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湯
出自《內(nèi)外傷辨惑論》
【組成】木香五分(1.5g) 人參去蘆 豬苓去皮 白茯苓 橘皮去白各一錢五分(各4.5 g)白術(shù) 干生姜 神曲炒黃 澤瀉各二錢(各6g) 青皮三分(1g) 縮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五錢(各15g)
【用法】上為極細末,和勻
,每服三錢匕,白湯調(diào)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現(xiàn)代用法:共為極細末,和勻,每服9g,溫開水調(diào)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功用】分消酒濕
【主治】酒積傷脾證
【方解】本方證因嗜酒中虛,濕傷脾胃所致
。酒本水谷之精液醞釀而成,體濕性熱,其性慓悍,少飲能通行氣血,內(nèi)助消化,外御風寒。若恣飲無度,則脾胃受傷,濕飲內(nèi)阻,升降失常,而為眩暈、嘔吐、胸痞、食少等證。內(nèi)外分消是治療酒積之良法。方中葛花為君,甘寒芳香,長于解酒醒脾,其性輕清發(fā)散,能使酒濕從表而解;臣以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陳腐之積;蔻仁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發(fā)汗和利水并行
,以分消酒濕;二是消食理氣和補氣健脾同用,以邪正兼顧。【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酒積傷脾證之常用方。臨床應(yīng)用以眩暈嘔吐
,胸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等為辨證要點。2.加減運用:傷酒為病
,隨人體之陰陽而有寒化、熱化之分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飲酒過量致醉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內(nèi)外傷辨惑論》卷下:“夫酒者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3:“治酒積
吳昆《醫(yī)方考》卷4:“酒食內(nèi)傷者,此方主之”
【臨床報道】
用葛花解酲湯治療酒精性肝病31例
,結(jié)果:臨床治愈13例;顯效7例;有效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7.4%。[楊牧祥,等.解酒護肝飲治療酒精性肝病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01;8(1):59]【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表明:加味葛花解酲湯按20ml/kg體重(相當于生藥量40g/kg)灌胃給藥40天
,能明顯降低四氯化碳和乙醇所致的小鼠谷丙轉(zhuǎn)氨酶(SGPT)升高,抑制肝細胞脂質(zhì)過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元降低,減輕肝臟病理改變,表明該方對肝損傷有防護作用。從而為加味葛花解酲湯應(yīng)用于臨床改善肝功能,防治肝纖維化,促進受損肝細胞再生和修復(fù)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jù)。[張啟華,等.加味葛花解酲湯對實驗性肝損傷的防護作用。中醫(yī)藥研究 1998;14(2):30]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97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上一篇:
六味地黃丸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
下一篇:
九仙散方歌,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