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主癥中的任何一項和次癥中任何一項,即可診斷為消化性潰瘍脾胃虛寒夾滯證
,運用溫中行滯法治療
。
安胃清幽方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方 毛德西在長期臨床觀察中發(fā)現(xiàn),消化性潰瘍的基本病機為脾胃虛寒夾滯
。而現(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
,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與機體的「攻防機制」失衡有關(guān),其中攻擊因子主要是指胃酸
、胃蛋白酶及幽門螺桿菌(Hp)等
,防御因子主要是指胃黏膜屏障等。尤其是幽門螺桿菌在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根據(jù)中西醫(yī)對本病的認識
,經(jīng)過長期、反復(fù)的臨床篩選
、驗證
,毛德西總結(jié)出了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基本方——安胃清幽方。其藥物組成為:生黃芪30克
、黨參15克
、生白術(shù)15~30克、生白芍10克
、檳榔5~10克
、高良姜5~10克
、桂枝10克、生甘草10克
。方中黃芪性溫味甘
,入脾肺兩經(jīng),補氣之中且有升發(fā)陽氣
、托毒生肌之功
,用為君藥。黨參甘平
,力能「補脾養(yǎng)胃……健脾運而不燥
,滋胃陰而不濕」(《本草正義》);白術(shù)甘苦而溫
,可健脾胃
,散寒濕,止吐瀉
,「服之能健食消谷
,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藥也」(《本草求真》),與黨參共為臣藥
。白芍酸苦微寒
,功能調(diào)和脾胃,以防木旺乘土
;桂枝辛甘而溫
,「其用之道有六:曰和營,曰通陽
,曰利水
,曰下氣,曰行瘀
,曰補中」(《本經(jīng)疏證》)
,與白芍合用可調(diào)和營血;高良姜辛熱
,專祛脾胃之寒邪
,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效
;檳榔辛苦而溫
,「主治諸氣,祛瘴氣
,破滯氣
,開郁氣,下痰氣
,去積氣
,解蠱氣
,消谷氣,逐水氣
,散腳氣
,殺蟲氣,通上氣
,寬中氣
,泄下氣之藥也」,「此藥宣行通達
,使氣可散
,血可行,食可消
,痰可流
,水可化,積可解矣」(《本草匯言》)
。以上四味
,共為佐藥。甘草甘平
,一則補中益氣
,助參、芪
、術(shù)之功
;二則與白芍合用,可緩急止痛
,治脾胃虛寒之脘腹攣急作痛;三則可調(diào)和諸藥
,是為佐使之劑
。全方共奏溫中健脾、調(diào)和營血
、理氣消滯
、化瘀止痛之功。
臨證時
,當隨癥加減:泛酸者
,可加烏賊骨10克、浙貝母10克
;干嘔者
,加半夏10克或竹茹15克、生姜10克
;時流唾液者
,加灶心土10克(化開兌入藥液服用)
;肝郁甚者,加佛手10克
、生麥芽15克
。
溫中行滯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相關(guān)研究 毛德西在臨證治療消化性潰瘍時,以安胃清幽方為基礎(chǔ)
,隨癥加減
,療效卓著。1996~1997年
,筆者在毛德西指導(dǎo)下
,對3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了認真而系統(tǒng)的觀察。結(jié)果表明
,安胃清幽湯治療本病的總有效率為93.3%
,與鉍制劑作用相當(P>;0.05)
,服藥后主要癥狀消失快
,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初步證實了運用溫中行滯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正確性
