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桑葉3g 象貝3g 香豉3g 梔皮3g 梨皮3g 沙參6g 杏仁4.5g
【主治】外感溫燥證。頭痛,身熱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舌紅,苔薄白而干,脈浮數(shù)。
【病案】安某,女,2歲,維吾爾族?;純河?991年11月初因高熱、咳喘、煩燥不安在某院診為“支氣管肺炎”住院治療,經(jīng)用青霉素、氨芐青霉素及先鋒霉素治療近一月,出院后仍時有咳嗽,時輕時重,聲音嘶啞,干咳無痰,精神萎靡,納呆便干。家長先后喂服交沙霉素和頭孢氨芐諸藥不效,兩月以來,癥狀漸重,乃來求治?;純杭揖庸S住宅區(qū),居室狹小,通風不良,冬令以火爐取暖,室溫高而干燥。其父母亦日晨間常感鼻咽干燥?;純焊煽阮l作,溲黃便結(jié),唇咽干紅,舌紅苔薄黃燥,脈數(shù),指紋青紫。投以桑杏湯三劑咳嗽減輕,繼進五劑,遂獲全功。 (摘自《新疆中醫(yī)藥》)
【分析】桑杏湯原為初秋溫燥而設(shè),然在本病例中,患兒吃中藥時已是12月份的深秋入冬了時節(jié),但“以火爐取暖,室溫高而干燥”,這便很似在家居的小環(huán)境里制造了一個初秋溫燥的氣候。再看其癥狀表現(xiàn):“干咳頻作,溲黃便結(jié),唇咽干紅,舌紅苔薄黃燥,脈數(shù)”均是很明顯的溫燥化熱之象。時經(jīng)兩月,又在一個溫高氣燥的環(huán)境中,此時津液損傷定是不輕,試想咳嗽怎么能止?
看看本方,方中桑葉稟金秋肅降之氣,又經(jīng)霜而妝,故具有清熱潤燥之功;杏仁,苦辛溫潤,宣利肺氣,二者皆為君藥。淡豆豉,助桑葉輕宣解表,沙參、梨皮潤肺生津為輔,梔子皮清泄上焦肺熱,象貝止咳化痰,同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宣解表邪、清肺潤燥之功。此方表里雙解,攻補兼施,正與本案病機相合,故2個月之疾,8劑而效。
從該病例我們看出,寒冬之季,北方均使用暖氣或火爐之物,不免使得室內(nèi)溫高氣燥。這樣,最易耗傷肺津。所以溫燥之邪并非盡在初秋,臨床上我們要考慮周全,勿忘中醫(yī)的整體觀念這一特點,結(jié)合病人所處環(huán)境,務必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若不懂得此理而見咳止咳,見痰化痰,則愈止咳而咳愈劇,愈化痰而陰愈傷。既明其理,則桑杏湯不僅秋令用之,冬令用之,四季皆可用之,只要方證對應。這也證明了中醫(yī)的又一個特點——辨證論治。只要堅持辨證論治,自不必拘泥于書本之原意,貴在靈活掌握并加以運用,才是真正地學好中醫(yī)。
——本文摘自《方劑學案例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4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燥救肺湯醫(yī)案分析
下一篇: 杏蘇散醫(yī)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