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木香檳榔丸
【處方】木香50g 檳榔50g 枳殼(炒)50g 陳皮50g 青皮(醋炒)50g 香附(醋制)150g 三棱(醋制)50g 莪術(醋制)50g 黃連50g 黃柏(酒炒)150g 大黃150g 牽牛子(炒)200g 芒硝100g
【性狀】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
【炮制】上十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于濕熱內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木香檳榔丸
【別名】檳榔木香丸(《赤水玄珠》卷九)。
【處方】郁李仁 皂角(酥炙)半夏曲各60克 檳榔 枳殼(麩炒)木香 杏仁(去皮、尖)青皮(去白)各30克
【制法】上為細末,另用皂角120克,以漿水搓揉熬膏,更入熬蜜少許和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食停積,三焦氣滯,脘腹痞滿,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每用50丸,食后生姜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儒門事親》卷十二:木香檳榔丸
【處方】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莪術(燒)黃連(麩炒)各30克 黃柏 大黃各90克 炒香附 牽牛子各120克
【制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小豆大。
【功能主治】行氣導滯,攻積泄熱。治積滯內停,脘腹痞滿脹痛,大便秘結,以及赤白下痢,里急后重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煎湯送下。
【備注】方中木香、香附通行三焦氣滯;青皮、胨皮疏理肝胃之氣;黃連、黃柏清熱燥濕;檳榔,牽牛下氣導滯;莪術破血中滯氣;大黃攻積通便。諸藥配伍,共奏行氣導滯,攻積泄熱之功。
按:《御藥院方》卷四載本方有枳殼。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99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