。
2012~2013年
,課題組又對安胃清幽方治療消化性潰瘍進行了進一步臨床研究,應(yīng)用安胃清幽方
、蘭索拉唑片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各30例
。結(jié)果顯示,安胃清幽方治療8周后
,胃鏡下總有效率為96.7%
,優(yōu)于蘭索拉唑?qū)φ战M的83.3%(P<;0.05)
;臨床總有效率為96.7%
,優(yōu)于蘭索拉唑?qū)φ战M的80%(P<;0.05)
,且可顯著改善胃脘疼痛
、倦怠乏力、脘悶腹脹
、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體征
;Hp清除率為92.9%(26/28),優(yōu)于蘭索拉唑?qū)φ战M的80.8%(21/26)(P<
;0.05)
。
此外,課題組還開展了安胃清幽方對實驗大鼠胃潰瘍愈合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
。結(jié)果顯示
,安胃清幽方能明顯提高胃潰瘍大鼠血清表皮生長因子(EGF)水平
、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明顯縮小胃潰瘍大鼠的潰瘍面積
,升高胃液pH值
,增加再生黏膜的厚度,對胃潰瘍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其機制與提高潰瘍愈合質(zhì)量
、改善潰瘍黏膜的修復(fù)功能有關(guān)。
典型病例 秦某
,男
,42歲,司機
,于1993年8月就診
。
有飲酒與吸煙嗜好,罹患胃脘痛3年余
,年初經(jīng)當?shù)乜h人民醫(yī)院鋇餐透視檢查
,提示十二指腸有龕影,大便潛血陽性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淘\:胃脘隱隱作痛,時及兩脅
,空腹為甚
,時有泛酸,飲食漸減
,精神不佳
,大便黏膩色黃,小便時黃
。舌紅苔少黃
,脈象弦緩無力。診為肝胃不和
,濕熱作祟。治以理氣疏肝
,健脾和胃
,方取安胃清幽湯加減。方藥:生黃芪30克
,黨參15克
,生炒白術(shù)各10克,生白芍10克
,檳榔10克
,高良姜10克
,桂枝10克,烏賊骨10克
,浙貝母10克
,佛手1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服
,14劑。并告其戒煙酒
。
二診:藥后胃痛稍減
,飲食知味,大便不爽
,小便仍黃
。治法同前,上方略作改動
。處方:生黃芪30克
,炒白術(shù)10克,炒白芍10克
,桂枝10克
,浙貝母10克,生百合15克
,炒烏藥10克
,廣木香6克,九香蟲6克
,佛手10克
,炙甘草10克,14劑
。
三診:胃脘痛基本消失
,飲食增進,大便成形
,小便微黃
,舌苔薄白。繼續(xù)用上方
,加炒懷山藥15克
,14劑。
四診:每日早晨有輕微胃痛
,別無它苦
。要求服顆粒劑,以備外出服用。方藥:生黃芪10克
,炒白術(shù)10克
,桂枝6克,炒白芍6克
,廣木香6克
,浙貝母6克,懷山藥10克
,佛手6克
,炙甘草6克。30劑
,每日1劑或兩日1劑
。
按:毛德西認為,消化系潰瘍多系虛寒夾滯之證
,其中脾胃虛寒為本
,氣血瘀滯為標,但其主次與輕重
,需以臨床癥狀為準則
。該患者素嗜煙酒,久致肝氣不和
,形成氣郁與血瘀
,故以安胃清幽方加減治之,而終獲良效
。毛德西同時指出
,治療潰瘍病尚需注意兩點:其一,戒煙酒是治療的前提
,舍此則藥物很難奏效
;其二,藥量不宜太大
。古人云「王道無近功」
,意思是說用甘溫補益之劑,不宜急于求成
,劑量輕一些
,起效雖緩,但其效鞏固
。
慢性胃炎怎么調(diào)理?
慢性胃炎是常見的腸胃疾病
,一般腸胃疾病都是需要好好調(diào)理的,無論是在飲食上還是生活作息方面都是需要格外小心注意的。那么慢性胃炎怎么調(diào)理
?慢性胃炎的護理措施是怎樣的
?慢性胃炎怎么調(diào)養(yǎng)才能好得快?
