎、健脾實衛(wèi)為治。
鹿角膠(烊化)12g 生黃芪30g 焦白術(shù)10g 懷山藥18g 棗皮10g 龍眼肉10g 麥門冬10g 益智仁10g 熟地黃18g 炒杜仲18g 五味子10g 甘草30g
10劑。
復(fù)診:5月28日。藥后血糖降至正常,尿糖轉(zhuǎn)陰,背脊寒冷大減,四肢已感溫和,夜尿3~4次,小便顏色亦轉(zhuǎn)清,口不甚渴,飲水減少,患者感覺良好,精神增加。脈細(xì)弦,仍感無力,舌淡、苔白少津。再進大劑溫陽益氣、滋腎固澀之劑,以圖根治。
鹿角膠(烊化)12g 上安桂(后下)3g 制附片(先煎)10g 黃芪60g 潞黨參30g 焦白術(shù)10g 熟地黃18g 棗皮12g 龍眼肉10g 枸杞子18g 炒杜仲18g 桑寄生18g 杭巴戟12g 淫羊藿24g 益智仁10g 炙甘草6g
10劑。
藥后畏寒肢冷消失,血、尿糖均正常,夜尿每晚僅1次,顏色正常,飲食復(fù)常,精神亦好。
按:《內(nèi)經(jīng)》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敝赋鑫迮K虛弱是消渴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本例青年時久患遺精,腎精虧耗,后患消渴日久,下元失于固攝,夜尿頻多,狀如脂膏,精氣更虧,腎陽不能溫煦,衛(wèi)外不固,癥見形寒怯冷、易患感冒,總屬下消虛證?!毒霸廊珪氛f:“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黃赤,為淋為濁,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漸消瘦,其病在腎,故又名腎消也?!薄胺仓蜗?,最當(dāng)先辨虛實。”故本例初診即以溫補下元為主,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用鹿角膠、龍眼肉、益智仁、杜仲;然“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以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故伍以熟地、五味子、麥門冬、棗皮,陰陽并濟,其中益智仁與棗皮更有攝斂腎脾精氣之功;中焦為生化之源、營衛(wèi)生發(fā)之地,而脾氣尚有統(tǒng)攝精微之力,故再以黃芪、焦術(shù)、山藥補脾實衛(wèi)。初診得效,仍以原法大劑投之,以病久正衰,正氣回復(fù)一時,難能持久,必須繼續(xù)培補,方能鞏固療效。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定義4耳鳴·腎精虧虛證的癥狀5證候分析6耳鳴·腎精虧虛證的治療 6.1方藥治療 6.1.1治法6.1.2方一6.1.3方二6.1.4方三6.1.5中成藥 6.2針灸治療 7關(guān)于耳鳴8參考資料附:1治療耳鳴·腎精虧虛證的方劑2治療耳鳴·腎精虧虛證的中成藥3古籍中的耳鳴·腎精虧虛證 1拼音 ěr míng ·shèn jīng kuī xū zhèng
2英文參考 tinnitus with kidney essence deficiency pattern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13)]
3定義 耳鳴·腎精虧虛證(tinnitus with kidney essence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腎精虧虛,以耳鳴病程較長,病人年齡較大,常伴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發(fā)脫或齒搖、夜尿頻多、性功能減退、潮熱盜汗或畏寒肢冷,舌紅少苔或淡胖,脈細(xì)數(shù)或細(xì)弱等為常見癥的耳鳴證候[1]。
4耳鳴·腎精虧虛證的癥狀 耳鳴·腎精虧虛證多見于虛人、老人,患者聽力逐漸下降,耳鳴如蟬,晝夜不息,夜間或安靜時尤甚,可見頭昏眼花目暗、腰膝酸軟、虛煩失眠、顴赤口干、手足心熱、夜尿頻多、男子遺精,在女子則白淫,發(fā)脫齒搖,舌紅少苔或淡胖,脈細(xì)數(shù)或細(xì)弱[1][2][3][4]。
《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二:“若水虛火實,而熱氣上甚,客其經(jīng)絡(luò),沖于耳中,則鼓其聽?wèi)?,隨其脈氣之微甚而作諸音聲也。經(jīng)言陽氣萬物甚上而躍故耳鳴也。”。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zhuǎn)耳鳴,脛酸眩冒?!薄熬撜叨@,……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天,腦髓消,脛酸,耳數(shù)鳴?!?/p>
5證候分析 《明醫(yī)雜著》卷三:“若腎虛而鳴,其鳴不甚,其人多欲,當(dāng)見勞怯等證?!币蚰I精虧損,不能上充于清竅,以致耳鳴、耳聾日漸加重。
《醫(yī)貫》卷五:“若有能調(diào)養(yǎng)得所,氣血和平,則其耳聾漸輕,若不知自節(jié),日就煩勞,即為久聾之證。”
《壽世保元》卷六:耳者屬腎,而開竅于少陽之部,通會于三陽之間,坎離交則聚氣以司聰以善聽也。關(guān)于腎而貫于腦。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其耳鳴耳癢耳聾者,皆屬腎虛,水不上流,清氣不升所致也。從補益門治之。
腎主骨而生髓,腦為髓海,腎虧則髓海空虛,故頭暈?zāi)堪担Q耳聾[5]。
精血不足,不能上充清竅而邪火轉(zhuǎn)而上乘,所以耳鳴耳聾,甚則眩暈[3]。
腰為腎之府,腎虧則髓不充于骨,故腰膝酸軟[5][3]。
腎陰虧虛,虛火上浮故顴赤口干,手足心熱[3]。
腎主封藏,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虧相火妄動,干擾精室,故多虛煩失眠,夢遺走泄、白淫[5][3]。
