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勝濕湯
出自《脾胃論》
【組成】 羌活 獨活 各一錢(各6g) 藁本 防風 甘草炙 各五分(各3g) 蔓荊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用法】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溫服(現(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 祛風勝濕止痛。
【主治】 風濕在表之痹證。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
【方歌】羌胡勝濕羌獨芎,甘蔓蒿本與防風,濕氣在表頭腰中,發(fā)汗升陽有奇功。
【方解】 本方主治為風濕在表,其證多由汗出當風,或久居卑濕之地,風濕之邪侵襲肌表所致。風濕之邪客于太陽經(jīng)脈,致經(jīng)氣不暢,則見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風濕在表,宜從汗解,故以祛風勝濕為法。方中羌活、獨活共為君藥,二者皆為辛苦溫燥之品,其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溫散寒,故皆可祛風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其中羌活善去上部風濕,獨活善祛下部風濕,兩藥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風濕,通利關(guān)節(jié)而止痹痛。臣以防風、藁本,入太陽經(jīng),祛風勝濕,且善止頭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蔓荊子祛風止痛。使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綜合全方,以辛苦溫散之品為主組方,共奏祛風勝濕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風濕隨汗而解。
本方與九味羌活湯均可祛風勝濕,止頭身痛。但九味羌活湯解表之力較本方為著,且辛散溫燥之中佐以寒涼清熱之品,故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之證,以惡寒發(fā)熱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善祛一身上下之風濕,而解表之力較弱,故主治風濕客表之證,以頭身重痛為主,表證不著。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長于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在表之頭身重痛而表證不明顯者。以頭身重痛或腰脊疼痛,苔白脈浮為辨證要點。
2.加減法:若濕邪較重,肢體痠楚甚者,可加蒼術(shù)、細辛以助祛濕通絡(luò);郁久化熱者,宜加黃芩、黃柏、知母等以清里熱。
3.現(xiàn)代運用:適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骨質(zhì)增生癥、強直性脊柱炎等,屬風濕在表者。
【附方】
蠲痹湯(《楊氏家藏方》) 當歸去土,酒浸一宿 羌活去蘆頭 姜黃 黃芪蜜炙 白芍藥 防風去蘆頭 各一兩半(各45g) 甘草炙 半兩(15g) 上 咀,每服半兩(15g),水二盞,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功用:益氣和營,祛風勝濕。主治:風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luò)營衛(wèi)之證。肩項臂痛,舉動艱難,手足麻木等。
【文獻摘要】
1. 原書主治
《脾胃論》卷上:“如肩背痛,不可回顧,此手太陽氣郁而不行,以風藥散之。如背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上沖頭痛者,乃足太陽經(jīng)之不行也,以羌活勝濕湯主之。
2. 方論選錄
張璐《張氏醫(yī)通》卷13:“此治頭項之濕,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風藥,以祛上盛之邪。然熱雖上浮,濕本下著,所以復用獨活透達少陰之經(jīng)。其妙用尤在緩取微似之汗,故劑中加用甘草,以緩諸藥辛散之性,則濕著之邪,亦得從中緩去,無藉大開汗孔,急驅(qū)風邪之法,使肌腠餒弱無力,濕邪因之內(nèi)縮,但風去而濕不去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9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千金溫脾湯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
下一篇: 四神丸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