1、慢性胃炎怎么調(diào)理,慢性胃炎的護理措施,慢性胃炎怎么調(diào)養(yǎng)(1)飲食調(diào)護飲食不當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因此規(guī)律的飲食是慢性胃炎的治療基礎(chǔ)。慢性胃炎患者飲食宜軟
、易消化、粗糧細做,以少食多餐為原則
。
在食品選擇上
,當避免使用生、冷
、酸
、辣、硬
、過熱的食物
。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習慣,減少食物對胃腸粘膜的刺激
。
持久的飲食調(diào)整對保持基本穩(wěn)定
,防止急性發(fā)作及其重要。
(2)心理調(diào)整由于慢性胃炎病程長
,容易反復(fù)發(fā)作
,部分患可能長期伴有失眠、緊張
、頭暈等神經(jīng)衰弱的癥狀
,由于情緒變化容易誘大疾病發(fā)作,因此應(yīng)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愉悅
、樂觀的心態(tài)
,及時消解負面壓力。
(3)避免疲勞慢性胃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藥注意生理起居有規(guī)律
,適當?shù)陌才殴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學習和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不要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因為高度精神疲勞、緊張會妨礙胃運動
,可使慢性胃炎癥狀加重
。
(4)戒煙、酒、濃茶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養(yǎng)胃
、護胃
,煙、酒
、濃茶等對胃黏膜的刺激性較大
,因此在日常生活調(diào)護中要學會避免上述不良嗜好。
2、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1)橘花茶材料:橘花
、紅茶末各3克。
做法:在四月低的時候采集橘花
,曬干備用
。將橘花、紅茶一起
,每日1劑
,用沸水沖泡做茶飲用。
功效作用:長期飲用橘花茶可以起到理氣和胃
,消食悅脾的功效
,適合慢性胃炎肝氣犯胃表現(xiàn)為胃脘及胸肋脹痛,噯氣嘆息
,飲食消化不良等癥狀
。
(2)吳茱萸粥材料:吳茱萸15克,粳米150克
。
做法:將吳茱萸洗凈后去涎
,焙干后研磨成細末,痛淘洗干凈的粳米一起入鍋中
,加適量清水煮粥
,空腹時趁熱服用。
功效作用:可以溫中散寒
,用于治療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虛寒型
,癥狀表現(xiàn)有胃脘隱痛,喜溫喜按
,或者表現(xiàn)有泛吐清水
,大便稀薄者。
(3)干姜粥材料:干姜
、高良姜各3克
,粳米60克。
做法:先將干姜
、高良姜煎煮后去渣取汁
。再加入洗凈的粳米同煮成粥
。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可以溫中和胃
,驅(qū)寒止痛
,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
,嘔吐,呃逆
,泛吐清水以及腸鳴腹瀉的人群服食
。
(4)人參煨豬肚材料:豬肚1個,人參15克
,干姜6克
,蔥白7根,糯米150克
。
做法:將豬肚洗凈
,人參研磨成細末,干姜切碎
,蔥切段
,糯米洗凈,一起放入豬肚中
,用線縫合
。砂鍋內(nèi)加水,將豬肚放入鍋中
,先用武火燒沸后撇去浮沫
,改用文火燉煮至爛熟,空腹時溫服
。
功效:可以溫暖脾胃
,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證見胃脘冷痛,喜按喜暖的人群服用
。
(5)橘皮粥材料:橘皮20克
,粳米60克。
做法:將橘皮加水煎煮取其藥汁
,去渣后加入粳米煮熟
。或單以粳米加水煮粥
,帶粥成時加入橘皮末3克
,稍煮片刻出鍋即可。待其空腹時服用
,每日2次
。
功效:橘皮可以理氣健脾
,和胃止嘔。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氣滯
,脘腹脹滿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惡心嘔吐的人群服食
。
(6)洞庭湯材料:陳皮、生姜各120克
,白梅肉30克
,甘草末18克,炒鹽15克
。
做法:將陳皮
、生姜同腌制一宿,曬干
,加入甘草末
、白梅肉、炒鹽
,和勻后用開水泡服
,每日2次,每次用藥5-10克
。
功效:可以理氣降逆
,養(yǎng)陰益胃,適用于慢性胃炎陰虛氣滯
,胃脘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