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大生地12g 麥冬9g 生甘草3g 玄參9g 貝母5g 丹皮5g 薄荷3g 炒白芍5g
【主治】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初起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數(shù)。
【病案】王某,男,49歲,患慢性咽炎3年,初患感冒,后咽喉不利,干、癢,繼之充血,西醫(yī)治療服消炎藥,并肌注青霉素,時輕時重,而求治中醫(yī),初診咽干癢且疼,說話或吸煙則疼痛加劇,伴有口干,舌紅苔少,脈滑數(shù)。證由肺腎陰虧,挾有風熱所致,予生地15g,麥冬12g,生甘草3g,玄參10g,貝母9g,丹皮9g,薄荷6g,炒白芍9g,并加蟬衣6g,千張紙9g,桔梗9g,服5劑,喉癢除,余癥悉減。去蟬衣、千張紙,加粳米再服5劑愈,未復發(fā)。 (摘自《甘肅中醫(yī)》)
【分析】此方始載于《重樓玉鑰》(成書于清朝雍正年間,作者鄭梅澗),組方的本義是為了治療當時流行的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白喉。在當時沒有其他特效藥的情況下,此方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直到今天,此方仍被制成合劑,廣泛應用于臨床,慢性咽炎患者有熱毒陰傷者用其亦效。
本例患者“慢性咽炎3年,初患感冒”,說不定現(xiàn)在仍有表邪未盡?!把矢砂W且疼,說話或吸煙則疼痛加劇,伴有口干”等均是陰虛而津液不足以潤的表現(xiàn)?!吧嗉t苔少,脈滑數(shù)”亦是陰虛而有虛火之征。筆者認為很多疾患是西醫(yī)不能解決的,本例即是其一。西醫(yī)除了用抗生素、消炎藥,別無他法,從中醫(yī)來講抗生素、消炎藥反而可能消灼陰液而加重病情。
本方中以生地養(yǎng)腎陰,麥冬養(yǎng)肺陰,玄參清虛火而解毒,丹皮涼血而消腫,貝母潤肺化痰,白芍斂陰泄熱,佐以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藥解毒。全方滋養(yǎng)肺腎、消腫利咽,微散表邪,對于肺腎陰虛,熱結(jié)咽喉的咽疾患者的確有良效。
——本文摘自《方劑學案例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麥門冬湯組成,主治,醫(yī)案分析
下一篇: 清燥救肺湯醫(yī)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