腎虛及脾,則運化失職,故食欲不振[5]。
舌質(zhì)紅而少苔,為虛火上炎,陰液衰少之象[5]。
精血不足,故脈來細(xì)弱無力,若見細(xì)而兼數(shù),可知陰虛相火亢盛[5]。
舌紅、脈細(xì)弱均為腎精不足之征[3]。
間有陰虛火旺則尺脈虛大[3]。
6耳鳴·腎精虧虛證的治療
6.1.2方一 治法:治宜補腎益精,滋陰潛陽
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減治療。腎陰虛而陽偏亢之頭暈耳鳴,可加磁石、龜甲、五味、牛膝等藥。
6.1.3方二 治法:滋腎降火,收攝精氣[3]。
可用耳聾左慈丸[備注]耳聾左慈丸(《小兒藥證直訣》):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磁石加減治療:本方即在六味地黃丸基礎(chǔ)上,加入五味子、磁石等而來[5]。方中六味地黃丸補益腎陰;磁石鎮(zhèn)攝;五味子斂精[3]?;蚣育敯?、阿膠、龍骨、牡蠣、女貞子、桑椹子等滋陰填精;牛膝、杜仲強壯腰膝[3]。
若腎虧復(fù)為外風(fēng)所乘,以致下虛上實,經(jīng)氣閉塞,頭痛口干者,可合用本事地黃湯[備注]本事地黃湯(《普濟本事方》):生干地黃、桑白皮、磁石、枳殼、羌活、防風(fēng)、黃芩、木通、甘草,滋陰疏風(fēng)并舉。若腎陽不足,不能固攝者,而見下肢清冷,陽萎腰酸,顴頰黯晦,毛悴色夭。舌淡、脈虛弱者,宜溫補腎陽,可用貞元飲[備注]貞元飲(《景岳全書》):熟地黃、炙甘草、當(dāng)歸送服黑錫丹[備注]黑錫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黑錫、硫黃、川楝子、葫蘆巴、木香、炮附子、肉豆蔻、陽起石、沉香、茴香、肉桂、補骨脂。[3]
若因腎精不足,水不涵木以致肝熱內(nèi)郁的,可用滋水清肝飲[備注]滋水清肝飲(《醫(yī)宗已仁篇》):生地黃、山茱萸、茯苓、歸身、山藥、丹皮、澤瀉、白芍、柴胡山梔、酸棗仁以滋腎養(yǎng)肝舒郁。[3]
若偏于腎陽虛,耳鳴耳聾,兼下肢覺冷,陽瘺,舌質(zhì)淡,脈虛弱者,宜溫壯腎陽,可用補骨脂丸:方中以補骨脂、胡蘆巴、杜仲、菟絲子填精益腎,加肉桂、川椒以溫陽散寒,熟地、當(dāng)歸、川芎以補血,菖蒲、白芷、蒺藜以通竅行氣,磁石以鎮(zhèn)納浮陽[5]。附桂八味丸等,也可擇宜取用[5]。
6.1.4方三 治法:補腎益精,滋陰潛陽。
主方:耳聾左慈丸(陸懋修《廣溫?zé)嵴摗罚┘訙p處方:熟地黃15克,淮山藥3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牡丹皮15克,五味子12克,磁石30克(先煎),石菖蒲12克。水煎服。若見腎陽虧虛,畏寒肢冷,或有陽萎,面色晄白,頭暈?zāi)垦#}細(xì)弱者,宜溫壯腎陽,可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焗服)、補骨脂15克。
6.1.5中成藥 (1)六味地黃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劑每次5片,每日3—4次。
(2)滋陰補腎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滋腎寧神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4)金匱腎氣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5)全鹿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
(6)五子衍宗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7關(guān)于耳鳴 耳鳴(tinnitus)為病證名[4]。即耳中鳴響[7],是指以無相應(yīng)聲源時自覺耳中或頭顱有鳴響聲為主要表現(xiàn)的耳病[1]。它是多種耳科疾病的癥侯群之一,但也可單獨成為一個疾病[7]。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耳鳴者,耳中有聲,或若蟬鳴,或若鐘鳴,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聲,或若簸米聲,或睡著如打戰(zhàn)鼓,如風(fēng)入耳。”
文獻常把耳鳴、耳聾并列:
《醫(yī)學(xué)入門》卷五:“耳鳴乃是聾之漸也?!?/p>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更明確指出:“耳鳴者,聾之漸也,惟氣閉而聾者,則不鳴,其余諸般耳聾,未有不先鳴者。”
耳鳴現(xiàn)常分為風(fēng)邪外襲證、肝火上擾證、痰火郁結(jié)證、腎精虧虛證、脾胃氣虛證等證型。
腎陰虧虛,如頭暈耳鳴、心煩燥熱多夢、口干舌燥、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等癥狀,與大補陰丸的適用癥非常吻合;或一些男性房勞過度,真陰耗損,導(dǎo)致的腰酸腿軟、遺精、早泄、心煩、失眠盜汗等癥狀,也可使用此方治療。
大補陰丸由熟地黃、龜甲、黃柏、知母、豬脊髓、蜂蜜組成,這是一種滋陰降火的方,大補腎臟真陰,滋補陰液,兼治療火熱亢盛諸多癥候,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所導(dǎo)致的腰酸腿軟、心煩失眠多夢、頭暈耳鳴、骨蒸潮熱、遺精盜汗、五心煩熱等癥狀,病位在腎,腎陰不足而導(dǎo)致的虛火上炎證候。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中醫(yī)文章內(nèi)容,關(guān)注鄭醫(yī)生,有疑問可私信或留言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匱腎氣丸加黃芪治療腎陽虛
下一篇: 消渴的中醫(yī)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